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军总部就设在三原县老城,李志行便去总部见于右任。
胡景翼失手被擒,于右任正在担忧,一是担忧胡景翼安危,二是怕第4路军分化瓦解。
于右任自从坐镇三原,耳边每天都能听到几遍李志行的名字,知道李志行在三原的影响,也知道他与胡景翼的渊源,此番见志行带了胡手下的两员大将前来,而此二人又对李志行神色恭敬,心里便有了计较,也顾不得客套,立刻与志行商议胡景翼的事情。
经过商议,两人一致认为,必须派人先见到胡景翼,一是确认其安危,二是关于第4路军暂时得有个头,这路人马是胡景翼一手缔造的,这将得他点。
那么谁去?李志行慨然自诺,并向于说明了自己此去的原由,于右任非常高兴,便答应了。
另外,志行建议发动各方力量对陈树藩施加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加害胡景翼。
在这件事情上,要从两方面进行。
首先要发动的就是陕北的井岳秀。在这场大战中,井岳秀一直保持中立,现在两军僵持,井岳秀的态度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双方战局的成败。所以,井岳秀的态度,是陈树藩现在最关注的。
此事由李志行与胡手下的第2支队司令岳维峻分别去说,因岳与井岳秀是蒲城同乡,一直私交不错。
其次,通过北京政府向陈施压,陈的后台在北京,北京的意见陈不会不尊重。这一点是志行提出来的,由于右任和李志行负责执行。于右任负责通过南方国民党势力,对北洋施压,李志行则去走北京政府内部的关系。
后续的行动,再随事态发展决定。
确定计划后,李志行立刻告辞。于右任亲自送到门口,拉着志行的手说“向日沪上一别,没想到再见之时,正之已成为革命的一大助力!”
于右任这么一说,李志行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说到“先生如高山仰止,我们兄弟几个,无非在乱世里瞎闯荡罢了,当不得如此夸赞。”,然后又想起于右任在靖国军当家的难处,现场捐了1万大洋。
等李志行走后,于右任更加感叹,觉得正之这年轻人真是不错,为朋友侠肝义胆不说,偏会体谅别人的难处,这1万大洋,其实能帮于右任很大的忙!于右任此来三原领导靖国军,没枪没钱,只有从孙中山先生那里带回来的“主义”,这个总司令异常难做。
什么?大家都是为了革命走在一起嘛,于右任有什么为难的?
唉,你知道为啥胡景翼在靖国军中实力最强,却只是第4路军司令吗?因为靖国军的各路人马都是豪杰,人人不肯落后,这次序还是于右任协调大家抓阄抓出来的。
于右任非常欣赏李志行,以至于动过了介绍他加入国民党的念头,不过这个李志行并不知道。
回到家后,李志行给井岳秀写了一封亲笔信,发榆林让赵琦亲自送去。然后简短见过汉堂的几位高层,交待了一些事情,并要求大家对自己返回三原的事情不要声张,连夜带人匆匆前往西安。
第二天一大早,西安城门刚打开的时候,志行拿出了之前陈树藩委托自己招收毕业生的委任状,便顺利进了城,然后住进了早已安排人买好的宅子。
李志行的宅子在比较热闹的广济街,在大街的一个半截支巷内的深处。
到得巷口,志行停下举目观看。随行的冯春霖低声说“校长,按您的吩咐,这条胡同的店铺、房子全买了下来,并做了改造。”
这时,巷口的酒楼里立刻出来一个年轻人,走到志行跟前行礼,叫了声“师叔!”,然后站在志行身后,不再言语。
此人名叫段青,是专门从榆林小五的部队里调来的,负责这里的安全。
李志行点点头,一行人往里走去。
忽然看到李志行到来,两旁店铺内很多人表情有些激动,但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头的工作,这是在这里干活的纪律!
