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书名:童年在乡村▪夏 作者:桔子树 本章字数:4557字 发布时间:2020-07-11

  “嗨,于小昭来了。你们几个在说什么?”

  大嫂怒气未消,一时语塞。过了一会儿,她去山上割来一背篓荆棘,堆放在核桃树下,说是为了防“小偷”摘核桃。

  接下来,姐姐把鱼拿到井边杀了,去掉鱼鳃和内脏,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用辣椒、生姜、大蒜、花椒、香葱等佐料,做成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麻辣鱼。今天的午餐,我们一家子吃得非常开心。

  午饭后,二哥提议:

  “姐姐,我们去竹林里看看行么?说不定,能抓到几只笋子虫(竹象)。”

  姐姐点点头。“嗯,走吧。”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声喊道:

  “哦,抓笋子虫去了。预备——跑!”

  茂密的慈竹林里,先前的竹笋长高了很多。一场大雨过后,又有一批新的竹笋悄悄探出了头。竹笋一多,笋子虫就开始活跃起来。我们围绕着竹子,左转右转,上看下看。转瞬低眉间,我就捉住了一只正抱着嫩竹笋,贪婪地吮吸汁液的笋子虫。

  “你们看——我逮到笋子虫了!”

  姐姐指着一根高高的竹笋。

  “看——那儿有只笋子虫!可是,竹笋长得太高了,根本就够不着。……我摇一摇竹笋,看看笋子虫会不会掉下来?”

  笋尖上的竹象卒不及防,倏地跌落在地上。

  我急忙催促道:

  “姐姐,笋子虫掉下来了,快抓住它!”

  “啊哈!你们瞧——这根笋子上有三只笋子虫呢!”二哥满脸惊喜地喊道。

  “二哥,等一下!让我看看——”

  我飞快地跑过去一看,果然如此。一只吃饱了的笋子虫正举着齿镰一般的前足,静静地发呆。另外两只笋子虫把吸管似的长嘴伸入竹笋里,使劲地钻啊,钻啊!它们不顾竹笋的疼痛,用坚硬如铁的“吸管”撬起一根根米色的竹纤维。可怜的竹笋一动也不动,只能任其摆布。

  拇指一般大小的笋子虫,通体光洁而坚硬,就像穿着彩色的铠甲一样。前腿长着一对锋利的弯钩,背上有一双翅膀,头部有一根如同象鼻一般转动自如的“硬吸管”。竹象是竹林里的害虫,专门钻食竹笋的汁液。凡是被它糟蹋过的笋子,笋肉凹陷,笋节几乎停止生长,终将成为残竹。竹象会爬行,也会飞翔。有时停在竹叶上,有时在竹林间“嗡嗡嗡”地飞舞,有时抱着竹笋歇息,或者吸食。

  我们喜欢把捉到的笋子虫从前腿“关节”处折断,去掉弯钩,将一根纤细的竹签插入断肢内,只需轻轻摇转竹签,笋子虫就会“嗡嗡嗡”地飞起来,把它当成小风扇。我们也喜欢拿一根线绳绑住笋子虫的一条腿,像放风筝一样拉着线绳奔跑,它就会飞起来。若是玩腻了,还可以把笋子虫放到火堆里烧(煨)熟了吃,味道非常特别!

  晚上,我和爸爸将整条整条的鳝鱼、泥鳅、乌鱼,统统放在火堆里烧熟了。裹满草木灰的鱼儿,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浓浓的香味。

  “爸爸,烧鱼儿身上好多草木灰啊!这……怎么吃呢?”我担心地说。

  “呵呵,这个问题好办。”

  姐姐和二哥嗅着鱼香味,喜眉笑眼地走过来,围在爸爸身旁。

  爸爸一面往灶膛里添柴,一面吩咐:

  “马上就要吃烧鱼了,快去舀一勺酱油!”

  二哥揭开酱油缸盖子,舀起一勺酱油(妈妈亲手做的),倒进碗里。

  妈妈站在灶台边炒菜,回头看了一眼哥哥,嘱咐道:

  “当心,别把酱油缸打坏了!”

  爸爸拿起一截干净的竹篾片,将鳝鱼和泥鳅逐个刮干净,露出黄酥酥的肉。我也拿起一截竹篾片,跟着爸爸学本领。香喷喷的炭烧鱼,蘸上原汁原味的酱油,味道真是鲜美极了!

