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西班牙大流感1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5128字 发布时间:2022-12-01

刘绣娘看见志行忽然脸色苍白,急忙问道“少爷,您怎么了?”

李志行猛地回头上下盯着刘绣娘问道“绣娘,你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刘绣娘被盯得不不好意思,脸红着说到“我很好呀!没什么不舒服,少爷,您怎么了?”

“哦,那就好,没……没什么事。”李志行忽然想到收到这些信件有些日子了,要传染早就传染了,应该是没问题。

志行忽然又说“绣娘你以后要注意讲卫生哦!”

刘绣娘脸更红了,小声说道“少爷,我每天都在用洋皂洗……”。

志行猛然醒悟自己说话方式不太对,就急忙尴尬地说“啊……,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说你以后要特别注意讲卫生。啊,不对!啊,就是以后要勤洗手,最近有很厉害的传染病,不卫生容易得病,知道吗?”

“啥,传染病?要不要紧?不过没听说呀!”刘绣娘惊奇地问道。

“哦,也不要紧!常洗手,别吃生东西就行。”,李志行笑笑说到,自己不要乱制造紧张空气。

等刘绣娘走后,李志行一个人在屋里思考。

李志行的紧张不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记载,这场1918年春起源于美国的世纪大流感,造成了全世界约6亿人感染,死亡人数大约在2000万-4000万人之间,比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要多(一战士兵死亡约900万,平民约1261万)!疫情席卷了整个世界,重灾区是美国和欧洲,给幸存的人留下了毕生的阴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一战的结束。

当时,全世界约17亿人,超过35%的人感染了病毒,如果去除一些像中国这样的“微感染”地区不算,那些称得上感染的地方,感染比例其实已经快达到50%!

后世研究者大多认为,此次疫情死亡比例在3%-6%;但也有学者认为远不止此,实际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个亿!

根据这些数据,你就可以想象当时疫情的凶险。

而汉堂首批留学生,基本都在美国和欧洲,尤其美国最多!怎么能让志行不担心?

怎么办?

但事实上,这种“世纪大流感”,李志行前世曾经历过两次。当时的中国已经强大,在伟大的党的领导下,组织迅速、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并没有造成大量人员感染和死亡,为全世界抗疫树立了典范。

也就是说,与达文西同志在“非正常人类中心”工作的经验类似,李志行其实有着两次成功抗疫的经验,不过是被动的!

所以,李志行很快镇定下来,拿出一支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研究起来。

很快,他归纳出两点关键信息:

第一,这就是那次世纪大灾难无疑!就是那次日后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的大灾难!因为时间、地点、症状,都与后世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

第二,自己发现较早,应该还有时间应对。

据历史记载,“西班牙大流感”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918年春季到秋季。此阶段流感相对比较温和,估计病毒尚未大面积变异,死亡人数较少,以至于大家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场瘟疫。病毒在美国出现后,主要通过军队开始向世界各地蔓延,因为此时美国正在向欧洲战场派遣军队。

第二阶段发生在1918年秋季,这波毒性最强,危害最大,一直持续到了1919年的2月份。

然后进入了相对温和的第三阶段,死亡率介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这一阶段大约持续到1920年春季,各地的流感便逐渐神秘地消失了。

是的,不是人类战胜了病毒,而是病毒自己神秘消失了。

“病毒现在刚开始传播?刚开始……?”李志行喃喃自语。

自己可是一个穿越者,是否应该警告世界,拯救人类?

不过这个念头一起即灭,穿越者又不是神,况且自己还是穿越者中最朴素的那一个----一件装备或异能都没带,一过来就穿到了乱坟岗……,算了!自己实在没有这个能耐。

最终,志行一阵叹息后,拟了电文让刘绣娘向上海发报,上海接收后立刻转往欧洲、美国和日本。

电文的内容是,要求立刻建立防疫组织,在各国指定防疫负责人,先统计是否有感染者。正式通知所有留学生:根据美国的消息,近期在各地有可能爆发“致命性流行感冒”,需要认真防护。

然后就是防护手段,主要是戴口罩、外出归来酒精消毒、保持抵抗力、尽量避免人群集中接触,尤其是军人,常备药物,尽量避免去医院、在室内每天放置生蒜片或洋葱片……等。

这些都是后世使用过的措施,李志行在电文中强调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如有违反,一旦发现,将立刻取消留学资格!

做完这些要求,他让给每人电汇了300元钱,用于应对对抗疫情而增加的开销。并告知后续会寄给大家预防性的药物,请大家做好预防,但请大家不要有疑虑,发生任何事情,都有汉堂做后盾。

再就是国内口岸城市的汉堂员工,例如像上海、武汉这样的,也要进行预防!

