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书名:童年在乡村▪夏 作者:桔子树 本章字数:4200字 发布时间:2020-07-11

  “哎——小宝贝们:我好久没有看到你们,都长高了!……呵呵,快来吃糖果!”二姨婆见了我们,笑眯眯地说道。接着,她拿出一包拆开的水果糖,分发到我们手里。

  我们仨和外公外婆打过招呼,剥开糖纸吃糖。

  这时,小阿姨微笑着说:

  “快去看看我种的花儿!……等一会儿,你们的大阿姨一家子都要来。”

  “好的。小阿姨,大舅舅、小舅舅到哪儿去了?”姐姐说着,把一颗刚剥开的水果糖塞进嘴里。

  “小舅舅在房间里看小说。大舅舅到外面去了,还没有回来。”

  我们一边吃糖,一边欣赏美丽的鲜花。花儿朵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火红的鸡冠花,粉红的指甲花,紫红的胭脂花,桃红色的紫竹梅……

  小阿姨摘下两朵红艳艳的蜀葵花,插在我的头上——这正是我想要的。霎那间,我觉得自己变漂亮了,心里美滋滋的。

  “我听你们的外婆说,拿鲜花、水果敬菩萨,会越来越漂亮!”小阿姨说着,又摘了几朵大红大紫的蜀葵花,转身往堂屋跑。

  “哦,那我也要给菩萨献花去了。”姐姐说着,摘了几朵艳丽的胭脂花,朝堂屋走去。

  “我还是要摘花献给菩萨。”二哥掐了一朵火红的鸡冠花,跟在姐姐身后。

  “你们一人挑选一种花,每一种花我都要选去敬菩萨。”我一面自言自语,一面采摘美丽的鲜花。

  我捧着色彩缤纷的鲜花,毕恭毕敬地放在观音菩萨面前,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跪拜、祈祷。

  不一会儿,我们四个小朋友又来到院坝边的小花园里。

  二哥望着小阿姨,小声问:

  “是不是所有的花朵和水果,都可以拿来敬菩萨?”

  小阿姨摇摇头,回答说:

  “不是,水果要成熟的,干净的。花朵要喜庆的,没有毒的。老鸦蒜开的花很不吉利,千万不可以拿来敬菩萨。”

  ……

  “快看——大阿姨一家子都来了!”二哥大声喊道。

  “果然,他们一家四口。”姐姐兴高采烈地说。

  大阿姨穿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小表弟王海走在最前头。六岁多的表妹王雪英穿着白底红花的连衣裙,走在中间。叔叔(姨父)挎着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包,走在最后。

  雪英仰起笑脸,大声呼喊:

  “小阿姨——”

  “哎——雪英,王海,总算把你们给盼来了!”小阿姨答应着,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们同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地打过招呼,搬来几张凳子,摆放在长廊上。

  大阿姨放下小表弟,喜出望外地看着二姨婆。

  “嗬——二姨来了!”

  “哦,小霞,你们快坐!”二姨婆说着,又拿出水果糖。

  大阿姨中等身材,头大,脸也大,身后拖着一条齐腰的粗辫子。虽然她比我的妈妈小两岁,但是,看上去妹妹反倒成了大姐姐。姨父身材瘦削,高个子,小平头,“目”字脸。四岁的小表弟瘦瘦的,长得很像他的爸爸。表妹梳着两条小辫子,五官端正,鹅蛋脸儿红扑扑的,样子十分逗人喜欢。

  大阿姨一家四口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雪英了。原因至少有三:一是因为我梦想有个妹妹,满足当姐姐的心愿;二是因为她美丽又可爱,好比一朵人见人爱的小红花;三是因为我们年龄、个头都差不多,很容易相处。

  这一天,我们在外婆家玩得非常开心:摘李子、采香叶、做香囊、包三角粽、吃嘎嘎(肉)、吃咸鸭蛋……小阿姨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尽情地欢乐——丢手绢,打沙包,跳格子,翻花绳,抬花轿。晚饭后,妈妈要我回家,可我还想赖在外婆家不走。因为这里人多、热闹,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

  “妈妈,我想在外婆家住几天,好不好?”

