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中考
书名:一条河的走向 作者:夕村以北 本章字数:4085字 发布时间:2022-10-27


一九九七年七月,中考在即。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每年的七月,无疑是个黑色的七月。和所有学子一样,读初中三年级的库铭全力以赴,准备以优异的成绩走好人生第一站。

能考起铁路中专是库铭最大的心愿。中考分数下来,库铭没能如愿考取铁路中专。拿着一纸考分通知单,库铭的心情格外低沉。他只考得600分,离中考上线还差40分。

库铭想只有考起铁路中专,才可以离开他厌恨的家;只有考起铁路中专,他才有勇气向张琳表白对张琳的爱慕。张琳的身影无时不在他的眼前晃荡——清逸、飘然,特别是张琳那迷人的笑靥,欲言又止,却把所有的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上课铃声骤然响起的时候,库铭总能提起精神,认真听老师讲课。库铭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考起铁路中专,只有考起铁路中专,他才敢向张琳表白自己对张琳的爱意,库铭一直在心里这样想着。

库铭完全可以肯定,甚至很自信,张琳接到自己给她的表白信,他向张琳表白对她的爱慕情深时,张琳一定会笑得甜甜的。张琳定会抿着厚薄适中的嘴唇,含笑不语。

“可现在中专没考取,一切都化为乌有。忘了吧!自己不配”。

库铭自己告诫自己不要再去痴心妄想张琳。

一连几天,库铭都是怀着沮丧而郁闷的心情,一个人郁郁寡欢,蜗居在自己的房间里。只有在晚上的时候,库铭才会走出自己的房间,走近张琳家的房子后面,悄悄地看着张琳家的后窗,想象着张琳的一举一动。后来,库铭进了一所铁路职业技校。张琳以530分的成绩进了一所电子计算机职业学校。

同年,喜妹以优异的成绩考起一所财会中专学校。杨家银考起地级市的一所师范学校。这样的事在三里河村算得上一个不小的轰动。村里人突然之间就对老酒另眼相看起来,他们在热议的同时,对老酒羡慕不已,他们夸耀老酒命好,养着喜妹这么好的一个姑娘。老酒把家里的驮骡卖了,又向库明忠借了一千块钱,总共凑了四千块钱给喜妹做学费。和老酒家一样,杨家二嫂同样为杨家银的学费四处筹钱。

傍晚,杨家二嫂无精打采地从果园里回到家,她在果园里锄了一个下午的杂草。回到家后,杨家二嫂疲软地坐在堂屋里的沙发上,这时,家里的大门突然被人推开。儿子杨家银兴高采烈地欢呼:“考上了!”

“考上哪?”

杨家二嫂忙不迭地走出堂屋,忙声问,先前的不适,一扫而光。

“考上师范学校!”

“快去告诉你老爹奶奶,叫他们过来吃晚饭!”

杨家二嫂喜笑着说,便走进厨房,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杨家银和喜妹考起中专的事,在三里河村迅速传开。村里人很是羡慕。在村里的大路上,连续几晚,村里人在闲聊时,都有意或无意地提到杨家银和喜妹考起中专的事来。

在村里的大路上,一帮闲聊的人群中,春林说道:“我们三里河村,这回出人了,我们村,几年都没一个考取中专的,今年一考就考上两个来。”

在场的一个老汉,咂舌道:“当然啰,750分的总分,录起分数线就要640分,好考的中专,考取中专,以后出来就是吃皇粮的人,不简单!不简单!”

“老酒家喜妹,读的是财会学校,以后出来,要么分到银行,要么分到财政单位,到那时,天天挨钱打交道,天天吃香喝辣的,哎!……,老酒命好。”人群中,一个男人羡慕地称赞道。

“杨家二嫂家家银也不错,以后出来当老师,老师一年可以休几个月的假,杨家二嫂也算熬出头。不简单,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一个娃娃,硬是没改嫁,这些年不容易。”人群中,一个中年妇女说。

春林说:“老酒家喜妹,杨家二嫂家家银,给我们三里河村开了个好头,以后我们村的娃娃,读书肯定能行。”

