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书名:童年在乡村▪春 作者:桔子树 本章字数:4574字 发布时间:2020-07-11

  “没有,都被家里的人吃光了。我来这里找过几次,可是每次来都没有碰到地地道道的‘土蜂蜜’,只好空手而归。今天遇到了,可我又没有带家什。唉——好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啊!”白大褂说道,脸上流露出几分遗憾的表情。

我心里很着急:没有家什,拿什么东西装蜂蜜呢?那么,我们的蜂蜜还能卖得出去吗?这可怎么办?

“是啊!养中蜂的人很少,土蜂蜜当然不容易买到。这可是新鲜的油菜花蜂蜜,味道十分纯正。——我不是每次赶场都来,好运不要错过哦!你想买几斤?”妈妈关切地问。

  “五斤、六斤都可以。”

  “罐子里的蜂蜜大概六斤多。你可以把蜜罐一起拿回家……我再称一下……出去皮(陶罐),七斤半……半斤蜂蜜送给你,就算整数——七斤!你买得多,优惠越多,也省得我再背回去。”

  白大褂咧嘴一笑。

“你什么时候再来?我好把罐子还给你。”

“这个……说不一定,我要忙农活。”

白大褂思忖片刻,问:

“你的罐子买成多少钱?”

“三块。”

“那我给你加上三块钱,一共十块钱,连罐子一起卖给我,省得大家都麻烦。”

“好的。你不用罐子的时候,可以拿来,我把钱退给你。”

  白大褂付过钞票,抱着蜜罐走远了。

  妈妈忙着收拾东西。

  我一阵心花怒放,忍不住笑了。

  “哈哈,妈妈,太好啦!卖光了蜂蜜,我可以吃糖果了!快,快去买——”

  “丽文,我们必须重新买一个罐子回家装蜂蜜,最好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蜜罐。”

  我拉着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走进供销社。

  妈妈站在柜台前,对售货员阿姨说:

“我买一角钱的水果糖。”

  一个售货员阿姨从玻璃瓶里抓起糖,放在托盘称上一称,端起雪白的称盘,往玻璃柜台上一倒。

  我赶紧伸出小手,抓起水果糖。

“一、二、三……一共十颗糖,好多啊!”

我喜不自胜。真想举起粉嫩的小手,尽情地欢呼、跳跃,但又怕被人看见,骂我是疯子。我抑制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把水果糖揣自己的衣兜里,迫不及待地拆开一颗,含在嘴里,把精美的糖纸塞进裤兜里。

“妈妈,吃糖!”

“你吃你的。我要忙着买东西,不想吃。”

  妈妈站在柜台前,看了一会儿,没有买到满意的东西,对我耳语道:

  “我们去那边的供销社看看!买东西要比价格,比质量,比态度。”

  我跟妈妈来到另外一处的供销社。妈妈站在柜台前,仔仔细细地挑选商品。

  “我买个罐子,一米黑色的灯芯绒布(千层底鞋面布),三尺松紧带……”妈妈将买到的东西逐一放进背篓里,背着往回走。穿过集市的时候,妈妈买了一些香、蜡、钱纸。  

  “清明节快到了,我买点钱纸来烧……”

“妈妈,要买猪肉。”

“待会儿,到了水牛公社再买,省点力气。——丽文,你今天给妈妈带来了好运哦!”

“哦,是吗?”

“我卖了那么多年的蜂蜜,一般情况下,一场只能卖几斤蜂蜜,最少的时候只卖了一斤蜂蜜,最多的时候卖过大半罐子蜂蜜。可是今天,连罐子都一起卖出去了,我好高兴啊!”

“妈妈,以后我还跟你一起去卖蜂蜜。”

“好好好!嘻嘻……” 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整齐的牙齿仿佛一颗颗白色的玉米粒。

  我们不紧不慢地走在蜿蜒曲折的黄土公路上。

  正午时分,人少了,路宽了。我一边吃糖,一边走路,不时抬头望望。

  蓝色的天空,雪白的云朵,自由飞翔的鸟儿,还有庄稼人用锄笔描绘出来的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田园诗画。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仿佛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到了水牛公社,我的兜里只剩下一把花花绿绿的糖纸。

“丽文,你省着点吃糖,给哥哥姐姐留点。”

“妈妈,糖都被我吃光了。”

“啊——你怎么这么快就吃光了?!”

“妈妈,我以前从来没有吃够过。这一次,我终于过把瘾了。哈哈哈……”

“那他们呢?怎么办?”

“你再买一角钱的水果糖不就是了嘛!我保证:不再吃一颗糖。”

“……”

  我们走进水牛供销社。妈妈买了火柴、食盐,又买了一角钱的水果糖。这一次,妈妈只是看了我一眼,就迅速地把糖统统装进她的衣兜里。

  路边的两家猪肉摊子上,挂着一排又一排生猪肉。肥瘦大小的猪肉,应有尽有。一个矮身方脸、嗓门粗重的屠夫穿着一条油光光的长围裙,看见我们走近肉摊子,立即迎上来。

“买主,需要多少猪肉?”

