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双绝》
执笔单刀,五陵年少,风鹏云浪扶摇。山海志、千章考量,万象思 潮。吾辈大国才子,跃龙门、时代英豪。核芯片,八方数据,算尽天韬。
人间知音多少,肝胆照,摘星与子成袍。贯六艺、青衿小凤,脱颖一朝。曾过雄关蜀道,潇湘客、惊世琴操。归来去,沧海笑隐功高。
(一)
6:30 起床
7:00 早餐
8:00 听课(划掉)——随堂考试!
朝阳灌满了小团的笔尖,白纸上一个驴打滚儿,又绽放出一圈七彩光晕。
小团刚满11岁,乳牙还没换完。白嫩脸蛋儿、麦黄发旋儿,天真又活泼,像枝头小雀般团团扑棱。
今儿考试呢,他也难得消停。
8:01 第一题不会写
8:02 第二题也不会写
8:03 第三题有印象…但不会写
彼时,教室里春 光明媚,小团的内心却黑云压城。
朝阳中学的少年班,今天有一场信息技术测验。可某人平常不认真学习,现在只好盯着一片空白的电脑,如坐针毡,最终无奈点击了“提交”。
这注定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
小团轻叹。仰面倒向椅背,静等老师点评。
嘛时候才能摆脱倒数第一、摆脱最后一排——
摆脱全世界的偏见呢?
“同学们,信科考试结束啦!”班主任拢拢齐耳短发,迈上三尺讲台,温柔注视着她的孩子们。
但孩子们不约而同,低低垂头。或许嫌成绩不理想,愧对师长吧。
班主任掩口一笑。接着,她居然稍稍欠身,给全班鞠了一躬:
“但首先呢,老师要给你们道声歉:最后一道大题,超纲了。”
同学们倏地抬头。仿佛竹苗拔节,齐齐直起腰来。
而老师从容不迫地说下去:
“隔壁国科院有个院士,也算是你们师兄吧。他很怀念母校的难题,昨天自告奋勇,也参加了这门考试呢。”
孩子们面面相觑,惊愕万分。
帝京的国科院啊,华夏最高学术机构、最高咨询机构、世界科研第一方阵!——其中院士何等水平,更是不言而喻。
见状,班主任又微微一笑:
“可他也摆弄了整整四小时的电脑!束手无策啦,才火冒三丈跑来给我告状,说题目绝对绝对超纲了!”
同学们哄堂大笑。包括小团在内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连国科院院士都无计可施,我们少年班的小屁孩儿考不及格了,也情有可原嘛。
“尽管如此,还是有同学拿到了满分。”老师话锋一转,钦佩满满,“仅仅用了两小时哦。”
大家再次顺着老师的目光,震惊地望向了第一排。
那儿,有个清瘦人影。
他一身红白校服,腰段挺拔如松;下巴微微上扬,掩不住的自信与潇洒;鼻梁上一副茜红色眼镜,活像考卷上一百分红圈。
“小家,”老师笑唤,直接让出了讲台,“你上来,给我们讲一讲吧。”
10:00被表扬
10:01去讲题
底下,小团的笔尖也刷刷不停,飞掠着、忠实记录着小家的行迹。他的视线如磁石般紧贴其后,不肯放过偶像的一举一动;炯炯目光,仿佛一道铭贯陋室的白虹,从最后一排,热切射向第一排。
从今天起,小团下决心好好学习,精确到每一分钟,都务必与学霸小家保持一致!
“我本将心向明月。”小团越写越自信,仿佛他终于活成了家的模样。
摆脱倒数第一、摆脱最后一排。
摆脱了全世界的偏见。
(二)
当仁,不让于师。
那壁厢,小家径直走向黑板,也毫不谦让。他沉吟半晌,又微微侧身,扶正了茜红镜框:
“有一说一,我真替那位国科院的老兄感到遗憾。如果他孜孜不辍,完全可以将这程序进行到底,并最终解出答案。”
座下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细细咀嚼这一番话。
“但可惜,算法效率太低了。”小家又摇摇头,“考试时间有限,他根本弄不完。”
下一秒,这位信科小天才眉目傲然,独辟新篇:
“要想在两小时内破解这道题,我们不能一味守旧,必须敢于创新!”
只见他熟稔地勾出一根粉笔。两横两竖,就布好了一幅算法结构图;又圈圈点点,流利划分一众繁杂步骤。
他一抬手,笔如锋刃,杀尽山中兔。字正腔圆,每句话都如摩天雷鸣,震破了众人的头脑荒川。
同学们无不目瞪口呆。
这等思维,是人类可触及的领域吗?