“你儿子小波现在读书行呢,以后是个读大学的好料。”先前讲话的那个中年妇女夸赞道,春林笑笑,没做声。

一湾细月渐渐挂在山腰,宛如一张微笑的唇。春林和几个闲散的人还在闲聊着,谁也没有想回家的意思,他们一直聊到细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各自回家。

夜里,库铭怎么也无法入睡。

库铭在床上翻去复来,他杂乱的心绪,如同海水一次次拍打着海岸。夜在渐渐流逝,库铭在心里一次次地告诫自己:“——从此,他库铭跟张琳再无半点关系,张琳就是一个妖,害人精;我库铭如果再对张琳有半点非分之想,我就不是人养的。”

晚饭间,库铭听父亲库明忠说起喜妹来。当库铭听到父亲说喜妹考取了财会学校时,他的心就隐隐作痛,他恨自己为什么没能考取铁路中专。

整个晚上,库铭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咒骂自己:“库铭啊!库铭!你简直就是个废物,窝囊废,你连个中专都没本事考取,还想着张琳呢,你有什么资格想人家,你能给人家张琳什么?”

有时候,假话念上一百遍,假话也会变真话。库铭在心里不停地叨念,慢慢地,张琳在库铭的心里开始由美好变得丑陋。

杨家二嫂卖了四头大猪,才凑够儿子的学费。

杨家银开学在即,杨家二嫂不再到田地里干活,她每天都把四头肥猪喂得饱饱的,然后就到村里的大路上张望,她想看看有没有猪贩子来村里买猪。

这天吃过中午饭,杨家二嫂又来到村里的大路上张望。相隔老远,她就听到有人用扩音喇叭喊:“买猪,买大猪,买淘汰老母猪。”

杨家二嫂撒腿跑回家,她快步走到猪圈,把一大桶猪食全部倒在猪槽里。等猪吃完食,杨家二嫂才到大路上,叫猪贩子来买猪。

猪贩子是一个五十开外的男人,卷头发卷胡子。猪贩子往猪圈里看了两眼,说道:“大妹子,你这个猪喂得太饱,要折掉五公斤。”

杨家二嫂说:“你看看我的猪,膘多好。”猪贩子又往猪圈看两眼,还是说:“不行,要折四公斤。”

杨家二嫂说:“算了,大哥,我一个女人家养两头猪不容易。不是娃娃要读书,等着钱用,我还不卖呢。”

猪贩子看了杨家二嫂一眼,还想再说点什么。杨家二嫂陪着笑脸,讨好地说:“哎呀!大哥,你一个大男人,莫要跟我一个女人家计较。”猪贩子听了,笑眯眯地说:“行,我去拿秤,拿绳子。”

在离开家的头天晚上,杨家银、喜妹、还有村里的杨三宝,宋自贵四人来到三里河的一处河滩上,他们是同一个班的同学,杨三宝、宋自贵中考落榜。他们在三里河河滩上烧起篝火,火光把他们四人的脸照得通红。

“你们两个以后有什么打算?进城打工?”杨家银问杨三宝和宋自贵。

“还没想好,”宋自贵说。

“我想跟我爹做药材,”杨三宝说。

“就是你和喜妹好,以后出来拿铁饭碗,一个拿粉笔吃饭,一个拿算盘吃饭,哪像我俩,恐怕一辈子都是拿锄头的泥腿子。”宋自贵说着,脸上拂过一丝失意的挫败,杨家银脸含春风,说:“不要灰心,条条大路通北京,好男儿志在四方。”

“唉!……,就怪我英语没考好,要不然,我也能考起中专。”宋自贵叹然说。三里河的河水在缓缓流着,四个年轻的心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喜妹没讲一句话,她拿着一根棍子在沙地上乱画,心思飘渺。

“喜妹,你在想什么?”杨三宝问。

“没想什么,”喜妹说。

“我看你一脸的心事,”杨三宝说。

喜妹笑笑,说:“我真没想什么,只是觉得,父母供我们读书太不容易。”

喜妹这样说,四个年轻的少年沉默了,火光在他们的脸上跳跃,仿佛夜空中落下片片树叶。

“是啊!父母供我们读书真的不容易,这次为攒足我的学费,我妈连过年猪都卖了,今年过年,杀不成年猪咯。”

