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海三十一年八月份马绍承开始以为曾祖母守孝的名义以来,他就天天呆在家中,继续开始他对南洋地方的研究,尤其是对尼兰国、西巴斯鹰国东方辖区的研究,毕竟这些地方与晋国的南洋属地最近了。而枢密院的日常事务由俞世英管理,除非重大事情他一般不插手。而俞世英虽然也老了,但身体还行。而且经马绍承推荐后,更对马绍承是感激涕零。如果不是马绍承提拔,他也就是枢密副使的任上到头了,没想到如今能成为内阁协办大臣。
十一月开始,枢密院、市舶司的事情突然分外多了起来,而且共同牵涉到了以地方,那就是南洋属地附近的巴望岛。
市舶司和兴京府的呈报上说的较为详细。从兴海二十三年开始,尼兰国开始了向西巴斯鹰国东方地区的渗透,并于兴海二十七年策动了巴望岛的独立。支持了当地的土人成立了渤文尼莱国。并在兴海二十九年实际控制了几乎整个巴望岛及附近岛屿,不久渤文尼莱国并入渤文尼莱国,成为婆该国的一部分,而且与尼兰国关系密切。然后开始向斑集岛及晋国的天雄州一带渗透和发动袭击。本来巴望岛东部有一些地方是属于晋国的,但是常年荒芜,最后也被尼兰国实际上控制。
马绍承阅后,和妻子说:“看来南洋属地不会消停了。”
范茹冰:“你怎么知道。”
马绍承:“巴望岛邻近兴京府天雄州,是晋国、西巴斯鹰国和尼兰国三国的交界地带,谁都不能轻易放弃,但是谁也没有能力实际控制。”
范茹冰:“那你的打算呢。”
马绍承:“且看内阁和父王,还有其余西洋诸国的意思吧。”
马绍承是这么说的,但内心实际上希望打一仗,他已经密令枢密院直接给南洋属地尤其是兴京府一带的水陆驻军下令进入紧急状态,战船除留守安晋港地带外,主力向天雄州一带集结。并让徐海波招募兵马,同时给亲军营也下令,让他们随时准备好出动。
十二月五日,尼兰国驻宁安府领事卡瑟尔给晋国内阁同时也给主管涉外事务的马绍承发了一道公函,称渤文尼莱国与尼兰国是盟国,尼兰国东方公司就对其有保护之责,希望晋国秉持友好关系,不要干预渤文尼莱国和西巴斯鹰国之间的冲突。而且还提出了如果晋国许可,那么继续维持原有关系和贸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典型的威胁,马绍承看后大怒却也大笑。
六日,伊莎拉和西巴斯鹰国驻宁安府领事雷麦尔前来拜会马绍承。整个西洋领事中,只有他们二人有不经允许进入海京府的权力。
见面礼毕后,雷麦尔大体介绍了情况,然后对马绍承说:“司徒大人,对此您有何高见。”
马绍承:“我也无法决定,尚需内阁和父王决断。不过我个人觉得尼兰国的野心是不小的,如果任由他们扩张,对你我两国是极大的威胁。我是不主张坐视不理的。”
伊莎拉:“我们也对尼兰国的作法感到十分遗憾,他们不仅侵犯我们的友邦,而且时常在东天竺袭击我们的商船,影响我们的贸易,对我们也构成威胁。”
马绍承:“哈哈,看来你们私下已经商量了,要征求我们的意见啊。直说吧,你们想怎么办。”
伊莎拉:“如果晋王也同意,我们是希望三方一起共同维护这片海域的和平与安定,让商贸繁荣的。”
马绍承:“让这一带和平繁荣,也是我们的愿望,可是尼兰国毕竟不可小看啊。渤文尼莱国实际上已经是他的地方了。”
雷麦尔:“若晋王愿意与我们合作,那么对我们大家都有利,我们也会做出一定的回报的。”
马绍承:“我个人权力有限,但是该说的话我一定会说。好了,你们难得来一趟,时间也不早了,就一起吃饭吧。”
