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庙里出来的和院里出来的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7166字 发布时间:2022-11-23

因为天津碱厂的事情,李志行便不再等小五和王冠军,离了榆林往天津去了。

到了天津,一见范旭东有些憔悴,直对李志行说:惭愧!但一定会解决的,一定会达到预期利润的。

范旭东有什么办法?他只能对股东这么说。

李志行连连宽慰范旭东,却也在天津住了几日。每日寻借口,到厂里转转。

看了几日,李志行也头大了:按说没有问题呀?一切都按流程来的,什么温度、压力也很正常呀!怎么回事?

范旭东见志行天天在厂里转,心里更加着急,最后索性让他参加他们的技术讨论会,让股东也听听,大家都在想办法。

李志行也没听出问题来,自己好歹也是个老化工好不好?也被难住了?

这时候,范旭东招收了一个留美归来的高材生,名叫侯德榜。侯德榜后来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算一算,其实侯是前世的李志行的老前辈,李志行当然佩服。

不过这会,侯大师却对李志行十分尊重,被范旭东派着,天天陪李志行在厂里转。

这天,李志行手里捻着发红的纯碱产品,又在装置上转悠。

民国时期化工装置的管理,哪里赶得上后世呀?做到机器不缺油、车间不出事就不错,所以一些管道都生锈了。志行说了句闲话“这装置刚运行不久,怎么管道就锈了?不知道那些设备怎么样?”

“啊,您说什么?铁锈?对呀!锈,铁锈!可能是铁锈!”侯德榜忽然喃喃自语起来。

原来侯德榜虽天天陪着李志行,心里却一直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此时仿佛发现了什么。

“你说什么?”李志行看侯德榜好像有点魔怔。

“哎,李先生,您说,有没有可能是设备的铁锈引起的?”侯德榜兴奋地说。

“你说什么?铁锈?很有可能!”李志行也大叫起来。

李志行无意中的一句话,点醒了侯德榜;侯德榜的一句话,也点醒了李志行:红色就是铁杂质的典型颜色呀!

于是两人又仔细捋流程,发现制碱工序最后的成品干燥釜,正是铁质的,外面同样挂着锈!

那里面呢?如果安装时没清理干净,自然就有铁锈!或者产品加工过程进入氧气,也会生成铁锈!

马上报告范旭东,拆开看。

里面果然有铁锈!立刻仔细清理一遍,再装上开工,产品果然变白了,但还是带有些许红色,比不了卜内门的洋碱。

这回李志行和范旭东商量,索性用白钢的,造价多了1万多块,没关系,李志行掏钱,赶快买!

后来,侯德榜到美国亲自买设备时才知道,原来之前买到的那个釜,是别人淘汰的,美国人现在也用白钢。

这他妈的美国佬!

换了设备后,产品质量就一直不输于卜内门的产品。

大师们对李志行佩服的不得了,连夸志行这样的就叫“一等人根本就不用学”!侯德榜也成了李志行的好朋友。

再后来,因为范旭东经营有方,将卜内门的产品从中国挤出去不少,甚至大量夺取了卜内门以前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李志行的投资更是带来了惊人的回报!当然,这是后话。

李志行尚在天津,从三原转来一份紧急电报,却是乔修远打的,上面说了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清河陆军预备学校要扩大招生,条件已经不再限制为陆军小学毕业的条件了,一般学校毕业就行!

这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是保定军校的预科学校,毕业后是要进保定军校的,这相当于保定军校在扩大招生!乔修远可谓知交,晓得这个李大少胸有大志,所以一知道消息,就立刻电告了志行。

这么重要的消息!李志行一刻也不耽误,立刻前往北京找乔修远询问详情。

乔修远见到志行后,非常惊讶,昨天下午刚打的电报,李志行今天一大早就到了北京!飞来的?

李志行推脱说自己其实正在路上,正准备来看你滴,恰好收到了电报。

嘿嘿,乔大少斜视了李志行两眼:这货真无耻,说谎都不打草稿!