  “不好!因为外婆家来了客人,住宿不太方便。……丽文,最好还是跟我们回去,以后机会多的是。要不这样——白天,你到外婆家耍,晚上回家住。”

  没有月光的夜晚,天与地连成一片。外公外婆找来一摞晒干的柴草,捆扎起来,点燃,做成我们照路用的火把。妈妈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走在最前面,照亮了前方的小路。二哥、姐姐和我走在中间,爸爸走在最后面。红红的火焰随风飘动,燃烧的柴草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就跟一个个巨人似的!

  蛙声、蝈蝈声,犬吠声,远远近近,此起彼伏。周遭的草木影影绰绰,令人望而生畏。我在想:天这么黑,会不会有鬼?万一从坟墓里钻出几个呲牙裂嘴的鬼,拦住我们的去路,该如何是好?如果遇到坏蛋,我们就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用火烧,搬石头砸,折树条抽打……

  妈妈边走边说:

  “你们要记住——走夜路的时候,无论是打火把,还是照电筒,都要尽量将自己的影子拉长。”

  “为什么?”二哥问道。

  “唉——现在……还是不说的好。等一会儿,到了家里再说。”

  当我们走到大门口的时候,火把还剩余一大半。妈妈舀来一瓢水,把火把浇灭了,放在院坝边。

  我们走进灶房,妈妈心平气和地解释:

  “夜晚,阴气重得很!……听说,容易中邪,特别是带着小孩子走夜路。只有把自己的影子拉长,看起来又高又大,让阴间的“人”看了感到害怕。他们就会绕开,躲得远远的。”

  “啊——原来打个火把,还有这么多名堂!”二哥惊叹道。

  爸爸清了清嗓子,用低沉的声音说:

  “农村人口稀,坟墓多。有很多风俗习惯是祖先传下来的,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为了不走弯路,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些。记得有好几次——夏夜里,我一个人在家门前的那棵杏树下睡着了。在梦里,我时常感到自己被什么东西压住了,头脑清醒得很,身子却怎么也动弹不得——俗称‘鬼压身’。最为奇怪的是,只要我大哥一来,就什么事儿都没有!过去,这里曾经是片坟地。”

  妈妈语气平和地告诫我们:

  “有天傍晚,我看见大门前的十字路口有个人在走动,人家还叫了我一声。我盯着那人仔细辨认,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在叫我。眨眼间,那个‘人’就隐去了!幸好,我没有答应。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若是听见有谁在喊你们的名字,一定要搞清楚才能答应哦!不然的话,听说那是要倒霉的。”

  “真的有鬼吗?”姐姐问。

  爸爸摇摇头回答:

  “不知道,说不清!”

  妈妈一本正经地说:

  “一般人是看不见鬼的。但你们的外婆说,有一天傍晚,她亲眼看见有个披头散发的鬼,坐在坟头上梳长头发,只是看不清鬼的脸。前段时间,我也亲眼看见过……”

  “村子里的人都说有鬼,那就是真的有鬼嘛!哪个有本事,抓几个鬼来看看,鬼到底长成什么样子?”二哥打断妈妈的话说。

  妈妈大声打着呵欠。

  “啊——不说了。我们还要喂猪,喂牛,洗脚。不管怎么说,注意点就是了。”

  接着,妈妈站起来,舀满一桶猪食,和爸爸一起喂猪去了。  

  第二天上午,我又去了外婆家。我在那里玩得很开心,直到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走后,才又回到自己的草房子里。

  …… 

   蚕宝宝每经历一次休眠,就会蜕皮,长大。它们在经历了几次蜕皮之后,已经长得白白胖胖的了。不同的是:有的蚕眼睛黑黑的十分明显,让人一看就能分辨清楚;有的蚕眼睛小得就跟两个小黑点儿似的;还有的蚕,活像根本就没长眼睛一样。相同的是:每条蚕都长有六条前足,八条后足。脖子上都有黑褐色相间、括号样的图案。身子的两侧,各有九个黑色的小点点。尾部还有个小小的凸起。它们的嘴巴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小剪刀,胃口真是大得吓人——刚刚撒进蚕匾里的一大摞桑叶,只听见一阵阵如同下大雨一般“哗啦哗啦”的响声。一眨眼的功夫,一片片密密麻麻的鲜桑叶,就被蚕食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最后,只剩下一堆堆光秃秃的桑叶梗和圆柱状的蚕砂等待处理。绿豆般大小的蚕砂呈墨黑色,就像胭脂花的种籽一样,还带着淡淡的桑叶味。