其实早在约一年前,这宅子就开始准备了,这里是志行刻意让人打造的“据点”。
巷口酒楼和店铺的建筑,是经过特别改造和加固的,巷子内的房子,按交织火力做过改造。巷子是个死胡同,但靠里面的宅子,在别的街上却有不起眼的出口。而且,这巷子里偷偷挖了地道。
现在这条巷子里,包括做生意的、住家、枪手等,已经陆续住进了汉堂几十口人了,而且里面还藏有冲锋枪、机枪等军火,就算敌人调一队军队来,估计一时半会也打不下来。
稍事休息后,志行去拜见陈树藩。
一路上,到处都是当兵的。西安城现在驻扎了陈树藩及刘镇华共约一万多人马,而西安城的原有人口也不过约8万。
这些丘八们在路边大声说话、大把擤鼻涕、在路边的酒店里大声猜拳喝酒、在商铺里大声呵斥伙计和老板,路边的小贩小心而灵活地的在丘八们身边穿梭,以防一不小心就会挨上一脚……。
西安城一片乌烟瘴气。
到督军府通报之后,李志行很快便进去了,因为“督军大人有请!”。
陈树藩非常看重李志行?非也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志行离校时,虽然给陈发了信,但并未说明具体招收了多少人,通篇的吹擂之词,夸自己取得了“辉煌战绩”!
那这封信反响如何呢?首先,刘神仙对来信嗤之以鼻。
为啥?因为刘神仙觉得,这次又是李志行在吹牛!很可能没办成啥事,却满口大话,往自己脸上贴金!
因为上次他让李志行劝降郑玉琨和刘东山就是明证,这家伙自始至终,都吹嘘郑玉琨和刘东山是自己的小弟,对自己言听计从!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谁也没拉过来。
这家伙好大喜功,又办事没谱,却实在是个吹牛的好手!
陈树藩对此看法,基本认同。他觉得,李志行这家伙就是能吹,这似乎是生意人的本能;另外,这家伙的优点,就是会吹!要不,连那些外国人都被吹得五迷三道的,将偌大的工厂交给他管。
那么,这家伙的“辉煌战绩”到底是什么呢?陈树藩有些好奇。再加上,他最近与靖国军接连作战,有些身心疲惫,而李志行这家伙说起话来,满嘴放炮,听他说话,与听津门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刚好放松放松。所以,吩咐让这个“活宝”师弟赶紧进来。
这一切李志行并不知晓,只是觉得自己在督军大人这里地位似乎无形升高,一进去就被督军温言问候,还被看了香茶。
志行向陈师兄、刘神仙问过好后,就坐下来安心享用香茶,神色自得,仿佛这正是立了大功的他,该得的奖赏。
陈督军、刘神仙以及陈的副官长汪毅卿都站着,等着听李志行久违了的“满嘴放炮”。不料这年轻人却品茶品得入味,仿佛沉浸在了茶香里。
于是陈树藩咳嗽了一声,刘神仙便笑着说“志行老弟,此次招收人才的事情究竟如何呀?”
陈树藩和汪毅卿马上竖起了耳朵。
李志行闻言,忽然把茶杯往桌上猛地一放,茶水四溅,笔直站了起来,对着陈树藩大声说“报告大帅!志行幸不辱命,共招收了42名军校毕业生!”
他这一出把大家吓了一跳,以至于站在远处的汪毅卿,都下意识向后躲了一下,好像怕茶水溅在身上一样。
“多少?志行你说多少?”刘神仙结结巴巴得问到。陈树藩和汪毅卿不自觉的张开了嘴,他们也不相信。
“42名,不算我,军校开设的每个学科都有,步兵科最多。”李志行回答的干蹦生脆,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
“那人呢?”陈树藩赶紧问,陈就是军校毕业,他太知道40多个军校生有多大用了。
“在后面,过几天就到,我先回来向大帅报告。”
这种成绩实在出乎意料了!陈树藩突然仰天大笑,说“师弟,你这次立了一大功!传我命令,今天晚上在督军府为志行设庆功宴!我要亲自敬我师弟一杯!”
