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求见皇上,大力公公道,“德妃先请回宫,皇上命老奴传旨,所有人等一律不见,圣上正在接见战王,商量国家大事!”德妃当然知道,本想命人打听,无奈人在书房里,根本无从打听,她才会冒险过来的。
“既然皇上有令,那本宫就不打扰皇上和战王议事了!”德妃只能悻悻退去。
“什么,德妃连皇上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大力公公给赶出来了?”原本淑妃、丽妃等纷纷想要求见圣驾打听的,可收到德妃被拦在门外的消息,都只能就此罢休了。只是各人对战王就更嫉恨了。
南夏王还有想着西域的众多商船从大南夏朝的海域上经过,这西域都能在海上来去自如做生意,他南夏难道就不能做这海上的生意吗?
还有战王说西域人强换种子的事情,这些热情如火的西域人,南夏王是知道的,他们的战马可是汗血宝马,如果和他们做生意,会不会有朝一日,这大南夏朝会有机会得到几匹汗血宝马。
南夏王真是越想越激动,“战王,你到工部,朕准了!工部有四司两库你都可以随意前往,这水路、海上的船只的事情,朕很是感兴趣。
战王啊,如今西部战事稳定,你可否暂时抽身出来,想想可否组建南夏朝的海上军事力量啊!防止西域、西和他们会从水路、海上袭击过来!至于经费的事情嘛,你可上工部给核算个数,一切都好商量。”
战王正中下怀,他不动声色道:“父皇思虑周全,经父皇一提醒,儿臣觉得不无这个可能,西域的船只不但大而且性能好,改为战船不过是稍稍费些功夫即可。
只是·····”战王故意不再往下说。
听到“西域的船只不但大而且性能好,改为战船不过是稍稍费些功夫即可。”“只是什么?”南夏王心中急得不行,感觉西域好像随时都要攻打进来了,他可按耐不住了。
“父皇对儿臣寄以厚望,让儿臣开拓水路、海上军事力量。儿臣非常愿意,可儿臣却怕人言可畏啊!父皇!”战王表现得有些恐惧战兢。
“怕什么 ?”南夏王拍案而起,还有谁敢阻挡他的命令。
“父皇请看这些东西!”战王适时拿出“必杀阁”的令牌和崔丞相的府牌,“这些都是在当初送和亲公主去西和的路上时,那些追杀我们的杀手身上找到的。”
“必杀阁”江湖中人的势力都出动了,还有崔相府的令牌,南夏王脸色都变了。
“就是因为他们,所以当初你和公主才会坠下悬崖,失踪了那么久!可否查到“必杀阁”的幕后指使之人?”这些人太可恶了!差点伤及了大南夏朝的根本,南夏王想起如果不是战王及时回到西部军营,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
战王诚恳道:“启秉父皇,当初流下的活口已招认幕后指使乃是靖要公府,这个是画押书,原本臣本想早就把此事给父皇呈上的了,可苦于证据不足,怕淑妃、安王、靖国公府、崔丞相、德妃、贤王的人说儿臣血口喷人,污蔑他们。
但前不久,儿臣下面的人发现靖国公府的人和“必杀阁”来往密切,还请父皇派人亲查此事,以还儿臣和王妃一个公道。”
南夏王一拍桌子,“好一个靖国公府,竟敢谋害皇子镇西大将军和和亲公主,战王,你先谋划水路、海上战船的事情,此事交由朕派人亲查,定给战王和战王妃一个说法。”
“儿臣领命,谢父皇!”战王行礼告退,心里乐开了花,一石三鸟,没想到今天一箭三雕啊!
只不过此事涉及甚广,事关重大,一经查办,将会打破朝堂及后宫的平衡局面,以老狐狸的御臣之术,战王估计他就算是查明,也不会那么干脆利落处置。
不过战王陈吉觉得没关系,枢密院和兵部如今都已是他的人了,他还进了工部,他会适时让人再捅刀子的。
南夏王在战王离去前说道:“对了,后天,是安王、贤王在皇宫举行大婚的日子,有东尔、西和、北旦三国的太子及使臣到访观礼,战王和战王妃在西地军营的婚礼太过仓促和寒酸,此次婚礼朕给战王和战王妃一并补办,已经通知礼部给你们做了大婚的礼服,到时一起举行。”
“儿臣领旨,谢父皇思虑周全,如此的为儿臣着想!”不就是老狐狸要面子怕别人说闲话,想让自己跟着配合走个过场吗,简单!
战王离去后,南夏王把东西扔往桌上,“大力啊,战王说的,你都听到了吧!这就是朕的肱骨之臣,这就是朕后宫的妃嫔、儿子们干出的好事!”
大力公公吓得瑟瑟发抖,战王说时他听得连大气都不敢透一下。
“哪皇上要不要派人去查啊?”大力公公想了半天,才问出这么一句。
“当然要查,连“必杀阁”这等江湖势力都能动用,想必靖国公府花了不少银子吧,皇子兼镇西大将军都敢刺杀,如果不查,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下一个怕都敢刺杀朕了吧。”南夏王一想到此等江湖势力不除,只要有人为了夺位出高额银子,那他岂不是性命不保。
大力公公赶紧跪下,“皇上英明,皇上洪福齐天,小人奸计岂能得逞。”看来淑妃、靖国公府触碰到皇上的逆鳞了,安王在这场夺嫡大战中,已处于劣势。
南夏王的眼立即变得阴鸷起来,“大力,传朕旨意,密传枢密院正使曾大人秘密彻查此事,一经查明,寻个合适的机会,召集禁军和御林军全力诛杀“必杀阁”,务必铲除此等邪恶的江湖组织。”
至于崔丞相敢刺杀和亲公主破坏国家和亲的帐,等把“必杀阁”灭了后,再慢慢的和他清算。
“祖母,舅舅,慢走!得空再来王府看清清!”李清清终于目送永昌侯老夫人他们上马车。
祖母和舅舅之前就给过她五万两银票和一颗硕大的东珠,故此次李清清让管家把上次皇上赐的点翠簪子、玉扳指挑了两样出来,专门送给老夫人和永昌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