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伏羲
书名:人文始祖 作者:慈與儉 本章字数:2621字 发布时间:2022-11-12

第14章 伏羲


走走停停。

既观摩了四方天下的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从河里出来的图案,和老人的教导,学会了夜观星象。

有了老人的教导,他原先从部落里的老人那学来的观风云以测云雨之法,便有了更为成熟的观念和体系。

以观星为体,可测天下气候之变化,知未来事如何。

又是一段时日,他停在了一片非常美丽纯净的河流前,但这次他不渴了。

蓝天白云倒映在宽广的河面上,看得人心情愉悦。

就在他出神地望着河流时,一个部落的老人,带着几位非常年轻的族人过来河边,他听到动静转头看过去,心里暗暗疑惑,不知对方为何突然围住一个半人大小的石头。

随即,老人叫年轻的族人把石头翻个面。

心生好奇的他,不禁凑了过去,赫然便看到和龟壳上的图案,差不多的点点圈圈,且石头翻过来后,形似马,又有鳞纹,让他惊奇不已。

他立马拿出龟壳,诚心诚意地向老者请教,想知道老人是否知道这个图案。

老人诧异,连忙询问这龟壳从而何来?

他如实回答,说是河的上边,有个老人给他的,还教他夜观星象。

眼前老人连连点头,说这是天上传下来的星星,是以前教会人们用火的先祖,一直流传下来的。

而且,老人正要教这些年轻人学会如何观星,问他是否要一起学?

他感激弯腰跪拜,于是就和老人再次学起观星之法。

在老人讲述石头上的圈点时,时间也在飞快流逝,黄昏映照在河面上,美艳绝伦。

青山为伴,清水谧谧,石头承载着岁月与文明,老人传承着精神与人文。

他目睹了这一切,内心宁静油然而生。

夜幕悄然落下,星象此起彼伏,各自璀璨,亦各自黯淡。

老人借着明亮月光,告诉族人月亮的运行轨迹,不同时期的月亮,有着对自然怎样的影响。

一来二去,久而久之,他便学会了老人的观星之法,同时也发现二位老者教他的观星之法,虽有差异,却是大体相同。

就如日、月,是不一样的;但每天的升起、落下,却是一直同一个方向,从未变过。

当他学会了观星,老人就再也没有什么好教他的了。

这次,他没有请教老人,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

再次出发,踏往四方,终日观天地自然、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也学习着各个部落的智慧,思想族人所需所用。

日复一日,春冬流转,终有一朝,他回到了自己的部落。

望着他,许久不见的族人惊惧不定,一直到认出他是自己的族人,那个消失了很久、会看天的族人,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他回到部落后,并没有立刻就去做事情,而是先观察族人的生活习性,确认自己熟悉了之后,再去告诉他们明天的天气变化。

期间,他不断地跟随着族人外出打猎抓鱼,并不时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教会族人用草绳织网捕鱼,挖陷阱抓野兽,进行驯养等等。

还从风吹树洞岩洞等发出声音的自然现象中,发明了埙,教会人们吹埙,既有吸引野兽之用,也有生活美好的寓意。

渐渐的,族人共尊他为部落首领,无论碰到任何事情,只要是无法理解、弄不明白的,通通找他。

他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惑,同时也在带领大家认识这个天地自然。

慢慢的,时机成熟了。

他开始将龟壳上和石头上的图案画了出来,夜晚月星出来时,便教族人观星看月亮。

只要懂得观星,什么时候有雨,一看便知;外出回来时有没有走错路,更是清楚无比。

然而,就算他非常耐心的教,族人们却久久无法明白其意。

无奈之下,他只能想办法去凝练简化这两幅星象,使族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当然,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再变化的。

所以他要想出一个更简单、更直接、更明了的象,来让族人明白天地之间的变化。

因为,他知道这天地之间,还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也无法用东西表示,更无法用动作形容,却能推动天地自然运行的力量。

“不管是远古,还是上古,或近古,我们的先祖开化出来的人文,通通是从天地自然而来。所谓象,就是通过模仿天地间的自然万物,使人可以记录、承载想要表达、讲述的事物、含义等等。”

这种推动天地自然运行的力量,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也无时无刻的在不变化,所以它在变,也没有变。

如:日月,日月无论什么时候,都在运行上下,这是变化。

又如:日月,日月无论什么时候,都在运行上下,亘古不变。

因此,他执一树枝,往地上一画,将人文里还未分明的天地,一举劈开了。

这一画,是无数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于是天地始生了。

这一画,既是天,也是地,一切一切都在里面,再大不会超过它,再小也不会细过它。

再一画,抹去中间,断开成两条线,就像大地,坎坷断续不平。

天地同时生灭,失天,地死,失地,天不存。

不断的线为阳为天,断掉的线为阴为地,但这还是不够的,无法让族人明白天气的变化,方向的明确。

因此,依据两幅星象所示,他想到了这表示天地的一画,应该有四种变化。

他在往地上画了两下,这次是两根直线,它既是天、也是地,阴阳,日月都在内。

但这就是四种变化了吗?

不,还不是。

他想到了天之四时,与星象的四方重合,又能表示天下四方,和一日之变化等等。

由此,他画了两根断掉的线,用来表示阴,与刚刚的两根直线、阳来相应。

望着地上图案,他先在最前面,再画一根直线,用来表示后面的所有变化,皆是从这个“一”里生出来的,而又能往前合。

又在两根不断掉的线和掉断的线左右,各自画出两个同时具有阴阳符号的象,用来表示阴极了,生少阳,而少阳到了极致,就是老阳,而老阳到了极致,生少阴,如此循环往复。

少阳,直线在上,断线在下,可以用来表示东方星象,又可以指明方向,又似四时之春,一日之晨等。

“一根直线在上,就像是刚从地面上升起的太阳,虽明亮,却细微。又可表示天上热,地上还凉等等。”

老阳,两根直线,用来表示南方星象,同样可以代指方向,又似四时之夏,日之午时等。

“两根直线,则表示完全升起的太阳,无比光亮,无所不覆照。又可表示天上天下都热了。等。”

少阴,断线在上,直线在下,表示西方星象,代指方向,又似四时之秋,日之傍晚等。

“一根直线在下,就像逐渐落下的太阳,天上也不那么亮了。又可表示地面虽然还很热,但天上已经开始凉了。等。”

老阴,两根断线,表示北方星象,代指方向,又似四时之冬,日之深夜等。

“两根断线,表示天上天下都没有明亮的光、也没有太阳的热。等。”

“那么,想一下,他是如何定位的呢?”

“古人定位,皆以北极星为根本,又辅以日月,这样就能够清晰地定出四方位置,又以天上四方星象,确立天下准确方向。”

“还有一点,我们后人要明白,所谓阴阳四象八卦,它既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真正的涵盖了天下万事万物,万变不离其宗,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在这里面的。”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上古、中古、近古,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一本易经,汇聚了无数前人之心血和精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人文始祖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