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北京来的律师靠谱吗?
书名:瞧,这三个女人 作者:曾家三妖 本章字数:4650字 发布时间:2022-11-20

寒来暑往四季交替,刚进十月仙河镇就迎来了2012年的第一场大雪。

早上吃完早饭,颜云准备去上班,打门一看: “哎呀!下雪了。”颜云惊喜的自言自语道。她从小就喜欢雪,喜欢站在雪地里看那漫天飞舞的雪花。

只是现在还没有雪花飘落,只有密集的小雪粒子,借着东北风的淫威,调皮地在和人们玩着捉迷藏。冰凉的雪粒子在风的鼓动下,纷纷躲进路人羽绒服的口袋里、袖口里、衣领里等等,凡是能容身的地方都被它们侵占了。

颜云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专注的静静倾听小米粒般大小的雪粒子,啪啦!啪啦 !啪啦地打在羽绒服上面的声音。雪粒子的打击乐,盖过了东北风的怒吼。狂风见奈何不了密集的小霰,就把气撒在那些依然翠绿的松柏上,粗暴的把那些张扬的向外生长的柏树枝条拧断,并吹落地上,想让雪把它深深埋掉,不再让枝和叶相守相望。

雪越下越大,枯草被吓得瑟缩着,青松却依然的高昂着头,在白雪的映衬下反而更加挺拔、苍翠,就像一块上好的羊脂玉里面,镶嵌的翡翠一样耀眼。

颜云慢慢的走着,欣赏着大自然美景,深吸一口气,被净化了的空气清清凉凉的,顿时把颜云内心的烦恼、郁闷,和过往的一切恩爱情仇都被淡化了,心情愉悦脚步也轻快了很多。
      转过一道弯,颜云无意间一回头一望,见白白的路面上印下的两行脚印,已经被还在飘落雪花,掩盖的几乎没有了痕迹。

如期而至的白雪,就像天使般把危害人类的细菌、病毒,以及一切肮脏的东西,都统统用自己的身体溶化掉了。唯一没有触及到的只有人的灵魂。

所有上班族必须遵循的一条铁律就是:生命不息,上班不止。很快班车载着一群打工者缓缓上路了。

因为开了暖风班车里的温度很高,车窗外的冰天雪地和车内的温暖如春,分明就是两个季节。雪花还在飘着,挂在车窗的玻璃上,在车内往外看视线有些模糊。

颜云挨着车窗坐着的,她用手擦拭了一下玻璃上面的水雾,顿时,印在玻璃上的白雪清晰可见。颜云孩子似的把一个手指,按在已堆积了一层雪的玻璃上。想试试隔着玻璃,能不能用手指的温度把雪溶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手指按的地方玻璃外的雪化掉了。直到下车,那个地方再也没有挂上雪,一直是那么洁净、透亮——

颜云好像一下感悟到了什么,她的心被触动了。一个手指隔着玻璃都能把雪溶化,那么人的心难道比雪的温度还低吗?世态的凉有多低?

假如一只手的温度会怎样呢?一个人的温度呢?十个人呢?百个人呢?她天真的想:假如人人都把自己的热情释放出来,那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呵呵!颜云马上回答了自己:愚蠢啊!那样的世界还叫人间吗?那是天堂啊!


等到了公司,却意外得知拉管车间停产了。制瓶车间,也只保留五台机器正常运作,其余的都停产待命。

于是,车间里只好挑选了9个操作工,18个包装工正常倒班。(三班倒,一个班三个操作工,六个包装工)。其余的全部上长白班。长白班实在是没活可干,主任下令:一人拿块抹布,擦玻璃去。

紧接着领导开始忽悠职工,劝大家去济南力诺。有些职工,因为家离济南太远,不想去,要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给予补偿。李总一口回绝,并且,追加了一句,说:“想让公司赔你们钱,门都没有。”

一边要求赔偿,一边表示坚决不赔偿。就这样两边僵持着。拉管车间的工人,也是天天去打扫卫生,还规定不许他们串岗;不许乱说话;不让小班长去车间接触工人。因为,拉管车间的小班长,给集团领导打电话,越级告了本公司的领导。

不知道谁还在车间的大门上,写了以下几个字:上厕所打报告,喝水写申请。真是幽默大师。

后来,又有大神,在这几个字的下面,加了一条:郑重声明: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立即开除!!!