本来想听相声,结果突然来了个惊喜,足慰吾心,足慰吾心!哈哈哈!
至此,李志行本该回去等着晚上来赴宴,但李志行并不想走,他想摸摸胡景翼的情况,于是就假装高兴地说“大帅设宴,我实在荣幸!看来今天遇到的那个算命先生真是神了,我要发达了!”
“嗯?你说什么算命先生?”刘神仙对这些最感兴趣,于是开口便问。
陈树藩也好此道,否则身边也不会留个“神仙”,也来了兴趣。
“啊,是这么回事。今天早上,我在广济街吃早点,旁边来了一个算命先生,硬要给我算一卦。我以为是一般江湖人讨饭吃,便没在意,给了几个铜板让他走,结果这算命的竟然不要……”
“啊?不要钱?然后呢?”陈树藩问道。
“然后他非要免费给我算卦!”志行说到。
刘神仙笑了笑,这也是江湖中人引人入彀的惯用伎俩。
“然后,这先生也不要生辰八字,只是看看面相,开口就说我今天会去一个特别的地方!我一听之下,有些佩服,因为我正准备到督军府报告,可他是怎么知道呢?”李志行露出佩服的表情。
刘神仙又笑了笑,这根本就是拿话蒙人!你吃完饭总会去一个地方,至于是否特别,还不是在自我感受?
“哦?你问他是什么地方没有?”陈树藩问道。
“我当然问了,可算命先生却不说具体名字,只说是一个有龙凤之气的地方,还说我一入此地,便有贵人相助,从此飞黄腾达!又说,我于贵人亦有好处。今日一见督军大人,督军便设宴款待,足见我飞黄腾达的日子就要到了!所以,我说那个算命先生真是神了!”
这么一听,这算命的并不是在骗人,是个世外高人也不一定!
不过其言语玄虚,这贵人么……在场的以陈树藩最尊贵,贵人自然指的是他,那说志行于陈树藩亦有好处,又是怎么回事?说此地有龙凤之气,又是怎么回事?
在场的几个神态各异,汪毅卿先是敬佩,而后困惑,他觉得这算命的挺神奇,一定是个高人!
陈树藩听得认真,及至听到“龙凤之气”的时候,目中异彩疏忽一闪,又恢复如常,然后等着刘神仙解说。
刘神仙则沉吟着问道“志行,你的生辰八字是什么?”
李志行报了个年月、胡诌了日期和时辰,他怕这老家伙以后万一啥事想不开,做个小人拿针扎他。
嘿嘿,李志行这家伙还挺迷信的。
刘神仙手上捏着决,口中念念有词“甲丙相邀入虎乡,更游鼠穴最高强,戊猴己未丁宜亥, 乙癸逢牛卯禄昌……”,算了一会,刘神仙忽然说到“从八字来看,志行却是有助于督军,主运财、旺运,难怪那个先生说志行有助于贵人……。”
这次能召来42名军校生便是明证,此话听得陈树藩暗暗点头。
“哦……,那龙凤之气呢?”汪毅卿急忙又问道。
“这个么……”,刘神仙忽然起身,正色向陈树藩拜了一下,然后说道“此话恐怕要应在树藩身上,树藩命格富贵,刚过而立之年就分土裂疆,日后只怕贵不可言……”
此话一出,汪毅卿和李志行都大惊,急忙起来拜陈树藩。
陈树藩先是一惊,而后一喜,然后急忙挡住汪、李二人,说道“老神仙哪里话!我觉得那位高人恐怕有别的意思,莫不是指老佛爷西巡的事情?”
