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后记3”的名称是由于《来则居》已有“后记2”。
正如《话来》序中所说,《话来》是“在出版界的高手们的指导下,在一些读者的要求和建议下,也是为顺应能在小说网站立足的大势下”搞出来的。
同时,又如《话来》序中所说,“出于某些原因,我满怀信心的删掉了一些我认为不妥的、敏感的地方,当然也加了一些内容,弄完后,我又傻眼了,我发现似乎更敏感了。”这里,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再敏感也敏感不过《来则居》,其实,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来则居》再敏感也是有分寸的。
接下来就是轰出版社了,所谓“轰不轰是自己的事,出不出是出版社的事。”这是在自我安慰,我有时候在想,现在,作者和出版社之间为什么存在这种“相互伤害”的状态呢?想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写书的人越来越多,书号管理越来越严格,存在作者的出书热情和有关部门的管理热情齐头并进之势。这当中,出版社是夹在中间很为难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出版社和有关部门是对的,文艺需要繁荣,正因为文艺在繁荣,出版就要卡得更紧,我是站在支持出版社和有关部门的立场在谋求出版,我累不累啊!当然,出版社可能更累一点,之所以加可能两个字,是因为我听说,某些出版社的邮箱里的大量邮件,从来就没有被打开过。认真点的出版社确实累,每天都要承受大量作者的邮件“轰炸”,对于一个想出书想疯了的作者,这是一种心理安慰。所以,对于作者来说,“轰炸”还是要继续的,对于出版社来说,也许是不得不表现出一种傲慢或爱理不理的样子,作者和出版社双方都有理,谁也说不服谁。
那就让“轰炸”来得更猛烈些吧,同时,我建议,书号再砍一半,让读书的时间可以更长一点,不至于一本书三分钟就放弃。出不了纸书就发电子书,电子书需要更加繁荣,让纸书成为包括电子书在内的所有作品的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