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岳大陆历,二一六年,秋。
烨良都,各城门口人头攒动,清晨刚刚贴出 的公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着消息的传出,越来越多的人涌了过来。
公告写着:募预备士兵,凡年满十三岁少年,皆可入伍,月银一两。于七日内向各州属、郡县守备处报到。 博古,淮岳历,二一六年,十月 十三日 。
居然是太师发的告示,干脆得倒像是烨皇说的话。
不多久,告示前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卫兵只能死死守着一米不到的半圈,外人再难挤进分毫。忽地,只见人头间有两个身影在窜动,不多时挤到了最前面。身手灵活得像个泥鳅。
两少年,布衣打扮。
略微壮实的 少年道:“哇!烨皇终于要发威,重整起鼓,打回淮岳去啦,早就该这么做了。”他是火武。
边上略微秀气的少年,没有出声,只是仔细地读着这不同寻常的公告。他是火文。虽然带个文字,身体却不柔弱。跟火武一样,都是烨良都太守兼军守备刘重家少年的武伴。
所谓武伴,即各家大族找的陪伴嫡子的孩子。一般年龄相近,不仅要陪练武、要陪读,也要适当照料他们的生活。只是东烨尚武,武道比学道更看重,所以久之就称为武伴了。能被选中的,品行和身手都是各家精挑细选的,除了武功,文识也不会太差。
火文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旁若无人般,安静地思索了好一会。
为什么这个时候募兵?按东烨现在的战力,要收复失去的土地,应该并不是难事,这几年东烨秣马厉兵,已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了。
十年前退回澜沧江的将士,也正值当打之年,再加东拓荒地的那支强悍的军团,东方又无边疆需守,直接拉回,甚至不用南北戍边的兵力,收复之前的失地,应该绰绰有余了。即使打到淮岳的皇城八郡,也应该够了吧。
火文不得其解:莫非真如传言所说,要直接打到淮岳的京都,一统淮岳?再看看公告发布的出处,他越来越笃定心中的想法,如果真是这样,也太冒险了吧。
一般的募兵都是由军部发的,极其特殊的时候会由吏部发布。这公告则由太师发布,这也太不寻常了些。
说起太师,那东烨只有一个——博古。整个淮岳大陆的一流智者,尤其是在兵略上。整个东烨的中策府都是由他一手创立,只是由于十多年前东烨大败后,他便不再理军部上的事情,安心治理其他国事了。当然他治国也是一把好手,短短十年间,颁布的一系列法令,让东烨迅速恢复了元气,当今东烨之国富民强,更胜当年。
连烨皇都后悔当年没早点让太师治理国家,而不是跟着他一直在外东征西讨。户部和礼部那些人的才干,比之博古还是有些差距的。
当然,他对治兵上的见解,也由中策府,编册成书,传授给各处的将军、谋策们。如今的东烨确有跟淮岳决战的实力,真要辨谁胜谁负,这还难说。
火文想到这里,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巨大的身影,如山岳般横在了东烨的千军万马之前,虽然他从未见过这个人,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可还是感觉一阵压力。因为到处都有他的传说——陈策!淮岳国的太傅。原本东烨的官职也是沿袭淮岳的,只因他一个人的存在,东烨硬把这个官职去掉了。
火文突然发现自己想得太遥远了,这还只是个募兵告示而已,有些杞人忧天了。
火武的性格可不似火文般。他少年的心性,在哪里都有出风头的冲动,见火文看着告示发呆,也开始琢磨起来。
人与人的见解还是不一样的,很快他便有了新发现!
对着身边的火文大声的嚷嚷道:“切,月银才一两,我听说澜沧江那边的士兵月银是二两呢,而且吃得也好,要不我们去江对面当兵吧,不知比给那个小白脸当武伴强多少倍了,到时候我们在军中建功立业,再打回来就是了。”这话倒是更像给周围的众人听的。
煌煌天日下,居然 讲出 如此大逆不道之词,江那边现可是淮岳的势力,孰能忍之。周围的群众、士兵无不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
瞬时间,告示前,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烨良都一小巷处,两个狼狈的少年,灰头土脸。火文怒睁道:“都是你,大庭广众之下出什么风头,害得我跟你一起受罪。这里是烨良都,离烨京皇宫不到百里,你这大逆不道之词,若要传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
火武嬉皮笑脸道:“我哪里还有什么九族,就你一个兄弟而已,随他们灭去。”
“可你这会连累了东家!”火文难得发脾气。
“东家的势力可大着咧,整个烨良都的太守兼军守备,东烨的名将,烨皇怎么可能因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他。要不是他,恐怕脚下这边地,连同着烨京,早就归了对面淮岳了。”火武满不在乎道。
“你这爱出风头的性子,迟早要遭罪!”火文简直觉得今天的火武闹得有些不可理喻。
火武适时地软了下来,勾着火文的肩膀:“话说回来,我的提议怎么样?对面可是每个月多一两俸银呢,要不要考虑一下,大江西可是个好地方,物产丰饶,美女也多,还有……”
“……”火文,“无可救药!” 推开火武的手,独自走开,没多久,他又勾搭了上来……
