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灞上。
武德皇帝亲自携太子与文武百官,为世民、元吉和东征大军送行——其实世民此番只向父皇要求了关中军一万五千人,其中五千归属元吉统领。连年征战,关中民众承担着繁重的兵役、劳役,世民身为大唐尚书令,自然要考虑民力不可耗竭。
之前武德前后派遣淮安王李神通、义安王李孝常讨伐刘黑闼,已补充一部分关中、代北兵卒,岂料李神通以五万大军优势兵力,在饶阳败给刘黑闼三万人马。随后唐军一路节节败退,后来所遣李孝常援军也被击溃。
世民此去,打算召集前几次战斗溃兵,另外在他所辖的陕东道行台征发士卒二万——上次他在东都一带苦心经营两月,他相信,东都的民心是稳定的。仅是五月在东都被遣散回家的郑军残部,就不止二万人。世民前两日已先期派长孙无忌和杜如晦赴洛阳,协助留守洛阳的屈突通进行此项工作。
礼司官奉上四盏盛满御酒的金杯,武德示意建成、世民、元吉一同举杯。
“有二郎前往山东平叛,为父无忧矣!愿我们父子四人同心协力,保我大唐繁荣昌盛!”武德举杯祝酒道。
“祝二弟、四弟旗开得胜!早日凯旋!”建成也道。
“谢父皇、大哥!”世民、元吉一齐答谢道。
父子四人同饮尽杯中酒。
“儿臣估计三、四月之内,即可荡平丑类。陛下与太子殿下在京师静候佳音。”世民道。
“二郎几年来南征北战,劳苦功高。这次平定刘黑闼,就再无什么大战事。下次再有战事,也不再劳烦皇儿。”武德突然颇有感触。
“多谢父皇体贴!为国家尽力,为父皇分忧,儿臣万死不辞!”
父子四人看似亲密无间,实则各怀心事。
武德原本只将刘黑闼当作小股匪徒作乱,不料先后派遣的淮安王李神通、义安王李孝常等,均被其所败。武德只得再次打出他的“王牌”——大唐天策上将、尚书令、秦王李世民。
二郎功高望重,力压东宫,已明显引起大郎不安,照此发展下去,恐非社稷之福。武德暗想。无奈刘黑闼兵势甚猛,除了二郎又有何人可敌?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攻进洛阳、打到长安来吧?
二弟此去必又立大功!这样一来,大唐天下岂不又成了他力挽狂澜?我也曾与东宫属臣商议是否主动请缨,无奈刘黑闼兵锋正盛,我心中实在是没有把握!倘若前往不能取胜,反落得个神通叔父那样的结局,怕是非但不能树威,倒会适得其反。建成心想。
你是嫡子,我也是嫡子,凭什么你总是压过我一头?等着瞧吧!终有一日,我要让所有人都听命于我!包括你李世民,也要匍匐在我脚下!元吉心里发狠道。
世民此际则是心潮起伏,思绪翻腾。
洛阳战事结束以后,世民原本满怀热望,欲带领一批英才,励精图治,收拾饱经战乱后满目疮痍的河山,给黎民百姓带来一份安宁,偏偏河北战事又起,而他几个月来在朝中的辛苦努力,似乎总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令他颇感窒息,不得要领。
他欲严格推行均田令的尝试,由于触动一批既得利益者,遭遇顽强阻力——这些“既得利益者”,自然与朝中皇亲勋贵都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即使秦王地位尊崇,也难奈其何!而他心中另一项革除时弊的计划,一经提出,便遭其心腹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否决。
当年李渊入西京与登基之初,为安定人心,封官予爵甚为慷慨,此招当时确为李唐收揽人心起到相当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亦渐渐显露。
政府官员过多,非但加重黎民百姓负担,许多机构冗员充斥,相互推诿掣肘,有当决之事而不决,有当行之政而不行,对此类现象世民深恶而痛绝!他力主朝廷当为官择人而非为人择官,应按照职位所需承担之职能、责任选贤任能,若单纯考虑亲族、关系、资历因人设职,势必造成官吏冗滥,人浮于事。攻克东都以后,他就曾坚拒奉旨到洛阳宫选美的几位父皇后宫嫔妃为亲戚求官托请,如今更欲大刀阔斧革除冗滥之弊,使官员各称其职,罔事不举。
玄龄、如晦等心腹谋士虽深知秦王持论切中时弊,然如今宫(东宫)府(天策府)关系日益敏感,玄龄等虽不便明言,却都在暗中使力,意欲让秦王在与太子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要秦王能争得太子之位,将来位及至尊,何愁不能施展宏图大略?而眼下若是革除大批冗员,必得罪诸多宗室王公、世胄之家,后果怕是要比严格执行均田令更易招怨,在政治上自是对秦王大大不利。
玄龄等竭力说服秦王,要革除冗员,非一蹴而就,须待时机成熟之日,然后徐徐图之。
世民自然也对玄龄等人的顾虑心领神会,然而何时方能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兴国之梦?难道只有登上至尊这一途?远知先生的预言果真能应验吗?那我与大哥如今日益紧张的关系,怕是难以根本改观。
我其实并不太在意太极宫中那块宝座,我在意的只是与当世英才携手合作,开创一代盛世,使天下再无暴君之政、贪腐之吏、冻馁之民,让人人可安居乐业,实现自己“济世安民”之理想抱负。然则说出来有人信吗?大哥又肯与我精诚合作吗?一旦大哥将来登极接位,他能否容得下我?我还会是大唐天策上将、尚书令吗?
一时间世民内心里思绪纷纭。
随着三声礼炮鸣响,秦王一挥令旗,下令三军出发!
鼓舞人心的号角吹起,一面面旌旗齐整地向前摆动。世民飞身跨上“拳毛騧”——正是许洛仁在武牢关献给他的那匹大宛良马,因其周身黄色旋毛,世民给它取了个新名字“拳毛騧”,世民向父皇、大哥拱手作别,又依依向送行人群后面的一辆车轿望了一眼——那里是长孙妃和秦王府其他几位妃妾。
他没有看到,此时坐在车内的长孙无双,正忍不住泪落如珠。
又是“塞外北风切,交河冰已结”的季节,队伍向东行进出潼关,视野逐渐开阔起来。
一旦跃上战马,重入沙场,世民宛如蛟龙归海,虎啸山林,一抒胸中积郁已久的郁闷。然而朝廷中的种种失意,不能按照自己意愿实现其治国安邦理想,却令他心中挫折之感挥之不去!
世民提醒自己,先将内心种种疑虑抛诸脑后,眼下又有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正等待着自己。
大唐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的威望在唐军中是无可比拟的!他的出马就意味着必胜!唐军几乎人人坚信这一点,连对二哥心怀妒忌的齐王李元吉也无法怀疑这一点!
因而,虽唐军之前屡遭挫折,秦王李世民的挂帅出征,仍极大地鼓舞了唐军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