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生阴阳眼?”我问道。
“是的,因此我很早就加入了研究会,我现在是副会长之一”
“哎呀,李陶,那你现在是不是不怕那些东西啊”殷明问道。
“其实,没有什么怕不怕的,大部分灵和大部分人类一样,都是善良的,你不惹它,它也不会招惹你。再说能相互看得见,是有某种缘由或缘分的,具体我也水不清,或许这就是全球有很多各种研究会研究多年,还没弄明白的原因之一吧”
“一直听说,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能看到那些东西,但是没遇到过,今天算是见识了,看来这几天要多向请教请教哈”殷明笑道。
“请教不敢当,我看你们也对这种很感兴趣,不如加入我么研究会吧,以后有活动,比如探险有灵异的古村落,发现灵界可能新的规则,观落阴去阴间等,大家都可以一起玩嘛”
李陶开始给我们安利他们的协会了,说真的,我和殷明对那种东西是好奇,要说感兴趣到参加研究专门去研究,还镇没达到那个程度。
“等我们办完事再考虑吧”我回答道。
接着,李陶问我们找松下道长何事,我就说一些私事需要他帮忙。他见我不方便说,也就没再问。但他一再坚持让我和殷明住他家,说他老家就在闽南市郊区,离青远山也不远。好意难却,我和殷明也就欣然同意了。
接着,他和殷明聊了一路关于灵异类的话题。
傍晚,我们终于在闽南市郊区的一个大院门前的大榕树下停了下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闽南砖石大院,给人很古朴,典雅的感觉。
只见院子大门口站着几十个人,还有几个人跪在一张大木桌前烧香祭拜,旁边还坐着几个僧侣在念经。
只见那大木桌上面放着很多祭品,最前一排是十二道素菜和鲜花,后面的都是荤菜和三牲五果。并且那些荤菜上面都插着一根燃烧着的香。
院子大门上还挂着一盏红色的大长明灯,上面写着“中元普渡,阖家平安”几个大字。
此时我才想起来,整个农历七月是闽南普渡的日子。所谓普渡,是福建南部和广东东北部及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习俗之一。
我们刚走到大院门口,几个人就热情地和李陶用闽南语打起了招呼。
“亮子,这些人在傍晚祭拜什么啊”殷明拉了一下我胳膊,低声问道。
“这些闽南人在举行普渡仪式”我低声回答道。
“什么是普渡啊”
这个时候,两个中年男人邹过来,用蹩脚的,带有浓重闽南口音的普通向我俩打招呼。
“他们是我堂叔,今天是我家普渡节日,邻居亲戚都来举行仪式呢,待会晚上还有宴席,咋们哥几个喝几杯,我们先进院休息一下吧”说完,他就准备带我们进院。
“李陶,先别急,今天遇到了,给我们普及一下你们这个普渡节嘛,毕竟我们哥俩第一次见”殷明道。
“是啊,李陶,我之前也只是听说而已,给我们讲解一下吧”我也来了兴致附和道。
“原来二位哥哥都对这感兴趣,好啊,我就给两位讲讲”他清了一下嗓子接着道:
“普渡节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因为传说每年农历七月是鬼月,从七月初一到三十,是阴间鬼门开启之时,那些在人间无儿无女的孤魂野鬼,常年没吃的,这个时候来到人间,就想能吃些人间珍馐,人们就在这个月的某一天,在院门口挂起长明灯,做很多美食,烧香祭祀它们。”
“为什么大木桌上的贡品不一样啊,有插香的,有没插香”我问道。
“哈哈,殷亮哥观察的很仔细嘛”说着他递给殷明一支烟,并点燃,然后自己也叼了一根吸了起来。
“大木桌最前面一排的十二道素菜和鲜花是祭祀神明的,后面插着香的荤菜和三牲那一大片都是祭祀饿鬼的,插香是提醒饿鬼们用餐的时候过别过界了”
这个时候,我突然看到几个黑影子围着大桌子,但看不清它们的脸。李陶看到我直愣愣地盯着桌子看,低声问道:
“亮哥,你也看到了?”
“我看到几个黑影围着大木桌”
“是三男两女,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祭品呢”李陶道。
“啊,你们看到那种东西了啦?”殷明吃惊地问道。
“你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可能是你的极阴命里带的阴阳眼还没完全恢复吧,亦或是其他未知缘由”李陶道。
这时候我才想起来,刚才在车上,殷明告诉了他我也三岁点天宫砂的事。
“或许吧,他们年龄大概多少?”
“看样子,三个有五六十岁,其余两个七八十岁吧,穿着破烂,手里还拿着破盆,唉”李陶叹了一口气接着说:
“这些都是无儿无女的饿鬼,平日没人给他们烧衣服和纸钱,也没人祭祀,就成了阴间的乞丐了。”李陶感慨道。
这时,我想到了在酒店那晚看到的很多鬼魂,它们也像乞丐一样拿着破碗罐排队,还有走廊祖孙那几个,或许就是饿鬼。
我们俩这样一聊,吓得殷明赶紧站到我中间。但他的好奇心又驱使他一直问李陶,那几个鬼的面相凶恶否?身上有没有伤等等。
李陶说除了脸面泛着微弱的寒光,眼窝是黑的外,其他和人间的乞丐的没两样。
同时刻,李陶的邻里亲戚们也轮流着上前烧香磕头祭拜。有的还拿来了纸钱和纸衣,纸马来烧。
“又来了两个,一老一小”李陶盯着大木桌道。
“他们会不会为食物而打起来 啊”殷明道
“哈哈,明哥真风趣,是拿咋们人间的道理推演阴间之事,根据我们协会这几年的研究,其实阴间的人比我们阳间的人更守规矩”
正聊着,仪式结束了。李陶的两个叔叔叫我们进院子,说宴席待会就要开始了,让李陶带我们先去茶室喝茶,休息一下。
于是,李陶便领着我们进了院子。只见院里已经摆好了八桌宴席,很多人忙里忙外,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