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02字 发布时间:2022-11-09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九集

 

大兴县令也端的是个狠人,为了能让县城里的大户人家,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好年,硬是在城门外设了粥棚,城门里也是严防死守,生生让灾民在冰天雪地里睡了两宿,结果活活冻死了上千人。大兴县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海老爷证明了,什么叫做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辖区内发生了如此惨绝人寰的恶性事件,这县令竟跟个没事人儿似的,气定神闲、悠哉悠哉地品茶赏雪,关于安置灾民的事儿,除了挖个大坑埋死人外,海老爷问啥,这县令都是两手一摊,一问三不知。海老爷剑眉倒竖,冷哼了一声,拖着长音说道,“那就让他们冻死”,些事只能做不能说,见海老爷当面点破了自己的心事,县令脸上立刻变了颜色,有些心虚地分辩道,“哎,我可没这么说啊”。海老爷直勾勾地瞪着那县令,不依不饶地逼问道,“你粥棚不设在城里,让这么多人大雪天都待在城门外,这不就是想让他们冻死吗”。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关键要看怎么定性,死了这么多灾民,县令觉得自己最多是个失察的罪过,海老爷却非要上纲上线,说的好像县令是故意在草菅人命似的,这就没意思了。大兴县令拉长了脸,毫不示弱地盯着海老爷,叉着双手把难题又抛了回去,“那,那这么多人进了城,如何安置啊”。该如何安置灾民,海老爷自然是心中有数,只不过这会儿还不到讨论具体工作的时候,得先要把那县令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才行,于是故意换了副找茬的语气,高声挑衅道,“你住在哪里,你的家人住在哪里,是不是住在城里,你有地方睡,就没有办法安置这些难民嘛”。有一说一,海老爷这番话,确实有点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了,除了单纯地发泄情绪,没有任何可取之处,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县令被气得脸色铁青,用手点着海老爷,气急败坏地质问道,“你,你怎么能这么说话”。

 

海老爷闻言勃然大怒,将旁边的炭火盆一脚踹飞,借题发挥地吼了句,“我怎么说话”,随即缓缓走到县令身前,双目如电般盯住那县令,咄咄逼人地说道,“朝廷把大兴县交给你管,大兴的百姓就是你的子民,你让你的父母、让你的儿女住哪儿?粮食我给你运来了,不够我还可以向户部去要,从现在开始,要是再冻死一个人、再饿死一个人,我向朝廷参你!”县令明显被海老爷这幅凶神恶煞般的模样给震住了,生怕这位户部主事脑子一热,扑上来再咬自己几口,眼神中带着几分嫌弃,满脸无可奈何地说道,“那您,您海大人给我出个主意,要是您老来做这个县令,该如何处置啊?”县令的意思是,安置灾民的事儿,海老爷你行你就上,不行就别哔哔,你一个户部的主事,隔着部门、越过条线、夸着好几个版块,直接去参大兴县的县令,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嘛,你这手伸的也太长了,明显是僭越了。

 

既然大兴县令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海老爷便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为了防止灾民被冻死,为了维护大兴县的安宁,贯彻以民为本的仁德,认死理又一根筋的正派角色,海瑞、海刚峰,他是行走在人间的《大明律法》,还有一篇震古烁今的《治安疏》在等着道长,就是这样,嗯...嗯。海老爷等的就是大兴县令这句话,只见他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把你县衙腾出来,县学也腾出来,还有那些庙宇、道观,还有那些大户人家,能腾出来的地方都腾出来,让难民住进去”。县学是给读书人用的,庙宇、道观是给出家人用的,这些地方腾出来也无所谓;可那些大户人家又不是欧洲的白左,逼着人家平白无故地收容一大堆难民,普天之下也没这个道理啊;至于说到县衙,那是县令办公生活的地方,怎么可能让灾民住进去。

 

