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产缝纫机,李志行按一个现代人的思维,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侵权?刘利生说“应该不会”,但也不敢保证,他没研究过这个。
所以,李志行找了陈佳伦一起,到北京去见了一个人,问个究竟。申请专利这事归农商部管,陈佳伦就在农商部干过,有熟人。
于是让陈佳伦去拉关系,找到了农商部一位主管的办事员小周,于是大家先在一起吃饭,听小周讲。
不料这个小周却是个少有的专利专家,一席话说的志行欢欣鼓舞,决定先申报个中国专利。
小周讲起专利,滔滔不绝,让志行学习了不少中国关于专利管理的历史。
小周说,其实中国最早对专利有比较深刻认识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他当时制定了一些关于鼓励发明、保护专利的规定。但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最后灭亡了,洪仁玕的那些规定便成了过眼烟云。
直至后来戊戌变法,清政府出台了第一个的专利规定,叫《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民国成立后,又于1912年12月,在此基础上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章》,就是当时现行的“法律”。
为什么“法律”还要打上引号?因为以上两个其实都不叫法律,它具有法律的效力,但故意避开法律的定义。而且,中国之后又颁布了几次关于专利的规定,也都不叫法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专利法,是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才颁布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中国近代的技术发展,也必须感谢一个人。
话说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美日借改订通商条约之机,相继提出保护其知识产权的条款。说他们可以给中国人在其国家注册专利的权利,而中国应对等给予其在华专利注册权利,并对专利权进行保护。
看,这就是文明国家,提得多么“有理有据”!
但幸好中国人也不全是傻子,有一位重臣坚决反对,那就是左宗棠。
这位左文襄公认为,美日用心极其险恶!因为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十分落后,想要强国,少不了学习、模仿外国的各种技术,若答应此条件,无异于自掘坟墓,中国将永无崛起之日!所以,就无论如何也不答应。
但美国代表态度非常强硬。
后来,还是中国人发挥了智慧,说外国人可以先将专利申请递交到海关,中国海关予以登记,等中国正式的专利法颁布后,再予以批准和保护。
外国人也就答应了。
随后,不少外国人就将专利申请交到海关等着,谁知这一等就将近半个世纪。在这期间,中国的有识之士自然抓紧吸收外国技术。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中国,任何外国专利都是无效的,不受保护。而且,《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还规定,对仿制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
小周说自己可以设法帮助申请奖励,但由于政府财政紧张,给予荣誉表彰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是李志行穿越到民国后,听到的第一件让人扬眉吐气的事情,什么奖励不奖励全无所谓,单为此事就应该浮一大白!敬左文襄公!也敬后来一直奉行左公思想的官员们!具体到眼前,就是小周!
小周这人很爱国,如今听志行他们仿制出了如此精密的产品,也为中国人骄傲,今天必须痛饮!
酒席间小周问了志行的情况,得知这是个有远大抱负的资本家,就说要介绍上海海关的朋友给志行认识。
这朋友是干什么呢?专门接收洋人专利申请的,据说上海海关积年下来已经收到过1万多件申请,申请里都有关于那些技术的介绍。
嘿,这小周也是个妙人!
志行哈哈大笑,叮嘱陈利生下来与小周接洽,一者是为缝纫机申请专利,二者去交交小周那个朋友,上万个专利申请,用好了可是一座宝库!
这一顿酒喝的欢畅!完事后,志行请陈佳伦给小周送了2千大洋银票,他很欣赏这个在官僚堆里的干才!
也许有人要问,李志行费这么大劲拿这个专利干啥?胜家的专利既然在中国不受保护,直接生产不就结了?
是的,专利这东西在中国用处不大,可万一哪天李志行的产品出口呢?到时候有中国专利傍身,不至于货物到不了岸不是?一旦上了岸,便有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辩机会。
产品出口,有这可能吗?
不一定,毕竟李志行的产品比胜家公司的制造成本成本低了10%,如果再降低我方专利费的收益,不是没有机会。如果将专利费降到很低,甚至有倾销美国的机会。因为胜家公司付给别人的每台25美元的专利费,是没有办法降的。
办完专利的事情,志行安排刘利生立刻去上海筹划建厂,三原派人去配合。
刘利生意气风发,慨然领命而去。
刘利生走了没几天,徐致不邀而至。
徐致此次前来,事先并未打招呼,但料想也是矿山的事情,因为陈佳伦已经将矿山事情的进展汇报过李志行,所以他心中有数,也不着急,先盛情款待徐致,带他去吃义春楼的大餐。
可是席间徐致仿佛心中有事,几杯酒后,终于说了出来“志行,有一件事情我有些惭愧,不好说出口。”
哦?什么事情让徐致不好开口?