李志行却不在意乔大少的眼神,急急问招生的情况。

原来截止到今年,各省还在办着的陆军小学学生都已经升学了,陆小停招已经好几年了,再也没有了生源。以后陆军中学要保证继续向保定军校输送学生,只好面向社会招生。

同样,因为学生太少,设在武昌的陆军第二中学也停办了,再有学生都到清河,清河预校直接改叫陆军预备学校,因为全国只剩了这一个。

哈,立刻电告桂萌生,马上亲自组织生源!能考上的,每人每月家里补贴大洋10块!先在自己的员工里找,员工的亲戚也行,再在外面找。

乔大少则被李志行硬拽着,去清河见他的潘叔叔,潘庆云是清河预校的大官,马上去走门路!

李志行下了大本钱,直接在琉璃厂收了一副宋代梁楷的《仙人图》,又带了一副齐白石的佳作,径奔清河而去。

也许是这次的礼物太好了,潘庆云除了不停的夸赞画,连老同学陈树藩都没问,李志行请求帮忙的事情,满口答应。说到时候把名单送来,保准入学!还叮嘱李志行抓紧,招生就时间可不长。

时间太紧,桂萌生好不容易在护厂队找到了十几个,又从工人及工人亲属里找了30多个,派冯春霖带队送到北京。

因为考试在北京旃坛寺举行。

冯春霖工作做得细,将每人的背景情况向志行汇报,都是对李志行和汉堂十分拥护的人。

赶快参加考试!

最后经过紧张的操作,这些人没有一个被淘汰。

哈哈,清河预校学制两年半,保定军校再两年,四年半后,就有了近50名军官呀!哈哈,以后每年都送一批!

哈哈,海龟能批量制造,军官就不能批量制造吗?哈哈哈,李志行太得意了!

一回到保定,戴庆立马来了劲,总踅摸着去南苑航校玩玩,这家伙其实已经自己偷开过几次飞机了,食髓知味,天天想。

李志行天天看着戴庆整天抓耳挠腮的样子,想了想,就给上海的迈克打了个电报,让他问问法兰奇,能不能联系到军校让戴庆去美国学习飞行?

不过迈克很快回电,说美国目前没有专业的军事飞行学校,美国陆军飞行员是在法国培养的。欧洲正在大战,去法国学飞行不太靠谱,只好作罢。

所以,猴子这家伙,也差点进了小师叔的制造流水线。

其实一战时,空军最强的是德国,法国、英国次之,美国的空军,则还十分弱小。只是一战结束前到二战开始这一段时间,美国大力发展空军,后来居上而已。

在开学前最后一天,王冠军匆匆赶了回来。

王冠军一见到志行,就兴奋地说“老大,你那个朋友可真厉害!那装备……”

李志行急忙说“嘘,噤声!”

王冠军忙看看四周,悄声说“老大你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废话!一个商人搞那么多武装干什么?能说么?

开学后,志行邀请强学会的重要成员喝了一次酒,然后就开始写书。

写书?写啥书?莫非是《西北尘梦》?

呵呵,倒也不是。

原来,志行考虑到以后出国留学人数很多,到国外久了,有可能被外国的先进和繁华迷失双眼,丧失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就想写一本爱国主义读本,作为留学预备学校的教材之一。

主要内容计划了几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以及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二是近代列强崛起的主要历程,也就是近代大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三是当下中国崛起的客观条件和主观需求,也就是中国崛起的有利条件,和留学生的历史使命。

以上内容其实已经可以了,但李志行思考之后,又增加了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主要讲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包括武力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使留学生们对列强们真面目有清醒的认识。书里还要配一些图片,鲜明地增强学生们对帝国主义的痛恨。

为此,志行买了不少书籍,又托人搜集了不少素材。

乔大少见李志行忽然笔耕不辍,问在干什么?志行说明情况,借口是挣点稿费。

乔大少立刻产生了兴趣,想要参与。当然乔大少在乎的不是钱,而是这件事实在有趣!于是,就变成了两人合写。

李志行思想远大、论断深刻,一针见血;乔大少见识广博、思想敏锐,其议论又贴近时人思维习惯,两人合作,刚好相得益彰,于是一部佳作渐成。

书名比较风骚,叫做《我爱你,中国!》。

在志行的书快要完成的时候,陕西给志行送了一批人来,这些是海龟批量生产计划中预留专业的备选人,特意由程名恭带队,送到保定来,请志行确定的。

至于其他专业的留学人选,已由桂萌生初步决定,最后李志行拍板了。

另外,预备学校准备也基本完成。志行非常高兴,萌生的操盘能力越来越强了!

