番外:宋(二)
书名:神君请留步 作者:南山昱 本章字数:3493字 发布时间:2022-12-06



果然不出意料之外,恒明天师回禀了怀远帝之后,得到了许可,回来便择了吉日,又新裁了服饰,等在初九日便搬到了含元殿公干。

含元殿已经荒废了五年之久,如今重开之日,又见大梁复兴之时,这日一大早文武群臣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更早的等在殿外,候着辰时一到,便鱼贯而入。


恒明天师此日改了道家装束,头上只一顶白玉莲花冠,身着玄色大袖深衣,两道长眉斜飞入鬓,目光凛然,当真一副威严气度。


他坐在九层御阶之下,偏着左侧安放了一张宽大的紫檀座,而他身边的恒常尊者,今日也改了一身玉色襕衣,愈发显得灵秀逼人。


众臣依礼见过,刘元宗便启口道:“今日初到含元殿,却正有一件大事宣布。据我大梁边境密探来报,狄戎二族近日屯兵祁山附近,有大量骑兵机动。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武威将军朱隆先上前道:“当日先宣帝在时,已将狄戎二族逐一击溃,其残部分作东西两地,各自苟延残喘。而祁山又多半在我大梁境内,如今狄戎二族勾结此处,恐有报复当日战败之仇,入侵我大梁之心。”


兵部尚书亦上前道:“朱将军的话甚是有理,虽说先前这二族战败,但其国内草原辽阔,马匹雄壮,很容易便可恢复元气,况且其国民又都彪悍能站,不得不防!”


众臣正议论纷纷,忽听得殿外急报,待上前禀过,才知果真几日之间,狄戎二族联军已经越过了祁山,骑兵已到大梁境内,正往郦城进发。


郦城是离祁山最近的州郡,其中虽有驻军,但怀远帝在位十几年间,不治军事,致军心涣散,虽天师执政以来重新任命军将,又命勤加操练,但五年之间效果如何,谁也不敢保证,况且狄戎二族骑兵精良、战马膘肥体壮,步兵与之相抗实在吃亏。


眼看战火即燃,郦城百姓危难,群臣一时颇觉惶惑,议论纷纷,谁料恒常尊者忽然站起身来,幼小的身躯笔挺的站在朝堂之上,朗声道:“诸位莫忧,天师早已察觉狄戎狼子野心,五年前已命我暗中主持军备,组建骑兵,便为今日之战!而郦城太守张季臣,爱民如子,定会抵死守城,只要三日之内援军到达,必能转危为安。”


说着便从身上拿出两道兵符:“飞羽卫张季何在?”


飞羽卫是宋恒亲自挑选培养的殿前精锐卫士,从前在问仙阁听命,如今便一同移到含元殿,这张季便是卫士长,此时大步流星上到殿堂,应道:“属下在!”


“你带一名卫士一起,执此兵符一路快马不停,前往欢城传与姜奎,让他带骑兵火速前往郦城,伏击狄戎二军!再传他一句话,三年风沙历练,功成与否,便在此一战!”


“是!”张季领命而去,宋恒又道:“刘永何在?”


立刻又又一飞羽卫士上前听命,宋恒将另一兵符与他,吩咐道:“你亦选一同行卫士,二人同去黎州传令黎州太守马识途,让他调禹城军两万,亲任督军随行,再集火枪手两千名,火速驰援郦城。”

“是!”

“驾部郎中,往景泰门升起狼烟,传令各驿站备快马为飞羽卫换乘,确保传令一路不停!再传通往京都干道的庆州、丰城太守,着各州府卫军备战,防止狄戎转道。”

“下官听命!”


兵部下辖的驾部郎中专管官驿交通之事,而用狼烟紧急传信,瞬间即可逐一通传各处。只是宣帝以来大梁承平日久,狼烟传信早已荒废,如今众臣听他安排,不但军队调动有序,连交通要道也都打通,当真是心悦诚服,群心大振。


宋恒又道:“武威将军,你也点齐五万军士,查看粮草,若禹城军和欢城军不保,再作应援之需。”

“下官听令!”


一时武威将军也下殿去了,有了这三道屏障抗击入侵,可谓铜墙铁壁,众臣彻底安心下来,皆齐声颂道:“天师、尊者目光高远,保江山百姓之功,虽圣人不足以道也!”


宋恒只道:“此乃吾师提前布棋,才有今日之势,吾年幼粗蠢,不过听命行事,怎敢居功?”


刘元宗却道:“诸位大人在此,都知道本座这位徒儿天资聪颖,这几年整治军备、秘组骑兵,实是大功一件,为师不过坐享其成。他日得胜归来,再为你好好记上一笔!”


