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肖松林公园认战友,柳泽惠故居领芳心
书名:灼惠企业 作者:灼之惠 本章字数:6429字 发布时间:2022-11-28

第二天清晨,王心仪换上一身蓝白碎花的休闲装,身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淡淡香气,头发挽着一条花色丝巾,整个人显得青春洋溢、活力满满。柳泽惠还是那身平常的装束。他们并肩来到一楼大厅。阿娟依旧身着工装旗袍,早已在厅里等候,见他们过来,赶忙起身相迎,笑着打趣道:“你们俩,昨晚没睡好吧!”

王心仪嗔怪地啐了她一口。随后,在阿娟的带领下,三人一同走向右侧餐厅用餐。吃完早餐,阿娟因要主持酒店例会先行离开了。柳泽惠向王心仪提议,希望她能陪自己去阳明故居瞻拜,王心仪欣然应允。由于阳明公园离酒店不远,他们便没让阿娟派车,而是选择步行前往。

 

8点10分,他们抵达阳明公园。刚靠近公园,就看到多处有唱越剧的人群。柳泽惠数了数,一共有四个演唱群,其中有一群唱的并非越剧。据王心仪介绍,那是本地的姚剧。柳泽惠和王心仪来到入园左侧的一个演唱群外围观看起来。

此时,一位大姐正在唱《追鱼》中“张生攻读书文”选段,用的是徐派唱腔。人群里有几个是刚买完菜,特意过来听戏的。王心仪见状也来了兴致,等大姐唱完,她走到伴奏旁交流了几句,便唱起《追鱼》中“假牡丹进房见张生”选段,采用的是王派唱腔。

不得不说,王心仪的越剧唱功十分专业,再加上她长相妩媚俏丽,一曲唱罢,赢得众人阵阵叫好。热烈的掌声吸引了公园里其他游客前来围观。柳泽惠沉浸在王心仪的美妙唱腔中,浑然不知自己身旁已聚集了不少人。王心仪唱完后,现场掌声雷动。掌声稍歇,站在柳泽惠左侧的一位老者突然高声邀请王心仪再唱一段,众人也纷纷附和。

盛情难却,王心仪只好又唱了一段《白蛇传-西湖山水还依旧》选段。她选择唱这一段,或许是因为昨晚柳泽惠对这句唱词赞不绝口。王心仪唱完,将话筒交给下一位大姐后,回到柳泽惠身边。

这时,柳泽惠左侧的老者看到王心仪,赞不绝口。柳泽惠不禁打量起这位老者,他五十多岁,比自己年长十几岁左右,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柳泽惠对老者说道:“老大哥,您是本地人吧!看样子特别爱听越剧啊!”

老者回应道:“小老弟,我就是本地人,我从小就喜欢听越剧,后来在部队服役的时候也不例外。”

柳泽惠听闻老者当过兵,便说:“老大哥,我以前在桂林当过兵,也从小就喜欢听越剧。”

老者连忙说道:“哎呀!我也是在桂林当的兵,这么说来我们是战友啊!”说完,便主动与柳泽惠握手。

王心仪得知柳泽惠当过兵,忙对他说:“泽惠,没想到你还真是当过兵的,难怪昨晚你说自己是阿豪第二。你可骗了我十多个小时啊!”

柳泽惠笑了笑,没有回应,接着向老者自我介绍:“老大哥,我叫柳泽惠,专程从星城过来瞻拜阳明故居,正好路过这里。”说完,指着王心仪介绍道:“这是我的朋友,王心仪。”柳泽惠没有过多介绍王心仪的详细情况,因为还未征求她的同意。老者赶忙回应:“小老弟,我叫肖松林,很高兴认识你们。这样吧,反正我也闲着没事,如果你们不介意,我可以陪你们去王阳明故居看看,它就在公园的斜对面。”

柳泽惠听到老者说自己叫肖松林,心里不禁一动,他在桂林当过兵,喜欢听越剧,又是本地人,这位老者会不会是肖清香的父亲呢?但他不敢确定,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柳泽惠看向王心仪,见她点头同意,便赶忙对肖松林说:“好啊!肖大哥,那我们现在就过去吧!”于是,三人一同走出公园,朝斜对面的故居走去。进入故居大厅,柳泽惠径直来到王阳明生平事迹陈列展室。鉴于柳泽惠与肖松林都曾是军人,他们首先将目光聚焦在王阳明的立功事迹上。王阳明的军功主要体现在三件大事:其一,巡抚南赣,成功平定流寇;其二,智取南昌,一举擒获宁王;其三,总督两广,顺利剿灭叛乱。

柳泽惠看完王阳明的立功事迹后,停下脚步,对身旁的肖松林问道:“肖大哥,你觉得王阳明用兵有什么特点?”

