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书名:童年在乡村▪夏 作者:桔子树 本章字数:3944字 发布时间:2020-07-11

  午饭后,爸爸妈妈到外面去了。姐姐、二哥和我拿着筲箕,倚门而坐,剥嫩玉米。明明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突然间却下起了豆大的雨。

  “哇,好奇怪哦!二哥、姐姐,你们看——那耀眼的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上呢!为什么有的地方是晴天,有的地方是雨天?”

  “那是老天爷对我们的照顾,在下‘斗鸡菇’雨呢!”二哥笑嘻嘻地解释道。

  姐姐微微一笑,补充道:

  “没错。雨后的泥土湿润、松软,斗鸡菇很容易从地下钻出来。过不了多久,这雨就会停。”

  果然,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老天总是很公平,一转眼,这方又是晴天,那方又是雨天。

  一阵“滴滴嗒嗒”的雨滴声突然在耳边响起。抬头一看,一股浑浊的液体,正从门梁中流下来。哦,原来是蝙蝠在小便。我家的门梁中间,有一道狭长的缝隙,缝隙里住着一窝灰老鼠模样的蝙蝠。白天,蝙蝠们习惯待在窝里,喜欢将身子倒挂起来休息,有时会时发出“吱吱吱”的叫声。一到傍晚时分,蝙蝠一家子就接二连三地飞向空中,去捕捉那些令人讨厌的蚊虫来吃。

  “有好多玉米浆飞溅到我的身上、脸上,我都成了花脸猫儿,手也剥疼了。那种长得稀稀拉拉的玉米籽剥起来更容易。唉——还有那么多玉米没剥完。”二哥皱起眉头,叹息说,“我出去走一圈,休息一会儿再接着剥玉米。”他放下怀里的筲箕,拿根玉米秆,一边啃着,一边往外走去。

  “姐姐,你看——我的手上都磨起好几个泡了,怎么办?唉呀,嫩玉米不好剥,剥多了大拇指都掐痛了。为什么非要把玉米籽剥下来?我真的不想剥了。咦——可以把嫩玉米拿去喂兔子吃几个,再让猪猪也帮忙吃一些,不就轻松多了吗?”

  姐姐摇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我把筲箕里的玉米棒子分发给兔子。兔子们迫不及待地啃食起来,红红的三瓣嘴一动一动的,吃得多香啊!接着,我又把玉米棒子送到猪猪嘴边。猪猪一嗅到清香的嫩玉米,就毫不客气地叼起来,衔到一边,搁在地上,用爪子按住玉米棒子,津津有味地啃起来。对了,猪妈妈也可以帮个大忙——它的胃口真是大得吓人,一口气能吃好几个甜甜的嫩玉米!这么一来,分给我“剥嫩玉米”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我也拿起一根玉米秆,不紧不慢地啃着吃。

  奶奶坐在门口,抬头仰望着蓝天。

  不多一会儿,二哥兴冲冲地跑回来。

  “姐姐、妹妹,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在沙梨树下发现了三朵斗鸡菇。走,我们拿镰刀去撬开泥土,看看斗鸡菇到底是怎么生长的?深埋在地下部分的老根,究竟有多深?有多长?这一次,我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弟弟,对这些问题,我也感到很好奇。想看个究竟,弄个明明白白。妹妹,快走吧!”

  于是,我们三姊妹急急忙忙跑到沙梨树下。

  草丛里,果然有三朵斗鸡菇:棕色的两朵,米色的一朵。微微撑开的“菌伞”上,还顶着湿润的黄泥。二哥用镰刀撬开黄土,挖了个小小的深坑。

  “姐姐,听说地底下住着‘扫把人’,会不会伤到他们的头哦?‘扫把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他们穿的衣服和我们穿的衣服一样吗?”二哥问。

  “不知道。弟弟,你站在一边休息一会儿,让我来。”姐姐拿过镰刀,一面费力地撬土,一面说道,“啊——我居然挖到了一窝白蚂蚁!它们在到处乱爬……你们看——斗鸡菇的根越来越细,就跟麻绳一样。”