程名恭先安排这些人住下来,志行按名单顺序慢慢面试。

开始进展很快,预留的气象、政治、烟草专业成功找到了人选。最后还有5个名额,是为文学、哲学、美术、音乐之类留的,这些也算是上层建筑,没有文化的团体迟早会崩溃。

虽然只剩下了5个名额,但还有7、80人争夺,志行想了想,便请了乔修远一起面试,一是借助于乔修远的才华,二么也算是给乔大少来点消遣。

这七八十人面试很难,因为当初刊登广告的时候并没有限定专业,只说招收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例如文学,并没有其他限定条件。

接连面试了两天,才选了一个要研究外国文学的、一个学习西洋画技的,这两个都是大学生,带了自己的作品来。李志行请乔修远看,乔修远点头说不错,就定了下来。

第三天选定了一个老头,却是个研究戏曲的,专门写剧本,他想去法国研究外国歌剧,气得李志行只瞪眼。不过,乔修远很欣赏这位老先生,两人越谈越欢,乔大少还现场唱了一段,老家伙自是一番赞美。

乔大少说干脆给老先生一个名额。

李志行心下甘心,便问老头身体行不行?

老头说,老当益壮!

又问老头家里怎么办?

老头说无妨,他每月将留学费用省点寄回来,估计也够家人花度。搞得李志行十分无语。

乔大少这时却说,干脆让志行的亲戚给老先生每月补贴点,想来他也不在乎这几块钱。

李志行无法,只好定了。

第四天选了一个年轻人,他想去美国学习拍电影。

这家伙是个电影迷,上海人,学生。在看了一次电影后,一下就被西洋玩意迷住了,他先是经常逃课看电影,但电影票是很贵的,他家里虽然有些钱,也不能天天看电影的。

这家伙脑筋倒是灵活,他给电影院经理送礼物,做了电影放映师的学徒。这样,他每天可以在电影院里视野最好的地方,免费看电影。

电影看多了,这家伙又琢磨电影是怎么拍的?买了不少书籍,做了不少研究,以至于学业是完全荒废了。

这次,他一看到《申报》上汉堂公司招收留学生的广告,就立刻报名,并且告诉家人自己的宏伟理想。家人也没办法,如果真能留洋,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便也支持。

这个么?李志行问了几个问题,就说:可以,收了。

对了,你出国后要兼学摄影,这个想来对学拍电影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

到第五天,最后一个名额也选完了。幸运儿是个中年人,他本是个大学教授,想去英国剑桥研究哲学,还拿出了大哲学家罗素与他的通信,两位大少把信看了一番,对此人肃然起敬,便定了下来。

所有名额已经选完,志行让戴庆通知剩下的人散了,路远的给点路费,回家去吧。

于是,这些人便叹息自己时运不济,纷纷离去。

不过却仍有部分人,站在志行的院子里,怎么也不走。戴庆无法,便禀告了志行。

志行以为这些人嫌路费少,让戴庆告诉这些人每人多发20元路费,请他们走。

不料戴庆一会进来说,这些人仍旧不愿意走,还说并不是嫌李先生给的路费少,其实他们是最适合留学的!

志行一听犯难了,就问还有多少人?戴庆说有20来个。

志行想了想就说,那再面试一下把,最终再增添几个名额也无妨。不料这一面试,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第一个面试的是一位老先生,穿着得体,言谈有道。志行面试了许久,才搞明白这位老先生估计是个跑江湖算命的。

你个算命的!跑的国外去学什么?阴阳八卦理论,可是中国才有的呀!中国才是阴阳八卦的沃土!