历史上记载,大流感对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李志行不愿掉以轻心,他认为历史记载之所以如此,有可能是得益于中国置身一战之外,离欧洲战场较远,本身交通又不发达。但也有可能是因为统计疏漏,因为此时的中国,几乎没有正式的统计,所以很难说清大流感在中国到底造成了多大影响?

但有一点可以庆幸,那就是对中国的影响,远低于欧美这些发达国家。

李志行尽管想言简意赅,但需要强调的事情太多,以致电文显得有些啰嗦。最终,发给国外留学生们的电文,花掉了他4千块多大洋!

这么贵?是的,美国的最贵,一个字2.5元!因为此时发往美国的商业越洋电报,需要先从上海发到俄国的西伯利亚,再从西伯利亚转到欧洲,然后从爱尔兰附近的岛屿上发到美洲。前面这一段全是用全是电缆传输,跨越大西洋则用的是大功率无线电。每个字符基本上都需要绕地球转个圈,能不贵吗?

接着志行专门给萌生拟了一份电文,告知此事,请他去找朱先生打听一种“破瘟散”的中药,也让桂萌生加强防范,因为桂萌生经常在上海和三原两地之间来往。

最后,志行又想起了迈克这个金发boy,不禁又给迈克发了封电报请他防范。

看,李志行虽然当不了救世主,但也是个宅心仁厚的人!

到最后,志行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做出了牺牲。他决定根据白云子的传授,创造一种强身健体的简单功法。

白云子的功法本来就是增强体质的,志行练过之后,任何病都没有得过,而后世对付流感,除了疫苗外,最有效的,似乎就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应该说,这个比疫苗还有效,因为病毒还会变异,疫苗有时候也不管用。

只是白云子特意交待不许外传!怎么办?

那自己挑些皮毛出来,并不传真正的功法,想来没什么事吧?于是志行就静心打坐,细细揣摩起来……

刘绣娘发完电报,才觉得李志行这么郑重其事,那这件事情肯定不小,立刻按志行的吩咐,与戴庆、周本顺两人外出,买了很多烈酒回来。

当戴庆听说师叔规定用这些酒洗手后,吓了一跳,说“小师叔这是把银子当水用!这可都是好酒!”

刘绣娘说“少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要不认真做,小心我告诉少爷!”

戴庆吓得一吐舌头,小师叔生气可不是闹着玩的,想想就觉得疼!

而周本顺,只是老老实实的搬酒,自始至终没有说话。

……

第一个回电的,是上海的刘利生,刘利生汇报所有电报已经发出,并且表示自己那边将严格执行志行的规定。

桂萌生也很快回电,说他问了朱先生,的确有这种药,是治瘟疫的一个验方,并且附了药方。朱先生一听是李志行询问,丝毫没有保留!

志行看完药方,觉得就是这药,先给大家用了再说!于是就回电让萌生通知朱先生制药,做成蜡封丸药,便于运输,就尽快制5000颗吧,先抵挡一阵再说。

各国的留学生代表很快回电。

为了省钱,大家都言简意赅,查明无人感染,表示将严格执行汉堂的规定。只有美国的田钟岐,发的电文字数多一些,因为他出身中医世家,被指定为美洲范围疫情负责人。

田钟岐报告了美国疫情的最近进展,并根据中医理论,谈了一点自己的判断和预防措施,同样谈到了“破瘟散”这种药。

志行看完点点头,这个田钟岐不错!便单独给田钟岐回电,告知自己会尽快寄去药品,他的预防措施若有效,可向同学们推广,另请他中西医并重,尤其应该关注西医病毒学的学习,因为按西医的解释,瘟疫基本就是病毒引起的。

出乎意料的是,另外还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文,发电者叫丁文杰。

这丁文杰是谁呢?就是那个学电影的“小赤佬”!

李志行一想起这家伙,就暗暗皱眉。为啥?因为这家伙太能花钱了!一个人的开销,能顶上3个留学生的。

凭啥?不是大家都有统一标准吗?

是滴,本来大家是有标准的,不过丁文杰的留学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他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话说最初的拟定的留学计划里,并没有电影专业,丁文杰是李志行最后选中的。

志行手下的几个“老海龟”,就赶紧想办法打听。

打听来打听去,并没有哪一所大学开设专门的电影专业,只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为拓展,开设了电影剧本创作课程,主要由一些著名导演、片场总监、演员、作家等讲解电影叙事性,电影视觉效果,电影审美效果及如何培养观众等几大方面,课程和好莱坞的一些大电影公司有联动。

那就让丁文杰去上这个吧!可是不行,学校有要求,听课群体必须是有身份,有地位,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必须有钱、有身份,第二首先得是该校某个专业的学生。

这个太费事!不读了行不行?李志行却非让这个丁文杰去读。

于是大家费了不少周折,先让丁文杰上了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系,然后又给他编造了一个身份,说他是一个内蒙古的贝子,好让他成为一个有身份的人。

可贝子是什么身份?老外也搞不清楚!幸好终于遇到一位研究东方文化的教授,给大家讲解贝子大概是一种介于欧洲的侯爵和伯爵之间的爵位。

啊,那这是个挺高级别的贵族了!这个身份可以!