  我们仨蹲在地上,仔细地观察。

  “嗬——斗鸡菇的根底下,还有好多好多像火柴一样的小菌子呢!估计它们要等到下大雨的时候,喝足了雨水才能钻出地面。姐姐,千万不要伤害它们!要不然,以后我们就会少吃几顿斗鸡菇了。”我说道。

  “是的,弟弟,你把那三朵斗鸡菇拔起来,我把坑填好泥土。哈哈哈,我们三个的好奇心好重啊!把斗鸡菇的老巢都给翻找出来了。”

  环顾四周,二哥压低嗓门说:

  “哦,这是我们的秘密。嘘——地下还有那么多的斗鸡菇,不要让别人知道了。”

  “二哥,好奇怪哦!原来,和斗鸡菇长在一起的还有一窝白蚂蚁!它们为什么要在斗鸡菇的‘脚底下’安家呢?”

  “这个嘛……我不知道。”二哥若有所思地回答。

  “姐姐,你知道吗?我好想看看躲藏在地底下的‘扫把人’啊!他们长什么样子?是不是跟扫把一样矮矮的?”我好奇地问。

  “不知道。——弟弟、妹妹,别光顾着玩耍,快回去吧!剥完玉米之后,还要推磨。”

  姐姐把刚才挖的坑填好,盖上一层野草。二哥拿着三朵斗鸡菇,高兴得手舞足蹈,明亮的大眼睛骨碌一转,一溜烟跑到奶奶面前。

  “奶奶,您看我刚采到的斗鸡菇——好香啊!”

  奶奶微笑着说:

  “二娃的运气真好!”

  “那就……送给奶奶吃。”

  “嘻嘻,多谢了!”奶奶说着,接过二哥手里的斗鸡菇。

  “应该的,不用谢!——奶奶,现在忙不忙?”

  “不忙。”

  “可不可以帮我剥玉米?”

  “快拿来吧!”

  二哥咧嘴一笑:

  “哈哈,我不用剥那么多的玉米了!”

  剥完玉米,就该推磨了。

  石磨架在石头搭成的台子上,由一块凸嘴大圆石托起两块大小相同的小圆石组成。整体看上去,就像是在一个又大又圆的托盘中间,放了两块完全重叠着的厚厚的月饼。在两块小圆石的接触面上,各錾有一道道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斜纹,称谓“磨齿”。上下磨齿互相咬合,用以磨碎粮食——类似于两排坚硬的牙齿。推动石磨运转的木柄,犹如小写字母“f”,只要双手扶着“f”的两翼,用力推拉,石磨就会转动起来:既可以顺时针转动,又可以逆时针转动。过去,爸爸妈妈在推磨的时候,有好几次把我抱起来,坐在上面玩呢!爸爸曾经告诉我们说,这座石磨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家宝”。爸爸的爷爷在逃荒的年代,每次搬至新的地点,都不忘带上这个又大又沉的宝物。我们频繁地使用它磨面粉,做叶儿粑;磨大豆,做豆花;磨糯米粉,做汤圆;磨辣椒面,做油泼辣子;磨魔芋粉……

  石磨为所有居住在院子里的人默默地奉献着,从不曾索取过什么。

  姐姐和二哥负责推磨,我的任务是拿勺子舀起加了水的玉米粒,往石磨的“嘴巴”(进口处)里“喂食”。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我每次给石磨“喂食”的时候,二哥和姐姐不得不停止转动石磨。石磨把吞入“肚子”里的食物磨碎,像瀑布一样“吐”出来,流到磨盘里,流经出口处,流进石磨下方的水桶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虽然石磨的胃口很大,但也不能一次吃得过饱,得“少吃多餐”!每次放进石磨“嘴巴”里的“食物”越多,磨膛消化不了,磨出来的东西就很粗糙;每次放进石磨“嘴巴”里的“食物”适量,磨膛消化得恰到好处,磨出来的东西就很细腻;若是将石磨空磨,它的“肠胃”很容易受损……这个道理,是否也跟我们进食的原理相同呢?

  我们磨好嫩玉米浆,打来水,把石磨清洗得干干净净。接下来,二哥舀起一勺现磨的嫩玉米浆,说是要拿去喂鱼。我和姐姐兴致盎然地跟在二哥身后,来到大门前的田埂上,聚精会神地观赏鱼儿们游来游去,欢快地争抢食物,真的好开心!

