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琨和刘东山都来了信,两人同时得到提升,玉琨是从排长提到了副连长,仍兼着排长,刘东山则从班长提到了排长。
刘东山这“悍匪”,在李志行的严酷要求下,文化水平进步很快,已经学会了拽文爵字了。例如“……,秋月皓皓,可比东山对恩公之心哉,……山高水远,尤其挂念绣娘及少爷也……”一封信到处写的“之乎者也”。
看得李志行只发笑,现在哪有什么秋月?不过先把信拿给了刘绣娘,让她也高兴高兴。
而后给两人回信,先是祝贺,而后鼓励了一番,交代了一些尽快发展力量的事情。又问玉琨,刘东山的这封信到底是不是他本人写的?
后来玉琨回信,志行才知道,最近刘东山手下招揽了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河南来的黄先生,办文书。不过给李志行写信,却未敢假手别人,确是自己写的,想是刘东山总与黄先生交谈,学了不少好句子。
李志行也没有让这个“悍匪”改正。因为有时候,一句“之乎者也”的,往往能拉拢一些文化人,就如《围城》里的高松年,一句一个“他妈的”,立刻被军代表引为知己一样。
学校里的日子潇洒快活,军事强学会会长李志行同学,经常在同学们的问好声中,与几个好兄弟在校园里溜达、打拳,并三五成群地逛街。时不时约着会员们讨论军事,顺便喝点小酒,日子过得惬意。
李志行现在可以算学校里的形意拳“高手”了。那次回家,高三老爷子教了他一些学武的门道,志行自然学得快。
也不看是谁点拨的?要知道,高老爷子半辈子都在偷师、学艺!
所以,志行现在也能将形意拳打得十分精彩,在其刻意装扮下,观赏性比老练家张荫梧还好!以至于连王俊臣和李剑秋老师都说:李志行这“花架子”,到了一定境界!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志行拳打得虽然好看,但基本都是逢打必输。
当然,这又是志行的韬晦之计,他的真实实力还是很强的。
张荫梧同学现在非常喜欢带着志行一起练拳,因为志行打起拳看着很唬人,但却总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自己更像高一个层次的高手。
以至于在张同学的带领下,李志行混进了保定的几个武馆玩,顺便又学了几招。甚至包括孙禄堂的武馆,因为张同学和保定的一些拳法高手有些关系。
但因为孙禄堂辈分太高,志行一直无缘相见,倒是和他的徒子徒孙们混了个脸熟。现在没有张同学这个领路人,志行也能混进去看一会了。
这天又逢周日,本来志行想约乔大少去逛街,但乔大少躺在被窝里不愿意起床,表示自己要躺着“思考问题”。
志行只好自己洗嗽完毕,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觉得实在无聊,就到校门口自己的小店里吃过驴肉火烧,喝完香茶,换过衣服,自己一人在街上走走。
不经意间,却走到了孙禄堂武馆门口,便走了进去。
院子里孙禄堂的徒子徒孙正在练武,见志行来了便笑着打招呼,让他一起来玩。
因为志行素来谦和,人又大方,不时请人喝个小酒什么的,所以人缘还不错。
于是志行便先在一旁看了看,过了一会也下场练练,走上两招,顺便让孙的徒子徒孙们指点指点,这些都是高手。
志行正和大家练得好,却从内院走出来一个人,把外院的一个徒弟喊过去,问了几句话,然后两人又遥遥地指着李志行说了几句,然后就招呼志行过去。
外院的徒弟介绍说“这是孟师傅!”
志行急忙见礼。
孟师傅笑着看了看李志行,说师傅孙禄堂请他进内院去。
志行来过武馆多次,却从未见过那位传说中的拳法第一高手孙禄堂,这番突然找自己,不知是什么事情?
