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岛中现世外桃源 李武意获木匣子
话音刚落,屈禄一把拦住李武,说道:“此时不可无主阵之将。我一介武夫,不甚懂谋略。自是善于冲锋陷阵,此时必该我去是也。”
屈禄随即向前一步,喊到:“前面三个,随我前来!”说罢,也不等三人答话,便急匆匆的拔剑而去。
被点名的三位军士有点懵,看向李武,李武笑着点了点头。三位军士会意,便纷纷拔剑跟随而去。
约是又过了一炷香左右,七个方向的军士各自都回来了。无一例外的是,各自的方向都是杂草丛生,丝毫不见来时道路和有水源的迹象。
李武看了看最后的一根藤条的方向,此时的藤条已停止了前进。
李武转身对身后的军士们说道:“李石,你准备一下,选六名军士,随时前去迎接。”
李石听后,分开众军士来到李武身后,应了声“诺!”后便站在了李武身后。
众人屏气凝神的等待着。突然,藤条前方隐隐约约传来刀兵撞击的声音。李武神色一紧,头也没回的边拔剑便说:“李石,随我前来,余者原地列阵警备。”
李武带着李石等一众八人,略微弓着身形一步一步的向前而来。
约是过了盏茶功夫,李武便遇到了屈禄,李武也是担心,加快了行军步伐。
李武向屈禄问道:“如何?”
屈禄一脸严肃的回道:“适方才我等路遇到此,见此来军士深陷坑洞,呼救于我等。故我等落停而急速施救,不料心无二用,又有两名军士不慎跌落坑洞。正在此思应对之策,幸得老弟前来。”
李武遂接着问道:“既如此,何来刀兵之声,莫非是别处所有?”
屈禄回曰:“非他,非他!适方才军士跌落,因手持兵刃,情急之下用此敲击岩壁,以自施救也。”
李武点了点头,转身对李石吩咐到:“派一名军士原路返回,命其他众军士前来。我与屈禄将军亲自下洞一探究竟。着你列阵警备,紧急之下,可行指挥之权。”
李武说罢,头也不回的带着屈禄找了根看似牢固的藤条,顺藤条而下。
坑洞边上的李石,踱来踱去,担心不已,自是不必多说。
李武和屈禄下得洞底后,见有三名军士蹲在洞内墙壁一角。三名军士见是李武和屈禄,内心欢喜不已,急忙围了过来,见了军礼。
李武对那名前来探路的军士说道:“一炷香已过,为何不返回?”
军士回道:“禀将军,小的来时一路杂草丛生,不见道路。一炷香快到时,忽见前方有两株大树,高大异常。且树后隐约可见有数个耸立的山石,似是石碑。故内心顿起欢喜和疑虑,想前去一探究竟,不料快至大树跟前时,不防脚下,跌落坑洞至此。”
李武点了点头,说道:“既是如此,当安然处之。”
随后,李武带着众人点起了火折子,查探此洞中情形。
李武走至一洞璧处时,发现洞壁上有一道裂痕。此裂痕隐蔽在藤条之后,高约一丈有余,宽可容纳两人并排前行。
李武内心一喜,急忙拿着火折子向裂痕里照去。照来照去,未见半点线索,只见得裂痕深处微微透着点亮色。
李武转身对众人喊道:“莫要忙活了,速来此处观瞧。”
此时的众人本想着把捡来的柴火点着,被李武这一喊,瞬间来了诧异的神情,呼啦一下子就围了过去。
一行五人聚在裂痕口边上,瞪大了双眼往里观瞧。屈禄憋不住的说道:“都瞧甚呢,乌漆麻黑的,有甚好瞧的。有男丁没有?跟我进去瞧瞧不就啥都知道了。”
屈禄说罢,吹着自己的火折子,便一头扎进了裂痕里。
众人听完屈禄这个话,心里这个气。堂堂卫尉军,那个不是身经百战,屡立军功,从死人堆里爬回来的,从鬼门关溜达了不止一圈的主。
李武瞧了瞧诸人,面露一丝苦笑,说道:“走吧,诸位大秦的巾帼英雄!”