杨家银打破沉默,他稍带伤感地说。

“我家我爹把唯一的一头驮骡都卖了,另外,我老爹还卖了四只羊呢,他把卖羊的钱给我做生活费。我老爹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天天到山里放羊。”喜妹虽是笑着说,但脸上写满了忧郁和感伤。

还是杨三宝打破了郁闷的气氛,他乐呵呵地说:“不要担心,阳光总在风雨后,今年你们放寒假回来,来我家吃杀猪饭,大块吃肉、大口吃酒。”

“择日不如撞日,今晚就到我家,我请你们吃酒,”宋自贵豪爽地说。

杨家银说:“到你家不行,大人们都在家,不方便。”

“我有办法,我们把东西拿出来,在这儿吃,”杨三宝说。

“好!我回家捉只鸡来,”宋自贵说。

“行!我回家把我爹的酒偷点出来,”杨三宝说。

“鸡要拿到哪儿杀?河里肯定不行,”杨家银说。

“只能拿到古井,”喜妹建议道。

“好主意,行动!”杨三宝说。

半个小时候后,杨家银他们又齐聚在一起。他们拿来一把砍刀、一个水盆,吃的有酒有鸡,还有洋芋。

杨家银到竹林里砍了一根竹子,做了四个酒杯。酒杯做好后,他又到河岸边砍了两根Y型的柳树枝干,把枝干插在篝火旁,喜妹在篝火旁负责烧洋芋,杨三宝和宋自贵负责杀鸡。

一个小时后,他们四人每人手里拿着一块烤好的鸡肉,端着一杯竹筒酒,在篝火旁,高声叫道:“干杯!”

喜妹把洋芋从火堆里刨出来。洋芋的外皮被烧得黑乎乎的,他们用竹片把洋芋的外皮刮净,吃了一回洋芋,又喝了一回酒,几个回合后,四个人的脸上,手上,油黑油黑的,就像刚从碳窑里走出来一样。这时,他们喝酒的气氛更加高涨。他们四人又碰了一下酒杯,杨三宝豪气冲天地说:“苟富贵,勿相忘。”

“勿相忘!我要当一名老师!”杨家银站起来说。

“勿相忘!我要跟我爹做药材生意!”杨三宝说。

轮到宋自贵,宋自贵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勿相忘!我爹叫我跟他杀猪卖,杀就杀!。”

“勿相忘!等毕业,才知道分到那儿,”喜妹说。

“读财会专业,分的肯定不差,”杨三宝说。

“还不知道,”喜妹憧憬着说。

“干!”杨三宝第一个叫道。

“干!”杨家银第二个叫道。

“干!”宋自贵第三个叫道。

“干!”喜妹最后一个叫道。

四人一仰脖子,把竹筒里的酒,一饮而尽。

事实上,四年后,喜妹还没毕业就已失业,喜妹毕业那年,她所读的财会专业,学校不再定向分配工作。

杨家银走后,杨家二嫂空空一人,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时,杨家二嫂感到有一双眼睛在若隐若现地盯着她。有几晚,她甚至能感到老酒就在她家房后转悠。每天晚上,杨家二嫂都把门窗死死地关上,以防不测,她还拿了根木棒放在床下。

喜妹考起财会学校后,老酒总算在村里露了一回脸。老酒在村里转悠时,不时,村里人会向他投来羡慕的眼神,有时村里人见老酒在大路上溜达闲逛,相隔老远,就会主动跑过来承欢老酒两句。就连宋自贵他爹宋老杀宋屠夫,平时和老酒很少有来往,一天在村里的大路上看见老酒,便主动走向老酒,羡慕地高声嚷道:“老酒!你好福气,姑娘考起财会学校,好专业,不像我家那个不成器的,只能跟我做杀猪的行当。我杀了一辈子的猪,我杀怕了,当了一辈子的屠夫,哎!……,我现在,一看见猪,我就烦!”

有人奉承,老酒心里就乐呵。老酒乐呵呵地说:“全凭姑娘听话懂事。”

喜妹考起财会学校的那几天晚上,老酒吃过晚饭,定会来到村里的大路上闲逛。到老酒归家的时候,老酒满耳朵的是村里人对他的恭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一条河的走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