这种黑色幽默,只能是工人自娱自乐的穷开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就这样耗了一个礼拜。工人们实在没办法了,就把公司的大门,用私家车堵了起来了。还把接送制瓶车间正常上下班的班车,也堵在了厂区里面。班车和司机,都是运输公司的,他们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这边,没有半点关系。把人家堵在里面回不去,司机当然不能答应。

司机着急,就去跟堵门的工人沟通。工人们先是表示了歉意,然后说:“我们这不是针对你,为的是让公司公平公正地解决我们的事。但是,现在要是让你拉着制瓶车间的工人走了,堵门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这事你得去找公司领导给你解决。”

司机听完,也很理解工人的心情,就去找李总想办法。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总的神回复是:“你不用着急,等他们晚上睡觉了,你再走。我就不信他们能一宿不睡觉了?”

司机听完这话,简直是哭笑不得。打电话找他们领导诉说事情的经过:“力诺的领导真有意思, 说话太有水平了,让我跟着在这儿耗一宿, 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最后,还是运输公司派车,把他们的司机接了回去。

此时,只见公司大门口,拉管车间的全体男职工,一律身穿军大衣,轮流值班,日夜守在门口,表示不解决问题,坚决不让力诺的领导回家。

堵门的第二天,公司报警了。三辆警车,载着数名武 警来到公司门口,执勤武警下车后,呼啦一下,就把门口堵着门的男职工围了起来。

拉管车间的女职工一看,不愿意了,也呼啦一下子全冲了过去,挡在了男职工前面,纷纷质问:“我们一没偷,二没抢,犯什么法了?”

“我们就是想拿回自己应得的那份报酬,错了吗?”

“公司领导随便篡改劳动合同,不违法吗?你们咋不抓他们?”

“要不是领导逼得我们没办法,谁愿意大冷天地,在这里站着?”

“我们舍家撇业得,出来挣这点钱容易吗?跟老百姓耍无赖,还算人吗?”

“就是,家里老人看病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不给钱,俺这个年都没法过。”

“警察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吗?你们咋不说句公道话?”......

大家可算是逮着诉说的对象了,七嘴八舌一顿嚷嚷。警察听工人们说的不无道理,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双方僵持半小时后,武警的领导,从公司办公大楼走了出来,他冲着他的部下做了个撤的手势,他们立刻撤走了。

第三天,济南总部来人了。文绉绉的总部张副总,先是,一人一桶方便面,两根火腿肠,发给了大家,表示慰问。然后,又温和地劝说:让大家先冷静下来,慢慢商量赔偿的事。

并提醒大家说,这样堵着门不让出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是违法的事。有什么要求提出来,公司一定会妥善处理,保证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拉管车间堵门的职工撤了。

艰难的马拉松似的讨薪谈判,拉开了序幕。


就在拉管车间讨要工资的时候,小瓶车间的工资表出来了,正常顶岗上班的工人,还没有上长白班,天天来玩的人拿的工资高。这下,上正常班的工人当场就炸锅了。

他们一起去找车间主任:“工资这样发,谁还愿意熬夜班呀?我们也上长白班去。”

杨主任说:“我也没有办法,这是李总的决定。有本事,你们找李总说去。”

“找就找,到哪里也得讲理。不干活的,比受累干活的拿钱还多,这叫什么事?”

“走,找李总去。”大家愤愤不平地议论着,向办公大楼走去。

“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等把他们没有岗位的人,都耗走了,工资马上给你们涨上来。”李总说。

“上个月,我们比她们少拿好几百呢!这个钱不补回来,我们心里不平衡。”

“下一个月补上,放心,绝对亏待不了你们,先去上班吧!”李总两句话,就把她们都打发出来了。

第二天,公司贴出通知说:上长白班的人,一天只有十块钱的生活费。这次,轮到上长白班的人不高兴了,他们也集体去找李总。

“你们来了又不干活,一天天的,屁股都坐烂了, 还要什么工资?”李总说。

“我们不是不干活,是没活干,你给我们岗位啊! ”职工争辩道。

“公司都被你们干得快倒闭了,哪有岗位给你们,你们还是赶紧,去别的地方找工作吧! 等咱们公司的人都下岗了,再想在仙河镇找工作,就更不好找了。”李总"善意”地劝导说。

“我们早就想走了。到哪里打工也能挣到钱,可是,我们干了七八年了,不能你一句话就给撵走吧?根据劳动法,企业倒闭应该给职工赔偿。”

“谁说我们倒闭了?”