其实,刘神仙的话很让陈树藩受用,连平日里称呼的“老刘”今日都忽然改成了“老神仙”。
“老佛爷西巡?是啥事?”李志行傻傻地直接问道,直接打断了陈、刘二人各自的陶醉。
“这个呀……”,刘神仙笑笑给志行解释了一遍。
原来说,说督军府有“龙凤之气”,这话倒也没错。因为八国联军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帝西逃,到西安后,就住在现在的督军府里,住了将近1年,当时这里是巡抚衙门,之后一直到民国都空着,因为按照清廷的规定,皇帝住过的地方,任何人不能使用。直到民国后,这里又成了督军府,才重新用起来。
慈禧和光绪住过的地方,可不是有龙凤之气么?
“哦,原来是这样呀!这里是太后和皇上住的地方!哎呀,师兄,我能不能参观参观?”李志行大声叫到。
这里是太后和皇上“曾经”住的地方!李志行傻乎乎地忘了“曾经”两个字。
大家哈哈大笑,陈树藩觉得这家伙说不定真是自己的福星,要不然说句话都有好彩头!就让汪毅卿派个人,带着志行去到处看看。
汪便喊了一个张副官来,陪李志行去看。
督军府非常大,是明朝的秦王府改建的,居然还有小型护城河,南北足有500多米长,房子挨房子,院子套院子,还有花园荷塘之类的。李志行游游荡荡,与陪同的那名张副官边走边聊,一会便相熟起来。
李志行走东串西,指指点点,仿佛逛公园,除了督军府内院有陈树藩家眷不进去,其他地方几乎逛了个遍。
最后,在督军府前院西侧,李志行发现了异常,这个院子门口有士兵站岗,院子里有一队士兵在操练。志行便有意问道“这是军营?”
张副官看了看李志行,说道“哪里是军营呀,卫队营驻扎在后院,这里是西园,院子里有一座“百尺楼”……”
“百尺楼?啥年代的?咱俩进去看看!”志行说完就往里走。
张副官笑了一下,也跟着往里走。
不过立刻被院子门口的士兵拦住了,说不能进!为啥?里面关押着重要犯人,所以不能进去!
重要犯人?李志行更得往里闯了!
士兵认得张副官的,觉得张副官应该懂规矩呀!但这位张副官却愣是不说话。而张副官陪着的这位,口气大、脾气冲,不知道什么来路,还真不敢死拦,眼看志行要冲进去。
这时候,从院子里出来一个当官的,喊道“吵什么?吵什么?”,然后一眼看见张副官,笑着说道“哦,这不是张副官吗!有何贵干?”
“哦,刘排长,今天你当值呀,这位是督军大人的师弟,想进去看看百尺楼。”张副官说道。
志行暗想,这张副官真会介绍,随手就是一张老虎皮。
那个刘排长听完后,诧异地上下打量了李志行一番,然后忽然开口说道“您可是三原县的李志行李东家?”
这下轮到李志行诧异了,“阁下认识我?”
那刘排长笑道“我怎敢高攀李东家呀?是家叔认识您!”
“那么贵家叔是……”
这时,旁边的张副官笑着说“刘排长的叔叔就是刘神仙。”
哦,感情这位在刘神仙哪里听说过自己呀,难怪一听督军的师弟,就认了出来。“哦……原来刘神仙就是您叔叔!那可真不是外人!”
……
原来,里面关的真是胡景翼,就在百尺楼上,楼下是刘神仙的侄子刘四,带了一排人荷枪实弹地守着,不允许见人,除非有刘神仙的批准。
“你说是富宁县的胡景翼?被关在楼上?”
“是啊”,刘四说道。
“他被抓了?”李志行惊讶的问道。
“您还不知道吗?被抓好几天了……”,张副官说道。
“我不知道呀!督军要杀他?他可欠我很多钱没还呢!”李志行急了。
“啊?杀不杀我们不知道,他欠你多少钱?”刘四问道。
“他从富宁去龙驹寨的时候,从我厂里拿了足足3万大洋!”
