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泽惠来到旅馆对面的街道,找到一家看着比较干净的面馆,打算吃碗面当作晚餐。一走进面馆,他就瞧见在里面倒数第二排坐着一位女孩。女孩头发披肩,身着红色休闲夹克,背对着店面大门,正一边吃面,一边翻看手中的书本。不用猜,肯定是那个微信名叫“红梅花开”的女孩。
柳泽惠点了一碗牛肉面,径直走到女孩对面的座位坐下,盯着她吃面看书的模样。这时,红梅花开察觉到对面有人坐下,慢慢抬起头,突然惊呼一声:“大叔!”
柳泽惠连忙说道:“你这吃饭看书的样子跟我女儿一模一样,看着真舒服。”说着,柳泽惠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红梅花开笑了笑,问道:“您女儿现在在哪里工作呀?”
“她出国了。你怎么跑到宁波来了,不会是离家出走吧?现在好多年轻人都爱这么干。”柳泽惠把话题引到女孩身上。
红梅花开急忙否认:“怎么会呢?我是来宁波找工作的。”
“听你口音,应该不是浙江人,为啥跑这么远来宁波找工作呢?”柳泽惠想弄清楚女孩的来历。
女孩坦率地说出了缘由:“我来自湘西百鸟朝凤镇,我有同学在宁波工作,说这边工资高。”
柳泽惠心里一动:湘西百鸟朝凤镇!上午遇到的那个义工女学生姚绮霞也是百鸟朝凤镇的,自己的学生李黎明家乡不也是那儿吗?自己和百鸟朝凤镇还真是有缘。那这位姑娘和李黎明会不会有缘呢?不妨介绍他们认识认识。况且李黎明经常在这一带跑业务,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多,说不定能帮上她。
柳泽惠主意拿定,对女孩说:“出门在外,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我以前有个学生,现在就在宁波,也是百鸟朝凤镇的。你有没有兴趣认识一下?我让他加你微信。”说完,柳泽惠等着红梅花开的回应。他心想,如果两人无缘,她会拒绝加微信,就算碍于面子加了,李黎明也不一定会接受。
红梅花开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叔,你看着办吧!反正我的微信号你有。”
这时,服务员把面端了过来。柳泽惠接过面,边吃边说:“我这个学生可优秀了,经常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到现在还单身呢。”
“他是做什么的,这么厉害!”女孩说完,便低下头继续吃面翻书。
柳泽惠知道她其实在认真听,何不趁机打听一下她的名字呢。于是卖起关子:“告诉你不难,可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怎么把你介绍给他呀?”
“大叔,谁让你介绍啦!”红梅花开抬头白了柳泽惠一眼,紧接着蹦出三个字:“季红梅。”说完又低头吃面。柳泽惠听女孩说出了自己的姓名,明白她孤身在外,还是很想多认识个朋友的。为了让两人关系更亲近些,柳泽惠从他们的姓氏上做文章:“我叫柳泽惠。你们俩还真是有缘人。你看,我这个学生叫李黎明,你叫季红梅,你知道缘分在哪吗?”
季红梅不禁好奇地抬头问道:“在哪呀?”
“你看,李字头上加一撇就是季,这不就说明,你以后要成为他的领导吗?”柳泽惠解释完,逗得季红梅忍不住咯咯大笑起来。笑声清脆得像铃铛,传遍整个店内,引得其他几位食客纷纷朝柳泽惠这边张望。
季红梅止住笑,涨红着脸说:“大叔,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见见他,看看这个‘下级’长啥样!”
柳泽惠顺着她的话就说:“这可是你说想见他的,我马上把他叫来见你。”说着,便拿出手机,打开李黎明的微信视频。季红梅假装阻拦:“大叔,我就随便说说,你还当真啦!”
这时,李黎明接通了视频,手机里立刻出现他在电脑旁敲打键盘的画面:“柳老师,晚上好!您住在哪儿?我正打算去找您呢,我这儿程序又出bug了,想请教您。”手机里传来李黎明着急的声音。柳泽惠赶忙说:“我住在云霞地铁口附近,你赶紧过来吧!”李黎明回了声“马上就来”,便关闭了视频。季红梅听完,不解地问道:“柳大叔,bug是什么呀?”
柳泽惠说:“什么是bug,等会儿李黎明来了,你自己问他。你吃完了没?我去付钱。”
柳泽惠吃完,见季红梅碗里还有小半碗面,便站起身。季红梅也站起来说:“吃完了,我的面钱已经付过了。”
柳泽惠笑道:“那你这一跤不白摔啦?”
季红梅装模作样地说:“哎呀!我脚疼,走不动了。你得赔我医药费。”
柳泽惠摇摇头笑了笑,走到柜台,用微信付了钱。季红梅也把书本放进手提包,侧身走出桌椅,跟着柳泽惠走出了面馆。
柳泽惠试探着问:“红梅姑娘,我们去地铁口等李黎明吧!顺便把考题告诉你,怎么样?”
