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陌上谁人守流年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题记
那是一个平常的下午。
本来,冯润是打算逃课的,毕竟马克思主义文论这种课,听名字就不会让人有一丁点儿兴趣,。可惜,好友苏曼青非拉着她去听课,说是教这门课的马老师,期末考核可是出了名的严格,并且酷爱课中点名,无故旷课绝对要挂科的。
冯润并不在乎挂不挂科,但她还是跟着苏曼青来上课了。
人一坐进教室,冯润就掏出手机开始玩游戏,发扬一个学渣的本色:人在教室坐,心在天地间。
好容易熬到放学,冯润伸伸懒腰,晃晃脑袋舒缓一下疲劳的颈椎,对闺蜜发出了灵魂三问之一:“晚上吃什么?”
苏曼青略想了一下,说可以去尝尝最近在朋友圈很火的一家餐厅,就开在学校附近。
两人吃完饭出来,已经华灯初上,于是决定去前面广场遛遛弯,消消食。
国庆节将至,广场上装饰一新,此时人来人往,热闹无比。
广场东侧有夜市摊,许多人在那里逛,她们也去凑热闹。
冯润被一个卖零碎玩意儿的摊位吸引。
摊主热情招呼:“瞧一瞧,看一看啊,都是好东西,老物件,难得。”
苏曼青看着这一堆明显的义乌出品,笑笑不说话,问正在认真端详一个戒指的冯润:“你真看上了?这都是假的。”
摊主听苏曼青这样说,明显不乐意了:“唉,美女可别乱说,我这可都是正经的老……”
没等摊主说完,冯润直接问道:“这个多少钱?”
“唉,还是这位美女有眼光,一口价五百。”
“唉,阿润,你真要啊!”
两人同时对冯润说道。
“阿曼,你看,它多别致啊。”
冯润笑着将戒指递给苏曼青。
苏曼青从冯润手里接过戒指,拿到眼前细看。
是一枚造型简单的戒指,银色的素面戒托,上面嵌着一颗晶石,俱看不出材质。拿在手里略微转动,灯光流转,确有一种岁月沉淀之美,心里不禁感叹:现在这做旧技术不错啊。
摊主看情形正准备忽悠一番,还未开口,只听苏曼青悠然开口问道:“老板,你看这里面还有刻字母,最多老到上周吧?”
摊主拿回一看,可不,戒圈里侧的确刻着一行极细的拼音,一时有些尴尬。
“我朋友想要,爽快点,十块钱,怎么样?”
“美女,你这价砍得也太狠了,一百不能少了。”
“就十块,你卖不卖吧?不卖我们走了”说着,苏曼青拉起冯润,作势要离开。
冯润拉住了她:“老板,你说个实价吧。”
老板一看这是真心要买的,后悔刚刚回价回的狠了,坚持道:“不行不行,我这有本钱呢,你要就这个价,不要你就再转转。”说完,转头去招呼别的顾客了。
冯润看了看老板手上的戒指,点头道:“好吧,我要了。”
刚刚卖了货的小贩,高兴之余心里也有点疑惑,刚刚那个戒指,怎么感觉眼生,好像自己并没有进过这个货啊?
两人离开摊位,一路往前走,冯润试着把戒指戴在手上,发现戴在无名指上刚刚好。
“阿曼,看。”她笑得献宝一样。
苏曼青一脸无语的看向她:“有那么喜欢吗,让人当冤大头宰。”
“哎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到它,心里就很欢喜,感觉它就应该是我的,可能这就叫缘分吧。”
苏曼青拿过冯润的手看了一下,看她那么开心,笑笑:“是挺别致的。”
她们走的有些累了,找到一处长凳坐下。
冯润掏出手机,看到老爸发来的微信。
苏曼青看她脸上微变,忍不住关切问:“阿润,怎么了?”
冯润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人流,神色颇有些迷茫,:“阿曼,他……他已经去世了。”
“谁?”苏曼青不解。
冯润迟疑了一下,开口说:“他……算我师父吧。”
苏曼青与冯润从中学相识,一路到大学,是多年的同窗好友,冯润口里的师父她从未见过,只听说过。据说此人是冯润幼时所识,每年冯润生日之际,都会收到他托人带来的礼物。除此之外,从无音信。
“啊?”苏曼青一下子不知道说些什么好,“那你要去看看吗?”
冯润点点头,后又摇摇头:“我并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并不能怪冯润,她的师父,说起来真是个神秘的人。
冯润小时候是跟着阿公阿婆长大的,父母不常在身边。
小时候的冯润常常生病,总是阿公带着她,求医问诊。后来是怎么认识师父的,冯润已经记不清了,想来他大概是阿公的旧识吧!
