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平静的时光(三)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6710字 发布时间:2022-11-02

兴海二十三年的上半年过去了,下半年的事情也一如既往,时间就是这样平平淡淡,也就是这样逐渐流逝了。

五月二十八日,玛黛莉为马绍承生下一个儿子。一个东西方的混血儿,马绍承起名为马怀锡,锡与西同音,纪念这个西洋人为晋国王室生下的孩子。

对于这个东西方的混血儿,长的很是干净,姐姐马涵璇很喜欢这个弟弟。毕竟是一母同胞,马怀南还小,也为自己有了个玩伴感到开心。

六月二十日,前中书左相赖若旭因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马英韶极为悲伤,下令追赠为太尉、太师、魏国公,谥号文正,国葬。

对这位父亲时代的重臣,马英韶给予了最高礼遇,下令百官送葬,他也和众臣前往家中致哀。

赖若旭去世后不久,又传出马朝博病重的消息,马英韶突然感觉看来是老了啊,但自己不能倒下也不应该倒下,当然他的身体至少到现在还是非常健康的,这一点他有自信,虽然他也五十六岁了。

同年十月十八日,范茹冰又为马绍承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为马涵笛,这样玛黛莉和范茹冰都为马绍承各有一儿一女。

比起马绍承而言,王紫霄和范茹琳为马绍华生下了两子一女后就再无动静。毕竟比起弟弟马绍承而言,马绍华的事情更多,而且父亲已经年近花甲,许多日常政务都是他办理,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另外就是马绍华比弟弟还大八岁,精力也不及弟弟。不过日子倒也是过的其乐融融。

同年十一月,西巴斯鹰国派人来海京府,希望与晋国也签署一份与苏威兰国式样的议定书。马英韶鉴于西巴斯鹰国东方总督区与南洋属地相邻,同意。便由马绍承来办理。

与西巴斯鹰国的商谈比较轻松也容易,毕竟有当年的盟约在,照着盟约根据现在的情况略作改动,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即可。还有就是该国已经日落西山,不复当年。

到十二月底,晋国与西巴斯鹰国东方总督区的关系议定书,以此替代原有盟约,主要内容如下:

西巴斯鹰国尊重并承认晋国是燕朝下辖之特殊行省,且由马氏家族世袭统治并享有对海山洲及南洋属地的统治权并不可侵犯;

晋国尊重并承认西巴斯鹰国东方总督管辖蒲端国、室佛利和夏利特等邦国酋长部落并不可侵犯;

晋国与西巴斯鹰国东方总督辖区的边界如故;

西巴斯鹰国允许晋国在斑集岛、宿务岛与达加雅港设领事;

晋国允许西巴斯鹰国在永宁州、宁安府、兴京府设领事;

商馆贸易区域可以商旅居民自由往来及通婚;

原有商馆、会馆之职能均由领事接替,如有犯律,按晋国律法办理;

布加岛仍许西巴斯鹰国租用作为贸易之用;

晋国与西巴斯鹰国世代友好,互不以对方为敌人并发动攻击;

双方不得允许在本方土地上成立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团体;

一方如发现有损害另一方的活动或者消息应立即知会对方并与之协商;

双方反对任何一国对对方发动进攻,并优先发展与对方的关系和贸易。

两国相互尊重对方的体制及民风等现实情况,确保两国永结盟好;

本约需经全权大臣签押,然后在兴京府互换,在批准前可先期实行。

这份议定书的蓝本是当年的盟约,不过略有增添。主要是前面加了几句修饰词,如不可侵犯,但意思就很明显了。而且西巴斯鹰国公开承认晋国为燕朝下辖之特殊行省,这与苏威兰国的不持立场是大不相同的。另外就是将原有的商馆也正式改称领事馆。同样基于双方是近邻,自然关系是优先的,而且实际上优先于苏威兰国。