急忙就问孟师傅,但孟师傅笑着说没什么,估计是想让志行去表演一下拳法。
自己打拳漂亮,连孙禄堂都惊动了?志行心里疑惑。
但孟师傅不住鼓励,志行便跟着一起去了内院。
进了内院,大大的院子两侧站了两排人,当中有一个年纪与志行差不多的少年,手持一杆亮银枪站在院子中间。
台阶上摆着一张大茶案,茶案后坐着三个人。
中间是一个长须老者,一脸微笑。左边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剃着光头,唇上留着胡子,一袭青色长衫,身后却站着个卫兵,手里捧着一把长剑。右边也是一位上年纪的人,眉毛又浓又密,头发在顶上盘了个发髻,配上花白的胡子,看起来有点像个道士,身材比较矮小,旁边的柱子上靠着一杆亮银枪,这枪看起来比似有这道士身高的两倍。
孟师傅就低声对志行说,中间那个就是师傅孙禄堂。
志行一惊,急忙上去行了个跪拜礼,但却不知道如何称呼?
因为自己并不算孙登堂入室的弟子,但却学了一些孙的形意拳,勉强可以算外门弟子,不过教自己的都是孙的徒孙,论起辈分实在太低,不知怎么叫。
这时孟师傅走到孙禄堂跟前,笑着说“师傅,志行的拳法十分精彩,在晚一辈里,算不错的了。就让志行表演一下,您看如何?”
孙禄堂看了孟师傅一眼,又看了看李志行,就笑着点了点头。
于是孟师傅又走来,笑着对志行说“你把咱们的拳法打一遍,不要拘谨,尽管使出来。”
这是干啥?特意让自己表演?
志行其实不愿意表演,但孟师傅不住笑着鼓舞,志行无奈,便到院中开始表演,之前那个持长枪的年轻人也退到一旁观看。
志行一套拳法打的虎虎生风,行云流水,端是精彩,最后来了个收式,一抱拳说“弟子献丑了!”
孙禄堂捻着胡须微笑,孟师傅和站在两旁的武馆众人也都微笑。那个光头的中年人,面无表情的喝茶。只是那个道士模样的老者,似乎有些不满。
志行正在疑惑,旁边那个手持长枪的年轻人却“哼!”了一声,说道“这位师兄莫不是看不起我?不使点真本事出来?”,说完硬要与志行比试。
孙禄堂闻言,侧首对着那道士模样的老者笑着说道“我这小徒孙也算练得不错了,当然还不能与叔文兄的小徒孙相比,比试我看就不必了。”
不料道士模样的老者却说“我看比比也无妨。”
孙禄堂语气一顿,停了好一会,然后说道“那就比一比吧,但请点到为止,一定不要伤了人?”,仿佛在征询那老者的意见。
那老者点点头说“这是自然。”
随后孙禄堂叹了口气,吩咐之前的孟师在旁边注意保护志行,以防被伤着。
孟师应了一声,神情严肃地站在一旁。
志行一听急了,他可不愿比试!那个拿长枪的年轻人一看就不是个好对付的。马上就要推辞,不过孟师傅却冷着脸说“无妨,有我看着,伤不了你。”
孟师傅这边刚说完,那少年抱拳一礼,然后举枪就刺!
志行慌忙应战,心里直骂这小子怎么这么不地道?自己连个兵器都没选,就这么赤手空拳跟你的长枪过招?
不过那少年可不这么想,孙禄堂号称拳法第一,一般不用兵器的,你出自孙门,自然不需要什么兵器。
这少年枪法凌厉,打得李志行上蹿下跳,孟师傅和旁边的武馆众人都表情严肃,紧紧盯着二人,准备随时从那少年枪下救人。
志行边躲心里边骂,先是骂这少年,后来是骂孟师傅,好好地让我比啥武呀?不过这少年实在太厉害,志行很快就骂不出来了,他需要全心全意对付。
话说李志行其实也算高手,红拳熟练,又偷学了形意拳一些招数,且得了高三老爷子的轻功真传,还练了白云子道长的神仙法门,之前只是没有跟高手真刀真枪的干过,这番在少年的威逼下,一心一意应对,渐渐进入忘我。
这却是一种武学臻境!李志行慢慢得心应手起来,已不似之前那么慌张。再打一打,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旁边的人开始只是担心,但慢慢也发现了志行的变化,一个个心中震惊,都盯着看。
志行的拳法越打越流畅,有形意拳,也有红拳,等志行不经意间使出轻功绝技后,那少年再也不是对手,被志行一脚踢中手腕,长枪脱手而出,直插在院子的墙上。
少年满脸通红,志行刚从忘我之境醒过来,暗叹不易,就要收手,这时只听见“哼!”的一声,只觉得一股恶寒,突然从堂前袭来,快如闪电!
