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和费雨一起去火车站接于鑫夫妇和他们的父母。他们是坐着汽车从成野县的县城先到曹县城,转一次站,坐绿皮火治再到港城。费雨和于鑫的老家是很偏僻的省城西南的成野县,比穷的话,成野县在整个省城的县里排名前三,农作物是支柱中的支柱,其他的几乎都是小作坊的农产品加工。成野县离那个世界级的北上广曹的曹县不是太远,45公里左右,成野的人外出打工,大都经曹县。
费雨跟李勇说起自己老家的东西,是最常见的大蒜,酱咸菜一类吃的东西。
有一样不是吃地,菜刀。
出生地虽然偏,且穷,可是费雨仍然每年都要回去两次。老家父母都在,还有打小一起玩大的那些玩伴,乡野的孩子,一辈子种地,能出去打工都很自豪。
成野出去的大学生挺多地,有些学得好的,得到了国外有钱人的资助,出国留学,在国外结婚生活了。于鑫就很幸运,有人资助,直接在华尔街工作。
李勇和费雨到了火车站。李勇跟特勤大队要了一辆野战医疗车,于鑫要把双亲接到港城的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所以,李勇就动用了一下军事医疗资源。
为了留住华尔街的人才,这也不算什么。
医院已经联系好了,烽台山医院,几位骨科的专家已经通知到了。
吴怀南想得很细致,要让于鑫夫妇二人有家一样的感觉。
以后,港城就是他们二位的第二故乡了。
火车晚点了,晚了半个多小时。李勇干脆把医院的救护车也用上了,两位老人都快七十岁了,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身体会吃不消。
本来就是老胳膊老腿儿地,千万不能出什么意外。
费雨都很感动。
她没想到,吴部长和李勇科长,想得都这么周到。
曹县到港城的绿皮火车终于到了。
接了五个人,多出的一位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于鑫花钱请地。
军用的医疗车和烽台山的医疗车进站接,医护人员得到指示,知道是重要人物,运作得非常专业,还非常暖心,两位成野县的纯朴老人,感动得都流泪了。
“这要闹多少钱哟,可别再为我们花钱了。”于鑫的老妈心疼钱,女子好不容易赚的钱,要省着花,能不花就不花。
有钱要存着,紧要时再花。
老大娘是穷怕了,这都到了先一步富起来的大城市了,钱不是问题。
医护人员一路安护,两位老人顺利到达特护病护,护士们开始专业式忙碌。
李勇给吴怀南打平安电话。
“感谢,太感谢了,李处长,你们的关心,永远记着。”于鑫双手合什,真心感谢。于鑫的老公也双手合什。
两位看来都是有信仰的人。
有信仰的人都懂得感恩。
吴怀南和王书记来了。
这阵仗又大了。
医院的院长也惊动了,市里一把手来了,院长哪能不动。不动的话,他这院长屁股下的椅子就不稳了。
王书记先问了一下病情,接着又叮嘱院长,上最好的设备,做最好的最先进的治疗。
等两位老人情况稳定了,王书记又去病房看望,握着于鑫母亲的手说,要相信医院,相信我们医院的医生,二老一定会康复。
于鑫父母的病,其实不是那种致死的病,是因为长期的劳作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是早期地,一般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再辅以消炎止痛的西药和活血化淤的中成药,可以扶双拐,减轻下肢的承重。
说到底,就是不要再干农活了,多躺着休息。
不是难治的病,可也不好治愈。劳累了一辈子的两位老人,身体透支了,用诗人的话说,是把一辈子都透给了成野县的土地,直到有一天身上的血和肉,全都化作春泥,灵魂化作最慈悲的菩萨,佑护成野县的偏僻而苦难的土地——最后,这句,不知不觉地成了某含泪的大师体了,有位名字叫作余什么雨的散文大师,面对地震被倒塌豆腐渣校舍压死的孩子,他很含泪,说死了的孩子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和中国的大地。
但愿那个什么,有信仰的人,能见到菩萨。
老百姓的苦,是苦到根儿上地,孩子有出息地,会用赚到的钱,给自己的父母盖房子,住好的医院,没出息地,继续跟自己的父母一样,受苦受累一辈子,然后,人死了,一堆骨灰埋到土里,继续天地间的痛苦轮回。
穷和富,差别特别大。
如果于鑫的父母,不是因为有了一个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儿,这辈子,穷尽他们的想像,也不知道最好的最先进的医疗条件是什么样子。
那位第一次来大城市医院的乡镇医生是真长了见识了。
大城市的护士都不一样。
能顶半个医生了。
……
走题了,现在的主题是留住人才,要跟华尔街学金融模式。
晚上,李勇主持了欢迎宴。
地点是伟力饭店。
于鑫和她的老公刘子智都在伟力饭店吃过饭。刘子智从小在港城长大,印象最深的是海鲜市场边上的伟力饭店。
这次回来,特想看看。
伟力饭店旧貌换新颜了,现在很大气了。
那味道还在。
欢迎宴吃得很乡土。刘子智特意点了个最想吃的肉焖子。
港城的特色小吃,小时候的味道。
“太好吃了,跟小时候的味道一样,一点儿没变。”刘子智特赞。
过来陪吃的张倩点了个天马岛的海草冻。这也是个很好吃的渔家菜。这菜有讲究,海草,其实叫石花菜,石花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能清肺化痰、清热燥湿、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并有解暑的功效。很早之前,每逢酷暑,岛上的百姓便会采摘一些回家煮汤喝,类似消热解暑的绿豆汤。人们发现其汤汁冷却后会凝结成半固体的冻,便开始添加佐料,拌制成一道可口的凉菜,慢慢地这做法就传播开来,成了天马岛的传统名吃。
这顿饭吃得,越吃越亲,越吃越近了。
于鑫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李潇。李勇的亲姐姐。说起来,于鑫是李潇引见的一位老同学,让于鑫高起点地在华尔街工作。
李潇的那位老同学,姓刘,祖上是港城的刘家,也因此,于鑫认识了刘子智,刘子智的父母是在港城恤养院长大的孤儿,刘家资助他们念了中学念大学,又跟着刘家的一位小姐去了美国,后来他们又认养了同是孤儿的刘子智。
人和人的缘分就这样子,看着不经意地,就连到了一起。
有这样的情谊,都不用再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