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找认同扬孝悌公序,寻归属倡殡葬良俗
书名:灼惠企业 作者:灼之惠 本章字数:7083字 发布时间:2022-11-28

在民宿房间里,王心仪接过柳泽惠泡好的茶,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轻声问道:“泽惠,你怎么知道我不想去看苏三监狱呢?”柳泽惠目光温柔,注视着她,缓缓说道:“是你的神情告诉我的。当时你面露倦色,看得出你有些疲惫,不太想走动,而且还有点为难的样子,我猜你可能不太喜欢参观这类景点。”

 

王心仪轻轻放下茶杯,突然伸出双臂,环抱住柳泽惠的脖子,娇嗔道:“你呀,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片刻后,她坐直身子,认真地问:“泽惠,参观完大槐树园,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柳泽惠微微沉思,缓缓开口:“像这种认祖归宗的习俗,本质上是一种乡村文化,我把它称作乡土认同文化,它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我觉得咱们的灼惠文旅站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打一打乡土认同文化牌。”

 

王心仪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太对了,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要怎么打好这张牌呢?毕竟,不是每个乡村都有像大槐树这样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文化符号。”柳泽惠思索片刻,耐心解释:“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每个地方总会有一些独特的认同元素。其实,乡土认同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姓氏村落文化。”

 

“姓氏村落文化?”王心仪微微皱眉,疑惑地重复道。柳泽惠见状,连忙进一步说明:“就是那些以姓氏命名的村子、庄子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比如丁家村、李家村、大王家村、小王庄等等,全国这样的村落数不胜数。只要深入挖掘,就能发现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王心仪不由自主地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小学生,专注地看着柳泽惠,期待他继续说下去。

 

柳泽惠很享受这种交流分享的氛围,思维也愈发活跃:“我问你,为什么这里会用槐树来象征认祖归宗,而不是柳树、杏树、桃树或者其他树种呢?”王心仪反应迅速,立刻回答:“因为槐树寓意着生机、吉祥平安和健康长寿。”柳泽惠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补充:“除此之外,槐树还有牵线、聚合的寓意,这与认祖归宗所表达的团聚、溯源之意不谋而合。”王心仪眼前一亮,高兴地拍手说道:“太对了!怪不得七仙女要找槐树做媒,和董永结为夫妻!”

 

柳泽惠用力点头,顺势讲起:“我有个战友姓董,他来自河南武陟县小董村。这个村子里大多是董姓人家,最吸引人的是,真实版的《天仙配》故事就发生在那里。”王心仪双手紧紧抓住柳泽惠的手臂,急切地说:“真的吗?我一直以为《天仙配》的故事发生在湖北孝感呢!快给我讲讲!”柳泽惠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缓缓说道:“我也是在军校结识这位战友后,才知道真相。后来我还利用假期和他一起去小董村实地考察过,千真万确。2006年,小董村的《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被列入了非遗名录。董永是东汉时期一位卖身葬父的大孝子,在《二十四孝》中排名第八。他的妻子叫张七鲜,和父母住在附近的天山。她爱慕董永的人品和相貌,瞒着父母下凡,在老槐树下与董永结为夫妻,还一起到傅家做长工。”

 

王心仪站起身,激动地比划着:“哎呀,这和神话故事里的情节简直一模一样!”随后又坐下来,追问:“快说说,下凡村的那棵大槐树还在吗?”柳泽惠不禁咬牙切齿,满脸愤怒:“不在了,被日本鬼子用汽油烧毁了。真是可恶!可恨!”王心仪连忙安慰他:“大槐树虽然被烧毁了,但它所承载的孝道文化和男耕女织的爱情文化是烧不掉的。泽惠,你说除了名称由来、名人趣事、传说故事,乡村认同文化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挖掘呢?”

 

柳泽惠思考片刻,认真说道:“还有乡村的历史变迁、地理风貌、建筑风格、特殊习俗和特色美食等。”王心仪听后,思路瞬间打开:“对,对,对!还有各种传统手艺、宗庙祠堂、节日活动和民俗歌舞等等,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说完,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柳泽惠点头表示认可,接着笑着说:“说到认祖归宗,我想起我们县发生的一件趣事。”王心仪立刻放下杯子,迫不及待地说:“快讲讲!”