而关于所设领事馆的名称,晋国方面的称呼是大燕帝国晋王国驻西巴斯鹰国某某地方领事馆,而西巴斯鹰国的称呼是西巴斯鹰王国驻大燕帝国晋王国某某地方领事馆。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苏威兰国的领馆,苏威兰国的称呼是苏威兰国东方公司驻某某地方领事馆,他们想直接称呼为晋王国,但是马英韶不许,如果这样朝廷会不满,而且他本人也是有疑虑的,所以干脆什么也不说,而晋国的称呼是不变的,如同驻西巴斯鹰国领馆一样。

对于与西巴斯鹰国的议定书,马英韶在兴海二十四年二月抄送了一份交予了办事大臣衙门,办事大臣衙门的人阅后,认为这个议定书可以,不违背马英韶的六项承诺。何况晋国与西巴斯鹰国交集的地方主要是南洋属地,燕朝对此的兴趣不大,他们关注的主要是海山洲。

兴海二十四年过的很平静,就是南洋属地东昌府发生了地震加上大风的影响,有所损失,不过地方上可以自我解决。

同年,东昌府知府王昌衡病逝,由同知王维焉出任。

兴海二十五年三月,杜幼道之子杜同林因病早夭,年仅二十三岁,还未成婚娶亲。而杜宗林只有杜芳欣和杜芳冰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杜传承。这样曾经显赫一时的杜家嫡传后人也面临人丁稀薄的局面。其实不仅是杜家,张崔田三大家族中的情况也是号不乐观。张璇强嫡系一脉的张麟越是这一辈的独子,本来就是个书呆子,成婚了,但也是无后。所以张家到他这一代嫡系断绝是彻底没指望了。崔家也是人丁稀薄,崔思瀚也只有崔崇钧一子,才不到十岁,但也是平庸。田家倒不是人丁稀薄,田相纯有田世威、田世协两个儿子,但却已经堕落成纨绔子弟,开始变卖家产和祖业挥霍了。这也是让马英韶父子分外感到忧虑的,昔日与先祖共创基业的家族持续至今已经数百年了,看来也要走到尽头了。

几大家族是荣辱与共的,如今如果他们都完了,以后王室会如何啊。也正因为这样的情况,马绍华、马绍承兄弟才不得不一个依仗燕朝内陆,一个要派人出洋,为的就是避免将来无人可用。如果说有可用的勋贵后代的话,只有康、范两家的孩子最能干。康延徽的儿子康广进、康广孝最能干。女儿康倩琳也十分贤淑,嫁给了范家。康广进作为长子,昭贤四年出生,如今官居宁安府通判。康光孝则在宁安府的水师从军,比哥哥小六岁。范景恒派出去出洋了,弟弟范景和在南洋永晋行省做永宁州知州,官声不错。两兄弟是范家最能干的人了。且两人都与马绍承的关系不一般,又与马绍华很和睦。毕竟有范茹琳姐妹的关系。

康、范两家是勋贵后代的佼佼者,但是他们两家已经联姻,与马绍华兄弟的关系又非比寻常,所以马英韶很器重却也很注意他们。

兴海二十五年三月,马英韶下令免去早有退意的内事厅知事王艳晴,由刘妙然出任内事厅知事,王音棋转任宫禁司知事。

五月,朝廷下令郑博宇卸任回乡,札朗泰出任海山洲办事大臣衙门帮办大臣兼协办军务,加兵部侍郎衔;刘玄洽出任海山洲总兵官;陆儒湘出任协办大臣。

对于这个任命,算是正常现象,所以该干嘛干嘛。不过刘玄洽一家可真是发达了,送礼的人是非常多。他多少有些飘飘然了,不过一辈子精明小心的刘妙然则很谨慎,她劝诫丈夫要注意。自己在内事厅更是大小事情都请示马英韶和杜迎秋、张琼瑜,同时举荐他们最为信任的女儿马晓茹帮助她协管内事厅。这让马英韶非常满意和高兴,大加赏赐。

