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学习使人快乐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5036字 发布时间:2022-10-24

吃完饭,冯春霖陪同杜君良在汉堂新城散步。时至傍晚,街灯初上,恰好汉堂厂的工人们换班,几千人陆续从厂里出来,汉堂新城的街道上一片欢闹,工人们在街上挑选东西,脸上洋溢着幸福,摊贩、商店在卖力的叫卖。

此刻,这里估计是中国西部最繁华的地方了。

杜君良从来没有想到,会在偏远的西北见到这种景象。

这里的繁华与上海不同。上海的工人生活还过得去,但走在街上多少都带着自卑,他们很多人其实是包身工,只是包工头赚钱的工具,自己没有钱。

自由身的工人在工厂里也受到层层欺压,外国人欺压他们、中国的工长也欺压他们,他们只是回到自己逼仄的家里,才能在老婆、孩子那里找到一点自信。没错,他们只是活着,无比窝囊的活着!

而这里的工人完全不一样,神情中充满了自信,商贩们对他们充满了讨好,几个警察也认真维持着秩序,不敢对工人们有一点推搡,因为警察都不是傻子,此时街上本就有不少护厂队员在巡视,得罪了汉堂厂的人不会有好果子吃。

杜君良站在街边,静静地看着。冯春霖也不说话,只是陪着,他也陶醉于这喧闹而充满活力的景象,而这一切,都是尊敬的校长创造的!

偶尔有工人停下向冯春霖问好,冯春霖都一一恭敬回礼,他虽然权力很大,但他明白,自己应该是站在幕后的人,自己应该适应这个角色,所以应该越少的人和自己打招呼,自己的工作就越成功。

三人顺着街道往前散步,遇见陈利生匆匆迎面走来,和冯春霖寒暄了几句,又匆匆走了。陈利生正忙着去研究他的缝纫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对一个醉心于发明创造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所以陈利生全是干劲,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等陈利生走后,冯春霖告诉杜君良,刚才过去的那个人,以前也在上海,是美国胜家洋行的高级雇员,现在为东家工作。

杜君良张大了嘴,胜家洋行的高级雇员?那可比自己强多了,怎么会来这地方?到这里一定为老板赚了很多钱吧?冯春霖笑笑,说其实迄今为止,陈利生没有为老板赚一分钱,老板也没有要求他必须做什么,只是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冯春霖的话让杜君良陷入了沉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喜欢电报,自从第一次接触电报,他就喜欢上了这玩意!一个小机器,就能将信息传递几千里,那“滴滴滴”的发报声是多么令人陶醉!

还有,那些加密和解密的技术,自己也在偷偷地研究,而且越研究就感觉自己越喜欢!自己技术很好,但在轮船公司,自己其实并不被英国人信任,那些英国发报员甚至排挤他。就是这次培训班,自己也只是个助理,但其实自己的发报水平,比那个担任主讲的英国人高明的多。受到打压是可以预见的,估计自己以后在电报上,也不会有多大出息的。杜君良深深叹了一口气。

而这一切都被冯春霖看在眼里。

……

第二天,桂萌生还没有回来,于是冯春霖又带杜君良参观了两个纱厂以及电灯厂、财务学校、钱庄等,都是汉堂的产业,都是一片欣欣向荣……

杜君良和冯春霖已经成为了好朋友。最后,冯春霖说这只是汉堂产业的一部分,其实汉堂在陕北、在黄河沿岸、陕南还有产业,而且正在扩张,随后貌似不经意地说“君良兄,你看,其实你也可以考虑留在汉堂,这里有用武之地,而且校长是一个从来不亏待手下的人。”

杜君良陷入了沉思。

第三天,桂萌生终于回来了,见了杜君良,态度冷淡,虽说桂萌生只有15岁,但一种来自上位者的威压,也让杜君良不敢有任何小瞧,况且自己本来就有点理亏。

桂先生说的没错,工厂将段巧儿当重点对象培养,而杜君良却要带她离开,哪个老板都不会高兴,赔偿款桂萌生一分钱都不愿意降,说如果想降,就去保定找大东家,自己没有这个权力。

于是杜君良只好前往保定,冯春霖派了一个人陪同。

一路上,杜君良已经不再腹诽李志行了,他只想和这位可敬的大老板讲道理,至于想捅李志行一刀的念头,再也没想起来。但讲完道理后怎么还钱?杜君良还没想好,不过有一点他是肯定的,那就是他要和心爱的巧儿在一起。为此,他什么都能付出!

