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周末的院子中传来大呼小叫的声音,领居们就都知道,准是米拉与米亚两姐弟在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不休。他们两个孩子,单独拿出来个个都很优秀,可放在一起就免不了会产生化学反应似的混乱。归根究底,只是两人在许多方面的观点存在分歧,这对于很多人这是需要接受的事实,然而这两个孩子却仿佛将彼此作为竞争对手,只要看出对方的言行中存在疏漏,便要不遗余力地抨击批判。
我从中看出一丝眉目,他们看似难以理解的敌意,实际上是因父母关注的渴求而导致。父母经常对孩子暗示只有优秀才能够得到认可,而他俩在学习上难分伯仲,年级第一的交椅姐弟倆轮流坐。从未被给予无条件的爱,令孩子只能够通过对比来判断自己的价值,同时又因为不能玷污最重要的父母的形象,只能将矛头指向与自己抢夺爱的手足。
如果这种亲子关系没有得到纠正,恐怕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好在他们的父母有自知之明,愿意求助我这个教育专家。可惜的是,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在遇到问题时,不愿承认自己应该承担那部分的责任,同时固执地不愿改变功利的价值观。
“您说的那些我都懂,但是我想要的是那两个孩子不再争吵的方法。我需要的是实际方法,而不是理论。”无论如何强调养育者的鼓励、支持与理解孩子的重要性,两姐弟的父母总是油盐不进,一次次把问题简单化。我终于感到不耐烦,随便想了个主意将他们打发走了。
第二天,争吵如期而至。我走到院子附近,想看看是否有改观。
“你的画根本称不上是艺术,它太过写实,只是对已存在之物的拙劣模仿罢了。”这是米拉的声音,她正在批判米亚的画。
“如果你只能看到结果,那么现实中所存在一切对你而言都毫无美感,而我不一样,我认为艺术就是人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个性化表达,表达的过程才是艺术的价值所在。”面对批判,米亚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米拉走到米亚跟前,撅起屁股朝他释放有味气体。
“好臭,你干嘛?”
“这不能怪我,肠内有一股气体,这令我感到不舒服,我的身体为了表达它有多么的难受,用放屁的形式传达出了对困境的理解。你难道感受不到吗?”
“你简直就是一派胡言,根本没有理解我在说什么!”
听到争吵声的父母此时登场,他们手里拿着一把铁尺,一边呵斥姐弟倆,一边将铁尺高举过头顶。孩子们以为学校里流行的打手板在家中也施行了,一时间呆若木鸡。
“你们为什么要吵架?”父母问。
“我们是为了真理……”
“我不认同他的看法,因为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我能感受到真理,但他感受不到,所以我得告诉他是怎么回事。”米拉打断了米亚的发言。
接下来他们的父母就按照我所说的,将尺子横置于二人两腹中间,“既然你们两个这么在乎真理,那么就拿出足够的诚意,在争论时用力抵住尺子的两端,真理掌握在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手中。”
姐弟俩都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可当他们开始这样做时,腹部在极小面积内所承受的压力,很快令他们面目狰狞。
“我、我觉得你的说法有问、问题,所谓艺术……哎呦!”
“你如果想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读、读《艺术论》,这、这本书……啊呀!”
两个孩子肉眼可见地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最初的疼痛反而令他们使出更大的劲儿去顶撞对方。疼痛足以令额头冒出汗珠,泪水即将盈出眼眶,他们的父母这时候站出来,取走了尺子,“我想你们已经知道用腹部顶住尺子该有多难受,如果你们还要争吵,那么就必须通过这种方法评判输赢,听明白了吗?”
姐弟俩眯着眼凝视对方,点了点头。父母以为教育成功,满意地离开了,留下两个孩子站在原地。拿掉尺子有一段时间了,孩子们的肚皮上仍留有鲜红的印记,仿佛一道口子。我不禁感叹他们忍耐疼痛的能力。
这个方法很好使,邻居们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的争吵了——在他们听到那对父母的尖叫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