志行大惊,这种感觉只有那次杜月笙遇刺时出现过,这是杀意!
志行仿佛身后生眼,头也不回,提身疾退。
侧目间,只见一道人影,持这一杆长枪如风而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上座的那名老者!
志行大骇!那年轻人尚且厉害成这样,他师祖自己如何能敌?志行立刻将轻功调到十二分功力,直接逃上院墙。
但那老者银枪又至,那恶寒的感觉,如毒蛇一般死死咬住自己!
志行又从墙上飞下,一个闪身躲过一枪,丝毫不敢停歇,就连回头都不敢回!又飞身跃向屋顶。
但那杀意如影随形,死死咬住李志行。
志行直吓得毛骨悚然,平时防身用的勃朗宁手枪此刻就在怀里,但他竟连拔枪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与此同时,已有两人跃上屋顶,一人持剑一人持拳,一起将那如毒蛇一般的长枪挡住。
饶是如此,志行还是被长枪的劲力击中后背,一脚踩空掉了下去。眼看落地,志行单臂着地,然后一个驴打滚,卸力滚到一旁。
院中的孟师傅及武馆众人立刻上来,将志行护在中间,各手持兵刃,怕那老者再来追杀。
屋顶上孙禄堂和那中年人,与老者边打边大喊“停手!”
那老者此时才仿佛如梦初醒,也大喊“停手!停手!”,这才停了枪,在孙禄堂和那中年人一左一右的提防下,飞下院子。
志行见那老者已经停手,心下一松,全身已经湿透,躺在地上一点力气也使不上,随手抹了一把脸,身上和脸上满是尘土,样子狼狈不堪。
那老者此时将枪往旁边一放,拱手说“禄堂兄,实在对不住!刚才也是见你这小徒孙武艺出众,一时没忍住!景林你也莫要见怪!”
那持剑的中年男子,被气得只翻白眼。
孙禄堂只好苦笑着说“叔文,几十年了,你这好武成痴的脾气还是改不了!罢了罢了,我去看看这孩子伤着没有。”
武馆众人见此,也松了一口气,将志行让了出来。
志行见孙禄堂走来,挣扎着要起来行礼,右背却一阵刺痛,又摔在地上。
这时,那老者也不好意思,说“估计是被我枪劲伤着了,我来帮看看。”说完就要上前。
李志行哪敢容他近身?挣扎着就要逃,但却怎么也起不来。
孙禄堂就笑着说“娃娃,你别怕,李师乃一代宗师,刚才只是一时技痒,并没有别的意思。他的枪伤,自然是他医治最有效。你让李师给你瞧瞧吧。”
什么没别的意思?刚才明明就是想要我的命!这种感觉自己最清楚了!所以志行只是往后躲,眼中流露着恐惧。
李志行这种表现,那老者也不好再往前,只是苦笑。
大家没想到,李志行刚才那般神勇,此时却胆小如鼠,不禁都觉得好笑。
那个持剑的中年人见状,不禁笑着说“罢了!孙师、李师,我看这小朋友十分可爱,不如就让我去给他瞧瞧。”
孙、李两人只好苦笑着点了点头。
那中年人将剑交给卫兵,上前把了把志行的脉,然后在志行右背按了按,志行直说“疼!”。
那中年人让人将志行扶起来坐好,然后单掌抵住志行后背的穴道,输了一些真气进去。志行只觉得背后真气流淌,冲过之前的痛楚处,立刻好了很多。
一会,那中年人收掌,说可以了。
志行站起来试了试,的确强了不少。
这时那个叫书文的老头,又从怀里掏出一颗丸药,说“有景林给你疗伤,应该已无大碍,你回头再将我这颗丸药服了,保证不留隐患。”
志行这时候也不太痛了,也能动了,胆子也大点了,就上去飞快地接了丸药,又退后几步说了声“谢谢”。
这几人都哈哈大笑,又一起回去喝茶。让志行也坐在下首。
然后,孙禄堂给李志行介绍那老者,说道“这位李大侠乃是“神枪李书文””,又介绍那位使剑的中年人说“这位是“剑仙李景林”。你这娃娃也算有缘,今日得见两位宗师。”
李书文这会脾气也好了,就和李景林一起拱拱手说“孙师过誉!”