  妈妈告诉我,蚕砂也是一味中药,有止痛,祛风湿,清肝明目等等功效。因此,有人将蚕砂晒干,装进布袋里当作蚕砂枕头。

  每天,我都要跟妈妈一块儿去田堘上、土埂边,采摘满满一大背篓桑叶,背回家喂蚕。

  有一次,我在采摘桑叶的时候, 感觉手指突然被什么东西划伤了,一阵阵火辣辣的灼痛。手指红红的,却没有一道伤口。我顿觉莫名其妙,心想:真奇怪!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被什么东西蛰到了……

  我仔细寻找才发现:绿油油的桑叶的背面,排列着一团青绿色的浑身长满刺儿的活辣子(刺蛾的幼虫)!有的一动也不动,有的在不停地爬行、蠕动。看上去,真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我们找猪草的时候,也常常遇见活辣子、蝼蛄、毛毛虫、老虎虫、星天牛、金龟子等等之类的害虫。

  我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桑叶柄,小心翼翼地摘下被活辣子占据的那片桑叶,丢进水中——只有把这些蛰人的活辣子活活淹死,才能发泄内心的愤恨。

  一天上午,爸爸正在检查蜜蜂。

  妈妈往外走了几步,回头对爸爸说:

  “陈兴隆,眼看蚕儿就要吐丝结茧。我们得抓紧时间,多做些蚕笼(蚕簇)。”

  “稍等一下,我还有两三脾蜂子没有检查。”

  接着,妈妈从屋后的房檐下抱来晒干的麦草和稻草,拿了砍刀,除去草头与草尾,取其中间部分,斩断,捆好,堆码于走廊上。爸爸盖好蜂箱,抱来早先搓好的稻草绳,将一头拴在柱头上,另一头卡在一根短棍棒上,双手拿着短棍棒,不停地转动……妈妈不断地往绳索当中添草,我负责递草。不多时,一条长长的均匀而结实的草龙(蚕簇)就做好了。家里的蚕匾多达十几个,需要做好多好多像这样的“草龙”呢!

  妈妈把做好的蚕簇整齐地放在一个个大簸箕里,乍眼一看,犹如一条条盘踞的金黄色的大蟒蛇!家中的蚕簇,有的是用麦秸做的,有的是用稻草做的,有的是用竹篾编织的,还有的是用油菜秆子和柏树的枝叶铺垫而成的。

  渐渐地,蚕儿越长越大,越长越胖,最后几乎变成半透明的了。妈妈告诉我们,蚕儿成熟以后,就不再吃桑叶,要吐丝结茧了。这时,我们都学妈妈的样子,将成熟的蚕儿逐一挑选出来,放到蚕簇上面。它们会为自己寻找到最适合的地点,先将体内残留的粪便排除干净,然后吐出细长的银丝线,将自己肥嘟嘟的身子严严实实地包裹在蚕茧里面。蚕儿相继成熟之后,蚕簇上结满了雪白的蚕茧。

  我好奇地问道:

  “妈妈,蚕茧里面的蚕儿变成什么样子了?”

  “变成了蚕蛹。”妈平静地回答。

  “那么,蚕蛹长什么样子呢?我想打开看看,可不可以?”

  “嗯……你要小心点,不要伤到里面的蚕蛹哦!”

  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蚕茧。啊!先前白生生、软绵绵的蚕儿,竟然魔术般地变成了腊黄色、硬邦邦的蚕蛹!

  “妈妈,蚕蛹会变成什么?”我继续问。

  “变成白蝴蝶。”妈妈回答。

  “变成白蝴蝶以后呢?”

  “蝴蝶产卵以后,就会慢慢死去。”

  “蝴蝶死了,那蚕卵呢?”我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突然,妈妈的脸色由晴转阴,不耐烦地回答:

  “蚕卵孵化成蚁蚕。唉呀,你怎么……什么事情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我都懒得答应了。

  “……”

  几天后,我们将蚕簇上的蚕茧逐一摘下来,放进箩筐里,准备出售。我一向好奇心重,悄悄留下了几颗蚕茧,用来观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蚕蛹终于破茧成蝶。一只又一只米白色的蝴蝶,相继从蚕茧里面钻出来,闪动着轻盈的翅膀……

  当然,不是所有的蚕蛹都会如此幸运,总有一部分蚕蛹不能羽化成蚕蛾破茧而出,最终惨死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蚕茧里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童年在乡村▪夏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