 

柳泽惠娓娓道来:“我们县有三支黎姓家族,可他们的来源却各不相同。”王心仪来了兴致,急忙抓住柳泽惠的手:“竟然有这种事?”柳泽惠继续说:“这三家分别是黎姓本家、杨姓和刘姓。因为有杨姓和刘姓男子入赘到黎家,他们的后代就都随母姓黎了。所以这两家黎姓的祖先牌位,分别以杨黎和刘黎来冠名。”王心仪感慨道:“真有趣!这说明这两家的后人没有忘本。”

 

柳泽惠接着说:“据县志记载,杨黎一族出自隋朝杨氏皇族,杨黎的后人对此深感荣耀。而且,杨黎一族在明英宗时期还出了一位状元黎淳,他是我们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县里专门为他修建了一条状元街,至今仍在。后来,黎状元得知自己出自隋朝皇族杨氏,便上表请求改回杨姓。但当时明英宗刚重新登位,首次开科考,以‘首拔得人,勿用更张’为由拒绝了他。如今,状元街保护得很好,杨黎姓的后人经常在那里举行祭祖活动。”

 

王心仪双手一拍,眼睛放光:“这真是个极具吸引力的传奇故事!你说,如果我们去黎状元的家乡建灼惠文旅站,把他的故事编成表演节目,杨黎族中的成功人士会不会捐款支持呢?”柳泽惠起身称赞:“你真聪明!我想他们一定会的。说起黎状元,有趣的故事还不少。比如,他去京城科考之前,有同伴邀请一名青楼女子在街边青楼上,见到黎淳就故意呼喊他的名字。黎淳明白其中用意后,仰天大笑,随口吟诗一首:‘千里邀游赴京城,忽闻楼上唤黎淳。状元自是天生定,先遣嫦娥叫我名。’你瞧,科考还没开始,他就自封状元了,结果还真考中了,厉害吧!”

 

王心仪脱口而出:“那我们就去他的家乡建灼惠文旅站吧!”但很快又改口:“啊,不行。还是先去你的家乡吧。你不是已经和好朋友黎运达微信联系好了吗?咦,这个黎运达是不是属于杨黎一支啊?”柳泽惠回答:“他属于刘黎。说起他,还挺搞笑的。他不知从哪儿得知,他们这一支祖上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非要改回刘姓不可。结果自己没改成,就把儿子改成刘姓,女儿仍然姓黎。当地人都打趣说,他这是‘刘黎要分手’了。”王心仪掩嘴偷笑:“他可真是个怪人!姓氏哪能随便改呢?”柳泽惠解释道:“他是以‘不违背公序良俗的正当理由’申请改的。周围人都说,他既不忘本,也不忘恩。”王心仪提议:“干脆以刘黎为复姓多好,为什么要分开姓呢?这不人为制造分裂吗?”说完,她又端起了茶杯。柳泽惠也坐回到沙发上。

 

柳泽惠说:“你还别说,黎姓本家人早就有人提议,要把三家牌位的冠名合成一个黎字。结果黎运达坚决不同意。”王心仪感叹道:“他真是个认同感超强的人!”柳泽惠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姓氏是象征家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着一个人原生家族的血脉传承,被看得很重。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有600多个姓吴的人要求集体改为张姓,认祖归宗,因为族谱记载他们其实是元朝末期吴王张士诚的后代。由此可见,乡土认同这张牌很有潜力。今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将成为主要消费需求,而精神消费主要体现在刷‘存在感’和寻求‘归属感’两个方面。”

 

王心仪放下茶杯,点头表示认同:“你说得对!不过,你得给我详细解释一下。”柳泽惠微微一笑:“其实,我们在普陀山农湾饭庄就讨论过。刷‘存在感’,就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社会和家族的持续关注。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强烈愿望。现代人的‘追星’‘炫耀’‘吹牛’等行为,本质上也是在刷‘存在感’。”王心仪不住点头:“对,对!我们通过在灼惠文旅站举办各种比赛和视频分享活动,就能满足消费者刷‘存在感’的精神需求。那我们该通过什么方式满足人们寻求‘归属感’的需求呢?”

