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天刚蒙蒙亮,两驾马车和两匹马就顺着大路,迎着熹微的晨光,向堰城方向行去。
他们出了镇子不远,马上两个年轻人就故意放慢速度,让马车先行通过。而后他们回转马头,看了看在黎明中逐渐清晰生活了十数年的镇子,片刻后,他们相视一望,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走吧,兄弟。”
然后,他们一勒缰绳,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响,向那两辆马车疾驰而去。
这两人正是观月镇“云霓坊”的伙计胡三儿和“和风堂”的少医公何东窗,而那两辆马车里面,分别是那老神医和那个昏迷着的青年男子及照顾他们的几个伙计,以及他们的全部家当。
三日前的那个晚上,当胡三儿将自己的想法,与那个年轻气盛的少医公何东窗全盘托出,他说的抑扬顿挫,神情激扬。
也许正是年轻人特有的那份冲动与热烈,既然有这么个机会,何必安身一隅,在此平庸一生。
说实话,从内心来讲,他喜欢这个沉着稳重医术精湛无兄无长的年轻人,虽然二人相识过短,是因胡掌柜的事后才多有会面,但从心里,他是渴望有这么个兄弟的,想与他交好。
因而,他说得很清楚,也说了些不该说透的话,但他想交这个朋友甚至这么个兄弟,所以他说的肆无忌惮,就是利用少东家对那个昏迷男子那一番难以理解的感觉,那人需要特别照护,再加上他调往樊城的这一良机,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到樊城去打拼一番天地,可以合伙经营一家药铺药堂,前期他可投入两百两银子,如投资失败了他分文不取。
他如若不放心,在这之前,这里的家产可先留着,到时有个进退之地……
不过,最后他说,依附着“云海源”做生意,他就想不通怎样才能失败,特别是行医看病的这种事儿,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透露出自信的神色。
其实,自从因胡掌柜死因,那时还是个伙计的胡三儿怒斥那仵作后,何东窗就暗中佩服起这个说话严谨办事利落的年轻人。
在随后的交往再到他们救了那个毫不相识的男子后,从那少东家的眼神中,他能感觉出他对他的赏析。
自见了那“云海源”的大掌柜后,经李亭长介绍,他才知道,原来那胡掌柜的老东家有着如此庞大的势力。
因而,别说别的,即便没有事实依据,就凭那仵作的点滴疑问,在这个恐怖如斯的强大组织面前,就有可能引来灭族之祸,更不用说如真让人知晓那望月村一众是他的亲朋好友了。
所以,这些日子来,他也是过得战战兢兢,他倒不是怕有什么三长两短,他是怕有人伤及将他拉扯大的老父亲,引来不孝之名。
在望月观大火熄灭后,他曾悄悄到那儿打听一番,知里面没有村里人的踪迹,虽不知他们去向,但至少还有个念想。
因此,他才略微放了心,也因那罪魁祸首已死,他对那“云霓坊”逐渐地改变了态度,变得和气谦顺,对这个不可貌相的小伙计,有了莫名的亲近之感。
那天,他们带来这个昏迷年轻男子后,他觉得这是一个接近他们的机会。
于是,他请出自己的老父亲,以示重视,亲自为他把脉,就这样因那男子,与他们间有了联系。
这段时间,他也本想着那望月观之事平复一阵后,能有个机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绝后患。
今日,他听着这伙计敞开心扉的肺腑之言,不管他出自何种目的,至少处处也是为自己着想,不禁心潮激荡,有些感动。一些顾忌一旦说开,越说越觉得情趣相同,二人目标一致,想法大同,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年轻人岂有甘愿平庸之理,说到忘情处,那何东窗想自己要有这么个兄弟多好,于是忍不住叹道,“我父亲大人年事已高,以前有些事情想法,自己平日也不过是独自想想,以慰心意,今日于兄弟一说,真觉得出去闯荡闯荡有何不可?”
他一顿,自言自语叹道,“要有这么个兄弟能说说知心话该有多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胡三儿听了长揖道:“兄弟也是,只是出身卑微,高攀不起哥哥啊。”
何东窗一愣,继而大喜,连忙说道,“兄弟怎可如此说来,我虽为官差,也是一介平民,平日短见薄识,倒不如兄弟行事,敏捷明快,雷厉风行,还有仁义心肠,应是我高攀不上才是。”
“那兄弟如若不嫌弃,咱们结为金兰可好?”胡三儿听他如此说,喜出望外。
“那如真是这样,兄弟更是求之不得。”何东窗喜道。
于是,一番言语过后,二人商议,先以兄弟相称,至于结拜之事,待过了这事,何东窗回报了老父亲后,再选个黄道吉日进行。
关于能否按二人所议去樊城居住,何东窗略略沉思,说老父虽身体硬朗,但古稀之年,留恋旧土,自己会极力说服父亲前往,如实不愿,自古“父母健在不远游”,待老父百年之后,他定会樊城寻他。
对于现今那个昏迷的青年男子,他向胡三儿承诺,不管他与老父商议如何,他定会亲自护送那男子前往樊城,以佑护他路途安全,这个他大可放心。
次日,令何东窗意想不到的是,当他支吾着对老父亲说出移居樊城之事,哪料到老父亲竟笑呵呵地一口答应,说只要有他吃得住的,到哪儿老父亲都没有意见,反正他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家业都是他的,爱怎么弄就怎么弄。
他听了大喜过望,忙去找胡三儿商议离去事宜。
其实,这里何东窗哪里知道,俗话说“知子莫如父”,那晚胡掌柜暴毙,老神医一眼就看出其中的蹊跷,对于近期儿子独处时的长吁短叹,他知道他一方面是记挂望月村的亲人,另一方面也是对处境的担忧,他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见儿子兴冲冲地与自己商量离开这伤心之地,哪有不意之理。
另外,老神医这里还有一个事儿没说,就是以前在村里时老族长何厚道说过,如果在樊城遇到难事,可到王府去找他的表弟“桃核子”,也就是襄王内侍——陶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