可怜李志行孤陋寡闻,并不知道这两位是谁?但既然有神枪、剑仙之称,想必都是武林中响当当的人物!所以又赶紧起来给二位行礼。
两人都笑呵呵地点头。
李景林看志行乖巧,就问他的出身,志行只说自己现在在保定读军校,是学生。
李景林一听很高兴,就说自己其实也在行伍,而且算是志行的师兄,以后若有事情可以找他。
原来李景林是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毕业的,和陈树藩算是同学,现在在东北新编陆军第一师任师参谋长,师长是许兰洲。
志行一听,马上比较亲近。
一会,李书文又问志行家在哪里?都拜过那些师傅?
李书文此话一出,孙禄堂也比较感兴趣,因为刚才李志行比试时,用的武功显然不全是形意拳,明显有红拳的拳法,还有那轻功,一看就是得了哪位高人的真传。
一听此问,志行心里直打鼓:这李书文虽是一代宗师,但看刚才那样子,估计真是好武成痴,而且出手没个轻重,他可不敢说自己是高三老爷子教的。他怕李书文去上门比试,老爷子年纪大了,未必是李书文的对手,到时候只怕酿成大祸!
所以,李志行心思急转,就编谎话说自己是河南人,在学形意拳之前,的确拜过师,不过是偶尔得了少林寺一个老和尚的传授。
反正天下武功出现少林,你要比就去少林寺找去。
李书文一听,还想问。
但此时志行的背痛突然发作,就说自己忽然疼得受不了,想赶快回去休息一下。
孙禄堂和李景林就笑着让他赶快回去休息,李书文也笑着点头,让他快去。
志行也不要人送,马上从武馆逃走。
回到学校,也不吃李书文的丹药,马上将白云子的功法练了好几遍。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志行全身汗水,身上没有一丝不舒服,好像已经恢复如初了,他这才放下心来。但心想孙禄堂的武馆以后能不去就不要去了,真是龙潭虎穴一般!
话说今天李志行怎么这么倒霉,好好地就差点丢了性命?
原来,今天去孙禄堂武馆的那两人,在武林中可不是一般人物!
先说李景林。李景林也是河北人,据传得到武当剑“丹”字派传人宋唯一的真传,又曾拜在太极宗师杨露禅三子杨健侯门下,学习杨式太极拳,成为杨家少有的外姓徒弟之一,在江湖上有“十五步之内无人能敌”的说法。
李为人又洒脱,最后飘然一剑镇江湖,得了“剑仙”的名号。
这次,李景林有事情路过保定,因孙禄堂在武林中地位尊崇,所以特意去拜会。不料此事恰巧被神枪李书文得知,李书文便也赶来相见。
话说李书文,也是河北人,而且离保定不远,就在沧州。
李书文的家乡,号称“神枪窝”。同村的李大忠、张克明、黄士海、张景星都是以大枪驰名遐迩、名标方志的武林精英。李书文此人,又修习武林绝学《易筋经》、《锻骨经》和《洗髓经》,武功已是一代宗师,却偏喜欢好勇斗狠,枪下几无活命。
据传,当初袁世凯开始在小站练兵,笼络武林高人。李书文的师傅黄士海收到袁世凯的聘书,因年事已高,特推荐弟子李书文去任教。
李书文到兵营后,差人领他到演武大厅见袁世凯。
袁世凯及众教官见他貌不惊人、瘦小枯干,扛着一杆大枪,误认为是大枪黄士海的仆人或家童,并不太在意。
袁遂令诸位武林高手演练武功,等大家都打完了,就问“还有没有人表演?”