 

“问得好!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归属感’。”王心仪脱口而出:“这个我知道,‘归属感’就是找到那个我爱的你,和你爱的我。”柳泽惠忍不住哈哈大笑。王心仪见他大笑,急忙问道:“难道不是吗?”柳泽惠笑着说:“是,你说得太对了!‘归属感’在情感方面,就是找到相伴一生的人;在兴趣爱好方面,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计划在乡村灼惠文旅站定期举办相亲活动和比赛活动,就是为人们提供寻找‘归属感’的生活场所,这就是生活‘归属感’。除此之外,还有死亡‘归属感’,我把它们统称为生死‘归属感’。”

 

王心仪好奇地说:“这个有意思!你给我解释解释。”柳泽惠顿了顿,问道:“你知道‘人生三问’吗?”王心仪更加疑惑,摇了摇头。柳泽惠笑着指了指自己:“第一问,‘我是谁?’;第二问,‘我从哪里来?’;第三问,‘我要去哪里?’”王心仪笑着回答:“你是唐僧,你从东土大唐而来,你要去往西天取经。咯咯咯!”说完,掩口而笑,柳泽惠也被她逗得笑了起来。

 

柳泽惠收住笑容,认真地说:“不是的,我的意思是……”王心仪连忙说:“好了,不开玩笑了。我现在认真听你讲。”柳泽惠喝了一口水,缓缓说道:“这个‘人生三问’其实是从西方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引申而来。‘我是谁?’要回答的是人对外界的影响究竟是由自己的意识决定,还是像木偶一样受控于神或者上帝,也就是意识的本质问题。‘我从哪里来?’回答的是人类起源的问题。‘我要去哪里?’回答的是人死后是否有灵魂转世的问题。”柳泽惠见王心仪眉头紧锁,便把话题拉回到世俗层面:“好了,我们不讨论哲学问题了。从世俗角度来讲,这个‘人生三问’其实就是人这一辈子如何活得有价值、如何无愧于自己的父母和祖宗,以及死后如何选择安葬的问题。”

 

王心仪听后,眉头舒展,立刻回答:“我来回答这三个问题。第一,小时候能得到父母的宠爱,长大后能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老了能享受天伦之乐,这叫对得起自己。第二,孝敬父母,认祖归宗,时常祭祀,做些光宗耀祖的事情,这叫对得起父母和祖宗。第三,死后与亲人葬在故乡,这叫对得起灵魂。我的回答对不对?”看着王心仪一脸天真的样子,柳泽惠开心地笑道:“回答得太好了!你的回答就是我要告诉你的生死归属感。我们的乡村灼惠文旅站就按照你的这三个答案去设计和运作,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这样的答案完成自己的人生。”说完,闭眼念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作为心学传人,王心仪对这句话显然很熟悉,她激动得起身,紧紧抱住柳泽惠的头,也念道:“此生有你,亦复何求!”柳泽惠被她抱得有些喘不过气,幸福地笑道:“闷死我了!快松开!”王心仪笑着松开手,转身坐了下来,然后回到正题:“泽惠,乡土认同这张牌我们具体该怎么打呢?”

 

“我想,不妨从宗祠文化入手,也就是从宗祠祭祀活动和殡葬活动开始。”王心仪立刻领悟过来:“也就是说要从建立死亡归属感方面做文章,对吧?”“说得对!从祭祀活动中,我们可以挖掘出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用于祭祀和殡葬的辞章、仪式、器具、声乐、服饰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一方面能满足人们对归属感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增强乡村灼惠文旅站的吸引力。”见王心仪又皱起眉头,柳泽惠进一步解释:“比如,你作为一名消费者来到乡村灼惠文旅站,正好碰上村里的王氏家族在举行开祠堂祭祖活动,你是不是会有去围观和拍摄分享的冲动呢?”

