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朝中的大臣坐着自家的马车赶往皇宫。
宇文博头一次跟着父亲乘坐马车参加早朝,想到今日就能与山奈一路同行,嘴角不由露出笑容。
宇文奕看到儿子面露喜色,猜他不仅仅因为医圣之路,更是因为那个女医官。
“今日你就要走上医圣之路,为父希望你把前程看得更重要,至于儿女私情不必放在心上。”
宇文博并未回应,沉浸在对医圣之路的勾勒中。
贺家马车内,贺道仁满脸写着“满意”二字,向儿子叮嘱:“到了宫中,你在朝班房内等候,我先禀明陛下,到时陛下肯定要求见你,有人叫你时再进去面圣。”
“爹放心,我都记在心里。”
贺彬州掀开马车的窗帘,宇文家的马车正好从旁边经过,他心中自问:“宇文兄要是知道我与他同行,不知会怎么想?”
今日张彻没有骑马,他要带山奈上朝,一路上都是达官贵人,不便抱着她骑在马上,尽管他很想这样。
二人在马车上一路无语。
山奈想着紫色圆珠说的话。果秋云的遗愿与情有关,难道要替她嫁给另一个男子?如果是这样,找到与张彻的感情又能如何?他还会要自己吗?
她开始犹豫,甚至想着就像这样跟张彻在一起,哪怕体会不到感情的快乐,哪怕心里永远空空的,只要看着他,知道以前对他有过感情,也许会不错。
刚想到这里,紫色圆珠动了一下,显然是提醒她不应该有此想法。
紫色圆珠刚进入体内时,山奈害怕过,后来发现它对自己没有造成伤害,渐渐将它淡忘,现在才知原来紫色圆珠是来阻止她对别的男子动情。
……
上朝之前,所有人在朝班房内等候。
听到窦公公喊:“上朝!”
文武百官、景王、平王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朝堂。
朝班房内只剩下宇文博、贺彬州与山奈三人。
山奈坐着无语。
宇文博只顾傻傻地盯着着她笑。
贺彬州懒得沉默,有机会与山奈讲话,他可不愿轻易错过,上前行礼道:“山大人上次帮忙,还未曾当面感谢,今日正好碰到,贺某在此谢过。”
山奈想不通,上次他明明在青楼,一看就是那里的常客,今日却跑来宫中,不知是何缘故?虽想不通,还是还礼:“贺公子不必挂怀。”
宇文博不解:“山大人何时帮过贺兄?”
山奈感到为难,总不能说是在青楼帮的忙,再说整个事情太复杂,恐怕说了一点,宇文博又会追问下去,她只好尴尬地沉默着。
贺彬州正要解释,一名小太监进来:“陛下请宇文大人与山大人到朝堂之上听宣。”
山奈不愿回答问题,宇文博正纳闷,听到小太监的话,一高兴将心中的疑惑抛之脑后,与山奈一起走出朝班房,进入朝堂,拜过元和帝后跪下听宣。
元和帝说:“宇文博,山奈,朕着你们今日即刻启程踏上医圣之路。”
二人齐声回道:“臣遵命!”
元和帝继续说:“你们均为本次国考的佼佼者,可医圣只有一位,需要二位同时登上弥陀山顶,谁成为医仙的弟子,便是未来的医圣,不知二位有何异议?”
二人又齐声回道:“臣不敢。”
“朕最近一直在自责,选择启明为医圣实在草率。今日朕宣布,取消启明第七代医圣的称号,真正的第七代医圣将从你们两人中诞生!”
话音刚落,山奈胸前的心形石发出强烈的红色光芒,透过山奈的衣裳,将整个大殿映得血红一片。
窦公公吓得直喊:“护驾!护驾!”
所有人都被都惊得不知所措。
山奈解释道:“陛下不必惊慌,它只是臣的爹娘送给臣的一个护身符而已。”
她掏出红色心形石,用手摸摸,红色光芒立即消失,一切恢复原状。
张彻担心父皇怪罪山奈,说道:“父皇今日宣布医圣之事,连普通的护身符都按耐不住,为父皇庆贺,实乃父皇之幸!国家之幸!百姓之幸!”
一旁的大皇子张端心中不爽:“马屁精!”
元和帝听了景王所说,开心不已:“景王说得不错!实乃祥瑞!”
元和帝继续坐好:“朕的话还没说完,你们二位可听好了,朕本次选拔医圣更加谨慎,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又加一条,天界学成归来,还须得到人界五大门派认可,获得他们手中的金叶。”
“臣遵旨!”
山奈只能答应,宇文博无所谓,跟山奈待在一起时间越久越好。
张彻已忍不住:“父皇,儿臣认为,获得民间百姓万人认可与获得五大门派的金叶没有什么不同,为何要多设置一个条件?”
张端心想:“六弟为了一个女子竟如此忍不住,敢对父皇提出质疑?看来这女子还是有些用处。为了让父皇对六弟印象不好,须当着父皇和文武百官的面教训他几句。”
“六弟,父皇所言必然有其道理,我们做儿臣的只能遵从,岂可提出质疑?”
张彻自知失言:“请父皇恕罪。”
元和帝看得出来,景王很紧张女医官,心中不免担忧:“景王一时无法理解,有情可原,。你需明白,朕新加条件自有朕的道理,不容任何人质疑。”
张彻不得不说:“儿臣……明白。”
宇文奕对这个条件并无异议,他反而觉得陛下是在帮博儿。他的大儿子宇文渊本就是茂林派的掌门,与其他掌门多少有些交情,帮他的弟弟不在话下。
元和帝向窦公公示意,窦公公领会,走到山奈与宇文博跟前。
有宫女用木盘端着两块金牌过来。
“二位请起,这是陛下给你们的金牌,是身份的象征,必要时还需出示。”
宇文博与山奈起身接过,从木盘中取了金牌,齐声说:“谢陛下恩赐!”