接下来这一路,火武倒是相当照顾火文,没说一句话。他也只是开开玩笑而已,虽然爱出风头,但心中尺寸还是有些的。
巷子里远去的背影中,发现两人虽狼狈,但背上却没有一点灰……
烨良都守备府。
刘重手上也拿了一份告示,这份突兀的告示,是上完早朝后回烨良都城才看到的,也弄得他不得其解,但更多的是兴奋。
按理,这告示发布之前,多少有些风声,至少军部里该有些准备,如今自己这个级别的将军居然没有一点消息,很多今日上朝的大臣也没听过这事。
下午太师府倒是围了一群群的同僚,想从这不寻常中先了解些什么,可是太傅在教二皇子读书,一教就是一天。估计今日也要夜读,多半要住皇宫了,毕竟这是常事。
刘重道:“按说,太傅发的,应该就等同于烨皇的意愿了,如今的东烨只守不攻,现有的士兵已经足够多了,而且这十多年来都在慢慢地把部分士兵改为开垦的民兵,即便真要开战,民兵烨能随时转接得上来。根本用不着这些娃娃来预备啊。”
军守备谋策,薛谦道:“单以这告示看,没限定范围,各州属、郡县都有,看来是全国性的征兵”,他顿了顿,“这俸禄么,在这个年纪能拿到这些已经算不错的了,一般劳力家庭一家也不过这个收入。”
“从年龄上看,整体偏小,应该培养的时间会很长,各国最早的兵士也要十八岁,普遍要二十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支出至少要持续五到七年,这可不是一笔小的支出,以现在的东烨恐怕承担不起”谋策继续道。
“虽说有七日之限,但这个限制作用不会太大,这么多郡县,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最近这十年,虽然东烨靠着自己的能力东拓开荒,全民皆农,富庶了些,可与淮岳的关系不好,商贸并不是很通畅,所以也难有过多富余 ”
“莫非……”谋策顿了顿,没继续下去。
这个结果,薛谦只是想了想没说出来,想必刘重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我宁愿守备不要,作先锋,也要把这耻辱洗了回来”刘重加重了语气,双手已然攥的紧紧的……
刘重六十有余,正值当打之年。淮岳大陆,大部分人习武,东烨尤盛。因为战争的需要,几乎人人习武,一般的寿命在一百二十岁左右,将士们的条件比较苦,多半会有些伤病在身,一般八十左右。当然武力到一定级别,生命力会强悍些,过了年纪只要不是再上战场拼杀,基本上一百二十有余,所以六十岁,正当打之年。
十三岁入伍,确实小了些,上不了正式的战场。
火文、火武走近守备府时,理了理衣服,拍了拍。挺直了胸脯才往前去。
守卫都认得他俩,虽然地位不高,但也是少数能从太守府正门进出的少年,毕竟是少爷的武伴,而且这少年又是老爷的独苗,宝贝的很。
各个家族对武伴的选择尤为看重,所以家庭背景什么都是要好好调查一番,一般从兵士家里挑选,思来虑去去的。因为除了练武,还要读书生活,陪伴的时间最久。
东烨虽然以武立国,但世家对读书还是很看重的,因为博古,让他们知道,有时候学识的力量比武力更强大,这个榜样就高高的站在朝堂之上。当然淮岳那边也有,而且更多……
火文、火武倒是个例外,他们并非士家出生。老爷在攻打淮岳时,从谷城带回来的孩子。当时他们才四岁,兵荒马乱中失了双亲,坐在破败的的城中,两脸茫然。刘重看正好跟刘丰霜的年龄相仿,不忍心,便带着一起培养。给刘丰霜当了武伴。
军旅中的人,并无什么讲究,对自己的士兵虽然很严厉,但对火文、火武还算温和。请兵官和先生一并教导少爷和他们。
刘重眼看霜儿快要回来了,便停止了与谋策的讨论。遣出后,整理了一下书房,独自一人向霜儿的院落走去。
太守府极大,刘丰霜有自己的院落。自从刘丰霜的母亲走后,父亲再也没娶过。如今身边的也只是亡妻的侍女,当年陪嫁过来纳的妾。这十年来,繁重的公务够他忙的。重建烨良都,管理治安,还要减兵,削税,增库银,拓备粮……
武官中,能把这些做的井井有条的,也极少见,所以他军守备兼了太守之职。
当然,他总会抽出些时间来陪陪霜儿,这孩子在他心中太孤单了……
刘丰霜倒不似父亲那么伤感,至少能够很好的调节——或许时隐藏。
说起刘丰霜,倒是帝国的一个奇葩。活生生的一个混世魔王,却又生得斯斯文文。
因为父亲的关系,从小就跟二皇子混在一起,陪皇子读书,怂恿二皇子干了不少荒唐事。比如说砸坏博古的水晶,烧帝师的经策,偷侍女的衣服,放蛇鼠进学堂吓这些世家子女等等。为此二皇子没少被挨打,但二皇子这贱骨头,没几天又跟他凑在一起了,继续干坏事,两人乐此不疲。
也许是两个人相同的心性和境遇吧。
二皇子上面有个哥哥,自然会是东烨的继承人,虽然现在谈这个有点早,但多少自己心里有数的。这个哥哥相当出色,年纪轻轻武力突破中阶,到达了将级。待兵士宽和,又能擅于治军。
如果不是太子,将来一定是个相当出色的武将。
太子虽然也很喜欢这个弟弟,但毕竟相差十一岁,很难有一起读书、练武、玩耍的机会。且太子三年前随左将军去东荒历练了,这几年不知又精进了多少。
有个如此的哥哥,心中难免有些孤独和叛逆。大多的世家子弟对自己太过于恭敬,毫无乐趣。
只有刘丰霜,这家伙像个野小子,天不怕地不怕,且馊注意一大堆,好玩的很。
常年军旅中奔走的刘重,本来性格就有些豪迈,对着孩子宠爱有加,再加上孩子的母亲又不在了,心中亏欠,所以也由着他在外面任性胡搞。
这小子虽然经常胡作非为,却又不做欺行霸市、强取豪夺之事。性格随他母亲,心思有些机敏,又有他父亲的一些好品格。
刘重看得清楚,太傅也看得清楚,所以推荐了这少年作了二皇子的伴,烨皇也觉得不能让二皇子的童年太过无趣,便应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