 

“我当然会啊!因为我也姓王嘛!”柳泽惠笑道:“即使不姓王,我也会去凑凑热闹。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祭祀活动设计成各具特色的庙会或者堂会活动,肯定会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太好了!那你说说庙会与堂会活动吧!”柳泽惠轻轻拍了拍王心仪那细腻的脸蛋:“你可真会提问题!”然后起身踱步,解释道:“简单来说,庙会就是围绕祠庙开展的综合性集会活动,人们通过它来表达对天地、祖宗、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它呈现的是祭祀和求拜风俗。而堂会则是在家庭客堂里举行的聚集活动,用于表达人们的喜乐悲伤等情感需求,体现的是婚丧嫁娶、生日寿诞等风俗。”

 

王心仪恍然大悟:“啊!我懂了。无论是庙会还是堂会,都少不了美食品尝、技艺表演、礼仪参拜等民俗节目。只要我们合理设计和引导,肯定能吸引大批消费者来到乡村灼惠文旅站围观和参与。”柳泽惠点头表示赞同:“没错!再加上改革乡村落后、劳神费力的殡葬陋习,乡村灼惠文旅站将成为城镇消费者生死向往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传承乡村祭祀文化,是增强凝聚力、民族和文化认同感的有效方式。比如,两个村民闹矛盾,只要进祠堂共拜一个祖宗,矛盾往往就能立刻化解。正因为如此,西方曾以封建迷信为由,破坏了我们许多祭祀文化,企图让我们变得一盘散沙。我们绝不能答应,一定要重新把它们建立起来。好了,我们就聊到这儿。你在这儿休息,我去附近超市买些菜回来,给大家做晚餐。”说完,他站起身来。

 

王心仪连忙起身,伸手拦住柳泽惠:“不行,你得说清楚,然后我们一起去。改革殡葬陋习,乡村怎么就成了城里人死后的向往之地呢?”柳泽惠拉着王心仪又坐了下来:“是这样的。我一直想改变现在的殡葬陋习。你不知道,我父母先后去世时,办丧事那叫一个折腾。我三天两晚没合眼,还花了大把钱,背了好几年的债务。”

 

王心仪惊讶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啊?”柳泽惠无奈地说:“这就是陋习,几千年传下来的陋习。这种陋习逼着人们认为,如果不把父母的丧事办得热闹风光,就是不孝,那些操办丧事的人还有意唆使人们互相攀比,好从中谋利,让人苦不堪言。有些人在父母生前一毛不拔,不尽赡养之责,父母去世后却一掷千金,不惜举债也要把丧事大办特办,就为了博个孝子的名声。而且,这样的陋习还养活了一大批在丧事活动中装神弄鬼的闲散人员。”

 

王心仪一脸愕然:“竟然是这样!我父母的丧事好像挺简单的。在火葬场开个追悼会,安置好骨灰,然后请来宾吃顿饭就结束了。乡村怎么要闹三天两夜,还花这么多钱呢?看来还是墨子的‘节葬’主张好,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柳泽惠暗自赞叹王心仪的学习能力,她对墨家经典已经能信手拈来,然后回应道:“这就是城乡习俗的差别。”

 

王心仪紧紧抓住柳泽惠的手臂:“那就把城里的简单丧俗推广到乡村啊!”柳泽惠拍了拍她的手背:“我正有此意。初步设想是,把乡村的荒山野岭利用起来,开发成便于祭祀活动的墓葬林园。然后按姓氏区分,免费为那些为乡村灼惠文旅站做出消费贡献的人及其家人提供墓穴和墓碑,只收取相应的低价林园维护费和代祭扫墓费。”

 

王心仪激动地抽出手,高声喊道:“天啦!这可真是个绝妙的想法!我建议,对于那些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在他们百年之后,组织村民和员工为他们提供一条龙的丧葬和祭祀服务。这对那些失孤家庭来说,肯定很有吸引力。”