“路途坎坷,需要二位有足够的坚韧和耐力,朕预祝你们凯旋归来!”元和帝说得语重心长,“朕已为你们准备好马车与路上所需,回去再收拾收拾,午时从西门出发。”
二人拜别退去。
张彻看着山奈的背影,午时就出发,他一刻也不想在朝堂待下去。
“彻儿!”元和帝看出景王不对。
张彻只得站好:“父皇,儿臣想先回府中处理些事情。”
“不急,朕接下来要说说你的上表之策。”
张彻心里再急,也不能违抗父皇的意思,装作表面平静的样子,聆听父皇如何说他的上表之策。
“各位爱卿,昨日景王上表关于减免百姓赋税之策,朕已详细研读,甚好!今日就送到户部徐爱卿手中,尽快按此执行!”
户部徐康站出:“谨遵陛下御旨!”
元和帝把手中的册子给了窦公公,由他送至徐康的手中。
待徐康收好册子后,元和帝突然说:“景王听令!”
张彻迅速跪下。
“北芝百花族作乱,朕着你明日启程,带五万人马,赶往北芝,平定叛乱!朕会派宇文渊辅佐你!”
看来父皇是想把他与山奈分开,君令难违,张彻不得不接:“儿臣领命!”
张端想不通父皇是什么操作?让六弟去北芝,如果他平定叛乱,回到朝中岂不是功业加身?
张端看向旁边的武石岳。
武石岳明白平王的意思,看来又是该行动的时候。
自从杀了俞家姑娘,一路追杀景王未遂,武家一直十分低调,不敢再有什么行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遇到影响平王前程之事。
陛下突然让景王去北芝平定战乱,无疑是重用于他,加之刚才陛下对上表之策夸赞有加,难道有立景王为太子的想法?
不管陛下是什么意思,武家决不能坐视不管。
这时,贺道仁站出来说:“陛下,臣有本要奏。”
“贺爱卿请说。”
“国医署已派人将储存的仙茅送往南芝,贺家也拿出一部分,加起来也只能满足半年所需,还需想其他办法。山大人说弥陀山上到处都是仙茅,所以臣恳请陛下同意派人前往,再说弥陀山离南芝不远,运送也方便。”
“贺爱卿的提议不错,不知该派何人前往?”元和帝再清楚不过,去弥陀山采集仙茅是苦差事,没有多少人愿意去。
“臣推荐一人。”
“快快说来!”
“臣的大儿子贺彬州亲自在臣面前提出要为陛下为国家分忧。”
“好!好!快把人叫上来,让朕见见!”有人主动揽下此事,元和帝自然高兴。
贺彬州早已等不及,终于等到宣他进殿。
他走进去跪着拜见元和帝,元和帝让他站起来说话,夸道:“贺爱卿,你这儿子长得真是玉树临风。”
贺道仁谦虚道:“陛下过奖。”。
“贺彬州,朕问你,真的打算去弥陀山为南芝百姓采集仙茅,运送仙茅?”元和帝还是有些不相信。
“利国利民之事,草民当然愿意!”
“好!既如此,朕就封你采药郎,负责南芝仙茅的采集和运送,直到南芝此次疟疾得到控制为止。”
“谢陛下!”贺彬州有了官职,很是开心。
臣子们没听过“采药郎”的官职,十分不解。
武石岳开口问道:“陛下,采药郎的官职从未听过,不知是何品阶?”
“这官职确实没有,是朕临时起意,觉得十分符合,要问品阶……”元和帝想了想说,“无品,这个职位利国利民,岂可用品阶限制?”
张端在心里冷笑一声:“一个浪荡子,刚正常几天,父皇也就是糊弄糊弄他。”
贺彬州说:“陛下,草民不要任何官职与品阶,只想尽快去往弥陀山,完成陛下所托。”
“朕既给你官职,你放心接下,去了那里需要银子,直接到当地县府支取。”
“草民遵旨!”
“还称草民?”
“臣遵旨!臣还有一事,请求陛下同意。”
“请说。”
“臣想跟着宇文大人和山大人一同前往。”
“准了,去往弥陀山路途较远,你们正好一路相随,也好有个照应。”
“谢陛下!”
张彻虽人在朝堂大殿,心早已飞到山奈身边,采药郎之事,他根本无心理会。
终于熬到退朝,正要退出,又被元和帝叫住:“彻儿,到悦文殿,父皇有话对你说。”
张彻跟着元和帝进入悦文殿,一言不发。
元和帝生气道:“一个女人把你搞成什么样!太让父皇失望!”
“父皇,儿臣……”
“哼!看来得给你身边放些其他女人,否则,你连女人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你母后说要把她身边的医官贺家千金放到你府中,朕已同意,明日你去北芝,也把她带上,这是朕的命令!”
“既然父皇与母后都已同意,儿臣只能遵命。”张彻只想尽快结束,快些回到王府。
元和帝又变得语重心长:“彻儿,山奈确实是个好姑娘,可她不适合你,不适合皇室儿郎,父皇怕你以后会因她受伤。能早了断,还是尽早断了。”
张彻无法理解父皇所言,只觉得父皇太过夸大,或是与母后一样,嫌弃山奈出身不好,才要将二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