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的上海,一个初冬之夜,海关小科员周世富关掉办公室的灯,匆匆往家赶。
外面夜色昏沉,周世富叫了一辆黄包车代步。车夫戴着一顶皮帽子,口音听起来也就二十来岁。由于周世富刚得到自己将要升迁的消息,心情大好,便直接给了车夫多出五倍的酬劳。车夫一兴奋,加上年轻力壮,便跑得更快了。车子简直是要飞起来,周世富不禁有些害怕。
果然,在一处转弯的地方,车子的右轮碾到了一块石头,车身足足蹦起一尺高,并猛得向左倾斜。周世富来不及反应,整个人被甩出车外,重重摔在地上。
车夫倒没什么事,往前绊了几步,就停住了。他当然听到了周世富痛苦的呻吟,但却丝毫没有想扶客人起来的意思,而是悄悄拉起车,趁着夜色,独个跑掉了。
周世富强打起精神,冲着车夫的背影大喊:“回来,回来,我不能动了,你要为我负责。”
但车夫还是不停,一路狂奔而去。
周世富划了一根火柴,往身上一照,衣服裤子早已血迹斑斑,脑袋也晕乎乎的,很久才勉强站了起来。
借着火柴的光亮,他发现不远处的路边有一顶皮帽子。很显然,这帽子就是车夫掉落的。周世富将他捡了起来,往自己头上一戴,便艰难地朝医院走去。
进了医院,周世富才知道自已不仅有皮外伤,而且还断了右手的骨头。不得不住院的周世富,对车夫恨得咬牙切齿。他将车夫的皮帽子翻来覆去地看,没想到还真有意外发现。原来这帽子的内壁绣着一个“王”字,周世富认为这应该就是车夫的姓。
周世富报了警,并将车夫的帽子作为物证提供给了警察。但令他感到沮丧的是,直到自己出院,警察也没能找到这个姓王的车夫。周世富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便向警察要回了帽子,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去找车夫下落,整整一年也没找到。
一年后,周世富的生活早已步入正轨,而对车夫的恨意也渐渐淡了,便彻底将此事放下,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了。
这样过了十年,有一天,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的周世富,在浏览报纸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刊登启事的当事人,说自己十年前是个车夫,初冬的某个晚上,拉过一个客人,由于该客人出手大方,给了他五倍酬劳,他得意忘形,导致翻车,客人甩出车子,生死未卜,而自己由于害怕担责,见死不救,违心逃走。但十年来,他无一日安宁,且深自悔过,故旧事重提,付诸报端,只愿当年那位客人能够看到启事,他好当面谢罪、赔偿……再看启事的落款,上面写着“王阿庆”三个大字,这就与当年那顶帽子上的“王”字对上了。
周世富大为惊愕,这寻人启事要找的客人不正是自己吗?他想起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痛恨这个没良心的车夫,但如今面对这份迟来的道歉,他不但恨不起来,反而对这车夫生出几多敬意来。
启事的下方刊载着王阿庆的联系电话,周世富当时就打过去了。两人电话里一聊,竟有一见如故之感。而周世富也终于知道,如今的王阿庆早已不再拉黄包车了,经过十年的奋斗,他已经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了。
两人在王阿庆的办公室碰了头。王阿庆单膝着地,双手抱拳,郑重向周世富表示歉意,并拿出一大笔钱,作为赔偿。周世富说什么也不收。王阿庆没办法,无奈说道:“那就这样,晚上我做东,请你吃顿饭。你看怎样?”
周世富见王阿庆说得诚恳,自然是答应了。席上,王阿庆又自罚三杯,再次向周世富谢罪悔过。周世富完全原谅了他,并笑着说:“十年前的晚上,你其实有把柄落在我手上,你知道吗?”
王阿庆道:“知道。肯定是我的帽子。说实话,因为这顶帽子,我紧张了差不多一年。一年过去还没有事,我才放下心来。”
周世富点点头,从他随身带着的包里,取出一顶皮帽子,递给王阿庆道:“这是当年的物证,现在我要物归原主。”
王阿庆接过帽子,指着里面的“王”字,道:“这字是我妈缝的,怕跟别人的帽子搞混。你可能不知道,出事以后,我还改过一段时间的名字。就是怕你顺着这‘王’字找到我。”
说到这儿,两人都畅快地哈哈大笑起来……
打那时起,周、王二人就走得很近了。周世富这十年来,一路升官,随着官位越来越高,他对女儿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他女儿名叫周雯,前不久刚留学归国。学业虽然有成,但年纪也大了,周世富正愁女儿没对象,身边却出现了王阿庆,这莫不是天作之合?