李志行惊讶地看着徐致,徐致有些脸红,莫非矿山的事情有变?但想想自己在山西的事情,并不急于一时,不要因此事难为了徐致,便笑着说“徐兄,莫非矿山的事情不妥?你但说无妨。”
“倒不是矿山的事情,而是贷款。”徐致红着脸说。
“哦?那个洋人变卦了?”
“这个……那个……马易尔先生并未变卦,只是阎督军忽然不想贷款了。”徐致说的更不好意思了。
阎锡山不贷款了?难道炼铁厂不建了?
其实不是。
事情是这样的,马易尔的条件一直很优越,没有变化,开始双方谈的很好,不料阎锡山想贷款的事情被传了出去,引起了偏差。
日本人闻风而来,表示愿意贷款给阎锡山,只是条件没有马易尔的好,需要以山西盐税做抵押,并且炼铁厂只能买日本的机器。
按说马易尔和日本人的条件高下立判,但日本人一来,这事情就复杂了,因为日本人和阎锡山的关系很复杂,阎早年就在日本留学,和日本很亲近。
所以,经过一系列幕前、幕后交易和角逐,阎锡山决定向日本人贷款,马易尔这个国际友人面临着失败。
目前,这个决定马易尔尚不知道,是徐致觉得对不起朋友,先特意来告知李志行的。
唉!这个阎老西!放着好生意不做,偏要去卖国!
不过,这事情还有什么内幕?就不是李志行能知道的了。阎锡山决定的事情,也不是李志行能改变的。
对李志行来说,倒也无所谓,他当初介绍马易尔,也是给双方帮忙,没谈成大家也不能怪他。就是没了一点好处费,不过这点钱李志行真不在乎。
“啊,原来是这事呀!徐兄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谈生意嘛,本来就有谈不成的可能,徐兄何必介怀?来,喝酒喝酒!”李志行笑呵呵地说。
不过徐致终觉得拂了朋友的美意,十分不好意思,放不下心情。
于是,李志行就有意说起矿山的事情,徐致才转移了注意力,说他祖父也很赞成志行的想法,又觉得在贷款的事情上对不起志行,所以会在矿山收购的事情上一力支持,尽量压低价格,并且会参与投资。
李志行笑了,徐一清这老算盘真会说话,你既然参与了投资,压低价格不也是为自己省钱?
不过有徐一清进来就好,他原本想拉阎锡山进来,现在有徐一清也行。
于是两人又细细商议,李志行不断勾勒美好前景,引得徐致心情好转,愉快地议定小铁厂的规模、管理,以及初步估算投资及各自股份占比。
最后划定总投资15万元,其中10万元用来买矿山,5万元买设备和其他花费,股份则李志行占40%,徐致和徐一清各30%。
徐致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李志行想送股份给徐致,但徐致不要。
最后,李志行说先按30%占股,以后用徐致每年的分红补足投资,这样其实还是徐致自己掏钱,徐致心中感喟志行的仁义,为了干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也就愧领了。
那徐一清能不能投5万大洋呢?估计能,这需要徐致回去做工作,实在投不了这么多,李志行自会补齐。
两人高高兴兴将事情议定。
这事后续进展很快,不过李志行还是小瞧了徐一清这个老算盘。
经过徐一清一番运作,收购矿山其实只花了4万大洋,一座绵延几十公里的矿山,4万大洋就买了!
按说这是徐一清的功劳,他应该多持股份。但老爷子高风亮节,和两个孙子在一起做生意,能贪图这么多么?所以徐一清投资了3万元,仍旧只持30%股份;李志行则花了5万多块,占了40%的股份。
唉,孙子就孙子吧,徐一清的年纪本来就能当李志行的爷爷了。
手续很快办齐,机器由徐致去买,在徐致的要求下,李志行派了两个人去山西帮助徐致管理,这个日后大放异彩的尖山铁矿,算是到手了!
眼看就要暑假了,李志行正预备着到上海去,有建厂的事,还有银行开业的事,开业志行虽不出席典礼,但还是要去幕后坐镇。
还有,李志行约了狗娃大上海干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啥事?哈哈,暂且保密。
不料暑假未到,接连收到了两封榆林来的电报,一封是赵琦发来的,一封是小五发的。
赵琦的电报说了一件事,原来神木的煤矿复工后一切顺利,却不料被鲍贵盯上了,鲍贵想在煤矿捞些好处,但碍于井岳秀的面子,不好明目张胆,就指使其把兄弟榆林警察局长权制六来谈。
权制六给赵琦说,有一笔好生意要做。究竟是啥好生意呢?原来权制六想把榆林城的犯人送给赵琦挖煤,每人一天只收一毛五分钱,但要管饭。
赵琦一听就急了!犯人我能随便用吗?跑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死了怎么办?