九月,右相马英豫因病请辞,马英韶挽留了这位堂兄很久,不成,被迫同意。晋少保衔、开府仪同三司。而右相的职位悬空,马英韶下令以司徒马绍承行中书右相事,兼管刑部、市舶司、礼部和工部。

马英韶的这个举动,许多人没有看出端倪,唯独陆儒湘看了出来。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伴随着与他和其父亲时代走过来的老臣已经渐渐老去,海山洲已经渐有人才匮乏的态势。而且马英韶看来已经对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晋国两府要做变动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晋国的两府或许将不会存在,至少是中书省的作用将会大大的降低了。”

十月初,马英韶下令免去康延徽所兼任的枢密使职务,由参知政事兼兵部正判马英武接任枢密使,仍为参知政事,但是兵部正判交宁阳军总兵官段昌衡出任,总兵官由副职李道康出任。

十月中旬,通远州传来消息,通远州发生了上万人的叛乱。原因是通远州的农民和部分汉化的土人因不满王室和大族的无度剥削,于八月份就发生了叛乱。知州高安瑞是个文官,多年来奉行的是以安抚和维持的方法,但是王室的奴才和大族都不是他能所撼动的。如今事情终于发生了,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驻军也毫无战斗力,故而是兵败如山倒。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了,最后的消息也是好不容易才传出来的。

消息报到中书省、枢密院后,大惊。马英韶得知后更是极为恼火,看来光靠地方的力量已经无力解决了。然而派谁前去呢,似乎也无合适的人。最后马英韶思来想去,让太子马绍华统兵前往平叛招抚。

十月二十日,马英韶派马绍华前往解决事情。

既然要去平叛,是需要军队的。而通远州驻军已经不起作用了,自己的军队他感觉没底,毕竟多年没有战事,打不好反而是笑话。思来想去之后,决定从由苏威兰在宁安府秘密教习的亲军营中抽出一百人,从天雄、天威军中抽出五百人,从宁阳军中抽出一千人,另外调刘玄洽所部三百人,另外允许马绍华途中自行招募兵马前往解决事态,准其便宜行事。

马绍华实战经验极其有限,故而马英韶派刘玄洽协助,且只派了他一个人协助。

刘玄洽虽然与马英韶的关系不一般,但毕竟是燕朝的人。马英韶虽然也有权调动,但还是和德龄安打了个招呼,德龄安无意见。

为了表示对刘玄洽的绝对信任,马英韶特别给马绍华打招呼,打仗的事多听刘玄洽的,还分外要求自己的晋军一切都听刘玄洽的。

十月三十日,刘玄洽首先领所部兵马和天雄军、天威军的兵马共八百人开拔了,马绍华则领着其余的人随后开拔,途中顺带招募人马。

十一月七日,刘玄洽所部抵达通远州附近,因为叛军主力已经几乎封锁了通远州,而刘玄洽部多是外地人,不识路。故而刘玄洽非常谨慎,在向导的带路下,翻山越岭于十一月二十日才通过小路进入通远州境内。进入境内后,刘玄洽并未直接南下,而是返回去北上,从背后进攻了通远州北部的怀卡县与兴通县和海陵县的交界地带。因为是突然袭击,虽然刘部仅八百人,但都是精兵,刘玄洽又有实战经验,奋不顾身,所以不到半个时辰,就以八百人歼灭叛军三千人。

在交战中,刘玄洽的燕军步战技艺很不错,而天雄军、天威军装备了西洋新式枪炮,而且自发火枪上都带有短刀,可近可远的作战,非常便利,让刘玄洽也好生羡慕。

歼灭叛军前部主力后,刘玄洽立即派人告知马绍华,然后固守怀卡县一带,同时在幕僚程学方的建议下张榜安民。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外地人,所以也算是慷他人之慨,未经请示就下令待剿灭叛乱后,允许百姓自我耕种旧有土地,除了向朝廷缴纳赋税外,不必再向王室和地主缴税。同时对张、田、李几个大户人家进行了一番大清洗。共搜缴出金银二十余万,粮米三十余万石,还有私藏的兵器,包括上百支火枪。更重要的是将几个大户人家的领头的也全部都抓了,还动刑。因此很快得到了百姓的归心,到十二月初,怀卡县的问题基本解决。

