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殇
书名:“锲而不舍”短篇小说集 作者:锲而不舍 本章字数:2760字 发布时间:2022-11-05

 词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首《虞美人》千古传颂,它诞生在何地呢?

河南开封西北郊,有一个不大的村子,叫孙李唐,现在已经搬迁。这里曾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一代词人李煜被囚禁以致死亡的地方。据说,原来村名叫逊李唐。这首词就诞生在此处。

一片降幡出石头

公元975年秋,一片萧杀。金陵城弥漫着不详的浓厚氛围,宋朝的几十万大军已将城池团团围住,不日就要进城的消息笼罩在城市的上空。

南唐的朝廷上还在激烈争论,文官大多主和,武官大多请战。皇帝李煜莫衷一是,打吧,军队明显在下风,和宋军不堪一战;降吧,宋军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不仅要自己和皇室成员、王公大臣递交降表,还要押解汴梁,并且自己一直称臣纳贡,这次还要被灭国。廷议在喧闹声中不了了之,李煜面色沉重,步履沉重地回到后宫,小周后赶忙迎了上来。“陛下,意下如何?”小周后忐忑问道。李煜长叹一声:“可惜朕在位10多年,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就是没有把国家治理强盛,以致有今日之祸,悔之晚矣。”小周后慨然道:“陛下,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我们降阶称臣犹不能自保,何况投降。妾愿跟随陛下左右,以死明志。”说着,拿出一副绣有梅花的手帕:“这是母亲出嫁前送给我的,特地秀了耐雪御寒的梅花,也望陛下立下不畏冰霜、坚贞不屈的志向。”李煜听到这里,依然模棱两可。他清楚小周后手帕的来历,知道她因此特别喜欢梅花,后花园也种满了梅花。

秋风飒飒,阴云密布。李煜和小周后同乘一轿,缓缓走在金陵街头,居民恐惧的面色、惊慌的逃奔的场面让李煜的心绪坏到了极点。“一旦城破,吃苦的就是这些黎民百姓,何忍以我一姓之尊荣让生灵涂炭。”李煜看着风姿绰约的小周后,最终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在朝堂,李煜行施了皇帝最后的权利,下诏请降,自愿率有关人员赴汴梁,但要宋军保障好城里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小周后无奈,欲死以全名节,虽然自己是“接”姐姐的班,但自那夜花月下相会,自己便觅到了此生的良人。小周后每每念及那首咏记她与李煜定情之会的《菩萨蛮》,便藏不住甜蜜,不住吟诵:“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郎君有心,妾又何尝无意?当初她抱着对胞姐的愧对之心奔向他,如今也要守在他身边,即便是最终深陷绝境,二人情深不寿,也必定要陪他走到最后一步,绝不相弃。最终,她才打消了此念。

长长的征程,尘土飞扬。李煜和小周后等在宋兵押解下缓缓走出金陵,一步步走向遥远的汴梁。李煜频频回望,金陵越来越远,宫中的豪华、奢丽再也看不到了,伤感中咏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宋主赵匡胤带有羞辱性地封李煜“违命侯”,小周后也被敕封“郑国夫人”,和带来的太监、宫女等被圈禁在汴梁西北郊一个种满梧桐的宅子里(今天的孙李唐村)。

一腔碧血溅梅花

公元978年七夕节,李煜焦躁不安,在院子里度来度去。他心想:“爱妃半月前就进宫朝拜新皇赵光义去了,怎么现在还不回来”。

半月前的一个下午,冒着炎炎酷暑,小周后和命妇们进宫朝拜宋太宗赵光义。在宫门等候时,一帮姐妹还在议论“斧光烛影”之谜,小周后无意听这些,作为阶下囚,她和李煜日夕以泪洗面,有时一日数惊。为了丈夫的安全,她才违心和命妇一起进宫朝拜。终于到了进宫时刻,小周后战战兢兢地走了进去。太监一一唤进,小周后跪拜时,感觉到头上似有一把利剑射来。赵光义瞅见风姿卓越的小周后,立即有了“六宫粉黛无颜色”之感。他一时忘了礼仪,看着眼前的南国美人,眼神灼灼生热。两个太监相示了一眼,知道皇帝的心思。礼仪结束,别的命妇都出宫了。小周后也要走,却被拦住,让在宫中停留几日。小周预感不好,忙问:“要干什么?”太监吞吞吐吐:“帮皇妃做些女红。”小周后无可奈何的答应了。