实际上,马绍承个人已经答应了他们,但是内阁和父亲的意思他是无法判断的,尤其是父亲。内阁和大哥的意思,他能估计出来。
十二月九日,马英韶召集内阁、枢密院的大臣议事,核心议题就是渤文尼莱国的事宜,看来父王和内阁都已经知道了。
不出意料,协办大臣和内阁大臣中,只有顾明瑞、俞世英、范锡玄、段昌衡、田承仁主张强力回击,其余人都主张至少暂不表态,看看情况再说。他们认为尼兰国暂时无力威胁兴京府一带,所以可以先观望一镇。
马英韶:“你们兄弟怎么看。”
马绍华:“儿臣认为可暂时观望,不过为以防万一,需要做准备,尤其是军务方面,让兴京府、天雄州一带加强戒备。”
马英韶:“你的意思呢。”
马绍承:“大哥所言有理,是需要戒备。儿臣已经以枢密院的名义下令当地驻军严阵以待。”
马绍华其实也是知道一些的,而且枢密院不属于内阁,他是无权干预,但是弟弟不和自己这个太子说一声,就这样,他还是不大高兴的。
马绍承接着说:“不过儿臣总体的意思是希望先发制人。”
马英韶:“继续说。”
马绍承:“说是有个渤文尼莱国,但实际上就是尼兰国在背后支持。尼兰国确实实力不容小觑,但是该国此举不仅威胁到了我们,也威胁到了西巴斯鹰国和苏威兰国。换言之犯了众怒。如果我们联合这两个国家,对其进行有限的快速的反击,打一个时间差,是可以取得胜利的。巴望岛看起来不小,但实际上大多是丛林,而且人不多。能够居住的就几个邻海的地带,对我们而言,只要能够占据东部、中部一些地带,那么就可以确保天雄州的安全。此外,渤文尼莱国虽然幅员不小,但是其国土地分三部分,核心是在西半沙拉越部分,其次是东半部分,另外就是新拿下的巴望岛。东西两部与巴望岛不相连,只要掐断水路,必将难以兼顾,便利于我们各个击破。而且我们可以对外声明,此举只是针对渤文尼莱国,而非尼兰国。另外请西巴斯鹰国从巴望岛东南海域进攻,让苏威兰国进攻尼兰国东方辖区的西部,或者四处袭扰。尼兰国必将首尾难顾。在这样的情况下,尼兰国必然失败,至少是会放弃扶持渤文尼莱国的。”
在场之人都没有想到马绍承竟然提前有了预案,虽然都知道他常年研究西洋和南洋,却都没有想到分析的很有道理,让众人是无话可说。
马英韶内心是高兴的,问他:“你有无把握,你预计能多久了解此事。”
马绍承:“这个月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发一些声明和筹备人员。从明年正月开始,算上往返,儿臣估计最晚到十一月一定能了结。至于军费和人员方面,军费以南洋市舶司收入为主,问题应该不大。人员方面,以南洋水师驻军为基干,从本土和亲军营、燕军里挑一些精兵作为突击和后备力量,有三万人可以应付。”
马英韶:“苏威兰、西巴斯鹰国他们会如何。”
马绍承:“儿臣认为西洋贪图利益,这是有益的,他们是肯定会出兵的。”
马英韶:“好,那你就先期准备吧。”
马绍承:“是。”
马绍承终于说动了父王,取得了统兵的权力。
十一日,马绍承先让市舶司给尼兰国驻宁安府领事馆和兴京府领事馆回函,称不承认尼兰国对渤文尼莱国的保护,如若渤文尼莱国威胁到了晋国臣民和商船及友邦的利益,就不会坐视不理。尼兰国如果不做干预,一切如故,否则会视同敌人。
十二日,马绍承进宫就具体一些问题和自己的计划与父王、大哥进行了商议,得到了父兄的认同,然后就开始准备出征。
十五日,马英韶下令:
以司徒、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少保马绍承为镇南大将军,代行宁海国王、南洋宣慰使事。都督南洋一切事务,节制南洋大小官吏。刘玄洽为左副将军,裴岳殿为右副将军,领水陆精兵前往南洋招抚。