柳泽惠称赞道:“妙!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本人,还要为他们的父母提供这样的服务。把乡村的殡葬和祭祀服务按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俗与高雅相统一、节俭与隆重相协调的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让村民彻底从不堪重负的陋习中解脱出来。”

 

说完后,又语气坚定地屈指说道:“第一要在乡村推行火葬或者更为先进的冰葬做法。按照佛家观点,火化或冰化之后,灵魂才能真正脱离肉身凡胎进入仙界。第二要宣传‘随母葬’的观念。”

 

一听到“随母葬”,王心仪不禁伸手附了附双耳,满脸疑惑地问:“我没听错吧?你说要随妈妈安葬,这是为什么呢?”柳泽惠耐心解释:“因为这样做,能很好地回应‘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人生终极追问。”王心仪眉头轻蹙,咬着手指,喃喃自语:“来自母体,又回归母体。”突然,她双手一拍,兴奋地说道:“真是太妙了!”

 

柳泽惠进一步补充:“‘随母葬’称得上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殡葬习俗。好处可不少,一来能解决离异夫妻不想合葬的难题;二来有子女的家庭,孩子们可以在奶奶和外婆两边祭祀,增进两边亲人的往来交流;三来就算没有子女,逝者也能享受到其他晚辈的祭祀。”

王心仪不住点头,称赞道:“太有道理了!”柳泽惠接着说:“更关键的是,它能节省大量土地资源。”王心仪略一思索,瞬间明白过来:“这就如同收敛数列,不管有多少后代,最终都会安葬在一处,确实既节省土地,又方便后人祭祀。”柳泽惠点头认可。

 

可王心仪又想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她双手紧紧抓住柳泽惠的手臂,问道:“可我以后还想和你葬在一起,这该咋办呢?”柳泽惠轻轻挪开她的手,站起身,笑着说:“这好办!只要分出一部分骨灰放在一起就行。人死后,灵魂会进入量子全息宇宙,在那里,部分就等同于整体。”

 

“量子全息宇宙?”王心仪一脸茫然。柳泽惠解释道:“就是部分可以替代全部的宇宙。”这其实是柳泽惠依据量子纠缠现象做出的大胆猜想。量子纠缠已被科学家证实,甚至有人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柳泽惠推测,宇宙中或许存在镜像宇宙,既有空间维度的镜像宇宙,也有时间维度的镜像宇宙。这些镜像宇宙之间,通过意识纠缠相互关联,而且群体意识纠缠对个体意识纠缠的影响极大。所以,那些遗臭万年的人,会因后世群体意识的咒骂,在镜像宇宙中遭受报应,生活悲惨;反之,流芳百世者则会在其中尽享美好。

在柳泽惠看来,致众良知,是一种对宇宙级别的崇高追求。此外,他还觉得庄子的《齐物论》蕴含着量子纠缠和万有引力的思想,因为宇宙万物本质上都是同一物的不同演变形式,都有趋向同一物的内在力量,这便是万有引力,而这个同一物,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它超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有相互纠缠的粒子必然会瞬间产生反应。

 

王心仪脸上的阴霾瞬间消散,兴奋地说:“也就是说,骨灰不管分成多少份,灵魂就会相应有多少份。只要我们的部分骨灰放在一起,灵魂就能永远相伴,将来转世,还能再续前缘,对吗?”柳泽惠点头肯定。王心仪满心欢喜,拉着柳泽惠起身,说道:“说得好!就这么定了。我们现在去逛超市吧!”柳泽惠应道:“好!”

 

可柳泽惠刚要起身,就被王心仪又按回沙发上。“等等!我还有个想法,说完再去。”王心仪说道。“快说吧!”柳泽惠催促道。“我听说,外国人也开始学我们给祖先烧纸钱了,而且比我们烧得还频繁、还旺盛。他们想用好莱坞文化侵蚀我们,那我们就用奠祭文化去影响他们。”王心仪认真地说。

柳泽惠听后,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捧着王心仪的脸蛋亲了一口,赞叹道:“你真是越来越有想法,越来越漂亮了!”王心仪脸颊绯红,嗔怪道:“去你的!我们该去买菜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灼惠企业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