杜君良的事情,冯春霖已经做了详细汇报,但李志行现在还不想见他。不过李志行先见了段巧儿,告诉段巧儿了一个既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又能够照顾父母和年幼弟弟的好方法,那就是想办法把杜君良留在三原。

段巧儿原本一直在发愁父母和弟弟的事情,听了东家的话,不禁眼前一亮,但又忐忑不安地担心杜君良不肯留下。李志行给她打气,说“只要你开口,杜君良一定会留下!放心,有我做你的后盾!我会帮你的。”

有李先生做靠山,还有啥事办不成?于是段巧儿立刻有了信心,仔细筹划去了。这个老实的姑娘,第一次用起了心计,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了家人的幸福。

于是杜君良在见到段巧儿后,也住进了李志行租来的宅子。当然,两人现在还不能住在一个房间,这就和嫁女儿一样,没结婚之前,女儿都是娘家的宝贝!李志行现在就是那个严厉的家长。

段巧儿每天都陪着杜君良逛街,当杜君良愁眉不展地提起工厂要他们赔偿4千块大洋时,段巧儿楞了一下,随即马上明白了这是李先生的招数,是李先生在帮自己呢!

便劝杜君良不要愁,两人再慢慢想办法。于是,两个年轻人暂时忘记了忧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地渡过了很多美好时光,沉浸在忘我的幸福里。只是段巧儿每每想起家人,就会落泪,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年纪又小,自己离开了这一家人可怎么活?杜君良也陷入愧疚和不安,但自己家中也有母亲要照顾,怎么办呢?

这天,终于到了星期天,李志行照例和自己的好朋友乔修远一起走出校门,先在小五当掌柜的茶馆喝了杯茶,小五赶快端出一叠驴肉火烧,却被李志行骂到没有眼力见,火烧都是晚上解馋吃的,今天天气尚早,晴空万里,正好去长春园去吃葱烧海参。

乔修远一听也点头称道,看得一旁的傅长缨只偷偷笑。

好在小五最近已经被训习惯了,马上又说杜君良在宅子那边等着。于是几人便起身去了宅子。

李志行换好了衣服约见杜君良,而傅长缨陪着乔大少下棋。

杜君良终于见到了这个决定着自己一生幸福的人,不禁有些紧张。

李志行笑了笑,请杜君良坐下,让刘绣娘上茶。杜君良端着茶水很不安,不知道怎么开口。倒是李志行先开了口“杜先生,你打算明媒正娶我的工人段巧儿吗?”

“是的,是的,当然是明媒正娶!”杜君良急忙回答。

“我要是不愿意呢?”李志行抿了一口茶说到。

“什么?你凭什么不愿意?”杜君良立刻脸涨的通红,大声问道。

“我就不愿意。”李志行冷冷地看着杜君良说到。

“你凭什么?” 杜君良大声问道。

“因为她欠我钱,4千块大洋!”李志行大声说道。

“你凭什么要4千大洋?培训费加住宿费也超不过300大洋!你这个黑心鬼!”杜君良十分生气,口不择言,这个李老板果然是个黑心资本家!

“我说4千就4千!你们还不起我,就把段巧儿卖到窑子里去!”李志行勃然大怒,厉声喊道。

“你这个恶魔!我杀了你!” 杜君良已经出离愤怒,手中的茶杯劈面向李志行摔了过去,随即人就向李志行冲去。李志行一闪,却被溅了一身水。

这时候屏风后面同时传来“呀!”的叫声,刘绣娘和段巧儿同时冲了出来,段巧儿一把死死抱住杜君良,刘绣娘则一下闪到李志行面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李志行,现场十分紧张。

“哈哈哈哈,好好好!”李志行忽然哈哈大笑,连声叫好。“这才是个好男儿!敢于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

众人一愣,随即明白这原来是李志行在试探杜君良。段巧儿红着脸埋怨杜君良“君良,你怎么敢伤李先生?”,杜君良也满脸通红,结结巴巴说“李先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刘绣娘埋怨的看着李志行说到“少爷,你怎么这样?万一伤着怎么办?”

李志行哈哈一笑,却说“且慢,杜君良,你莫以为只有勇气就能娶到段巧儿!我还要考考你的本事,你要知道,我李志行的女工就如我的姐妹,不是谁想娶就能娶的!”

杜君良闻听此言,正色向李志行长揖一恭,说到“李先生请问!”

两个在场的女人一听都暗暗着急,万一杜君良答不上来怎么办?

“好,有勇气!那你且说说电报加密有哪些方法。”

杜君良暗松一口气,电报估计难不住我,随后开口回答道“目前的电报加密方法主要有栅栏易位法、恺撒移位法、进制转换法、字母频率法……”,当下如数家珍,将各种方法和原理一一道来。

“嗯,那么解密办法呢?”李志行又问道。

“解密一般可以理解为加密的反算……”杜君良越说越自信,他已经沉浸在了那些算法的海洋里。

刘绣娘和段巧儿听得目瞪口呆,两人都学过电报,但不知道加密、解密的学问竟然如此深。

李志行听的连连点头,笑容一点点浮上脸庞,最后开怀大笑,我这一番心思没白费!