此令一下,马绍承相当于取得了在南洋的最高权力。而且马英韶特别强调儿子是代行宁海国王、南洋宣慰使职权,而这两个职位是燕朝授予马英韶的,没有任何人能短暂代理过。
十七日,马绍承、刘玄洽、裴岳殿等启程前往宁安府,妻子范茹冰也一同跟随,还有与马绍承关系最好的,也是武艺最好的弟弟马绍坤也一同跟随自己来南下。马绍承与马绍坤关系极为默契,而且还让他进入亲军营学习过,可以说马绍承是将自己的这个弟弟视为第二个马朝博的。
刘玄洽跟随出征,是第一次跟随马绍承出征,而且是去遥远的南洋。但是马英韶一道命令,他还是去了。德龄安等人也没有做过多的干预,也没有上报皇帝。
来到宁安府后,伊莎拉、雷麦尔非常欢迎这位大将军。
在宁安府,马绍承和伊莎拉、雷麦尔商议了联合作战的事宜,雷麦尔还提出希望马绍承做联军统帅,马绍承婉拒了。他内心很清楚,如果自己做联军统帅,那就让晋国直接与尼兰国作对了,为西巴斯鹰国做嫁衣了。
马绍承说:“我们的声明已经很清楚,只针对渤文尼莱国,如果尼兰国不参与,就不管他,如果参与,一起打。但主要针对渤文尼莱国,不涉及尼兰国,这是晋王的意思。另外希望苏威兰国袭扰尼兰国的海路,并进而攻打其西部地方,牵制其兵力。西巴斯鹰国,希望你们攻打巴望岛的中西部一带。”
对于这个作战计划,二人是认同的,表示会给兴京府的领事和辖区的驻军说明,问题应该不会大。
听马绍承这么一说,伊莎拉内心对这位自己喜欢的人更多了几分敬畏与好感,他说话坦率,但是思索很全面,而且知道自己的实力和量力而行。
十九日,马绍承率军两千人作为先锋从宁安港乘战船十艘、商船五艘启程出发前往兴京府。裴岳殿率后续三千人待明年正月初八左右出发。
在船上,马绍承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海上春节。
虽然是船上,但马绍承也和自己大哥当年在通远州一样,与士兵同甘共苦。范茹冰这位司徒夫人,富豪的女儿,也没有大小姐的架子。让将士们都倍感亲切。
兴海三十二年正月初三,马绍承等抵达了南洋属地北部保宁行省的安北港,因为是春节期间,马绍承没有让士兵登岸,避免扰民。只是让当地官员将补给送到了船上。然后继续沿海路南下。
就在马绍承南下途中,已经下令徐海波可以在海上自由出击,袭击渤文尼莱国的船只。对尼兰国的船只,不开火,但坚决反击。
正月十六日,马绍承的前部人马抵达了兴京府。已经年过花甲的徐海波身体不大好,但还能坚持。得到了马绍承的命令后,他已经从兴京府招募了死士、亡命徒、渔民和水手等共六千余人,加上调集来的驻军,总计约万余人。而兴京府一带的大小战船总计二百余艘,能战者约七成,其中西洋式样的战船约三十余艘,仿西洋式样者七十余艘。
在兴京府会见了西巴斯鹰国领事莱斯达、苏威兰国领事拉穆尔。拉穆尔是约律当年的副手,约律调走后他扶正,与马绍承也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了。莱斯达是第一次见面。
礼毕后,三人和翻译与徐海波在兴京府府衙密谈,商议作战。
莱斯达、拉穆尔表示非常有幸联合作战,拉穆尔更是表示升任东方公司高层经理的约律已经指示他帮助配合晋国作战,总计会出动约三千人的兵力,袭扰尼兰国东方公司辖区的西部沿海地带。莱斯达表示也同意马绍承提出的计划。