“我看看再说。”妈妈一面注视着眼前的生猪肉,一面回答,“丽文,我们去看看那一家(卖猪肉的)。”

妈妈照样仔细地看了看,指着一大块猪肉,对屠夫说:

“这里——割两斤带肋条的五花肉。”

“嗯。多一点没关系吧?”

“但不能太多,我怕带的钱不够。”

屠夫抡起一把锋利的屠刀,砍下两根带肋骨的长条形的猪肉,挂在称钩上一称,回头对我们说:

“三斤,三块钱。”

“哦,给——”妈妈掏出钱,递给屠夫。

  我们什么都买好了,继续往回走着。路上的行人几乎寥寥无几。我的肚子里“叽叽咕咕”一直响个不停。

  妈妈边走边说:

“丽文,我明明想买三斤猪肉,可偏偏要对屠夫说买两斤——我知道,屠夫只会多卖,不会少卖。你看吧,足足多出了一斤呢!如果我说买三斤,屠夫把猪肉割下来一称,可能就会有三斤半到四斤。……挣钱不容易,花钱要节约,能多省点就多省点嘛!我为什么没有买第一家的猪肉?我近距离观察猪肉的时候,闻到猪肉有一股淡淡的臭味儿。我怀疑,那是昨天没有卖完剩下的陈货,不新鲜。这事心里明白就行了,当面不能说,得罪人可不好。如果我粗心大意,买回家才发现有问题,怎么办?返回去找他,一是来来去去耽误不少时间;二是怕人家不认账,要伤和气。丢了?舍不得。如果硬吃下去,很有可能会拉肚子,到时候恐怕连‘跑茅房’都来不及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食物很容易变质。我们买吃的东西时,一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光要多看看,还要多闻闻。……花钱要值得嘛,对不对?”

“嗯。妈妈,我口渴了,想喝水。”

“唉——刚才路过一口古井的时候,你又不说,怎么现在才开口?”

  “妈妈,我口渴得慌,实在走不动了。歇歇脚,好不好?”

  我又饥又饿十分疲惫,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妈妈停下脚步,将背篓靠在山坡上,抬头张望,两只乌黑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

  忽然,她用食指指着前方。

  “哦,我想起来了,前面不远处有口井。”

  “妈妈拉我一把。”

  我无精打采的,懒洋洋地拽着妈妈粗糙的大手,往前走了一程。可是,没有看到井。

  “妈妈,再歇一会儿好不?我……我确实……走——不——动了。”

“丽文,再坚持几步路,马上就到了。”

  我像一只不肯走路、耍赖的小猪一样,被妈妈拉着走到井边。井口圆圆的,清澈的井水映照着蓝天、树木,还有我和妈妈的影子。只可惜,里面的水位比较低。

  我急得直想哭,眼巴巴地望着妈妈。

“唉——糟糕!喝不到水,算了吧!”

  妈妈眨着水汪汪的黑眼睛,从容不迫地说:

  “我想想办法——”她站在井边,看到不远处有一棵碧绿的桑树,“丽文,这口井很深,危险!快站到一边去——离水井远一点!你等一下,我去那边摘几片桑叶来。”

妈妈把她采来的两片墨绿色的桑叶重叠起来,又在桑叶的叶柄处来回折了两下(以防漏水)。两片巴掌大的桃形的桑叶,眨眼间就变成了一把散发着清香味的“绿勺”。妈妈用右手捏住绿勺的勺柄(防止松散),弯曲着双腿,跪在井口,同时伸出左手,牢牢地抓住井口光秃秃的石头的边沿,身体舒展着,俯卧在地上。她瘦削的双肩悬空于井口下方,低着头去打水。那样子,就像捞月亮的猴子一样。

“够着啦!我舀到水了。”妈妈对着井里说话,听起来还有回音。

  接着,她抬起头,一转身,把“绿勺”里清粼粼的井水送到我嘴边。我低着头,将“绿勺”里的水一口气喝了个精光。她继续给我舀水:低头,抬头,转身。一勺,又一勺……周围静悄悄的,只听见我“咕咚咕咚”的吞咽声。我喝了个痛快,总算解渴了。接着,妈妈又舀水给她自己喝。最后,她把手中的“绿勺”扔向井外,双手撑着井口的石头,慢慢地站起来,挺直双腿,拍拍身上的泥土,背上背篓,继续走。

  我和妈妈喝足了水,顿时精神焕发。

爸爸独自站在大门口的田间小路上翘首张望。

“吃饭了!”