  遗憾的是,不管怎么说,妈妈都不愿意尝一尝无鳞鱼。

  三个孩子围坐在爸爸身边,一边吃着烧鱼,一边听爸爸讲故事:

  “我小时候,时常跟着伙伴们一同外出找食物。有一次,我们抓到了好多好多的鱼——乌鱼、鲫鱼、草鱼,等等。因为我的年龄最小,伙伴们对我特别关照。于是,就让我去拾柴、生火,准备烧鱼吃。我从山野拾到一大摞枯树枝和干草回来。大家围坐在地上,说说笑笑,烧火、烧鱼。那时候,没有酱油,撒点盐,鱼肥味美。每个人分得好几条烧鱼呢,大家都吃得十分过瘾。……要知道:在那个缺粮食的饥荒年代,能够吃上鲜美的烧鱼,简直太满足了!哦,至今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

  ……

   

      

  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了,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蝉的赛歌会又开始了。山沟里的水停止了歌唱。洪水退去了,水稻上还残留着一层土黄色的泥浆。赤脚踩着路上的软泥,“吧嗒、吧嗒”直响。

  我们照例拿着箢篼和搪瓷盆,高高兴兴地去抓鱼。河水不深,刚好没过膝盖。河底有砂石,也有软泥,根本不用担心会陷下去。

  “弟弟、妹妹,我们应该拦住一截河流,像昨天那样抓鱼。”姐姐说。

  “嗯,对的。我和姐姐力气大些,负责搬石头和泥土堵住流水。妹妹负责从我堵塞河流的上游开始,不停地搅动河水,把鱼儿赶到下游。看着,就像我这样做——”二哥一边说,一边拿起箢篼,在水里搅和。

  “好的,现在就开始吧!”姐姐愉快地说。

  不久,河流拦截好了,鱼儿也被我赶到下游来了。紧接着,我们拿起箢篼、搪瓷盆,往外舀水。过了一会儿,河底的砂石和软泥露出来了。鱼儿们急得“啪嗒、啪嗒”直翻跟头。呈现在眼前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鱼儿,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有金色的鲤鱼,有银色的鲫鱼,有圆嘴巴的小麻鱼,有柳叶般的油餐条鱼,有斑斑点点的乌鱼,有麻黄色的泥鳅,有长着胡须的鲶鱼,有挺着大肚皮的食蚊鱼,有举着钳子的河虾,有横行霸道的螃蟹……其中,最让人爱不释手的就是鰟鮍鱼了——鰟鮍鱼体型不大,扁扁的身子,穿一身闪闪发亮的彩色衣裳。最为惊艳的是,不但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都能在鰟鮍鱼的身上找到,而且这些颜色也搭配得特别漂亮,十分耐看!每每遇见美丽可爱的鰟鮍鱼,就会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

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淡水鱼中,最美的鱼非鳑鮍鱼莫属了。

  我们捉完鱼,在田埂上扒了一把红通通的野地瓜,又在河边的大树下找到两朵散发着浓香味的斗鸡菇,还在河畔的杨柳树上抓到几只黑褐色的知了。

  接下来,我折了几根摇曳的柳条,编成美丽的花环,插上几朵小野花,当作遮阳帽戴在头上。我提着箢篼,哼着小曲儿,一蹦一跳地往回走。河岸的慈竹林下,清澈的泉水从泉眼处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缓缓地流进河里。我感到很奇怪,于是就伸手去挖泉眼处的稀泥,想要弄个明白。有趣的是,我越是向下挖泥巴,泉水就会越积越多,似乎永永远远也流不尽……

  妈妈站在屋檐下,一面看着盆子里的鱼,一面笑眯眯地说:

  “这两天,收获确实不小啊!这些鱼足够吃几餐了。我们把大鱼养在水缸里,过两天再吃。”

  二哥急忙问:

  “那小鱼呢?统统都要放生吗?这些鱼虾是我们辛辛苦苦抓来的,我舍不得……”

  “二哥说得对,我也舍不得。”

  妈妈看着盆子里的鱼虾,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小鱼的刺最多,吃起来很不方便。……要不这样——我们拿一半小鱼来油炸,拿一半小鱼去放生。好不好?”

  我们三个孩子高兴得就像三只快乐的小鸟,异口同声地答应:

  “哦,太好啦!”

  “二娃,你去放生。秀芝和丽文到古井边收拾鱼。一会儿,我给你们做‘油炸小鱼’,吃起来又香又脆,不用担心被鱼刺卡住喉咙。”

  二哥在杏树下的稻田边挖了一个不大的坑,蓄满水,把小鱼放进坑里。

  “妹妹,你不要告诉妈妈,说我把鱼养在稻田里,这是我们的秘密!我们把小鱼养大,以后想吃鱼的时候,直接抓起来就是,好方便哦!”

  “嗯,好好好。二哥,我也想养鱼。”

  姐姐把收拾干净的小鱼小虾交给妈妈,自觉地坐在灶下烧柴。我和二哥默默地站在灶台边,看妈妈如何操作。

  过了一会儿,妈妈微笑着说:

  “这条小鱼熟了,不要慌!让它先放一会儿,冷了吃才脆。呵呵,又一条熟了。……你们先拿去尝尝,看味道如何?”

  二哥抓起一条黄酥酥的油炸鱼,一边“咔滋、咔滋”地吃着,一边称赞:

  “好吃,太好吃了!”