马绍承很满意,接着说:“那么战后该如何处置呢,开战容易,但更重要的是收场,我们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结果。”
莱斯达提出了一个方案,即在解决渤文尼莱国后,将渤文尼莱国归还西巴斯鹰国,晋国可以得到原有的东部地方,并可以在巴望岛设领馆。苏威兰国也可以在巴望岛设领馆。
拉穆尔提出希望得到尼兰国西部和北部一些地方。
马绍承是不满意这个方案的,这太吃亏了。
一晚上,马绍承、徐海波二人与拉穆尔、莱斯达争吵了很久,最后三方达成了一个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即:
彻底击败渤文尼莱国;
渤文尼莱国永远放弃巴望岛;
巴望岛东部地方划归晋王国,中西部地带归属西巴斯鹰国;
渤文尼莱国东部土地可各国随意攻取,并不做干预;
渤文尼莱国赔偿三国军费。
对于这个方案,苏威兰国满意,但西巴斯鹰国有不满却也可以接受。
十八日,马绍承令裴岳殿率水师南下天雄府,肃清海面,寻找渤文尼莱国和尼兰国水师作战,看便宜行事。
二十日,马绍承、刘玄洽率所部精兵从兴京府走南下然后抵达天雄州,再乘船从西部海域直接南下到尼兰国北部一带。
马绍承这是兵行险招,但他已经打听好了消息,要出兵直接偷袭并占领渤文尼莱国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古达港及北部最重要的小岛巴安道。
二十七日,马绍承一行人乘船抵达了天雄州南部塞拉岛,在此他下令犒赏将士三天,说三日后将进行一场远征,有死无生。只要能打赢,则将立万世之功,如若不胜,则誓不回乡。
二月一日,马绍承和将士共万余人乘船从塞拉岛出发。
此行共有战船、商船三十余艘,以商船先行,而且进入大洋后,故意绕远,以避免与尼兰国或者渤文尼莱国的主力相遇。
也就在马绍承远征的途中,裴岳殿所率的水师主力也在布加岛、纳坎岛和巴望岛一带的海域与渤文尼莱国的水师作战。打的的分外艰难,实际上他们就是和尼兰国水师作战,只不过尼兰国战船用的是渤文尼莱国的旗帜罢了。
正月二十三日、二十七日、二月六日、十一日、十六日,裴岳殿的水师在相邻的海域与渤文尼莱国、尼兰国联合水师发生了五次大战。双方都损失不小,可以说胜负各半。
刚开始尼兰国还打着渤文尼莱国的旗帜,到二月开始,已经不再遮遮掩掩了,直接以尼兰国的名义作战。
也就是从二月开始,徐海波下令兴京府驻军包围尼兰国商馆,并对其进行封锁,断绝一切供应,严令任何人私自输送物资。同时海山洲的市舶司也按照马绍承临走时候的交代从正月开始就断绝了对尼兰国商馆的供应。
二月十六日,马绍承一行终于抵达了巴安道一带,不过此时因为中途的风浪,他们实际上已经没有万人了,只有大小船二十余艘和士兵六千余人,这里竟然没有战船巡视,只有几个闲散的渤文尼莱国士兵和土人驻守,这让他们大感意外。
马绍承迅速下令登岸,活捉了这几个人,查问后才得知渤文尼莱国将主力全部放在了巴望岛东部和中部海域作战,忽视了这里,自大地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邦国的水师敢攻击古达港一带。还得知古达港一带只有不到千人驻守。
这是一个天赐良机,马绍承立即下令留下千人驻守这里,然后亲自率其余五千多人进攻古达港。
二月十七日夜,在土人率领下,晋军偷袭古达港成功,这是一个深海港口,也是个大型通商之地,也有一些汉人在此做生意。