  这时候,妈妈背着一大背篓金灿灿的玉米回来了。爸爸抱着一个滚圆的大西瓜回来了。我们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围在爸爸身边,抚摸着皮球似的大西瓜。

  爸爸思忖道:“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也在吃西瓜。”

  二哥竖起大拇指说:

  “爸爸的记忆力真好啊!”

  妈妈拿了一把菜刀,轻轻往西瓜皮上一挨,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西瓜竟然自己打开了,露出鲜红的瓜瓤,黑色的瓜籽。

  妈妈把西瓜切好。

  “哪个给奶奶送这一大块西瓜去?”

  我抢先回答:

  “我去!”

  我拿着属于奶奶的那份西瓜,心里美滋滋的。奶奶接过手,甜甜地笑了。我又回到灶房里,看见八仙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的黑籽红瓤的西瓜,馋得直流口水。

  我们异口同声地对姐姐说:

  “生日快乐!”

  姐姐红红的笑脸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

  爸爸说了一声:

  “吃西瓜了!”

  话音刚落,我们就拿起西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翻沙的西瓜甜如蜜,味道棒极了!我羡慕地看着姐姐,边吃边说:

  “姐姐,过生日真好!有好吃的。”

  “还是你过生日最安逸——过年的时候,好吃的最多。”

  “妈妈吃过的西瓜,瓜皮上还有红颜色的瓜瓤,可惜了!”二哥一面啃西瓜,一面指着吃剩的瓜皮。

  “我留给猪儿尝尝鲜。我们啃得太干净,它们吃什么?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也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好。”

  “二哥吃得又多又快,我吃得最慢。”

  “不急不急!慢慢吃,我给你留着。”爸爸说着,随手拿起月牙似的两牙西瓜,单独放在一边。

  我吃着,吃着,一不留神就将一颗西瓜籽吞下去了,急得皱起眉头叫喊:

  “啊呀——我把西瓜籽儿吞进肚子里去了!听人家说,只要吞下整颗瓜籽,脑袋上就会长出瓜秧来,是真的吗?”

  二哥看着我,一本正经地说:

  “当然是真的啦!以后,我们家吃西瓜就不用跑那么远的地方去买,直接从你这儿摘西瓜。嘿嘿嘿……”

  我又紧张又害怕,急得大叫起来:

  “唉呀,我吐不出来了,怎么办?呜呜呜……”

  爸爸平静地说:

  “丽文,别相信,他逗你的。我们不是吃了那么多南瓜籽,你看看——哪里长出瓜秧来了?二娃,你是哥哥,就得像当哥哥的样子,不要吓唬妹妹嘛!”

  “二娃!你呀——时常把她逗哭,叫你不要惹她!我都说过多少遍了?你的这个坏毛病,啥时候才能改得了?”妈妈生气地说,把脸转向姐姐,“还是秀芝最懂事,最省心,两岁多就帮着家里做事,还照顾二娃。我和你们的爸爸在山那边参加集体劳动,把你们姐弟俩放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二娃饿了,就哭闹不停。……秀芝时常背着二娃找我喂奶。二娃长得白胖胖的,秀芝背起来很费力,累了就靠在山坡上歇一会儿。等二娃吃饱后,又背着二娃,慢慢地走回家。后来,有了丽文,秀芝要照顾弟弟妹妹。生产队一通知去远地方干活,我就只好把你们三姊妹送到外婆家。”

  二哥望着姐姐,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哦,姐姐那么懂事啊!”

   妈妈继续讲道:

  “当然。秀芝很小的时候,得过一次重病。一天傍晚,我发现她不对劲,伸手摸摸额头,滚烫!她耷拉着脑袋昏睡,叫她几次,没反应。看她那副样子,我和你们的爸爸都吓慌了——急急忙忙摸黑赶往水牛公社医院。医生给秀芝检查过后,摇摇头说,‘唉——可惜,来晚了!这个娃娃得了肺炎,恐怕没治了,你们赶快转到周家镇医院吧!’我听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可是,到周家镇医院还有五公里路,万一在路上……”

  妈妈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哽咽得说不出话。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童年在乡村▪夏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