  我吃完一条香喷喷的小鱼,又摊开小手,仰望着妈妈。

  “油炸鱼好好吃哦!我最喜欢吃这个味道,还想吃。”

  “哈哈,‘油炸小鱼’最适合小朋友吃了,大人不用操心。”姐姐乐呵呵地说。

  爸爸点点头,边吃边说:

  “嗯——好吃,真好吃!”

  确确实实,妈妈做的“油炸小鱼”色香味美、咸淡适宜,放进嘴里咀嚼几下,连同鱼刺一并吞进肚子里,一点也不用担心鱼刺,让人越吃越想吃。

  下午,我们三姊妹赶着两只小猪来到屋后。姐姐背着小背篓,在坡地里掰玉米。二哥把玉米秆子砍掉,用来当甘蔗嚼食。玉米秆子的味道清淡、微甜。

  “我们的豆薯该长大了吧?撬起来看看。”二哥说着,把镰刀插入泥土中,撬起一块碗大的豆薯,“妹妹,豆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豆薯非常的方便——只需撕开它的皮,露出雪白的肉,就可以吃了。豆薯脆甜、多汁,比生番薯好吃得多,豆薯好甜哦!姐姐,过来吃豆薯!”

  姐姐放下背篓,飞快地跑过来。

  “豆薯甜甜的,真好吃!”我边吃边说,“二哥,再撬几个豆薯拿回家。”

  二哥点点头。

  我看他撬豆薯,觉得很有趣。于是,我就对姐姐说:

  “你去看看猪儿,好不好?”

  姐姐啃着豆薯,看猪儿去了。

  抬头望去,地里的豆荚越来越多,越来越饱满:绿豆、豇豆、大豆、扁豆、刀豆……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青,有的黑……冬瓜、南瓜、丝瓜,形态各异——老的老,嫩的嫩,大的大,小的小。有的安详地躺在地上睡大觉,有的顽皮地在瓜架下荡秋千,有的仰卧于灌木丛中静静地思考,有的悄悄爬上树东张西望,有的倚靠着山坡打瞌睡,有的躲藏在绿叶下面避暑……

  薄荷似的甘露子(又名地蚕、地蛹)开花了,一朵朵可爱的小花儿,宛如一个个头戴帽子,身穿紫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芝麻开花节节高,白色的花朵酷似喇叭,又如一串串风铃。几天前,妈妈摘下一把新鲜的芝麻叶给我洗头,使我原本干燥、打结的头发,眨眼间就变得特别特别的顺滑、滋润,并且一梳到底,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盛夏的田地里,可以抓到很多很多有趣的昆虫(螳螂、瓢虫、蚱蜢、蝈蝈儿、蛐蛐儿、纺织娘、金龟子、星天牛……)。我们找来竹竿,在竹竿末端箍上铁丝圈,蒙上纱网,去田野捕捉飞虫来玩。夏季的傍晚格外美丽,如诗如画:斜阳、晚霞、远山青黛……

  慢慢地,落日的余晖隐去了。天地间,扯起了一帘朦胧的帷幔——又到生火做饭的时候了。

  在炎热的夏天,坐在灶下生火烧柴,难道说不是一件苦差吗?可是,到了掰玉米吃的季节就大不同了:只要有美味可以烧着吃,我们就会争着抢着坐到灶房里烧柴。面对着灶膛里的熊熊火光,尽管大颗大颗的汗珠往下流淌。心里惦记的,是美味的食物。挑拣几个鲜嫩的玉米棒子,埋进火堆里。等到烧熟了,拿火钳夹出来,嗬——玉米粒被烧得斑斑点点,十分好看!一阵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撩拨着我们的味蕾。庄稼人怎能不知道埋在火堆里烧出来的嫩玉米,更加香甜可口呢?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制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有时烧豆豆吃,有时烧竹象吃,有时烧茄子吃,甚至还烧蚱蜢吃。

  我们常常把嫩玉米粒剥下来,用菜籽油炒了,撒上盐花,做成下饭菜。或者,将嫩玉米粒加入适量的清水,用石磨磨碎,拿桑叶包起来,蒸熟了,蘸蜂蜜吃,味道清香而甜润。

  妈妈才售完柑桔花蜂蜜,爸爸又收获了不少乌桕花蜂蜜。

  夏季的夜晚是非常美丽的,也是非常让人留恋的。你看——那浩瀚的夜空中,群星在闪闪烁烁,忽明忽暗。一轮圆月慢悠悠地升起来,宛如一个白玉盘。在大白天里可以一眼望穿的事物,此时,在这柔美的月色中,显得格外神秘莫测,得须多看几眼才能分辨清楚。清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空气中酝酿着谷米的清香。无数只提着小灯笼的萤火虫,在眼前闪亮闪亮的,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似乎是在逗引着我们:伙伴们纷纷拿起竹扇,一边欢快地叫着、跳着,一边追逐、拍打空中的流萤。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宛如成千上万的流星划过,到处都在闪闪发光——空中、树枝上、草丛里……

  面对此情此景,姐姐不由得背诵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月色凉如水,

   坐看天牛织女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童年在乡村▪夏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