偷袭古达港成功后,晋军收获颇丰,留下百人镇守后,立即向纵深挺近,目的就是攻击古达港南部的一座城堡,有此城堡进可攻退可守,将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渤文尼莱国军虽然反应迟缓和自大,但并不是弱旅。
晋军二十九日开始进攻城堡,渤文尼莱国守军依然自大。派出二百人和晋军野战,数量和战斗力上都不及晋军。刘玄洽所领百余人燕军精兵和经过苏威兰国训练武装起来的精兵和徐海波招募的死士,砍瓜切菜的消灭了这二百人。
渤文尼莱国守将兰斯塔没想到晋国人竟然将西洋武器和战术也能玩儿的这么好,兵力不够,那么只能据守了。
速决战不能,自然就成了僵持战。
从二月二十九日到三月二十日,快一个月的时间,晋军屡次攻城受阻,虽然有后面港口缴获的大量物资,但是依然艰难。而渤文尼莱国和尼兰国联合军,前线在巴望岛一带进攻不利,而晋军死死守住了古达港和巴安道,等于卡住了其北上的道路,也是进退两难。同时,西巴斯鹰国军队顺利登陆了巴望岛中部。苏威兰国也进攻其西部,并袭扰北部海域。另外,二月底的时候,晋军裴岳殿部也成功登陆了巴望岛东部,到三月中旬,占据了渤文尼莱国的东部地带。
三月下旬,苏威兰国军队千余人凭借船坚炮利和出其不意顺利登陆了渤文尼莱国东部地方北部的纳福岛,并稳固地占领了下来,同时以水师和武装商船在附近海域巡弋,袭击敌国船只,也客观上从侧翼掩护晋军。
虽然总体上打成了僵持,但是谁也不愿意认输,可谁也不想主动言和。
三月中旬,按照马绍承事先的嘱托,徐海波请佛鹰国驻兴京府领事普莱尔出面调解三国与西巴斯鹰国的争端。
经过普莱尔的联络,各方决定从四月二十日起停战,然后开始谈判。各方都同意谈判。
也就在谈判开始前几天,在当地汉族商人的引导下,晋军找到了一条通往城堡的暗道,马绍承大喜。让刘玄洽正面猛攻,他和弟弟马绍坤及徐武成等在夜晚偷袭进入城堡。
刚开始是很顺利的,但是渤文尼莱国军不愧训练有素,反应很快。马绍承兄弟和徐武成拼命厮杀,到天亮前,终于成功攻入了城堡。
天亮后,晋军主力疯狂进攻,渤文尼莱国军队此时失去了战斗力,开始四散逃跑,晋军拼命追击,并扩大占领区。
渤文尼莱国军队原不打算谈判,但在尼兰国和佛鹰国的压力与调解下,不得不谈判。而且此时其国境内已经不断爆发叛乱,也迫使其必须谈判。
四月二十日,各方开始谈判,地点就在古达港附近。尼兰国是东方公司高层的经理塔林达,晋国是马绍承,西巴斯鹰国、苏威兰国则是驻兴京府的领事代行职权。
谈判持续了一个月,各方面也是口干舌燥。
不过到六月初,最后总算是达成协议,尼兰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为何是这样,因为尼兰国境内的土人在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叛,迫使其不得不让步,以求镇压内乱。
最后的和约主要内容是:
渤文尼莱国放弃巴望岛;
巴望岛东部归还晋国,中西部归还西巴斯鹰国;
渤文尼莱国赔偿三国兵费共一百三十一万银币,其中归晋国六十六万,西巴斯鹰国三十五万,苏威兰国三十万,三个月内付清后联军撤离,如超过期限,联军继续驻扎,并要支付利息;
渤文尼莱国自愿以一万银币为价将古达港、巴安岛及附近晋军占领区出售给晋王国,永为晋王国之土地;
渤文尼莱国自愿以一万银币为价将纳福岛及附近苏威兰军占领区出售给晋王国,永为苏威兰王国之土地;
