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经济作物单位亩产要高,管理还要相对简单,用工要少。父母年纪大了,只能做些辅助性的农活,用工多,我先吃不消。”钱雪平说,”以前也种过蘑菇,种蘑菇一亩两亩还行,多了就忙不过来了。主要采收麻烦,销售更麻烦,集中上市的时候实在是来不及卖。又没人到地里来收。” “你还养过鹌鹑、蜗牛,那为什么又不干了?” “这东西需要场地,在家里小规模养养还可以,但大规模必须要建专门的设施。最主要还是销售,上规模了卖是个大问题。” “那你的芦荟怎么销售的?” “我跟明珠市的一家公司签订了合同,由他们收购。”钱雪平说。 现代农业杂志上不仅详细介绍了芦荟的情况,还对国内几家收购芦荟的公司进行了介绍。他根据公司的实力,以及离本地距离远近等情况,选择了明珠市的杰米特公司。 杰米特公司主要收购芦荟鲜叶,把它加工成布丁,这是半成品,再出口到美丽国和东瀛国,经过深加工,才成为市场销售的芦荟商品,用于食用、药用和化妆品生产。 由于是出口,公司对于质量的要求很高,要求严格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他们的需求量大吗?”陈小东问。 “很大。他们的收购范围覆盖整个华东地区,收购人员嫌我这规模太小,一直希望我扩大规模。我也觉得不成气候。” 大棚里芦荟已有半米来高,绿色的叶掌肉嘟嘟的很丰厚,叶掌层层叠叠的。 一排排芦荟伸展开去,十分壮观。 “芦荟的产量怎么样?”陈小东问。 钱雪平随手采下一片芦荟叶子,递给陈小东,“陈镇长你看,这片叶子有多少分量?” 陈小东在手里掂了掂,还很重,他沉吟了会,“估计1斤吧?” “还不止。”钱雪平说。 “1斤都不止,那你的产量很高吧?”马月祥说。 “产量是很高,正常情况下,1株库拉索芦荟一年可采摘鲜芦荟叶5公斤左右,按每亩4 000株计,每亩每年可产芦荟鲜叶约2万公斤左右吧。” “管理上复杂吗?” “不复杂。”钱雪平说。“只要平时保温、防晒、肥力跟上,用工还是很省的。如管理得当,每株芦荟可连续采摘十多年甚至几十年。” “而且它繁殖也是很容易的。”钱雪平指着一株大芦荟边上衍生的小芦荟,“你看,它边上过一段时间会长出小芦荟,2年生的芦荟在1年内能长出10—15个,当小芦荟长到4—5片小叶和3—5条小根时,可从母株上分离,定植于大田。” “整个效益怎样?”这个问题陈小东还是最关心的。 “还行,收购价每斤2毛左右,一亩地一年下来有个万把块钱的收入,主要是产量高。” “一亩地1万,你五十多亩地一年下来有五六十万吧?”陈小东问。 “差不多。”钱雪平说。 陈小东感到的是震惊,连钱伟明、方黎明、马月祥都张大了嘴巴。在农民普遍收入只有几千块的情况下,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无疑具有极大的震撼力,犹如一个天文数字。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十分勤劳,他们一年四季忙碌在田地里,陈小东常常看见在夏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温的中午,田地里还是有不少农民在顶烈日劳作。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只顾劳作不作深入思考。只顾劳作没有很好的思考经济效益问题。一年下来,虽然辛辛苦苦,但收入只有几千块钱。 而像钱雪平这样的农民,继承了中国农民勤劳的传统。但不同于传统农民的是,不满足于埋头劳作不问效益这样的耕作方式,而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根据经济效益来种田。 如果镇里的农民都像钱雪平那样,既有经济头脑,又肯钻研技术,那桃源镇的效益农业会迎来一个飞速发展期。 “农业是个金矿,只不过挖掘的人太少。” 村里回来后,陈小东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他觉得,今天下村发现了农业发展的一条新路,那就是引导农民加快发展效益农业。 虽然只看见了钱雪平一个例子,但他有信心让桃源镇的农业走出一条新路。 先从钱塘村开始。 让钱雪平带个头。 陈小东、马月祥和钱雪平一起来到了杰米特公司。 杰米特公司主要从事外贸出口,芦荟鲜叶是其中的一项业务。公司经理告诉他们,东瀛国和美丽国对芦荟十分推崇,对芦荟布丁的需求量很大。钱雪平的产量只是公司收购的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正在华东地区寻找更多的芦荟生产基地。 如果桃源镇扩大种植面积,公司十分欢迎,表态有多少收多少,前提是保证质量,不用化肥和农药。 某位伟人说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如何引导他们,让他们转变思路,心甘情愿的从种粮食作物转向种经济作物? 陈小东觉得,让钱雪平现身说法最直接。 组织农民到钱雪平这儿来参观,实地感受下,让他们心动,然后付诸行动。 他让钱塘村的书记钱伟明先组织各个承包组的组长到钱雪平的芦荟基地参观。各个承包组长或多或少听说过钱雪平种芦荟的事,但只有光明组的组长因为是本组的来看过,别的组长都没来过。 一走进芦荟种植基地,立刻被这片绿色的芦荟地吸引住了,再通过钱雪平绘声绘色的讲解,都瞪大了眼,张大了嘴,就连嘴里口水流出来也没觉察。好家伙,亩产2万公斤,收入超1万,想想自己种水稻,一亩地收800斤,每斤3毛5,一年下来是280元,去掉灌溉费、拖拉机费、药水费等七七八八的费用,净收入只有100多块。100倍的差距。这差距,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大家的劲头上来了,围着钱雪平争相问问题,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东西管起来容易吗?金贵吗?二是销路怎么样? 钱雪平说,这东西很贱,种下去只要保证肥料,其他方面的要求不高。至于销路,他和明珠市那边的公司说过了,公司说越多越好。种植面积集中在一个地方,公司还方便采购,会专门派业务员来收购。价格和收购他的芦荟价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