“啊,乖乖!这么多呀!”刘四吸了一口凉气,然后不自主的吞了一口口水。这李志行就是人傻钱多,一下被胡景翼骗了这么多钱!
“不行,我得马上见见胡景翼,要不我的钱咋办?”
刘四很犹豫,叔叔有明令不许胡景翼见外人,胡景翼被关在这里后,还没人单独见过谁。
但张副官也在一旁劝说,3万大洋呀!这么多钱不能就这么打了水漂!去见见怕什么?我们一起上去,出了事一起担着!你看李东家像吝啬人吗?你帮了李东家,还怕以后没好处?
还是最后那句打动了刘四,别人可能不知道李志行多有钱,但他却认识更深刻一些,按他叔叔刘神仙的话,这是个出手大方的超级财东!
于是三人一起上楼,去见胡景翼。
刚才几人在院子门口争吵,那边楼上的胡景翼,早就隐约听了个大概,此刻见几人上来,就故意拿了一本书坐在桌前看。
三人敲门进来,胡景翼并没有回头,只是说“刘排长,又有啥事?”
“景翼哥,我来看你了!”不等刘四回话,李志行就高声喊道。
“哦?志行!”胡景翼闻声惊喜地回头,但很快冷漠地说“李东家,这是听说我被抓,来看看之前的借款能不能还吧?但我现在快被杀头了,你的钱只怕打了水漂。”
胡景翼这话说的!李志行脸色一红,张副官和刘四也跟着尴尬。
但李志行马上诚恳地说道“景翼哥,我是专程来看你的!并不是钱的事情,我是从河北星夜兼程,赶回来看你的!”
胡景翼听了这句话,心中感动,他知道志行说的是真话,虽然现在需要演戏,但他却不愿再拿一些难听的言语,去伤这个小兄弟的心,便“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同来的刘四却非常佩服志行:明明是刚知道的这事,马上说成特意赶来!明明是为了钱,却偏要装成交情深厚!这家伙谎话随口就来,脸皮比自己厚多了,难怪能发财!
同来的张副官这时却突然开口说“胡司令,其实督军并没有说要杀你,督军希望你在这里静一静心,最好能把你手下那些弟兄拉过来,不要反对督军大人。”
胡景翼盯着张副官看了一会,然后平静地说道“胡某死不足惜,让我背叛革命,却不可能。”
“胡司令,你这又是何必呢?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刘四也开口劝说。
胡景翼猛然回头怒视,刘四怯怯地急忙住口。胡景翼便扭过头去,不再说话。
至此,屋内有些冷场,刘四红着脸,张副官沉默着,李志行尴尬地坐着不说话,但绝对没有走的意思。明摆着呀,3万大洋的事情还没说呢!
李志行正欲设法打破沉默,然后制造与胡景翼单独谈话的机会,张副官忽然开口说道“刘排长,我看胡司令心情不太好,咱俩下去给胡司令找点解闷的东西,你这有酒没有?实在没有酒,泡壶茶也好!”,说完对着刘四眨眼睛。
“啊……啊?我这没酒呀!啊……不过有茶,咱俩去泡茶,去泡茶……”刘四明白过来后,倒愿意送这个人情给李志行。
于是两人一起下楼去了。
这两人刚一出门,胡景翼就说“其实我胡景翼倒不是赖账的人……”
刘四听见胡景翼开口,便想到:胡景翼果然不愿意当着他们的面,与李志行谈钱的事情。
志行听着两人都走远了,说道“大哥,他们走了。”
胡景翼这才站起来,一把握住志行的手,激动地说“志行,你怎能冒这个险?”