解除对尼兰国在晋国境内商馆的封锁,恢复贸易如故。
可以看出,最后的和约依然是按照马绍承的心意来的,而且主要是针对渤文尼莱国,而非尼兰国。尼兰国实际的损失并没有多少。而渤文尼莱国,
尼兰国是保不住了。至于赔偿,是有能力的。仅仅尼兰国这几年对其的援助的就有三百多万。
虽然渤文尼莱国损伤不小,还实际上割让了土地,但是实力犹在,不过在其东部地方,因为苏威兰国和晋国获得了土地,这里已经成为了威胁其国的一把匕首,同时也对尼兰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对于这块开辟出来的土地,马绍承决定暂设为安远州,直接隶属于晋王,目前由兴京府代管。
六月二十日,在留下部分人员、战船和一千二百人驻守和筹设安远州后,马绍承率晋军大部开始撤离,而留下的人统归徐武成节制,并由他代行晋国安远州知州事宜。
七月初,晋军主力抵达巴望岛东部晋国地带。
马绍承在此巡视了一番,对老将军裴岳殿进行了嘉奖,并准备为他请功。
七月二十日,马绍承率部返回了兴京府,各部也陆续返回原位。
二十二日,在兴京府,马绍承夫妻和徐海波犒赏功臣将士,同时宴请苏威兰国、佛鹰国、西巴斯鹰国驻兴京府的领事。
宴会上,各国领事对马绍承是大献殷勤和赞誉,手下的将士们更是喝多了,以至于有些说了醉话。马绍承贴身的亲军将领年仅十五岁的林涵秉(兴海十七年出生)更说:“大帅那战法和勇气,末将真是佩服,跟着大帅打,痛快,弟兄们都服气。我就服大帅,我这条命也就是大帅的。”
裴岳殿也喝多了,说:“老夫仕宦多年,就佩服三个人。一个是当今晋王,谋略权术过人,一个是康延徽康相,处变不惊,打仗佩服。下来就是司徒,司徒是二者兼有还兼优,老夫真是服气。”
拉穆尔作为涉外官员,竟然也喝多了,说道:“以后我苏威兰王国与贵国打交道,只服司徒大人,愿两国友谊和与司徒的友谊万古长青。”
马绍承也许也是太过高兴,竟然没有制止。而精明贤惠的妻子范茹冰和兴京府府尹徐海波则听的都害怕,二人商议后,果断决定以马绍承受伤需要安静为由,让他赶紧回去,否则怕他万一也醉酒说出不该说的话。
第二天酒醒后,范茹冰将事情告诉了他,他惊出一身冷汗。
范茹冰:“你可是得小心啊,你是立了大功,而且是天大的功劳。能让强大的西洋人赔款割地,你确实有能耐。为妻也佩服,也高兴。可是也害怕啊。你毕竟不是太子,你就算是也不能这样。”
马绍承:“若非贤妻,恐成大祸啊。毕竟仪仗司、内事厅的人无处不在。”
八月二日,马绍承在休息了几天后,只和徐海波打了招呼,然后就乘船启程返回海山洲。他原来还想以代行宁海国王和南洋宣慰使的名义巡视一趟南洋属地,但如今看来还是算了吧。而且他预感到回去后,参劾他的奏疏估计一堆又一堆了,而且大哥和父亲已经知道了。
八月二十日,历经十八天的航行,马绍承终于返回了海京府。
次日,马绍承觐见父王和兄长,他本来伤不重,但故意装成很重的样子。同时上报了具体的战况,并提交了有功人员名单,同时上缴兵符官印。
马英韶只是简单听了听看了看,然后就交由内阁去办,实际上是交马绍华去办理。
按道理,马绍承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会盛大欢迎,但没有。只是在二十一日夜,在怀晋殿,马英韶邀请众臣和燕朝办事大臣衙门的官员为之祝贺。这实际上已经是信号了。
宴会上,与马绍承关系不错的或者真心佩服他功劳的俞世英、范锡玄、段昌衡、田承仁都很尊敬他,大哥、嫂子也都给他敬酒。但这反而让其更害怕,非常的害怕。