权制六却说没事,不用负责,你只管按人头给钱就行了。而且说这是鲍国舅的意思,井大人也同意。
这事赵琦如何做得了主?只好打电报来问东家。
这个鲍贵!真他妈不是东西!挖煤是重体力活,有几个犯人能干得了?亏你想得出!病了也不管,死了也不管,犯人就不是人了?李志行气得只想骂娘。
其实,这事鲍贵还真给给井岳秀汇报过,他是作为降低政府开支的妙招汇报的,省了犯人的伙食费,还能帮政府赚钱,又说每天干活有利于犯人身心健康。
井岳秀一听这主意不错,拍着小舅子的肩膀,直夸鲍贵能干、点子多。
至于一个犯人每天能赚多少钱?鲍贵说估计能赚5分钱。
5分钱也不错!榆林城大牢里少说也有一两百犯人,一天也能赚十几块大洋,一个月就是几百块,一年就是好几千大洋,端是一笔收入!这鲍贵真是个当官的好手!
唉,做军阀也真他妈不容易!
李志行拿着赵琦的电报想来想去,榆林城大牢里的犯人,其实作奸犯科的很少,大部分是些交不起租的农民、或因为吃不饱偷了半袋洋芋之类的穷人,很少有土匪或穷凶极恶之徒。因为井师兄治理极严,那些穷凶极恶的,一抓住就被直接枪毙了!这些倒霉的穷苦人,天天被关在大牢里,吃着猪食一样的饭菜,狱卒稍不如意就脚踢拳打,天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所以,干脆就依了鲍贵!
于是,李志行便向赵琦回电说可以,但要签订文书,将责任理清楚。又让小五加强安全,还要对犯人好一些,要吃饱穿暖,若是病了要给治疗等等。
赵琦接了回电之后,便与权制六去谈,说要先签文书。
权制六有什么不敢?直接写了文书给赵琦,不但盖了警察局的大印,连榆林道的大印、井岳秀镇守使的大印都有。
当然,井岳秀镇守使的大印,是鲍贵找机会私下盖的,因为文书上写的是每个犯人每天给一毛五分钱,这点不能让井岳秀知道!
关于这点,权制六郑重交待赵琦,赵琦自然不会往外说。
然后,权制六这不要脸的,直接将榆林城的大牢腾了个空,什么妇女、老头全交了出来,个个算人头。
唉,罢了!赵琦只好安排女犯人做饭、洗衣服,老头则去养猪养羊、打扫卫生,还用不完的,就去种瓜种豆、栽花种草,无意中打造出一个花园农场式煤矿来。
这些犯人算是逃出生天,又过上了幸福生活,每天勤勤恳恳,感恩戴德,没有一个生事的。
而鲍贵这不要脸的,竟然撺掇井岳秀,将此事当做政绩报给省政府。陈树藩竟然还直接给鲍贵发了一张嘉奖令,另奖励大洋200块。
这事只当个笑话。
再说小五发电报的事情。
原来小五觉得榆林周边的土匪,骑马的多,一直想训练骑兵,这一段一直在谋划,现在觉得机会成熟了,想买些马训练骑兵,还想招些可靠的蒙古人,因为蒙古人天生会骑马。
这个主意可以,赶快去办!但招人要把关,要让傅长缨摸底,别把土匪或土匪的眼线招了来。
很快,李志行又动了个心思,给王冠军找了个挣钱的外快。这家伙正好是骑兵,学的不错。于是李志行就说,有个朋友想训练骑兵护厂队,请人帮忙,一暑假时间200块大洋,问王冠军愿不愿意去?
王冠军自然愿意,对李老大千恩万谢,还说赚了钱,一定分李志行一半。
李志行听完一愣,随即笑眯眯的拍着王冠军的肩膀说“嗯,不错,心里还有我这个老大,你赚的钱,也不必分我,只要替我站一学期岗就行了。”
王冠军立刻答应,这事还不简单?就算没这事,小老大开个口,自己还能不答应?
然后一放暑假,王冠军就欢快地直接赶往榆林去了,还带了提前提前备好的教案。
当然,李志行叮嘱了小五一番说辞,不要暴露了李志行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