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欧阳一粟开启了自己长达4年的宗教启蒙学习之旅,虽然在学习的大多数时段,欧阳一粟正常意识中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练习提升自己的国际语口语能力。
其实,Iyn肯定能感觉到欧阳一粟的学习动机不纯,不过,Iyn从来没有表现出不悦或不满,也不曾流露过半点儿无奈或失望的情绪。
相反,Iyn会很认真地配合欧阳一粟练习国际语口语,甚至暂停课程,耐心地帮助欧阳一粟纠正国际语发音。
每每欧阳一粟能够字正腔圆地朗读完一段拗口的国际语文字,Iyn脸上那幸福的微笑,一点儿也不亚于听到欧阳一粟对某段《圣经》教义发表了独到的、让Iyn自己都表示深受启发的个人见解。
欧阳一粟后来曾一度猜测:虽然自己正常意识中的学习动机不纯,可是,自己潜意识中或许逐渐产生了学习宗教的真正兴趣。
Iyn大概能够感觉到,或许也是在潜意识中感觉到欧阳一粟想要学习宗教的潜意识兴趣,所以才会坚持不懈、平心静气。
Iyn每周周一晚上7点都会风雨无阻地准时来到欧阳一粟的宿舍,和欧阳一粟一起学习两个小时的《圣经》和教会杂志。
学习过程总是那么自然随和,唯一一点严肃就是学习开始前和学习结束后,Iyn都会带着欧阳一粟进行简单的祈祷。
其实,祈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或要求,就是各自坐正,微微埋头,闭目而思,Iyn会轻声说出一些对今天学习的简单期许和感悟,欧阳一粟则心中默默跟随,或者什么也不用想。
每次祈祷不过1分钟左右。Iyn不会每次一来就祈祷开始学习,而是会先与欧阳一粟唠嗑一会儿生活琐事,然后才会自然而然地转入祈祷学习。
欧阳一粟在朝霞国国内的生活经历普遍缺少仪式感,就连与沈彤结婚这种一辈子才一次的大事,也不过就是到民政局登记拍照领证,然后和父母兄妹一起吃了一顿火锅鱼。
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就更是寥寥若无。
欧阳一粟本来以为自己祈祷时会很别扭,可是,从第一次跟着Iyn祈祷,欧阳一粟就感觉非常平静。
要么心中简简单单跟着Iyn默念,要么什么也不想,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每周祈祷的那点儿时间,后来竟然逐渐成了欧阳一粟的一种期待,丝毫谈不上强烈,甚至根本都不明显,似乎更像一种潜意识中的期待。
可能正是因为心中有了这种微不足道的期待,每周的时间都开始变得更加踏实,并荡漾起温度和色彩。
助教焦虑、学业压力,等等,这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依然还在,可是,日常琐碎生活所应有的朴实无华的幸福感却日渐回归显现。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生活高速发展,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却消失殆净。
人们天天过年过节,国家日日丰功伟绩,可是老百胜脸上连旧时吃糖吃肉就能有的笑容都不见丝毫。
原来,旧时每周一次的饴糖、每月一次的膘肉,那甜密香美的滋味儿之所以能化成脸上幸福的笑容,就是因为周周有期待、月月有盼望,而且都是那种普通百姓正常努努力就能美梦成真的期待和盼望。
人类现代科技社会,我们的期待盼望是什么?
先来个小目标,挣他一个亿再说。
你要说挣几千万,都没人愿意搭理你,那么多高光闪亮的巨星名流,那么多呼风唤雨的英雄甲贾,谁愿意跟你一个只挣几千万的loser浪费时间和精力,虽然我自己连一百万都没有挣到。
超级对话节目中AI说得很对,人类欲豁难填。
而现代科技社会却正是以填满人类欲豁为第一要旨。
这无疑就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从此将普通民众简单的幸福永远尘封雪藏。
神学相较于科学,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神学非但不以满足人类欲豁为目的,反而教喻大众要节制欲望。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宣扬,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享乐奢靡,而是要历难赎罪。
佛教则强调,清心寡欲是开悟得道的关键。
就连众多昙花一现的邪教,控制信徒的世俗欲望都是立教之本的必须措施,不然谁会执迷不悟地被邪教教义所蛊惑。
或许有人会说,宗教禁欲,很可能是因为人类文明早期的物资极度匮乏,权贵显赫为了避免普通大众与自己无序争夺有限的资源,才在宗教教义中夹带了要求大家禁欲的私货。
现代科技社会,物资极大丰富,每人一个地球任其挥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所以,宗教禁欲的教义,不要也罢。
那么,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欲望本身,还是欲望得到满足后的幸福感?
如果是欲望本身,那么,世上千奇百怪的各种欲望,每个人都想经历实现一遍,暂不说地球上的资源够不够用,延年益寿之法、长生不老之术,首先就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或者说,是不能或缺的前提欲望。
如果这个前提欲望不能满足(可能满足吗?),那么,以欲望本身为生活目的的人生观,就永远不可能实现。
人生在世,难道就是为了不能实现的人生观?
以幸福感为生活的目的,人生就变得轻松容易了许多。
普通民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随便找一个什么自娱自乐的欲望,比如,每周吃颗饴糖,每月吃顿膘肉,稍微努力一下,周周有甜密的欢乐,月月有香美的惊喜。
原来自己这么能干,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这么阳光灿烂!
如果天天吃糖,顿顿吃肉,那由糖肉而生的甜密欢乐和香美惊喜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从而自己把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感给胡吃海塞搞丢了,终日自寻烦恼,头顶着一个亿的阴霾,抛家弃子,你幸福吗?
显然,对于普通民众,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绝不可能带来常态化的幸福感。
学术权威、诺奖头衔,欧阳一粟哪怕稍微往自己身上一想就会觉得生活瞬间变得黑暗压抑到绝望。
既便像发表顶刊论文,获取博士学位这种必须往自己身上想的目标,欧阳一粟都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头拉磨的毛驴,背上绑了一根棍子伸到头上方,棍子上垂下一根绳子拴了一把青草。
不知道是自己想走,还是别人想让你走,你还不得不走。
那种自我开智却又身不由己的感觉,肯定和幸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反倒是对每周简单祈祷的期待,这种似乎没有任何成就感的欲望,在每每祈祷如期而至、平淡而为之后,却总能化出一米阳光,给苦闷的日常生活增添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