肖松林稍作思考,回答道:“攻心为上,攻坚次之。”

柳泽惠点头表示认可:“说得没错,不过他还有个贯穿始终的绝招,就是充分发挥思想工作的巨大威力,主要体现在瓦解敌人、化敌为友和感化招抚这三个方面,这也正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肖松林听后,连连点头赞同:“精辟,实在是精辟!柳老弟,你在部队肯定是做思想工作的吧?”

实际上,柳泽惠在军校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他谦逊地没有正面回应:“肖大哥,过奖了。”

这时,早已走到前面的王心仪,见柳泽惠和肖松林站在原地讨论,便催促道:“两位大哥,快点走啊!还有好多地方要参观呢!”

柳泽惠和肖松林赶忙移步向前。此时,王心仪已在“龙场悟道”展示栏前沉思片刻,见柳泽惠走近,便问道:“泽惠,要是当初王阳明没去过龙场,还会有心学产生吗?”

柳泽惠听到王心仪抛出这个问题,忍不住点赞:“问得好啊,心仪!”

肖松林也附和道:“是啊,人只有经历磨难,才可能取得伟大成就。”

柳泽惠深表赞同:“肖大哥,太有道理了。文王被拘禁,才推演《周易》;仲尼遭遇困厄,方作出《春秋》;左丘明失明,著成《国语》;屈原被放逐,赋就《离骚》;司马迁遭受宫刑,写出《史记》;欧阳修失去双亲,完成《通鉴》;而王阳明被贬龙场,才悟出《心学》。”

王心仪听后,对柳泽惠丰富的历史知识佩服不已,连忙称赞:“泽惠,你说得太好了。可为什么人只有在逆境中才容易出成就呢?”

肖松林也跟着问:“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柳泽惠挠挠头说:“我也说不太明白,不过我谈谈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用一句时髦的话讲,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意思就是,你在物质享受上有所缺失,在精神层面就可能取得成就。当然,前提是你具备取得成就的潜力。”

柳泽惠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可以这样理解,你天生有取得成就的能力,但要是把大把时间耗费在吃喝玩乐上,就会蒙蔽本性,发挥不出潜能。只有克服物欲,自身潜藏的成就潜能才会显现,而要克服物欲,往往需要强大的外力推动。”

这番话让王心仪和肖松林不禁鼓掌称赞。此时,柳泽惠瞥了一眼王心仪,只见她眼波流转,面若桃花,风情万种,便开起玩笑:“比如心仪,天生丽质难自弃,美艳绝伦人尽知,这是你与生俱来的特质。要是你口吐烟圈,张牙舞爪,那这种美好特质就展现不出来了。”

王心仪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却伸手使劲捶打柳泽惠的胳膊,嗔怪道:“谁口吐烟圈了?谁张牙舞爪了?”

这引得肖松林和柳泽惠哈哈大笑。笑完后,柳泽惠站在“龙场悟道”展示栏前,沉思许久,对王心仪说:“心仪,龙场悟道被视为心学的起点,是‘知行合一’与‘致良知’思想的基石。我知道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心得是‘心即理’,你怎么理解?”

王心仪思索一番后说:“这涉及对‘理’所在之处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朱子的理学观点,认为理在物上;另一种是以陆九渊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理在心中。显然,王阳明认同陆九渊的观点。”

稍作停顿,王心仪接着说:“‘心即理’是指,探寻‘理’不必到‘心’外去寻找,因为它就在你的‘心’里。比如,子女是否有‘孝理’,在于内心是否有父母,而不在于是否有身外之物——金钱。”

肖松林听后说道:“说得没错!心里没有父母,就不会常回家看看,即便每天寄很多钱,也算不上孝顺。”

柳泽惠点头认同,随后又若有所思地问王心仪:“心仪,王阳明还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你怎么理解?”

王心仪对此似乎早有准备,立刻解释道:“这是王阳明的宇宙观,他认为心与物同体,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不存在无物之心,也不存在无心之物。当客观事物未被心感知时,就处于虚寂状态。”

肖松林听后,马上打断王心仪的话:“虚寂状态就是不存在的状态吧?也就是说,我不看花的时候,花就不存在,我看花时,花又出现了,对吗?”