“景翼哥,不冒险,其实我……”,志行长话短说,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又说了三原的情况,说正在设法营救胡景翼,另外当务之急是给三原写一封信,为自己的人马指定一个暂时的首领。
胡景翼自失手被俘后,消息不通,非常担心靖国军的情况,今天听志行说了情况,心下稍定,对暂时指定第4路军首领的建议非常赞成,于是由李志行把风,胡景翼很快写了一封短信交给了志行。
说着话,张副官和刘四走上楼来,还带了一壶茶。
茶具摆上,胡景翼却并不开口请大家喝茶,还是张副官给每人都倒了一杯,但几人坐在一起并无话说,只好告辞。
临走时,李志行掏出两张一百块的银票,一张给了胡景翼,一张给了刘四,请刘四多照顾胡。刘四马上点头哈腰地收下。
众人下楼后,刘四马上问道“李东家,那3万块钱的事,胡景翼怎么说?”
“胡景翼说等他一出去就还我。”
“这是什么话?他莫非想着督军会放了他?这分明是蒙你!”刘四叫到。
“唉,可又有什么办法?”李志行苦着脸说。
张副官却说“胡景翼手下忠心的弟兄很多,督军大人未必一定会杀他……”
这个么……不好说。
“这种人你还给他银票?”刘四觉得李志行得行为不可理解,另外那100大洋,给了自己也比给胡景翼强。
“唉,老哥,现在的情况是,欠债的是爷,要债的是孙子!他要给我来句“不还”,我的钱就彻底完了,我的3万块呀!”李志行简直像要哭出来。
随后李志行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直至最后走出督军府。
张副官看他心情不好,就劝他先回去好好休息,晚上来赴宴,志行点了点头,就回了住处。
回到住处,李志行立刻写信给郑玉琨、刘东山二人,并将胡景翼的信一起,派段青亲自送回三原。
到了晚上,陈树藩真在督军府设了一个小规模的宴席,陪坐的有刘神仙、副官长汪毅卿和两个副官。
酒宴规格并不高,但喝的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志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嘴皮子功夫,把陈树藩和刘神仙捧得一乐一乐的,就连汪毅卿,也高兴地像哭似的。
为啥高兴地像哭似的?因为当初耿直带人刺杀陈树藩时,汪毅卿在场,脸上被打了一枪,虽没要命,但被子弹揭走了不少皮肉,瘦瘦的脸看起来有些狰狞,一笑就像鬼哭似的,看得志行不舒服,连忙少逗了他几次。
志行趁机请赏,陈树藩哈哈一笑,当场提升志行为中尉。
哈,还没上班就先升了一级!
中尉能干什么?按级别能当个副连长或者连长。
要不再努努力,混个连长干?志行马上表了忠心,当场表示要捐2千大洋给“政府”,然后死皮赖脸的想弄个连长干。
不料陈树藩却说,像志行这样的人才,到下面带兵可惜了,非要让志行给他当副官。
志行当然不愿意!
无奈陈树藩似乎对他早有安排,最后竟然来了一句“你先在我身边干着,等时机成熟了,我直接放你出去当个营长,不比干连长强?”。
这能行么?志行瞪大了眼睛,这敷衍得一点技巧都没有!
“怎么不行?还不是督军一句话的事!”刘神仙说的不容反驳。
妈的!又被坑了!李志行恨不得把刚才说的捐款的话再吞回去,李志行非常郁闷。
汪毅卿忽然意外得到了一个手下,而这手下又虚荣又有钱,心里非常高兴,就开导李志行说“志行,你可不要小看副官这个职位呀!很多大事情,都是我们帮助督军大人处理唻!我们才是督军身边的人!给我个旅长我都不换!”
老汪这家伙虽然一副鬼脸,却会说话,说的陈树藩很高兴,笑着说道“志行,你是我师弟,我还会亏待你么?先好好干,以后有的是官当!”
话到这个份上,不能再强求了。志行又想到胡景翼不是就关在督军府里么,先干着副官吧,好接触胡景翼,后面再说,我不信折腾不出名堂来!
于是“李副官”想通了,很快转换了身份,仿佛当天晚上就上了岗,与其他几个副官把谈的像兄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