王阿庆也就三十出头,长得人模人样的,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品性也靠谱。两家人几次接触后,周世富瞧这王阿庆,也似乎对女儿有些意思。于是,周世富就有意牵线,让女儿与王阿庆走近。王阿庆更是迷上了周雯,约会送礼不断。
一开始,周雯还会礼貌地应付,但几个月后,周世富就发觉女儿不对劲,王阿庆也向自己抱怨,说周雯总是对他忽冷忽热,爱答不理。
周世富对于女儿的态度很不满,便问她是怎么回事?周雯坦白道:“王阿庆只知道做生意赚钱,像什么琴棋书画,唱歌跳舞,一样都不会,也太没情趣了。要是以后嫁给他,我恐怕得闷死。”
周世富不以为然道:“你说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男人会赚钱,懂得疼人,就够了。”
周雯道:“我就是喜欢有才华的男人,怎么了?你那么喜欢王阿庆,你嫁给他。”
周世富被呛得哑口无言,但又不好强来。只好硬着头皮,向王阿庆说明了周雯的意思。王阿庆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的失落也是不言而喻的。
周世富看在眼里,对王阿庆说:“阿庆,叔知道你心里难过。不过叔也没办法啊。看来这感情上的事,你还是得靠自己了。但事业方面,你有什么难处,可以尽管跟叔说,叔只要能帮的,一定帮。”
王阿庆叹了口气,道:“事业方面都还顺利。但您也知道,我是做外贸生意的,这几年我每个月都从南洋进水果,但你们海关的几个小年轻,委实不近情理,每次查验,都毛手毛脚,把水果搞得遍体鳞伤,还没到市场卖,已经损失了两成。我下个月又有一船水果要到,而且都是名贵货,要不您帮我说通说通,让他们意思意思得了。”
周世富爽快道:“这有什么,我一句话的事。你放心就是。”
等到下个月,王阿庆的公司果然运来一船水果。但周世富不但不放行,还亲自下令要严查。这一查就查出大问题了。有好几个箱子都只装了一大半水果,底下全是烟土。王阿庆面如死灰,当场被抓。
周世富走过去问:“你不是十年前的那个车夫,是吗?你登‘寻人启事’,为的就是接近我,想利用我这层关系,是吗?老实交待吧,或许能减轻罪责。”
事到如今,王阿庆只得坦白从宽了。原来十年前的那个车夫,是王阿庆的发小,名叫王雪生。两人都是北方人,一起逃荒到上海的。十年前的那个晚上,王雪生找到王阿庆,说自己翻车把客人摔了,并说那客人是从政府大楼出来的,搞不好是当官的,他怕得要命,说要逃回老家去。
王阿庆劝他不要慌,说大晚上的,两人没打照面,客人找不到他的。但王雪生说他的帽子丢在了现场,而且帽子里面缝了个“王”字,他还是不放心,决计要逃。
王阿庆最终没能劝王雪生留下,而这之后,周世富这个名字便在车夫的圈子里传开了,因为很多车夫都知道,有个叫周世富的,到处拿着帽子,打听一个姓王的年轻车夫。从此,王阿庆便知道了“周世富”这个名字。
后来,王阿庆生意越做越大,便开始涉足烟土,而此时的周世富也已成了海关官员。王阿庆深知此中利害,便自导自演,来了一出“寻人启事”,并成功与周世富建立了关系。但令他纳闷的是,两人之前一直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周世富对自己起疑了?
周世富笑道:“是周雯跟我说,你是假的,你有问题。”
王阿庆道:“周雯怎么可能知道?这没理由啊。”
周世富道:“当然有理由。因为周雯说,你既不会琴棋书画,也不会唱歌跳舞。但你知道吗,十年前的那个晚上,当我先行将高出五倍的酬劳,付给那个车夫时,那个车夫是有多么激动和兴奋啊。他不仅跑得欢畅,而且他是一边跑,一边唱。人家可是唱歌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