便问他想到国外学什么?老先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请志行帮忙,自己一定要去国外。

你道为啥?原来这位在江湖上有些名头,人称“周铁嘴”,一向混的顺风顺水的,不料几月前出了一件事,算死了一个小孩,无非是小孩生病不让吃药,却让这家人砍了院子里的一颗大杨树这样的事情。

本来这对“周铁嘴”也是常见,换个地方继续招摇撞骗就是了。不巧这是个大户人家,这小孩还是十世单传的独苗!这户人家主人已经50多岁了,这下就断了后。

而且,这“周铁嘴”手段恶劣,骗钱不说,其间还骗奸了人家的小妾,所以这家人对“周铁嘴”恨之入骨。

恰好这家人有个侄儿,认了个江湖大佬做师傅,听闻此事,发了江湖追杀令,苦主愿倾尽家财取其性命。

周铁嘴躲来躲去无处藏身,因为即使躲在深山破庙里,也有和尚要杀他。

逃亡路上,他偶尔看到汉堂的留学广告,灵机一动,便来抓这根稻草。

当然,这些事情李志行并不知道,“周铁嘴”断不会说,因为说出来就是个死。

而后面试的,也多是这种情况。

例如有一个中年人,穿着长衫,带着眼镜,留着一脸浓密的络腮胡。此人一进屋子,李志行立刻警觉,因为此人明显是化妆,隐隐带着一股无形的杀气。

李志行自从练过白云子的功法后,感官异常灵敏。他立刻示意戴庆,以防此人暴起伤人,自己则向乔修远和程名恭靠近了一些,必要时可以保护二人。

戴庆看师叔的神情,立刻明白,移步站在此人身后,紧盯其双手,室内空气立刻紧张!

那个络腮胡却十分有礼貌,向众人行了礼,说自己也是中学毕业,想借助汉堂到国外学习,专业不拘,只要汉堂公司觉得有用就行。

志行装着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便让他出去等消息。

那汉子行了个礼,出去后,就站在院子的角落,一声不发。

这位其实和“周铁嘴”情况差不多,也是正在被追杀!原因是为私仇杀了一个小军阀全家,再去杀军阀本人,却没杀死,自己反被打伤,亏他能耐过人,一路逃了出来,改头换面,前来应聘。

乔修远没有意识到刚才的危险,问志行怎么不多问两句?志行摆摆手说不用,示意戴庆出去看看。

戴庆回来,悄悄告诉师叔那汉子的情况,问要不要自己出去盯着?志行挥挥手说不用,叫下一个。

这回进来的人,直接将李志行和乔修远二人惊讶得不行!

原来,这位是个花枝招展的女的,打扮得十分妖媚!进来先自顾自的坐下,然后对着两位少爷启齿一个微笑,惊得两位少爷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这女人太媚了!

然后,这女人一开口竟然是英语!虽然口音不纯正,也有不少错误,但竟然被她说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她想去美国学语言。

两位少爷定了定神,开始询问。

过了一会,李志行这个“老江湖”终于搞明白:这女人是个上海的妓女!不过却是高级妓女,专门接待洋人那种。

话说,这位其实是个志向远大,非常自信的妓女,她的自信来于自己的经验:这世上,男人其实都差不多,不管什么黄头发黑头发,蓝眼珠黄眼珠的,没有自己搞不定的。

她想出国学习语言不假,也是觉得在中国自己有点屈才,走向世界才有更广阔的市场。

两位少爷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志行看看程名恭,程名恭还是一副老实持重的样子,只是眼底藏着偷笑。

李志行让这位美女出去等消息。这女人就起身扭着柔软的腰肢和丰腴的屁股,临出门时,一回首给两位大少抛了个媚眼,惊得乔大少把茶水洒在了裤子上。

之后大都是类似情况,说白了,这是一帮人渣!

萌生怎么送了这些人来?问程名恭,程名恭却说后面这些,是萌生亲自面试的,让程名恭一起带了来。

嘿,这个狗娃!

