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李亘的识人之能,在大胆启用马识途之后,不计前嫌、破格使用的黄元中又带来许多惊喜。
先是举贤不避亲,推荐的两名起草诏书之人,一人是翰林学士,另一人本是他的门生,在京兆府做名低级小吏。但所谓用人不疑,既然让黄元中举荐人选,二人一到立即安排他们试笔,结果试写的诏书既符规制又文采斐然,立即得到了李亘的认可,直接参与起草了大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官员罢免和任用的诏书。
经过李亘的再次润笔修改,彻底清理朝堂及各州郡官员的诏书定稿,同时为起草者二人加知制诰三品虚衔,实俸七品的奏书,以及为侍书和章吉加九品文书衔的奏书一起,送到了怀远帝的面前。
当然,如今政务机要处移到了问仙阁,但天师师徒二人依旧每日恭恭敬敬的请他做最终裁决。怀远帝在意的其实向来不是内容,而是这种即使放权依旧可以掌控一切的形式。
李亘深知其道,刘元宗也日益上道,师徒两个人配合演戏,把唯圣上独尊、我们不过是为你效力的工具的效果做到了极点。果然,怀远帝对眼下的感觉极其满意,很爽快的盖上了御印。
事件经过几天的发酵,这场变故在大梁境内已经人尽皆知,所有人都在翘首观望事件的发展。当诏令终于下达之时,很多人甚至不敢第一时间去看,因为他们深知,这将关乎大梁命运的走向。
然而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自诏书下达之始,大梁境内开始了一场挽大厦之将倾、扶狂澜之既倒的轰轰烈烈的大清洗,大变革。
先是一大批官员被革职问罪,紧接着又有一大批官员被平反,被重新任用。官驿道路上每天都有连绵不断的囚车、车马飞驰,有的在走向刑场、监狱,满面破败之色,有的从贬谪地赶往朝堂或者新的任职处,满面春风走向人生新的舞台。
除了黄太师及家人和属众依旧被羁押天牢,这个已经历经二百余年的王朝,一扫过去颓废枯败的景象,到处都如初春一般,散发着崭新蓬勃的气息。
于是很快,满怀希望大梁民众们生出了一个新的爱好,瞬间风靡了九州四海,从京都的长宁大道至官驿、州府的主要干道,每日天不亮就开始有黑压压的人群等候着,观看这一日又会有什么样的人经过,又会有什么样的事件可以了解。
仿佛在看一出未知的戏剧。
有时,会有一辆囚车经过,人群中立刻有消息灵通人士讲解此人原来任职何处,因何革职,被判了何罪,于是民众们立刻发出一阵嘘声,开始把各种菜叶子、臭鸡蛋等向囚车狠狠的砸过去,有的手里没有可用的家伙事儿,就捡起个石头也要扔上一把,一时许多囚犯走不到监狱就被砸的满头满身是伤,最后押解的差人为了防止他们被活活砸死,无法交差,不得不给囚车周围放上些木板遮挡,但犹是如此,依旧狼狈不堪。
有时,会有官府的车马经过,虽然是寒冬,但骑马的都精神抖擞,马车的车帘也一并都会掀起,看到围观的民众又频频挥手致意,这时又会蹦出来很多人讲解,此是何时何事被贬谪被问罪的官员,此次起复之后又将新任何职。先前敢和黄太师对着干的岂不是英雄?况且如今恒明天师执政,能选中信任的自然也是好官,民众们此时便会爆发一阵阵的喝彩之声,眼看着未来美好的前景已在眼前层层铺开,愈发让人欣喜若狂。
随着大批官员陆续伏法,新任官员陆续到任。紧接着恒明天师执政后的第二道诏书随之下达,号令统一废除各州郡执行不一的苛捐杂税,从即日起,大梁境内两年之内免除一切农业税收,与民生息。两年后执行农业税收两成。鼓励商业发展,改商业税收六成为三成,只需上缴朝政两成,其余一成用于各州郡孤老院、义诊堂建设。鼓励教育,民间推行乡学,由朝廷酌情补贴,降低读书成本。明春开科,同时加取一轮恩科,凡往年科举落榜者皆可参加。其余另有多项新政,一并下发。
如果说第一道诏书让大梁百姓身处初春时节,看到了新生的希望,而这道诏书却又往前推进,已仿佛是青翠满枝的三月时节,欣欣向荣了。
从朝堂到民间,表面都是一片载歌载舞的颂圣之声。但私下里都悄悄的议论着,这位恒明天师的执政风格颇有宣帝遗风,难免不偷偷的在心里祈祷着,希望他长久的执政下去,大梁才会有重回宣帝盛世的希望。而禹城当地百姓,却更隐隐觉得,一切宛如时间逆转,重回当日故太守李亘的时代,一时无不聚集在李亘祠堂前祭拜感怀。
只是大伙儿都想不明白,既然恒明天师如此贤能之人,为何依旧未恢复李亘祠堂呢?似乎一切的发展都近乎圆满,唯有此一处遗憾,未得补全。
而与此同时,一切准备就绪,宣帝的忌辰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