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局长的字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30多年前,高局长当县建设局长时,正值房地产热,且破旧的县城也要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造,口号是“打造豫东第一县”,虽然有书记、县长“掌舵”,但高局长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特别是高局长的书法技艺很“高”,在县里也是首屈一指。
高局长的书法主要是临摹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他在农村长大,但家庭条件不错,从小对书法感兴趣,经常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苏东坡等大家的碑帖,考入河南的那个宋徽宗“执政”的古城读大学,被“瘦金体”的“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等风格所痴迷,从此,一意临摹“瘦金体”,对他的书法、绘画等文艺天才佩服的五体投地,对宋徽宗也“如数家珍”。“瘦金体”给他带来两大“实惠”:一是“送”来了老婆。老婆是读大学的同乡,也喜欢书法,尤其“瘦金体”。二人接触多了,大学毕业就走进了洞房。二是“送”来了建设局长。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委宣传部,因为书法被部长赏识,几年后,部长荣升县委书记,讨论确定建设局长时,因为是大大的“肥缺”,几个人争执不下,高局长当时也是提拔对象,但不在建设局长的竞争之列。书记最后拍板:“别争了,我看就让小高去吧。”
因为是“肥缺”,高局长非常谨慎,逢年过节家里都是“铁门栓”,平时有事就是在办公室谈,“清廉局长”的称号不胫而走。一年年底,局里要推荐一位副局长,推荐对象之一的小李的父亲老李找到了办公室,高局长明白什么意思,手一推:“老兄,推荐的事就别说了,还要看民意。”老李哈哈一笑:“高局长,你误会了。我的大饭店要开张,是想请您题个店名的。谁不知道您的书法呀。”高局长兴致马上来了,立即挥毫泼墨,“金挂银钩”写成了店名。老李临走还留下“润笔”,厚厚的一叠钱。高局长推辞了一会儿,老李说:“图个吉利,不能白白索取您的大作,您要不收,字我也不敢要啊。”高局长“无可奈何”地收下了,再说,“润笔”很正常。当然,小李也顺利地提拔了副局长。福建来开发房地产的老板老孟多次来求字,每次都留下厚厚的“润笔”,还大谈宋徽宗的“奇闻异事”:宋徽宗的一副水墨画拍卖了2530多万;宋徽宗和李师师幽会,被周邦彦写词记述,“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等名作等等。高局长不知不觉就把老孟当成了“知音”。县城最大的一块地给他开发;自来水改造、路灯安装等大小工程也让老孟“承包”。当然,高局长的“爱好”也成了许多人“同好”。
几年后,高局长被“一刀切”退二线了,没人找他题字了,“润笔”自然消失了,而烦恼开始多了。去老李的饭店吃饭,发现题写的店名换了,服务员解释:“老板说那字张牙舞爪的,不吉利。”寂寞了,去老孟的公司想再聊聊宋徽宗,老孟年轻的“妻子”,据说是“小蜜”迎接出来:“老孟出国了,还没回来。再说,您不用找他谈,我读大学就羡慕这个混庸皇帝的艺术才华,老孟的那点知识是跟我现学现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