不过还得有钱,李志行只好皱着眉头,增加了丁文杰的生活费,让他表面上生活得像一个贵族。但志行一再强调,你现在扮演的是只是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省着点!

丁文杰这家伙倒是好运气,本来家境一般,还不好好学习,经常逃课,还偷拿家里的钱去看电影,谁看了谁都摇头。不料现在摇身一变,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过起了贵族的生活!

那么丁文杰这次来电报,是什么事情呢?

他说自己想帮李志行省些钱。

怎么省?莫非这家伙良心发现,想过苦日子?非也非也!他是想劝李志行买一种省钱的设备。

原来丁文杰自从收到关于防范疫情的电报后,琢磨着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组织来防范疫情,后续肯定要发布不少指令,但在美国的留学生比较分散,发电报会产生不少费用,所以他就想到了一种设备,一种一个人播报、大家都可以收听的设备。

没错,就是收音机,或者说电台。

不过此时的收音机,还是一种十分前沿的设备,美国此时还没有工厂生产,丁文杰只是在他电影课的同学家里摆弄过这玩意,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他有好几个电影班的同学都是无线电发烧友,丁文杰迫切想加入这个团体,所以这次突发奇想,撺掇李志行买这东西。

美国不生产上哪买去?

这个丁文杰早想好了,找欧洲的马可尼买呀!马可尼有“无线电报之父”的称呼,在欧洲经营无线电报业务,顺带卖收音机。

啥价格?每部大约70美元。按丁文杰的设想,至少要买20部,大约1400美元。

贵不?对李志行来说,其实并不算贵。因为此时中国货币坚挺,100银元(规元)大约能兑换111美元,丁文杰的计划需要不到1300银元,志行这次往各国留学生打电报的花费,也远不止这个数。

但李志行并不想买,因为他觉得丁文杰这家伙现在变得有些骄奢,一个平常人家出身的孩子,现在动不动就不将上千大洋当回事,这还行吗?

于是,李志行便给丁文杰回了一封电报,说收音机暂时不能买。还教育丁文杰要不要忘本,要经常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常思一饮一啄,来之不易……等等。最后,觉得不便打击丁文杰的积极性,又表扬了丁文杰想为组织省钱的想法,顺便让他研究研究收音机,等收音机价格降到35美元以内,且美国能生产的时候再买。

这封越洋电文,又花了近400大洋。

大洋彼岸的丁文杰,收到了这封花费了李志行近400大洋的电报,心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丁文杰手持电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期望,心中感动,至于想到李先生教导的要求节俭,立刻在喝牛奶的时候,少放了两块方糖。

这家伙其实就是一个一直被娇惯着的孩子!在家时属于独子,由着性子不上学,整天看电影,就在家人觉得丁文杰的电影梦快要破灭,就要浪子回头的时候,这家伙又凑巧遇到了李志行,李志行这个“人傻钱多”的财主肯在他身上投资,所以这家伙活得一向潇洒,对节俭没多大概念。

及至他读到李志行说收音机也不是不能买的时候,兴奋地大叫起来,立刻准备约自己的好朋友戴维斯同学一起进餐,好讨论一些收音机的问题。

因为戴维斯是个超级“无线电发烧友”,家里不但有电子管收音机,还有日后号称“末日设备”的矿石收音机,戴维斯经常将这些玩意拆了装,装了拆的,对无线电很感兴趣。

而这个不务正业的戴维斯,其实和丁文杰一样是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当丁文杰穿戴整齐准备出门时,突然想起了李先生关于防疫行为约束的告诫,立刻又吓了一跳,仔细考虑后,便又脱下礼服,坐到桌旁开始给戴维斯写信“亲爱的戴维……”。

因为李志行严厉要求每个留学生,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聚会!这家伙倒是知道老板对自己好,十分听李志行的话,将会面改成了笔谈。

由桂萌生亲自监督赶制的丸药,很快运到上海,会同李志行的“无量抗疫神功”小册子,一起被轮船运往遥远的美洲和欧洲等地,这些是汉堂抢时间给留学生们发放的抗疫武器。

至于效果如何,天知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