李志行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最后说了声“罢了!”,便交待乔修远和程名恭待在屋子里不要出去,亲自带了戴庆和刘绣娘到院子里。

院子不大,二十几个人或站或坐,快将院子挤满。

李志行审视了一下,开口说“首先,承蒙大家高看,前来参加面试!”说完志行拱了拱手行了个礼,接着说“但是,经过面试,大家实在不适合本公司的业务,没有办法送大家去留学。这里给大家每人备了30块大洋的川费,请到门口去领,山高水长,以后大家还是朋友,各位请了!”,说完又做了个揖。

这些人里,本有留下来想再碰一下运气的,于是,就有不少人回了个礼,道了一声多谢,到门口两个枪手那里,领银元离开了。

李志行等了一会,却仍有十几个人不愿意走,其中就有“周铁嘴”、络腮大汉和那名妓女。

那“周铁嘴”还说“我等也并非有意为难李先生,只是决意想要出国,李先生素有孟尝君之称,还望李先生周全。”,说完连连作揖。

那名妓女也说“就是呀,李先生,您长得这么俊,就帮帮我们呗!”说完,竟好像还偷偷吞了一下口水。

李志行浑身打了个寒颤,不自觉地向后退了一步。这是什么话?我啥时候被称作孟尝君了?这又和我俊不俊有什么关系?

但“周铁嘴”和那名妓女的话却引来附和,院子中的人七嘴八舌地求李志行。

李志行皱着眉头,站了一会,沉声说“诸位,既然如此,我也不问诸位的真实姓名,以前是干什么的,也不问诸位去国外后干什么,你们既然死心塌地要出国,我便送诸位一张去美国的船票,到了美国后,鄙人也就无能为力了,我毕竟只是个能力有限的商人。若真想去,现在请到门口领了川资,半月后在上海远洋码头,凭今天的姓名拿船票。若还不愿意,我也无可奈何!”

李志行此话一出,这些人互相对视几眼,表示愿意,开始去领川资。

志行一见如此,便又说道“诸位,临别我还有一言相赠,日后到了美国,人地两生,请顾念同胞之情,互相帮助,若有人对同胞起坏心思,那就是自己寻死,大家好自为之!”

这些人陆续离去,那个络腮大汉,也到志行面前深深行了一礼,自去了。

终于,这批人渣被志行一张船票送到了新大陆,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志行给萌生写了封信,详细说了此次面试的情况,让萌生以后不要再送这些乱七八糟的人来。

不过狗娃这家伙学坏了,后来还照送不误,只是没了络腮胡一样的危险人物,多是一些搞笑的人。因为他听程名恭描述志行面试那个妓女的场面之后,足足笑了三天。

若干年后,这些被李志行送去美国的“人渣”,也渐渐成为一股势力,因为他们秉承了李志行关于同胞互助的教诲,团结便是力量。

与另一股汉堂在国外的势力对应,那些从报国寺留学预备学校出去的,后来自称“我是庙里出来的”!此言一出,旅外国人,人人羡慕。而这些“人渣”,却自称“我是院里出来的”!因为他们从李志行的院子里走了出去,是经过李先生亲自面试和教诲的,所以更值得骄傲!

除了这件搞笑的事情外,还有一件实打实的喜事,那就是郑玉琨和刘东山回到了关中,胡景翼奉命驻防三原、富宁,这两个家伙跟着胡景翼驻防富宁。

而且,刘东山这个“悍匪”又升官了,现在已经是营长了!玉琨还是连长,不过也知道进步了,玉琨的一个连有200多人,超过两个连的兵力。

至于胡景翼,虽说还是个团长,但和离开富宁时已大不一样,他手下编练了15个连,而且个个超编,按3连1营的编制,手下已经有了5个营,人马已接近1旅。

志行回不去,但桂萌生高兴地从上海赶回陕西,与郑玉琨相见。兄弟一别许久,再见已事业有成,三原的家里又多了许多欢声笑语,兄弟相聚是多么的快乐,志行不禁有急切想回去的感觉。

唉,再坚持坚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