海老爷出的主意,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慷他人之概,可操作性极低,大兴县令差点被气地吐了血,匪夷所思地望着海老爷,摊着双手愁眉苦脸地抱怨道,“有这个规矩嘛”。见那县令还敢顶嘴,海老爷伸手指着他的鼻尖,声色俱厉地咆哮道,“我告诉你,我在淳安、在兴国当知县,都是这个规矩!施了这顿粥,把粥棚设到城里去!”区区一个六品的户部主事,海老爷真是好大的官威啊,瞧他这副乾纲独断、颐指气使的派头,单论一个“狠”字,就算是跟陈公公比起来,怕也是不遑多让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半年前,徐阶就拖赵贞吉告诫过海老爷,可惜并没有什么卵用,淳安是淳安、兴国是兴国、大兴是大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海老爷的规矩并不是什么规矩,至少在大兴县这边,肯定是行不通的。那县令冷哼一声并不答话,眼中带着几分戏谑,无所谓地站在原地,心中自有盘算,还是赵贞吉当初对胡宗宪讲的那个道理,死一千人是个数字,死几千人、一万人也都只是个数字,这事儿大兴县令压根儿不想管,海老爷来了也管不了,人家顺天府尹都没说话呢,也不知道一个户部主事,瞎操的什么心。海老爷毕竟是人微言轻,就算写了奏疏反映问题,递上去怕也是石沉大海、不了了之,大兴知县是一脸的有恃无恐,户部主事注定是白费口舌,气的海老爷一把打飞了书吏手中的油纸伞,充分展示了一把,什么叫做无能狂怒。

 

北风萧萧、雪花飘飘,城门外尸横遍野,海老爷踏着雪,朝着人群密集处走去,强忍着心中的悲愤,苦口婆心地高声喊道,“乡亲们,粥啊,很快就熬好了!大家都坐起来,能站的站起来,千万别再躺着了,再这么躺下去,就真的起不来了!等喝完了粥啊,大家都住到城里去,你们这个县太爷啊,给你们安排了屋子!听我的,乡亲们都起来吧,都站起来,起不来的,请大家都帮一把”。海老爷走在前面,不厌其烦地卖力吆喝,衙役们三五成群的跟在他身后,忙不迭地捡着尸体,海老爷喊破了喉咙也没啥卵用,站起来喝粥的乡亲没几个,被抬走的饿殍倒是装满了几辆板车,端的是讽刺至极。县太爷安排的屋子,也不知能安置多少人,更不知有多少乡亲,注定要长眠于这片冰天雪地之中,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乱离人从来不如治世犬,海老爷满腔悲愤却是无能为力,只得长叹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嘉靖三十九年,京城一个腊月没下雪,清流们跳着脚狂骂严嵩,说什么奸臣当道、上天示警;嘉靖四十四年,腊月里大雪纷飞,清流们依旧跳着脚狂骂徐阶,说什么内阁举止无措、误国误民,合着甭管老天下不下雪,清流都能张嘴骂街,简直是双标到令人发指。想当初小阁老在浙江搞毁堤淹田的时候,淳安全县被淹,除了不幸被洪水卷走的灾民,洪水过后其实没怎么死人,赈灾粮吃完了,可以8石、10石一亩去卖田,卖了田还可以去给地主当佃户,或者去丝绸大户的血汗工厂里打黑工,虽说一天只能吃上三两五钱米,惨是惨了些,可好歹还能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比起在粥棚边上被冻成冰雕,严党治下的百姓,宛如活在人间天堂一般。腊月的这场大雪席卷了整个北直隶,也不知有多少郡县都遭了灾,天子脚下的大兴、宛平两县尚且如此,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更不知有多少百姓死于饥寒交迫之下,百官欠俸、野有饿殍,大明已是一片亡国之相。

 

望着眼前仿佛炼狱一般的景象,海老爷整个人都不好了,用一句诗来形容便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此情无计可消除想来想去,还是得把账都算在道长头上。海老爷此时已顾不得许多了,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批龙鳞的事,只怕是等不到年后再跟王用汲商议了,眼下便要提上日程了。转眼间已是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初五,海老爷失魂落魄地回了家,前后不过几天的功夫,海老爷双眼布满血丝,印堂发黑、两腮深陷,嘴唇不见半点血色,一身官服脏的不成样子。

 

海老爷灰头土脸地在家门口,呆坐了好一会儿,这才撑起一口气,强颜欢笑地进了屋,装作无事一般,拉着妻子一起给老娘拜年,有气无力地说了声,“儿子给母亲拜年,祝母亲长寿百岁”,才磕了一个头,再起身时只觉得两眼一黑,登时便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把海母和海夫人给吓的够呛。婆媳二人见状,一时都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把海老爷扶到床上躺平,盖上一床薄被,又掐了半天人中,依旧是没有半点反应。百般无奈之下,海母只得央求隔壁邻居去给王用汲送个信,王用汲闻讯带着一个下人,先去了裕王府,喊上了李时珍,待赶到海老爷家时,已是戌牌时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