 

入夜,星光黯淡。小周后掏出手帕,便拭泪边思念丈夫。突然,赵光义走来进来,不由分说地就要拥抱她。小周后吃了一惊,猛地推开了皇帝。赵光义大怒,忙喊:“来人。”几个宫女和太监急步走来,赵光义一施眼色,几个人就扑向小周后,七手八脚地锢住她的四肢,拉扯中,手帕垂落在地,绝望如床上的女人。

小周后惊呆了,万没想到一国之君竟能如此无耻。她佯装顺从,趁几个人稍有松懈,一跃而起,朝宫柱狠狠撞去,一股鲜血涌出,染红了掉在地上的手帕,血染的梅花更加娇艳。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夕节,陪伴自己多年的几个奴仆准妻。昨晚,一个噩梦让他警醒,满身血污的小周后吓得他一身的冷汗。这时,外面监视的一名兵丁匆匆进来,一言不发,把一个血染的手帕掷下,冷冷地出去了。李煜捡起手帕,捂在嘴上。他什么都明白了,一行热泪无声地流了下来。

宴会开始了,奴仆们发现,今天的皇上不太一样,端起酒杯不停地喝。众人好心劝慰:“别喝了,皇上,保重身体啊。”李煜摆摆手:“今天七夕,也是朕的生日,42岁了,让朕轻松一回吧。”酒至半酣,借着酒兴,他大笔一挥,填词一首《虞美人》,并让能歌善舞的两个宫女现场演唱,说是要大家一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位亡国之君的亡国之悲、离人之痛,于泠泠舒展的琴歌中,化作一顷东流的江水,声势涛涛,冰玉倾碎,催断肝肠。

宴会结束,已醉的李煜踉踉跄跄走到园中,并拒绝人扶。一位监视的兵丁走来,厉声命他回去。李煜拿出手帕,猛地抽出兵丁的佩刀,向脖子狠劲抹去……身子倒在地上,倒在潺潺扩大的血泊中,他最后一丝气力终是耗尽,恋恋不舍地松开手上的梅花绣帕。帕子垂落在尸体旁,帕上的血色与地上的血水就此交融,凝做一片傲雪梅红,再不分离。

 

一身朽逝词不死

这位厚才薄命的君王崩逝于此,这首《虞美人》后来广为传颂,被称为是李煜的绝唱之作。史书有载,宋廷的第二位皇帝正是因为听到了这首唱词,谓其贼心不死,方逼请鸩酒,赐死李煜。话说后来,此佳作在民间广为传唱,影响颇为深广,人们对李煜的作品赞不绝口。事情传到赵光义耳中,皇帝气急败坏,又深惮其词作勾引人心之力,恐南国遗民受其蛊惑,听到消息后竟犯了糊涂,急急下令叫人处死这位违命侯。

左右惶恐,连连叩首回话:“陛下…违命侯已于太平兴国三年获罪处死…这…”

“好一个李煜,人竟以词而得不死…!”这位雄主冷哼一句,心下如梦初醒,转念又想,一个身朽的庸君,何足惧也。

 

 

于是,李煜用他的厚才薄命,预证了数百年后清代学者赵冀的那两句著名论断:“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后来又有一代大儒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正是:千古悠悠《虞美人》,词殇南唐谓李煜。莫若薄命李后主,原为多情士大夫。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