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八相送
盛夏的一日,绍兴上虞的崇绮书院门前,一辆马车停了好久,祝英台不停的来回焦虑地踱步。远处不时传来隐隐的雷鸣声。管家长贵焦急的催促:“少爷,快上车吧,我们已经等了半个多时辰了。天气又不好,说不定一会儿还下雨,我们还要翻过一座山,再晚,就回不了祝家庄了。”陪伴祝英台读书,深知她心思的小灵子(书童,实际丫环)也劝:“少爷,走吧。梁山伯半年前就离开书院了,明天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就是收到了你的口信,也不一定回得来。回头给他写信吧。”祝英台一边张望一边推托:“院仕夫人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也应该等等。”小灵子说:“别等了。我已经问过了,院仕夫人参加一个文会,一大早就出去了,现在肯定回不来。”远处的雷声更密了,祝英台万般无奈地上了车。
一行人、车正在山中据龋龋而行,祝英台不时朝四面山上望去。风也大了,雷声更稠了,眼看一场大雨将至。“英台、英台”,一迭声的呼唤从山中传来。“是山伯”,祝英台心头惊喜:“快停车,快停车。”祝英台不等车停稳,就跳了下来,一边招呼长贵:“你们前面走吧,在十八里亭等我。”长贵看看天,刚要说什么,小灵子上前拉住他,摆手示意住口。长贵和几个奴仆只好继续前行。
祝英台迫不及待地扑到梁山伯的怀中,羞涩的说:“梁兄,你不觉得在你怀里的是个女孩吗?”梁山伯回答:“你一进书院,我就知道是个女的。三年来,我们同在文库夜读,朝夕相处。我知道你有乔装打扮的苦衷,也不想让别的同学知道,就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说着,他们朝山上走去。天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他们自然的钻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口有座观音像,当地人都叫观音洞。望着湿衣褶下祝英台隐约丰满的身躯,梁山伯心中一阵发烧。他匆忙跑出去,站在了越来越大的雨中,好让自己冷静一下。祝英台似乎意识到什么,也跑出去,和山伯站在一起。梁山伯急忙推着,劝:“快进洞吧,别淋坏了。”祝英台没说什么,顺势紧紧地扑到梁山伯的怀中。他们拥抱着进洞,祝英台喃喃:“梁兄,要了我吧。”俩人情不自禁地滚倒在硬硬的地上——
外面,风雨交加,慈祥的观音像默默地注视这一切。
梁山伯和祝英台赶到十八里亭的时候,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江南的梅雨来得急,去的也快。院仕夫人带一名书童也在等侯。院仕夫人看着一身凌乱、泥泞的俩人,什么都明白了。院仕夫人说:“知道英台要走,文会一结束就在这里等。英台一来,我就知道是女孩子。和她母亲学的,我和她母亲是要好的同学,你母亲可惜放弃了读书,嫁到祝家庄当了太太。三年了,你们的情形我都看的一清二楚,我也认为你们是一对玉人。但愿你们心想事成。”说着,拿出一封信,交给梁山伯:“山伯,你快回去参加考试吧。日后去英台家提亲,如有麻烦,这封我写给她母亲的信介绍了你们俩人的情形,不知道能不能起点作用。”祝英台也斩钉截铁:“这次催我回去,就是催我和马太守的儿子成亲,我死也不嫁。山伯,你早点来吧。”几人依依不舍告别。
院仕夫人站着送别俩人,眉头微微皱起。书童说:“夫人,有您的信,他们也许能成。”院仕夫人叹口气:“难呐,当下、社会和家庭都融不下他们。我们回吧。”
山中的花草间,两只斑斓的蝴蝶翩翩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