“好了,君良,不必再说,到我手下来,仍干电报,薪水翻倍,把你母亲从老家接到三原去,让桂萌生给安排住处。你想必也知道,汉堂厂上海人不在少数,生活总能习惯,你意下如何?”

段巧儿一听,两眼兴奋地冒光,拉了杜君良一把,撒娇地喊了一声“君良……”

杜君良如梦初醒,看看段巧儿一脸兴奋,急忙行了个礼说“多谢李先生!”

然后又问“那赔款的事……?”

李志行哈哈一笑,这小子糊涂了,段巧儿不辞工自然就不罚款了,就说“不但不罚,而且有奖,奖励段巧儿500大洋,为能给汉堂厂引进君良这么优秀的人才!另外,你们尽快把婚期定下来,我到时候要以女方的亲戚出席,万一真因为没有时间出席不了,就由桂萌生代我出席,送1千大洋彩礼!毕竟段巧儿也算是我们汉堂厂的闺女。”

段巧儿和杜君良两人惊喜万分,一起又给李志行行礼。李志行吩咐小五去定席面,就定在长春园,今天要请大家吃葱烧海参。

到院子里,乔修远和傅长缨还在下棋,李志行便高兴地对乔修远说今天自己得一虎将,要请吃饭,请乔修远一起参加。

乔大少闻听李志行得一虎将,自然也有兴趣,于是欣然同众人前往。席间及至志行介绍,却是一个文弱书生,乔大少便有点嘀咕,莫不是此人是个商业奇才?志行笑笑说到“瑶圃,你何不问一问君良是做什么的?”

一问之下,之前却是英国轮船公司电报老师,乔修远是聪敏人,想了想,就觉得妙!这的确是一员虎将,于经商、于作战,无不有大用。妙!李志行有此眼光,实在是妙!来,当浮一大白!

杜君良和段巧儿回三原去了,杜君良要和段家人商量婚期的事情,然后回上海辞工,再将母亲接到汉堂新城来,老人家也该享享福了。

杜君良走了,刘绣娘的电报机来了。于是,宅子里专门为刘绣娘开辟了一个房间收发电报,平时不允许其他人进入。刘绣娘每天开心地为李志行收发电报,李志行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各地的信息并发出指令。信鸽还在使用,两者并不矛盾,包括书信,各有用途。

李志行已经到保定上学一个多月了,该向相关的人报个平安,于是便给师傅魏金仲、胡景翼、范掌柜等写信,也给陕北的井岳秀井师兄写了一封,说自己现在在保定军校学习,立志以后要驰骋沙场、报效国家,还请井师兄对自己的生意多加关照云云。

同时,也收到猪娃和刘东山的来信。李志行要求猪娃和刘东山,除了紧急情况下使用电报联系、信鸽联系之外,至少没半个月给自己写一封信,详细说明各种情况。

志行和狗娃也经常互相写信,他经常在信里详细教狗娃一些事情怎么做。

……

此刻,李志行正拿着刘东山的信仔细看。

是得仔细看,要不然看不懂!因为信上有不少圈圈叉叉,这是刘东山因为有些字不会,画出来代替的,志行连看了几遍方才看懂,心里直骂“这个悍匪,扫盲怎么没把他扫了!”。

是了,“悍匪”刘东山离开的早,当时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还没开始。

把刘东山的信看了几遍之后,结合猪娃的信,李志行搞明白了状况。胡景翼现在正在大力扩张,目标是能扩到多少人就多少人,猪娃现在被提了排长,手下有百十号人了,和胡景翼部的各级官长关系都比较好,在稳步发展。刘东山现在还是班长,但有心招募以前的好友、旧部来充实势力,这个需要花钱,因为胡景翼并没有多余的钱给他。

李志行拿着二人的信,想了想就给两人回信,让他们趁此时机抓紧扩大势力,目标是至少做到连长,需要钱去铺子里支,猪娃要注意培养自己能够信任的手下,因为猪娃资历浅,年纪轻,不像刘东山在江湖上多年,交情深的朋友多,所以要注意尽快培养。

另外,又在给刘东山的信里特别叮嘱,要刘东山加强学习,几千个常用汉字是要会的!所以,以后改为每十天,向李志行写一封信汇报情况。

自此,悍匪刘东山陷入了长达半年多的痛苦学习生涯。

随后在几次写信中,刘东山真切地请求降低给李志行写信的频次,表示自己打仗很在行,但学习实在让自己心烦意燥,影响办事效率。

但李志行坚持“学习使人快乐”的观点,在回信中严厉训斥了刘东山不学无术的行为,和不思进取的思想,教导他要想干大事,首先得有知识,所以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其实李志行逼刘东山学习有两个目的,第一,他对刘东山所望甚高,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第二,他也想借此磨一磨这只猛虎的性子。

如果说学习使人快乐,那么刘东山就每天痛并快乐着,而刘东山的认真学习,的确使李志行感到快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