季红梅默默点了点头,跟在柳泽惠身边,朝站口方向走去。她可能觉得直接说去等李黎明有点不好意思,柳泽惠也不点破,边走边问:“你家是在镇上还是乡下呀?”
“在乡下,而且还是大山里。我家里很穷。”季红梅毫不掩饰地说。
柳泽惠听后,越发觉得这姑娘实在,不忌讳说自己家穷,一般爱虚荣的姑娘可不会这么说。
“穷不怕,我小时候还吃过野菜呢!不过,这几年国家不是在推行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吗?你家应该属于帮扶对象吧?”柳泽惠试着把话题引到自己想出的题目上。
季红梅点头说:“不光我家,我们整个镇都是帮扶对象。”
柳泽惠急切地问:“那对你们村和你家有什么实际帮助吗?”
“帮助是有一点,但作用不大。比如说,我们村都修了水泥路,通了电,安装了自来水管,每户统一发了垃圾回收桶,每家的厕所都免费装了坐便器,可没多少人用。”季红梅像数家珍一样回答。
柳泽惠不解地问:“为什么很少有人用呢?”
季红梅双手一摊:“用不起啊!用垃圾桶要收垃圾费,冲厕所要收水费。后来因为收不上水费,自来水都停了。再说,我们也买不起车,就算买得起也养不起,路修得再好也没用。”
柳泽惠猛地觉得自己像是在问“何不食肉糜”,很是惭愧。说着说着,两人就走到了地铁口。估计李黎明还得一会儿才能到。柳泽惠带着季红梅向右,沿着环城西路继续边走边聊:“这么说,政府花了大笔钱建的这些生活设施,不仅没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反倒成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是吗?”
“谁说不是呢!还不如把这笔钱直接发给我们实惠。”
“直接发钱肯定不行,那不是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了嘛。政府应该搞些能让村民创收的项目才对。”
季红梅无奈地说:“也试过了,可没有一个项目有好效果。”
柳泽惠急切地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季红梅叹息道:“为什么我也不清楚,我就知道政府出钱在村里建了个养鸡场,让村民入股,结果一场鸡瘟,鸡全死光了。后来又建养猪场,也是一样的下场。再后来组织村民养蘑菇、种西瓜,可就是卖不出去,全都烂在地里了。”
柳泽惠大惑不解:“现在有电商啊,还愁卖不出去?我一个同事就在网上卖水果,一天能卖好几百单呢。”
季红梅停下来,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柳泽惠说:“柳大叔,你很少在网上买东西吧?”说完又向前走。柳泽惠追上去说:“我买过,但买得很少。”
“一般人在网上买东西,一看价格便宜,二看好评,三看店铺。我们村路途遥远,运费没优势,要获得和维护好评就得请人刷单,网店照片要实时更新,这些都得有专人负责。我们那儿偏远,谁愿意留在那儿干这些事呀,而且开网店的多如牛毛,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季红梅口若悬河地说着,双手还不时比划着。
柳泽惠听完,一时语塞,直直地看着前方。这季红梅,说话条理这么清晰,不当公务员真是可惜了。就在这时,李黎明打电话过来说,他出地铁口了,问柳泽惠旅馆在哪儿。柳泽惠告诉他自己就在附近,马上过去。柳泽惠和季红梅转身朝地铁口走去。
柳泽惠仍不死心,继续追问道:“那还可以搞旅游项目啊!你们村风景美不美?”他心想,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搞旅游总可以吧。
季红梅自豪地说:“美极了,我们那儿风景如画,离凤凰古城不远。”紧接着又摇了摇头说:“搞旅游也不行。你想想,凤凰古城那么有名,谁还会去咱们村啊!再说,旅游收入都被开发商赚走了,我们这些穷百姓能得到什么呢?”
柳泽惠听完,大失所望,不由自言自语道:“这么说,政府花大力气搞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村民却没得到多少实惠,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又不死心地试探着问:“还可以招商建厂,办实业啊!”
季红梅摇了摇头:“也不行!一是招商引资难,二是营商环境差。我们镇曾引进三家工厂,现在都跑光了。”
柳泽惠十分惊讶:“为什么呀?”
“各种检查接连不断,不达标就停厂整顿加罚款,其实就是找借口吃拿卡要。”季红梅见柳泽惠一脸发愣的样子,咯咯笑道:“柳大叔,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儿。”
柳泽惠回过神来,也笑着说:“乡村脱贫振兴,你我都有责任嘛!”
季红梅俏皮地说:“我的责任就是外出打工赚钱,运气好的话,就考个公务员拿固定工资,保证我家脱贫。我家脱贫了,就少了一个贫困户。我这也算尽责了。”
柳泽惠听后,笑着点赞:“你说得还真有道理。”
看来,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仅靠政府一家可不行,还得把每个人都动员起来,打一场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