宴会即将结束时,马绍承说:“此战能有如此胜利,全赖祖宗神灵庇佑、父王决策有方,还有将士用命,尤其刘玄洽所率燕朝天军士兵虽然不多,但甚为勇猛,儿甚为佩服。儿所做不过是跑跑腿罢了。”
说罢,马绍承接着说:“儿作战中受伤,虽不致命,却也伤筋动骨,暂时恐难痊愈,枢密院、市舶司事务,恐无法顾及。想养伤,同时辞去枢密使和所兼管各项差事及司徒之职。”
马英韶:“这个以后再说。”
九月二日,马英韶下令将段昌衡升任枢密院同知,裴岳殿晋升为内阁大臣兼兵部正判,林涵秉晋守备,刘玄洽赏银三千两,其余将领另有封赏。
至于马绍承,给他加少傅衔,检校太尉,安远军节度使,免去所兼管之市舶司事务,仍管理枢密院和涉外事务。
可以说,马英韶已经知道了马绍承在南洋的所作所为,对儿子的能力感到惊讶,但还在意料之中,虽然有所防范,却放心,只是免去兼管市舶司事务。继续让其管理军务和涉外事务,也是平衡太子和燕朝人的关系。
过了几天后,马绍承还知道了另外一些他出征在外不知道的事情。
那就是父亲马英韶和大哥马绍华还趁他在外打仗和请辞示弱的机会,在三月的时候秘密上奏将已经与自己关系不错的札朗泰奏请升任了海山洲办事大臣,让已经有退意的且干了十二年的老臣德龄安实现了养老的愿望。陆儒湘升任帮办大臣。另外仿内地例,在海山洲设提督衔,以刘玄洽为协办大臣兼领海山洲提督。而且另外请朝廷增兵一千人驻守海山洲,并调内地的一个发展了多年的叫戴森的人出任副将,与刘玄洽共同掌兵。
这样,海山洲的燕军已经达到了三千七百人,宁西尚有水军一千多人,总计海山行省的燕军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人。而且这么多年来,札朗泰、陆儒湘、刘玄洽已经和马英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马英韶、马绍华这样的行动,不是没有人反对。康延徽、马英豫、马英武等人都反对,但是他们终究是卸任的人,而且与马英韶的关系也不一般,加上终究是臣子,所以也无力阻挠,被迫承认了现实。当然,马英韶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增加的燕军必须仍按规定由晋王节制,不得干预政务。对此,燕朝自然答应。
马绍承回来后,一些退役卸任的老臣自然也会来说此事,但是马绍承全部避而不见,私下给康延徽等人带话说:“无能为力,适可而止,静待时机。”
马绍承计划到了作战和谈判有关的一切,但是万万没想到父亲大哥会趁他不在一下更换了燕朝官兵将领,还增加了一千多人,这说白了,是害怕掌握军务的他威胁到自身。
刘玄洽回来后,也是才知道这事,但他终究是粗人,而且受马英韶恩情深重,所以并不以为然。何况他还是以协办大臣兼领提督,属于实权派,实实在在的升官了。
面对现实的马绍承,从九月就开始闭门不出,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一切。除了枢密院和一些西洋领事偶尔有事上门拜访请示外,他是一律闭门谢客,安心在家读书看地图,进行研究。而且除了南洋、西洋外,又大量让人搜集沿海的风土人情等,包括海山洲驻军和官员的习性等,他要以防万一。虽然不害人,但是要小心被这些人惦记。其实他已经被惦记上了,即使他已经和赋闲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