这时李书文就扛大枪走上去,说自己还没有表演。
袁世凯的卫队武道教官伊藤太郎见状,哈哈大笑,蔑视地对李书文说:“大大的东亚病夫!”
李书文忽然举枪,快如闪电刺向伊藤太郎,伊藤太郎也是日本有名的高手,纵身急忙躲开,李书文却枪如游龙,一转刺在厅柱上,把袁世凯吓了一跳,就问他“你干什么?”
李书文却说“回大人话,我看厅柱上有只苍蝇,便举枪一刺。”,递过枪头,上面果然穿透着一只苍蝇,于是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伊藤太郎大怒,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挥起日本长刀以泰山压顶之势朝李书文头顶猛力劈下。
李书文大枪一抖,将刀崩飞,再顺势一枪“泥鳅翻花”,刺穿伊藤的咽喉,又大枪一挑,将死尸甩出演武大厅外。
众人惊呼。
日本武道教官秋野、井上、野田,见同伴被李书文刺死,一起挥刀恶狠狠地朝李书文扑来。
只见李书文进出如闪电,退守如箭矢,大枪一抖如蛟龙出水,左刺右挑,顿时血肉横飞。顷刻间,三位日本武道高手的尸体,都被甩出演武大厅之外。
众人惊愕之时,李书文大枪一摆,又刺向厅柱,又一只苍蝇又穿在滴血的枪尖上,大家再看厅柱,居然一点痕迹都没有,光滑的红漆还闪着亮光。
厅内立刻爆出雷鸣般的掌声。袁世凯连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
从此,“神枪李书文”名冠天下。
要说,李书文其实不是坏人,他一生热爱中华,有大侠风骨,手下弟子出色者不知凡几,为中国武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就是性情乖张,喜欢好勇斗狠,江湖上一般人见了都就躲着走。
平日里,李书文很少到孙禄堂武馆来,今日因剑仙在此,便来了个三侠齐会,一时谈的高兴,李书文便让自己的徒孙演武助兴,然后又让孙禄堂的弟子也表演表演。
孙禄堂深知李书文喜欢争强好胜,本不欲派人表演,但李书文一再要求,孙禄堂的弟子孟庆忠便悄悄给孙出了个馊主意,那就是找个外门弟子冒充本门弟子,表演一下算了。这样既给了李书文面子,又不折自家面子。
于是,便有了李志行比武的一幕。
这是什么馊主意呀?可见,李志行在心里骂孟师傅并没有骂错。
不过志行今天也是侥幸,算是枪下余生。要知道,李书文出手,枪下少有活口!
据传,后来李书文与李景林交恶,就是因为李书文到李景林家做客,遇见李景林岳父的两个朋友,也是练家子,与李书文争论起了武学,最后动起手来,竟然被李书文两枪挑死。
李志行自这件事后,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少出手!
是不是最近诸事皆顺,有点得意忘形了?还有,志行担心今天的比试,会不会传到张荫梧耳朵里,那样的话自己就暴露了!这是志行不愿意看见的。
不过其后的几次,志行故意观察张荫梧,张同学没有一点异样,依旧把他当一个花架子的陪衬看待,志行也就慢慢放了心。
原来,志行的担心有些多余,不但张荫梧不知道这件事,就是平时和志行一起玩耍的武馆弟子,也不知道这事。
因为孙禄堂已经下了封口令,他怕此事传出去,有损李书文的大师形象,也怕再引起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