“哦,爸爸——”

  我跟妈妈走到家门前枝繁叶茂的杏树下。

  “蜂蜜销路如何?”爸爸关切地问。

“很好,卖光了!”我抢先答道。

  “你说什么?让我看看——”爸爸一边说着,一边接过妈妈背上的背篓,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啊——好厉害!今天的运气为啥这么好?”

  妈妈笑眯眯地看着爸爸。

  “大概是丽文给我带来了好运。”

  爸爸一面愉快地说道,一面将背篓里的猪肉拿出来,挂在灶台后面的墙壁上。

  “我煮好饭,等你们好久哦!我肚子饿得慌,就先吃了。饭菜都给你们留着,快吃吧!”

  “爸爸,中午饭吃什么?”

“豌豆稀饭,凉拌蚕豆。我忙得很,没有时间,还是让奶奶帮忙剥的豌豆、蚕豆。”

我们洗过手,不慌不忙地吃午饭。

“咝——我的脚好痛哦!陈兴隆,我想休息一会儿再出门。”妈妈放下碗筷说。

爸爸心平气和地答应:

  “哦。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安排!我要去砍竹子。”

  爸爸拿着一把刀,向外面走去。妈妈从卧房里拿出针线笸箩,找出五双不同尺寸的千层底,倚门而坐,取出刚买回来的灯芯绒鞋面布,逐一比对好尺寸之后,握住剪刀,“咔嚓、咔嚓”地剪着。不一会儿,地上就堆积着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布片儿。

“丽文,你把这些剪下来的小碎布收起来,是制作千层底的‘好材料’呢!”

  我伸出一双小手,把这堆崭新的碎布片儿抓起来,捆作一团,丢进针线笸箩里。

  过了一会儿,妈妈吩咐道:

“丽文,我要去放牛、割草,挣工分,还要洗衣服。你去屋后的菜地里挖藠头,我们晚上炒回锅肉吃!哦,对了,再拔些莴笋回来煮汤。”

我一听到妈妈说起吃猪肉的话,就喜上眉梢。

“妈妈,我们现在就出发,好不好?”

  “好。我要牵牛儿去喝水,要磨刀。你先去忙,不要等我!”

  我拿了一把小锄头,扛在肩上,手里提着一只竹篮,哼着小曲儿往屋后走。

  泡桐树花开得丰盛极了,一朵朵浅紫色的花儿宛如一个个挂满枝头的小喇叭。风儿姐姐对着成串的“喇叭”吹啊,吹啊,吹出一首首婉转动听的歌……对面的苦楝树听到了,像爆米花似的乐开了花。鸟儿们听见了,高兴得连蹦带跳。

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就到了屋后的菜园地。土埂上的草丛里,开着零零星星的小野花。柑桔树上挂满了灯笼似的花骨朵儿。向阳的坡地里,豌豆荚、蚕豆荚长得越来越饱满。大蒜抽苔后,蒜叶就变老了。我把竹篮搁在身旁,抡起锄头挖藠头。小葱头似的藠头长着丛生的细叶子,白胡子一样的须根。像小葱不是小葱,像大蒜不是大蒜,葱蒜的气味皆而有之。

由于土壤质地坚硬板结成块,地里的藠头挖起来很费力气。我挖着,挖着,又累又热,于是改用手拔。有时会连根拔起,更多的时候会拔断——手里只握着一把绿油油的藠头叶。断在土壤里的藠头,还得抡起锄头挖出来。我做做停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挖了两把藠头。接着,我把藠头收拾干净,拔了几根莴笋,一并装进篮子里,挽在胳膊上,扛起小锄头,高高兴兴地往回走。

  一回到家,我就把今天的好消息对二哥和姐姐描述了一遍。他们俩同时转过头,望着墙壁上挂着的那块生猪肉,眼睛大放光芒,高兴得又蹦又跳。

  二哥等不及放下肩上的书包,踮着脚后跟,凑近猪肉,“呼呼”地嗅着,伸出舌头舔了舔嘴,一副垂涎欲滴的样子。

  “哈哈,要吃嘎嘎了!我去屋后抱柴,准备生火做饭。”

  姐姐咂咂嘴巴,笑容满面地说:

  “我们盼了好久,终于有嘎嘎吃了!我去井边洗菜!今天晚上,早点开饭。”

  晚上,妈妈把猪肉洗净,加水煮沸,倒进切成条状的鲜莴笋。过了一会儿,她捞起煮熟的猪肉,先切下三分之一,撒上盐,搁在一边。

  “我打算把这块猪肉送到外婆家去,他们也很久没吃肉了。……做人要有孝心,要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老人。”妈妈自言自语,把剩下的三分之二的熟猪肉切成薄片,放入热油锅里,加入少许老姜、一勺豆瓣,将切碎的藠头倒进锅里,翻炒几下,撒上盐。

  一锅令人垂涎三尺的“藠头回锅肉”就做成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童年在乡村▪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