三位军士听后李武之言,不觉大笑,遂不理会屈禄,跟在李武身后进入了裂痕。
约是走了盏茶功夫,裂痕尽头的亮光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众人欣喜万分,三步并作两步走,待到站在裂痕尽头时,众人皆被眼前的景色吓了一跳,仿佛是在做梦一般。
约是盏茶功夫,李武等人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互相观瞧一番,确定不是梦境,便咧嘴大笑而欢。
裂痕的尽头显然是一处世外桃源,方圆有十余里,洞顶有萤火之虫照烨,地面上漫天景致,美不胜收。
远处有高山耸立,半山腰上有瀑布倾泻而下。再近有溪流纵穿,溪流两岸铺满花草,内间有顽石凸起,蝴蝶往来翻飞。
跟前有散散落落的几株桃树,此时节已有桃挂满枝。白色桃子底部有一抹粉红,青色的桃子底部有一抹淡黄,时有水珠滴落桃上,真真令人垂涎欲滴。
一行五人漫步在柔软的草地之上,似是有万般留恋不舍之情,难以言表。
屈禄倒是实在,一头便躺了下去,闭着双眼,面露舒服,嘴中言语道:“一生征战为何求,金钱难买温柔乡。马革裹尸军常在,无人悼念亡者兵。”言罢,呼噜声响彻洞内。
李武在洞内转悠了一番,尝了尝溪中之水,确是淡水无疑。又顺手摘了个桃子,啃了几口,倒是觉着香甜可口。
李武暗自点了点头,对身后的三位军士说道:“留你二人在此驻守,你随我上去禀报。”说罢,身系藤条派去打探路的军士跟着李武原路返回了上边。
站在坑洞边的李石看到藤条晃动,顿觉欣喜。急的都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说点什么。
李武渐渐的爬到了洞口,李石一把把李武拉了上来。李石旁边的军士将洞口的另一名随来军士也拉了上来。
李石问道:“不更大人,此去如何?”
李武回道:“来这边说话”,随即两人来到了探路军士所看到的其中一棵大树下面。
李武上下仔细打量了这棵树,自觉此树有上百年树龄。树根已露出地面,盘根错节,有手腕粗细。树干挺拔笔直,约有两抱粗。树枝发达而四散开来,树叶浓密。
李武招呼了下李石,说道:“你等随此军士下洞取水,速去速回。”
李石不解,问道:“取水之后,当是如何?”
李武说道:“皆来此地与我会合,以寻出路。”
李石后退一步,行了个军礼,便带着军士匆匆而去。
李武待李石等人离去后,转身又仔细将眼前这棵树打量了一番。没有新的发现后,李武又走向了旁边散落的石碑。
看石碑材质与岛上石头材质相同,石碑上文字似是经过几十年的海水侵蚀,已几乎看不太清楚。
李武看遍了眼前的十余座石碑,似乎有规律可循。李武双眉紧锁,不自觉的抬头看了看大树的树冠。
突然,李武神情一转,定睛仔细观瞧,树叶间落露出一块不是很长的红色布条。也许是存在多年的原因,布条的红色已是渐渐有些褪色。
李武起身,看了看周围,见没什么动静,便疾步来到树下。
李武晃了晃身形,正了正帽子,将胯剑甩在身后,一个抬头俯冲,便抓住树皮的凸痕,腾腾的爬了上去。
李武站在树干上,向红布条的方向看了看。发现是有一个木匣子,被一块红布绑在两个树枝交汇处的缝隙里。
李武看了看脚下的树枝,约是有两脚宽,便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
来到木匣子跟前,李武慢慢蹲下身来,双手慢慢的将红布一层层的解开。
令李武没想到的是,手稍微一使劲,那红布条似树叶被风吹过般,四分五裂的飘落树下。
李武没有犹豫,而是双手抱紧木匣子,双肩一晃,肩膀发力,双手向后抽了一下,感觉木匣子被塞进去后不是很紧。
李武小心翼翼的把木匣子取出,吹了吹木匣子上的灰尘。看这木匣子的材质是枣木做的,约长有两掌,宽约一掌,二寸高。木匣子上面是一块向一旁抽拉的盖板,盖板上隐约有几个刻字,刻字分别被红色和金色的染料描写过。
李武在树上想了片刻,还是没有勇气打开。于是便揣在怀里,拍了怕感觉很是结实,便顺树干爬了下来。
此时的李石已带着众军士顺藤条而下,顺洞壁裂缝而进。在进到这世外桃源处时,李石等一众人皆被眼前的景色所惊的目瞪口呆。
李石脸上泛起了笑痕,正畅想的来劲时,被传来的一阵阵呼噜声带回到了现实。
李石仔细一看,是屈禄将军躺地上睡的鼾声如雷。旁边两名军士坐在两侧守护,一脸的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李石稳了稳精神,转头喊到:“解水袋,溪中取水。”
言罢,身后的军士纷纷解下系在腰间的水袋,缓步走到溪水前取水。
众军士一边手拿水袋按在溪水里取水,一边来回的转头望着洞中的景色。一会看看头顶的萤火中,一会望望远处的瀑布,一会又打量着桃树,一会又随着蝴蝶来回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