十二月六日,马绍华带领所部和招募的人马共三千多人抵达了怀卡县。

马绍华刚到怀卡县,就被一些与王室有亲有故的大地主、勋贵家庭子弟在此扎根多年的后代所包围,说刘玄洽、程学方滥杀无辜。有的甚至说这是燕朝人打进来了,要易复变发。

马绍华其实已经有所耳闻了,但是他已经了解了一些情况,当众表示说:“他们也都是奉晋王之命而来,不会易复变发。”

然后当着一些与王室有亲有故的人,马绍华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这多少年来也捞够了吧,你们不知深浅,索求无度,如今闹出了民变。如今还冤枉朝廷命官,更是其罪当诛。”

说罢,马绍华下令凡是程学方发布的命令,他全部追认。并下令将张田李裴崔等几家最大的也是作恶之人共五十余人全部流放兰翁岛。其中包括张瀚辰、崔浩宇、田光熙等顶级勋贵在此的后代以及家属奴仆,也有二百多人。

这道命令得罪了勋贵大族,却得到了民心。

马绍华十二月十五日下令向通南县进军,沿途发布命令,从叛者到年底前如能归顺者既往不咎,到第二年上元节前归顺者可从轻发落,过后则一律剿灭严惩不贷。

十八日,刘玄洽率军打通了通往通南县的主干道,进入了通南县境内。

马绍华派自己招募的人马也跟着刘玄洽的人学打仗。

到除夕前,归顺的叛军已经有上千人,其余也不少人心浮动。

正月,马绍华和手下的将士们一起在外过年,体验了一把同甘共苦。

燕军、晋军和新招募的将士们为太子能和自己一起过年,而分外感到高兴,也增添了不少信心与勇气。

兴海二十六年正月十二日,马绍华、刘玄洽部顺利进入通南县城,救出了知州高安瑞。他已经几乎奄奄一息了。

到正月十五日,又有两千多人归顺,其余残部已经只有两千多人。

剩下打仗的是就是刘玄洽的事情了。

从正月十六日到二月二十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玄洽带领手下三千五百多人大小十余仗,全歼叛军残部两千余人,斩杀叛军头目李三娃、周秀廷等,自身损失不到二百人。另外从叛军巢穴搜剿到了各种财物等价值二十余万,也全部运回县城,交马绍华发落处置。

对于搜剿到的财物,马绍华下令留下一半在府库,剩下的一半发给灾民,并下令减免通远州两年赋税,同时将另外一半犒赏有功的将士。

高安瑞也在二月正式向马绍华请罪,请辞任知州。马绍华慰留,必须等父王决断,不过知州事宜他决定暂由程学方处理。

三月初,马绍华下令将原有驻军人马裁汰整编,留下能干的二百余人,其余全部遣散,另从此次作战中有功的晋军招募的朴实士兵中挑选一千三百人充作通远州驻军,其余缺额另行弥补。

三月二十日,马绍华下令班师,和刘玄洽商议后,决定由程学方暂行署理通远州同知,代行知州事宜。可见马绍华对程学方也很是器重。

四月十七日,马绍华返回海京府,向父亲上报了有关的细节。

马英韶对儿子所做很满意,全部同意。

马绍华另外提出嘉奖军队,而且建议提拔重用刘玄洽和程学方两个燕朝人,同时还单独向父亲提出,如果可以希望从内陆招一些精干的人来海山洲做官,这个想法很是大胆。

马英韶:“很有想法啊,不过反对恐怕也不小啊。”

马绍华知道父亲原则上是同意了,但还是有顾虑。

马绍华:“此事可以儿子先和德龄安或者陆儒湘私下商议,或者父王直接向朝廷上表,看看朝廷的态度。至于程学方,他虽然是燕朝人,但在海山洲为官,父王是可以节制和任用的。”

