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的开始
书名:四十不惑 作者:安和 本章字数:2471字 发布时间:2020-07-09

一、新的开始

1、

就在张明哲思考新出路的时候,除了关注最新的行业模式外,他也开始积极和以前的朋友们联系,希望从不同行业的朋友口中找到新机会。

秦晖正是这个时候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秦晖是张明哲的中学同学,也是他最好的兄弟之一。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信息安全专业,据张明哲的了解,他毕业后就到了一家做互联网安全的公司,做的还不错。


在北京很多最新的信息要来的比张明哲快,再加上秦晖本人也一直有自己创业的想法,所以自从张明哲在义乌开始创业以来,他们之间的电话互动更多的就在讨论最新的商业模式上。


“对了,明哲,你知不知道网络推手?”就在张明哲考虑着新的转型机会时,秦晖突然在一次电话里问了一句。

“网络推手?”张明哲楞了一下,这个名词最近很火。

 

2、

2010年正是中国BBS最火爆的时候,天涯猫扑自不必说,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社区论坛:上海的宽带山,杭州的19楼,南京的西祠胡同,湖南的红网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同时,各行各业也有自己的论坛,军事的铁血论坛、文学的红袖添香,清华的水木社区。而各大门户网站,也有自己的综合性论坛。


BBS的红火,也在客观上为第一代网络红人的崛起铺垫了良好的土壤。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张明哲对于当时互联网形态的判断。

 

最早的互联网社交集中在聊天室,而后即时通讯软件的盛行,让每个人都分离出自己的空间。再后的BBS再次让用户们集合到一起,而与此同时,博客的兴起也在用户们在聚集的同时,也有了自己单独的空间。


那个时代其实是国内第一批自媒体人萌芽的时期,随着2010年3G的普及,互联网因为硬件设备的更新再次迎来新的一波浪潮:个人站长们纷纷崛起,文字博主开始拥有自己的粉丝。王兴的饭否(中国第一个微博平台)上线,而一年后的新浪微博崛起更是彻底拉开了新互联网时代的序幕。


随着移动端传输速度的提升,渠道得到了增发的机会,普通用户得到信息的难度越发降低。

 

网络红人这个概念,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一开始的网络红人红起来,大部分是因为一些意外的情况或者意外的事件,在网络成为突发性传播事件,因此一鸣惊人。典型的案例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芙蓉姐姐”。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网络红人身上的潜力,他们是最早的网络KOL,可以一呼百应,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也会带来强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舆论氛围下,诞生了网络推手这一个特殊的职业。

 

张明哲知道网络推手这个名词,也就是不到一年时间的事情。因为在大学里就喜欢上论坛,所以这些年他只要有时间,也经常会在天涯猫扑这样的论坛逛逛。

秦晖告诉他,他一个朋友在北京做了一家网络推手的公司,三个月的时间就赚了上百万。


这不得不让张明哲有了些许兴趣,让他感兴趣的倒不是赚了多少钱,他想搞清楚的是,一个刚草根创业的乙方公司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做到的这个业绩?

于是他一方面让秦晖和朋友联系,了解了解朋友公司的业务情况。同时,张明哲也开始把时间花到了对于这个行业的研究上。

 

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发现这是一个处在蓝海的行业,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并且行业的切入点很低,前期投入成本也不高,但是可得到的回报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是一个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财富积累的行业,而对于此时的张明哲和周杭来说,创业的第一桶金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公司现有的业务也让张明哲意识到,这样下去是肯定不行的,如果继续留在义乌做这个公司,他们要付出的是高昂的时间成本。

虽然他们现在还很年轻,但是用时间来拼机会,对于目前的他们来讲是性价比最低的方式。

 

于是,在张明哲和秦晖在北京见面聊过几次后,他做了决定:放弃现在的公司,团队全部去北京,重新开始。

说干就干,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义乌公司的备货全部处理干净,并且和荆山也达成了友好的分手协议,一切都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完毕。


在决定去北京,并且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张明哲还有一个难题要解决。

这个让张明哲焦虑的问题,就是莫如南。



3、

来了荆山之后,他和莫如南的感情也还算稳定,会定期的见面,每天短信互告早安晚安,虽不到如胶似漆的阶段,但也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一旦去了北京,张明哲心里清楚,他和莫如南就只有三种结局。一种是如果莫如南愿意,他带上她一起去。第二种就是保持现在的恋爱关系,也就是异地恋。第三种就是现在直接分手,免得给彼此留下挂念。

 

而让张明哲真正下决定的,是之后的一次KTV聚会。

那次唱歌张明哲和莫如南都喝了不少酒,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告诉她自己要去北京,不过一向敏感的莫如南也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唱完歌,张明哲送她去酒店,刚走到房间门口,莫如南突然扑倒了张明哲怀里,放声大哭。

口中还念念自语着什么,张明哲仔细听了听,听清楚后他感觉一下子坠入了万丈深渊。

 

莫如南哭着说的是:“我想要妈妈。”

她是个孤儿,从小就被养父养母带大,从未见过自己的亲身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的亲身父母在哪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明哲心里已经做了决定:一定要和莫如南分手。

 

时隔多年张明哲再回忆这段往事,说到为什么听到莫如南哭着说的这几个字,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说他在那一瞬间,突然发现自己配不上莫如南。


快30岁的他,在那个时候还居无定所,对于未来一无所知,并且马上要去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根本不知道结果如何。从选择创业的那一天起,他的未来就是完全不确定的。

莫如南这样的姑娘,应该找一个有稳定工作,对她好的男人。好好结婚,买房买车,生儿育女,这一切都是张明哲在那一瞬间想到的。

他觉得自己没有,或者说至少暂时没有资格,配得上这样一个好姑娘。

 

而张明哲对待莫如南和对待于丽则不一样,他已经决定了分手,但是却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她。他在无意识的逃避这样的结果,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用分手这样的事实,去面对莫如南。

他只是告诉她,为了发展,自己把公司搬到北京去。他没有问莫如南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去。


而莫如南的态度也出乎他的意料,当她得知张明哲要去北京的事情之后,她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是告诉张明哲她支持他的想法。

正是她的这种态度,让张明哲陷入了自责的煎熬。这也正是他没有直接告诉她分手的原因。


张明哲就带着这样的遗憾,来到了北京。

那一年的张明哲,刚好27周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四十不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