不得不说,肖松林思维转得极快。王心仪一时被这个问题难住,眼巴巴地看着柳泽惠,希望他能给出解释。

柳泽惠瞬间联想到物理学上关于量子纠缠的争论来,于是对肖松林说:“肖大哥,这个虚寂状态并非不存在状态,而是一种不确定状态。你不看花时,花并非真的不存在,只是你无法确定花的状态,比如花是红是绿,是桃花还是杏花。当你看花时,花的状态就立即确定下来了。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从‘叠加态’坍缩为本真态。关于‘叠加态’‘本真态’,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我就不进一步解释了。”

王心仪听后,对柳泽惠的回答十分满意,这是她从未听过的见解,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作为心学传人,她对“虚寂”的理解一直模棱两可,也很怕别人问起这个问题,如今听了柳泽惠的解答,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对柳泽惠愈发钦佩。

肖松林听了这个解释,也点头表示接受。

 

随后,柳泽惠一行来到【揭示良知】展览前,柳泽惠不禁喃喃自语:“良知,究竟什么是良知呢?”

这时,站在一旁的肖松林立刻回应:“柳老弟,良知就是良心呗!”

柳泽惠对肖松林的回答似乎不太满意,将目光投向王心仪。王心仪沉思片刻后说道:“肖大哥的解释,表面上有那么点意思,但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首先,‘良知’可不单单是良心,还涵盖良品和良意。‘良知’这个概念源于孟子,孟子原话是‘不虑而知,良知也’,意思是,人无需思考就知道的东西,便是‘良知’。”

柳泽惠听到这儿,马上打断王心仪:“等等!心仪,你说良知是不经过思考就知道的东西,这不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条件反射吗?”

王心仪头一回听到条件反射这种说法,眼睛顿时一亮,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柳泽惠像是抓住了破绽,对王心仪说道:“照这么说,我不假思索就知道自己肚子饿了,那我肚子饿就是良知,对吧?”

王心仪听后愣了一下,她知道这样理解肯定不对,可似乎又没违背孟子给出的定义,便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柳泽惠立刻说道:“天哪!要是这也算‘良知’,那‘致良知’岂不是努力去追求让自己肚子饿?”

肖松林忍不住笑出声。王心仪一时语塞,但很快给孟子的良知定义加了个限制条件,补充道:“泽惠,你不能这么理解。孟子所说的良知不包括生理上的条件反射,而是指心理上的条件反射。”

听到王心仪这么一限定,柳泽惠的编程思维迅速运转起来,不一会儿,就想出一个心理反射的例子。他对王心仪说:“心仪,这可是你说的,可不许反悔!”

王心仪点了点头。柳泽惠笑道:“我现在不假思索就知道王心仪很漂亮,这可是我心理上的条件反射啊!那么,……”

还没等柳泽惠说完,王心仪马上捶了一下他的胳膊,嗔怪道:“这不算!”

可肖松林却提出反对:“这明明就是你给良知下的定义啊!”

王心仪反应迅速,又给良知定义加了一道限制:“良知,既不是生理上的,也不是心理上的,而是指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上的条件反射。比如,你看见老人跌倒,毫不犹豫就知道要去把老人扶起来,这就是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把良知体现出来,要是你虽然有扶起老人的良知,却因为害怕被讹诈而不去行动,那就不是‘致良知’。”

柳泽惠完全赞同,毕竟我们确实应该追求这种道德层面的条件反射,并且要及时响应。不过,柳泽惠心中一直有个疑惑,这个疑惑从昨天车上相遇时就有了,于是他对王心仪说:“心仪,有人把孟子说的良知理解成一种无需后天验证、先验存在的东西,王阳明显然也认同这个观点,觉得良知是一种天理。所以,有人认为心学是唯心主义,你怎么看?”

作为心学传人,王心仪显然不止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她十分专业地回答道:“肯定不是。唯心主义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意识决定物质,还过度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性。首先,王阳明从没说过‘心’决定‘物’,只提到‘心物’一体,这明显是唯物主义观点。其次,心学确实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一切从‘心’出发,重视人的主观世界构建,但同时也特别强调‘知行合一’啊!它强调要依照良知去行动,但没让你不自量力地去做,这不正是唯物主义的要求吗?”