宋恒忙道:“若得胜,也是将士功劳,他们前线拼杀流血,随军粮草不过能使用三五日,如今还需供给充足才行。”

“那便立即着手此事。”刘元宗又与有官部门商讨过,便令开国库准备军需。


眼下国库充盈,采购军需并非难事。如此便只需坐等前线战报来传。


而消息传到怀远帝那里,他并不惦记着战况如何,只恐惧自己天命是在战火之中身首异处,倒是催着刘元宗尽快将他的罪己诏下达,自己让贤退位,也好保住一条性命。


但此时战火刚起,哪里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只能先安抚他一番,待他日战后再行下诏。


而大梁百姓百年未见硝烟,此时忽见驿站、烽火台狼烟四起,传闻狄戎时隔百年又行入侵,初时无不惊惶,随后不久便见大批兵将赶赴边境,官道之上又有补给车马随后隆隆不休,又觉心头大为安慰。


谁不知恒明天师执政五年来,秣兵厉马,整备军容,已有宣帝再世时的气象,早已不是昔日军将不拿刀枪,只知享乐的当日。既然当年宣帝能将狄戎击溃败走,苟延残喘至今,那么相信今日大梁也将安然无恙。

 

如此朝堂民间无不翘首以待前线消息。等了两日之后,便有第一轮军报传来,果然不出宋恒所言,郦城太守率府卫军誓死守城,狄戎二军数次攻城皆毫无所获,已退居城外扎营暂作休整,准备第二轮攻城。


众臣此时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不知欢城军驰援到达了何处。

而到了第三日,又有第二轮战报传来,姜奎率欢城军一路疾驰赶到,狄戎二军不知大梁竟有如此整备的骑兵,仓促应对之下战败而退,已退到十里之外,等待援军。


宋恒看过地图,道那十里之外正是林深之处,需熟练骑兵才能进入,姜奎定不敢贸然追击,而禹城军有火枪手两千,却正好在林外伏击,与姜奎配合作战。

众臣一听他的分析,立刻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放下了些。


谁知第三轮战报传来,狄戎二军十万援军自深林两侧赶来支援,大梁军队明显军力不足,一时群臣又开始紧张起来。


宋恒却道:“诸位大人尽请放宽心,欢城军都统姜奎,为人机警且颇有胆识,骑兵亦在欢城边漠之地苦练三年。而禹城军督军马识途手下有精锐千人,皆起于流民,各个奋勇,而火枪手虽少,却又可以一当十。我等只需耐心等候捷报即可。”


群臣看恒明尊者小小年纪便能在大战之前容色不改,一时也觉惭愧,心底也觉安稳下来。


果然,从第七日开始,前线捷报开始频传,先是火枪手制造再包围假象,诱敌出了丛林,禹城军和欢城军强强联手,一战大胜,敌军再败之后转道庆州,谁知庆州太守收到官驿狼烟预警后,早已在城内城守卫,城外设伏,狄戎二军再败,被追击的欢城军骑兵迎面击杀,再次败逃。


七日后,前线消息传来,欢城军和禹城军大胜,将狄戎二军主力全部消灭,俘虏狄族首领,戎族首领因拒降被火枪手当场击杀,其余残部全部归降,其戎族国土划归大梁。另有狄族少量残部逃亡草原,欢城军因不敢贸然追击,已屯兵狄族边境修整,再等恒常尊者命令行事。

 

消息传来,朝堂和民间一片欢腾,而宋恒却不露笑颜,再次调兵遣将,以武威将军朱隆为先锋,率五万大军直压狄族边境,以求此战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三军在戎族边境汇合后,以骑兵为先锋,以火枪手做两翼,一武威军做主力,配合作战,三日便扫遍狄族全族之境,杀敌数千,俘虏万余人。至此,狄族彻底灭族。

 

而在宋恒的命令之下,欢城军自此后便屯兵狄族,将威武军选万人编入骑兵,壮大骑军阵营。余下兵将胜利返师。

 

狄戎二族垂涎大梁山河风物,处心积虑联合起来以图侵占,准备了足足十余年,结果只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便族亡国灭,可谓咎由自取。

 

而大梁此一战大胜,为后世子孙扫除了威胁,奠定了和平基业,从此硝烟远去,大梁境内要迎来真正的复兴之势。


恒明天师至此,已是人心朝向,其徒儿恒常尊者宋恒虽年幼,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被尊崇为大梁史上继李亘之后的第二位少年英杰。

 

大军搬师而返,沿途万民星夜相迎,箪食壶浆,犒劳王师。


回师次日,恒明天师又请怀远帝诏令,为死难之士刻碑记铭,追认功勋,抚恤属亲,其余将士则论功行赏,彰表勋劳。除欢城军都统姜奎封镇边侯、禹城军监军马识途封镇军侯、武威将军朱隆封定功侯外,另有多名将士获封将骁骑将军、羽林将军、神武将军等,举凡英勇无畏者皆有封赏,一时举朝上下,人心大振。


恒明天师刘元宗也已然威望到达极点,诸朝臣心中每每看他坐在御座之下,心头便多有使其取怀远帝代之的期待。


只是怀远帝虽昔日荒唐昏庸,但诸朝臣感怀其祖父宣帝贤明,其父顺帝守成,虽对其多有忿怨之言,但念及若他逊位,不知其能否善终,又对他生出些怜惜之意。


朝臣们心头多有矛盾,而恒明天师却依旧和徒儿一如平常的勤于政事。丝毫没有居功盖住之念,倒又让群臣生出了些敬佩之心。


谁知七日之后,刚刚交了阳春三月,眼看着上巳节来临,因大战得胜,百姓欢欣鼓舞,京都及各州郡都在积极筹备着隆重的游春活动。


由于诸朝臣也提前收到了上巳节当日休沐的消息,初一日这天的早朝气氛便格外轻松愉悦。

然而久不候恒明天师和其徒儿的身影,倒是个稀罕事,众人正议论纷纷,谁知内监忽然一声唱喊:“圣上驾到!”

众人一时不由震惊住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神君请留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