马英韶:“你想的还很周全啊。”

马绍华:“儿臣此次得罪了不少勋贵啊。”

马英韶:“事出突然,加上他们所作所为也确实过分了。不过他们已经不算是海京府的正统嫡系,影响还不大。”

其实通过此事,马英韶、马绍华父子已经对勋贵尤其是四大顶级勋贵家族基本绝望了。

康延徽很是聪明,叛乱事情开始后,立即在十一月就让康家在通远州的人全部将土地分发给百姓,向朝廷表忠心。此后不断上表请辞左相,被马英韶一次又一次的地婉拒。

五月初,马英韶就秘密上奏明祐帝,请选派内地精干未婚之吏员二十人到海山洲为官,每年俸禄均由海山洲拨付。同时上报了此次通远州叛乱的一些细节,请嘉奖刘玄洽和程学方。希望朝廷允许他实授程学方通远州知州,并给刘玄洽请加提督衔。鉴于自己军队战斗力有些下降,马英韶本来还打算提出请朝廷增派兵马千余人一事,但思前想后此事太大,而且太着急了不好,故而删除了这一项。

同时,马绍华私下也和陆儒湘商议了此事,陆儒湘内心是万分高兴的。但是如今的他已经是老谋深算,喜怒不形于色。一方面以个人名义表示欢迎,另外就是需要与德龄安商议,同时要上报。

五月十日,马英韶召见刘玄洽,重加赏赐,并对他说:“本王已经为你向朝廷请功加提督衔了,估计问题不大。还需要什么赏赐,直说。你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刘玄洽:“末将受大王恩惠已经数也数不清了,末将怎敢再有奢望。”

马英韶:“说,还想要什么。”

刘玄洽:“末将见大王麾下之精兵所装备之西洋新式配短刀之自发火枪分外犀利,作战之时甚为便利。而臣所部尚用旧式火枪,如有近战,十分不便,故想请大王恩赏臣所部一些此类兵器。”

马英韶:“好说,本王给兵部下一道命令,先拨付你五百支。然后到明年底为止,给你的所部全部配发西洋带短刀之自发火枪。”

刘玄洽:“谢大王。”

六月下旬,明祐皇帝得到了马英韶的上疏,同意马英韶给刘玄洽、程学方的请功,让吏部、兵部下令,程学方出任海山行省通远州知州,刘玄洽以海山洲总兵官加提督衔。

这样,程学方成为了第一位在晋国地方为官的燕朝官员。

对于选派吏员一事,明祐皇帝思之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下令吏部从南方的基层干吏中选拔二十名科甲正途出身的未婚官吏去海山洲,由马英韶差遣,俸禄由海山洲拨付。

九月份的时候,二十名选派的吏员选拔完毕,到十一月的时候全部抵达了海山洲,而且全部秘密抵达。

虽然是保密的,但是很快已经传开了,以崔昭成、田承仁、赵德庆等一些勋贵元老对此持反对态度。马绍承则不表态。

对于这些,马英韶只说了一句话就解决了。

马英韶在十一月十五日的朝会上,说:“我知道你们不高兴,我也不愿意。可是你们看看去年通远州的事情,再看看咱们勋贵家族的后代,有几个争气的啊。你们但凡有几个争气的,我何必如此。”

这句话直击要害,众人无话可说。

马绍华则补充道:“父王为何要选派未婚的,还要由我们发俸禄。就是希望渐渐以时间来使他们本土化,成为我们的人。而且来了我们海山洲,他们必将为我们这里的自由和富庶而高兴。”

马英韶父子都这样说了,元老们也就无可奈何了。

这些新来的吏员,由马绍华和吏部来安顿。

马绍华经过通远州一战,树立了自己的威望,尤其是在军中,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燕朝在海山洲的官吏和驻军的支持。陆儒湘认为马绍华是符合燕朝利益的接班人,私下曾和德龄安、札朗泰说,如果马绍华能顺利接班,朝廷在海山洲的威望和权力将大大加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