冯润印象里的师父,是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头儿,她不知道他具体多大年纪了,猜他那时候可能就有七十岁了吧。
说来有趣,冯润的师父其实是一个开武馆的,可惜武道不昌,印象里并没有什么人找师父学艺。多数时候,师父的主要业务就是给人正骨、卖膏药。
长大后,每每回忆起这些,冯润都很想问:师父,您有行医资格证吗?阿公你的心这么大的吗,我真的是亲生的吗?
冯润已经不记得,她到底是为什么会拜师父了。不过这也不重要,冯润跟着这个野路子的师父学武以后,身体居然真的慢慢好起来了,对于此冯润全家自然是非常欢喜,将师父视作恩人。
童年时期的冯润很喜欢师父,几乎天天去找师父。
师父家里不仅有吃不完的、甚至外面没得卖的好吃零食,还是她和小伙伴可以尽情玩闹的欢乐天地。就算他们打翻了院子里晒的药,踩坏了坛里的花,挖出缸里的莲藕来,师父都是一副笑模样,说不碍事,不要吓坏了我们囡囡就好。囡囡是冯润的乳名。不像阿婆,她老人家的兰花都是宝贝,就是她这个最疼爱的小孙女,也是不能碰的!
小时候的冯润认为,师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她最喜欢看他带笑意的眼睛,跟寻常老人浑浊的眼眸不一样,师父的眼睛像少年人一样,温柔而又清亮。
在冯润无忧的童年时光里,她一直过得张牙舞爪,在师父这里更是疯得肆无忌惮。许多时候,她和小伙伴在院子里嬉戏打闹,师父则一个人在廊檐下,安静坐在藤椅上。
不知怎么回事,偶尔冯润瞧着这样的师父,心里竟然不由生出难过来。回想起来,尽管那时候的师父目光总是温暖,但是一个人的时候,那点点藏在眼底的心绪,都静静地淌下来,小时候不明白,这种情绪,叫忧伤。
与师父分别时,冯润还年幼,还不明白离别意味。
有一天师父来家里拜访,跟阿公道别,说是人老了,准备回老家,人生总归是落叶归根的好。
两位老人正寒暄着,冯润在一边突然哭起来。
她抱住师父,一边哭一边嚷,开始时说师父不要走,她以后一定听话,再不调皮捣蛋,好好练功。待发现即使如此,师父还是要走,就大叫师父不讲信誉,明明说过会一直陪她的,现在却不管她了,师父是个坏人。
哭的所有人一时都劝不住,最后,还是师父劝住了她。
师父蹲下身来,看着她,认真地对她说:“囡囡不哭,师父不是要离开,只是暂时和囡囡分开一段时间,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就像囡囡平时也要去上学,也要出去玩儿一样。”
冯润抽噎:“那师父,你还会回来吗?你会忘了我吗?”
师父笑笑,摸摸冯润的头顶,话语平常却坚定:“不会,我一直都记得。囡囡不要伤心,我们总是会见面的。”
小孩子的悲喜总是来去匆匆。不久后,妈妈告诉她,工作调令马上下来了,以后就可以一起去爸爸工作的城市了。
冯润与师父分别的悲伤就这样被一家团聚的喜悦冲散了。
安家的新城市在北方,与之前居住的那个南方小城很是不同。更换环境的新奇和不适很快就填满了冯润的新生活。在后来的日子里,冯润只有在每年生日,收到师父托阿公转交来的礼物时,才会恍惚想起,梦一样的童年时光。
总以为人生机会还有很多,没想到,转眼却是生死永隔。心里仿佛压着千斤巨石,她以为自己会哭,可是夜风吹来,只觉眼睛干涩,只剩满目繁华。
冯润说不上来心里的感受,她想,她这算不算无情,因为想了半天,她甚至连师父的样貌都是模糊的,毕竟分别时她太小了,分别的时间也太长了。
她对师父所有的印象,都只有年幼时的亲切和温暖。
年久岁远,连记忆都已模糊,可那些感受却沉淀成了情绪,藏在了灵魂里。
收拾好心绪,冯润决定回去了,人生无常,生活还是要继续。
一路上俩人默默无语,在穿过广场边十字口时,迎面人群突然一阵骚乱,有一辆轿车发疯一般冲向人群。
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冯润就看见那辆车在撞倒前面行人后,直接向她和阿曼冲过来。
电光火石间,冯润本能把身边已经呆滞的苏曼青用力推开。
在抬腿跑走的一瞬,车子一下子占据了她的整个视野。
冯润感觉自己到了半空,然后又落了下来。
她很奇怪,因为感觉不到疼痛。
她听到了苏曼青大声尖叫,喊着她的名字。
她想说话,却发现发不出声,眼前的景象突然诡异起来,所有的人和物都抹上浓重的红色。
她心里苦笑,这个下午,可真是一点儿也不寻常啊!
我们总是会见面的。
失去意识前,冯润不知怎么想到了这句话,遗憾突然间涌满她的胸膛。
“可惜呀,却再也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