他一回眸,笔如惊鸿,羽化而登仙。斗折蛇行,每个拐点都像九天摘星辰,破豁了众人的灵感区间。
老师赞许点点头,也将思路写入教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啊。
他一扬眉,笔如骠骑,不破楼兰终不还!君不见,每个平凡无奇的小符号,却有潜力去操控坤乾。
输入,输出……如积跬步、如聚沙塔、如纳百川,开得甲光向日,守得云散月明。
这当然不是龙飞凤舞的书法,不是纵意山水的国画,不是挥斥方遒的诗家,仅仅是一道题而已呀。
但,只讲一道题,他也讲得出滔天气势!
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天才。
小家更是天才里的佼佼者!
帝京朝阳中学里,至今还流传着小家的“江湖传说”:据说,他小学时就自修了高中水平的编程课,不仅各路建模信手拈来,敲好一串串天书般的代码,也简单得像开口说话。
这位大佬的目标是全国信息竞赛一等奖,争取十六岁前保送华清大学,可谓前途无量!
人们常常把学习好的孩子称作“学霸”,但这种泛泛之词,根本不足以形容小家。
我们小家是妥妥的“学神”,人送外号——“家神”!
终于,“家神”讲解完毕。
他笔归盒、剑归鞘,冲下面同学弯一弯眉眼:
“结束。”
众皆叹服。
一时间,教室里掌声如雷。
(三)
16:10放学啦!
夕阳无限好,火烧云簇拥着松黄落日,心照神交。
“完活儿!”团团惬意伸个懒腰,合上厚厚的笔记本。
也是收获颇丰。
“细水长流,总有一天可以水滴石穿。”这时,又有一句宽慰传进他的双耳。
小团下意识抬头,见小家正趴在窗边浅浅一笑,朝他招呼:“一起去吃饭吧。”
家与团,不仅两家住对门,父母也都常年在国外工作,干脆把俩小子圈在一块养着。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光屁股长大,感情早就培养得比孪生兄弟还亲。
然而,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他俩一点都不像。
学习上,天壤云泥:
家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稳居全年级第一;团也是第一,不过是倒着数的。
至于性格,更是冰火两重天:
家的一言一行,像极了刈草小绵羊,乖巧文静、沉稳致胜;团却是出名的办事不牢靠、说话着三不着两、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谁要是指望他成熟成长、独当一面啊,怕是等《桃花扇》里朱楼全塌了也不可能!
等两人去食堂,并肩走在一起,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路上,同学们的敬佩与窃笑声也不绝于耳:
“嚯,这不是小家吗,年级第一呀!”
“他身边又是何方神圣?”
“小团呀,倒数第一哈哈哈!”
……
听着听着,小团毛茸茸的脑袋也越勾越低。
所有擦肩而过的人,只会褒赞身边光辉万丈的小家,而对小团投来的,却永远是清一色的怜悯目光。
活像一支支瞄准他心脏的利箭,让这小朋友疲于招架。
团团偷偷瞥了家哥哥一眼:只见小家行走如风、争分夺秒,连一抹斜阳也只能堪堪牵住他的衣角。少年意气满,“家神”永远头戴光环、行天下之大道,反观团子,却像一粒蝼蚁,平庸又渺小。
好在,小家始终紧攥小团的手。
令人安心的温度,似在无声诉说:就算你暂时籍籍无名,你还有兄弟、还有挚友的支持。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月底要期末考试了,”家忽然回头嘱咐小团,“你最近学习上还有什么漏洞,问我、问老师都行,抓紧补好吧。”
迎着浓烈落日,小团却淡淡一笑:“恐怕我的窟窿太多,早就补不完了。”
“嗳,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神继续开导世人,“你一定行!”
如果是你,那当然行啊,但我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只能徒劳无功。小团又苦笑一声,疲惫至极。
听老师说,等下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还要依照成绩,将所有同学进行梯度分班!
为此,小团忧心忡忡。因为他一点儿也不想跟好友分开——可惨不忍睹的分数,却无力满足他的心愿。
小家也很忧愁。他太清楚朋友的情况了:“万马争先,骅骝落后”,脑子聪明着呢,就是静不下心、学不进去,才暂时泯然众人。
破局点,会在哪儿?
“这样吧,我们先拉个勾。”本着鼓励的初衷,小家冲小团勾勾小拇指,“未来必全力以赴。我陪你,把世界征服。”
太阳落山了,撇下怅然若失的风云。“未来”,好像一个弥天大谎,没有人敢戳穿。
“一百年,不许变。”小团犹豫着回应他。
黄昏勾勒出两人背影,似时代天平的两端,一方任重、一方道远。
前路万重山。
是铩羽,还是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