“不倒闭,你咋不给我们岗位,让我们正常上班啊?”

“暂时没有那么多订单,开不了那么多机器,你们先回去等着吧!”

“光让我们等着,天天不挣钱,谁在这里耗得起啊?”

“我没说光让你们等着啊!对吧?你们可以重新找工作,不是有很多职工已经辞职走了吗?你们也可以辞职,我马上批准。”李总又把话题绕了回去。

大家一看李总这么不讲理,也真是无计可施。只能等着,看看拉管车间怎么办吧!

快两个月了,拉管车间的工人,天天在厂里耗着,吃老本。有一部分家庭困难人,实在是顶不住了,一分钱的赔偿金也没拿到就走了。

总部张副总答应的:妥善处理。却一直没有结果。


公司从一开始建厂时的五百多名员工,十年的时间,逐渐减少到现在的一百多名员工。从三辆大巴车接送工人上下班,到现在的面包车接送上下班,李总应该是这一奇迹的,缔造者之一。

拖着。是公司对付工人的一大绝技,这一招稳、准、狠。确实是高啊!

公司就这样硬撑着,也不宣布破产。公司里的工人都是农民工,大家拖家带口负担很重,总这样无限期拖着,谁受得了?

被逼无奈拉管车间的丁东,把他的一个老同学请了过来。他这个同学姓张,是学法律的,现在在北京自己开了个律师事务所。

张律师了解了公司的情况后,说:这个官司,工人百分之百地能打赢。但是,想让他做代理律师去打官司,得答应他两个条件。

条件一:官司赢了以后,自己拿工人赔偿金的百分之三,作为给他的报酬;

条件二:他所代理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先交六百块钱的运作费。

这要求一提出,有些人开始犹豫了,赔偿金还没看见影子,就先拿六百块钱,这人到底靠不靠谱啊?

丁东说 :“ 大家放心大胆地拿钱,签字,张律师说了,这官司咱们绝对能赢,公司没给买保险的职工,赔偿得更多,快交钱签名吧!绝对亏不了。”

“能给补偿多少钱啊?”有人问。

“赔偿金是按照上班的年限算,一般情况下,一年工龄,大概能赔偿一万元左右,工龄十年的能拿到十多万。工龄越长赔偿金越多。”

“大家都认识拉罐车间的质检主任王霞吧?她干了八年,她说公司不给她补偿,她就去起诉,结果,第二天,李总就把该补偿的都给她补上了,还不让她说。这说明什么?说明公司理亏。所以,咱们这官司,是十拿九稳的赢家。”丁东说。

“对,我也听说王霞这事了,她好像就拿了十多万的补偿。”有人附和说。

有了前车之鉴,再加上一年一万的赔偿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人们觉得值得赌一把。

丁东还把小瓶车间的人,也都发动起来了。大家也都看明白了,不闹出点动静,公司是不会给赔偿的。

第二天,绝大多数人,都把600块钱的运作资金交了出去。

只有颜云和杨红云她们十几个人,在正常上着班的,没有随大流,去交钱。她们想:只要是官司打赢了,绝大多数的职工都给赔偿了,自己这几个人,公司肯定会一起给处理的。这样,她们得到补偿后,就不用给律师提成了,能多拿回点钱,岂不是更好吗?

大家交完钱后,丁东又说,律师要去济南总部交涉。需要一些活动资金,活动资金按照工龄算,一年工龄得交200块钱,两年工龄的交400,依此类推。

公司里没有给买保险的职工,律师也把那份保险金,给要出来。不过,补偿金下来以后,没有保险的这一部分职工,就得拿百分之四的提成给律师了。同意的签字拿钱,不同意的之前交的600块钱也不退还了。

大家一听,说得好好的事,咋又变卦了?又要多拿钱?不会是骗子吧?

但是,反过来一想,要是不相信他,继续这样等下去,恐怕一点赔偿也要不出来。而且,已经拿了600块钱了,如果现在退出,600块钱不是白拿了吗?

思来想去,大家再一商量,觉得只能继续赌下去。只要盯紧这个律师,别让他跑了,他还能耍出什么花样来?

一切准备就绪后,律师带着八九十名工人,直接去了济南总部,让大家在总部门口,打起条幅示威,维护自己的利益。

八九十名职工,在济南这么一闹,各种自媒体和电视台的人,纷纷前来采访。总部一看,害怕事情会进一步发酵,影响集团的声誉,急忙派人安抚、处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瞧,这三个女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