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看上去很漂亮。鲁侯十分高兴。
鲁侯(派人)用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宴请它享用,还给它倒酒喝。
海鸟却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
这是因为(鲁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养鸟的办法养鸟。即使他是用最高的礼节待鸟,又有什么用呢?
故事感悟:
人与人,人与物,差异很大。你认为最好的,人家可能觉得不好,甚至可能觉得最差。以己度人,有时是错误的;主观臆断,往往导致事情失败。鲁侯养鸟,过于人性化,把鸟当成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物(动物或植物,如这篇寓言故事中的海鸟),还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个性,与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它是怎样适应它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到了新的环境,该怎样帮助它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对于事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它过去生活的环境,一点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就不可能把事物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