“精准,讲得太精准了!”柳泽惠忍不住打了个响指称赞道。肖松林听后,也鼓掌叫绝。

柳泽惠想了想,又补充道:“而且,我觉得一个人在道德和思想层面的良知,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从小接受大人的教导和培养,才能形成良知的条件反射。从这一点来看,心学更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唯物主义。”

肖松林听后,再次鼓掌点赞。王心仪又一次向柳泽惠投去温情脉脉的目光,这还是她头一回听到这样的观点,这让她以后能更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心学绝非唯心主义。

此刻,柳泽惠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心情大好,接着王心仪刚才讲的“知行合一”的话题问道:“心仪,我知道心学里的‘知行合一’,不是一般意义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那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王心仪回答:“‘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的时候首次提出的。‘知行合一’里的‘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履行和实际行动。所以,知行关系,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履行的关系,也是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知行一体,缺一不可;二是知行互为前提,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引发行动,行验证知。由此可见,‘知行合一’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致良知’。”

柳泽惠不禁感叹:“原来如此。”

肖松林似乎也听明白了一些,点头表示认可。直到这时,柳泽惠才彻底弄清楚,原来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主要是针对道德思想层面的实践活动,并非社会变革方面的实践活动。

接下来,柳泽惠一行参观了【一脉良知】王阳明弟子生平事迹陈列室,因为这些事迹在网上都能查到,所以他们没停留太久,便来到了最后一个展览【天泉证道】前。

天泉证道,指的是王阳明在浙江会稽天泉桥上,与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就“四句教”展开的一场师徒对话,后来这场对话引发了心学的两派分裂。

柳泽惠就这个问题向王心仪提问:“心学在明朝后期出现分裂,起因就是王阳明晚年总结出的那个四句教,也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为什么会这样呢?”

王心仪听到这个问题,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天泉证道之后,王阳明还没来得及给弟子们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就去世了。”

柳泽惠“哦”了一声,便站在展览前,仔细研读起这场对话,不知不觉联想到刚才自己和王心仪关于什么是良知的讨论,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对王心仪说:“心仪,这四句教不需要分开解释,它们其实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并不矛盾!”

王心仪听后兴奋不已,恳请柳泽惠赶紧讲讲。肖松林也准备洗耳恭听。柳泽惠稍作停顿,便头头是道地讲了起来:“我们知道,心学分裂源于王阳明的大弟子钱德洪认同四句教,而王畿不认同的一场争论。王畿认为,既然心体无善无恶,那么四句教里提到的意、知、物也应该无善无恶。要是硬说意有善恶,那就意味着心体也有善恶。王畿觉得意起源于心,既然心无善恶,那意也就无善恶。”

这时,肖松林忙点头,表示认同王畿的观点,王心仪似乎也有同感,只是没有明确表态。柳泽惠接着说:“其实王畿没完全弄明白,‘意’虽源自‘心’,但二者不是同一种东西,它们表达的含义有区别。‘心’是一种顺应自然、符合天道的条件反射,不受控制,无所谓善恶,处于一种无善无恶的状态,比如牛吃草、虎吃牛、男欢女爱等,这是它们生存和繁衍的条件反射习性,你不能说虎吃牛、男欢女爱是恶。而‘意’是建立在‘心’之上的受控意识,既然意识是受控的,那么对某件事物的看法或行为就存在不同选择。如果行为结果违背天理,那这种受控意识就是恶意的,反之就是善意的。你们看,这样一来,这四句教不就相互统一、不矛盾了吗?”

肖松林听完,立刻竖起大拇指称赞:“高论,实在是高论啊!”

王心仪听后,情不自禁地伸出双臂,一把抱住柳泽惠说:“泽惠,你真是我的再造大师啊!”

柳泽惠被王心仪抱得有些喘不过气,忙用双手缓缓将她推开。王心仪马上松开手,脸上泛起一抹羞涩的红晕。

柳泽惠赶忙对王心仪和肖松林说:“好了!瞻拜活动基本结束,我们再去其他展厅随便看看吧!”

于是,一行三人参观完真三不朽展厅后,走进瑞云楼。王阳明就诞生在这座楼里。据说王阳明出生时,他祖母梦到神仙瑞云送子,于是将此楼命名为瑞云楼。王阳明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这座楼后来租给了钱氏,后来王阳明的得意门生、大儒钱德洪也在这楼里出生,实在是历史的巧合。

柳泽惠一行感受了王阳明降生时的神奇传说后,从西侧房返回入口,结束了瞻拜活动。柳泽惠感慨万千,收获颇丰。王阳明实在是太了不起了,难怪日本近代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会“一生俯首拜阳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灼惠企业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