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回家,你母亲在家等你呢。”
张宾白毫不犹豫地坐上了三轮车,也不知道是不是怕老店老板来找茬。
我也没有客气,因为一心想着见母亲,也毫不犹豫地上了三轮车。羊玉成只是站在店门口,目送几人,也没有说话。
张曜栋开着三轮车转个头,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张博锋开车呢,原来是我想错了。
三轮车开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往店门口看了一眼,只看到羊玉成突然露出诡异的笑容。我以为是错觉,闭上双眼,等再次睁开,又恢复了正常,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坐在三轮车上的我开始环顾四周,这就是盘山公路,像小溪一样弯曲地伸向远方。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山腰,越过山冈。
弯曲的公路像一条看不到边的长龙。长长的公路像一条白色的带子,无尽地伸向远方。公路像一条灰色的长龙笔直地伸向远方。
弯弯的公路就像碗里的长寿面,线条自然流畅。弯弯曲曲的公路,像一条大蟒蛇般一直延伸到山巅。
正在欣赏美景的我,突然感觉车子一拐弯,接着就是一阵颠簸,差点把牙齿给磕了。刚刚还是水泥路,现在直接变成了石子路,最关键的是这些石子好像是刚刚开采的。
那些石头大小还不一样,三轮车直接蹦了起来,上下颠簸。我忍不住往两边看去,旁边就是悬崖,三轮车越爬越高,达到百丈,看着悬崖,万一车子掉下去怎么办?
三轮车一路一蹦一跳的,我紧紧扶着把手不放,一会儿功夫,我实在受不了了,开口道:“舅舅,这车能不能开慢一点?在悬崖边太吓人了。”忍不住又往边上看了一眼,白雾缭绕,不知道悬崖到底有多深。
张曜栋笑呵呵地说道:“路平啊,你肯定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趁天黑赶快回家,不然天一黑,那时候才叫危险呢。”
“哦。”
我应了一声,心中想到,前世他经历过一次,只不过好像没这么夸张,或者是我记错了,或者当时自己的心情不一样。
“几年变化够大的!”这时孙宾白和张曜栋开始聊起了天。“
“张老弟,记得我来的时候,当年连路都没有,都是人走出的一条路。”
“孙大哥确实,那时候好像去镇上,来回需要一天的时间,虽然只有五十里路,关键是一座山十里要翻一个小时。”
“奇怪发展这么快二十年了,怎么才刚刚开采山路?”
“大唐官方早就拨款了,但是迟迟不动工,一直拖了好几年,五年前才开始动工。”
“为什么?”
“一直在修通往紫秋城的路。”
“哦。”
“这次大唐官方打算弄一条柏油马路,恰巧路过张家院。”
“那以后有了柏油马路,就享福了,不像以前每天走山路心惊肉跳的了。”
“那是当然,翻山越岭的日子熬到头了。”
我看着二人聊天,我真是心惊肉跳,开车聊天这注意力能集中吗?万一掉下悬崖怎么办?
我可没有心思听人聊天,聊天内容和前世一模一样,现在他死死地抓住把手,防止一不小心把自己弹了下来。
三轮车路过四座大山,来回地转来转去,已经转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终于在天黑之前,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停了下来,前方已经没路了,前方施工已经停下不知多久。而张家院就在眼前,这座大山的半山腰处。
我站立在山脚,抬眼望去,半山腰的房屋一排排错落有致,在薄薄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夜色渐渐浓郁,夕阳终究抵不过时光的磨砺,缓缓坠落在山谷之中。山峰仿佛一口巨大的深渊,将最后一抹余晖吞噬殆尽。
“路平,走吧。”
此刻,我内心既忐忑又激动,我不停地在脑海中想象着等一会儿见到父母时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各种画面在他的脑海中胡乱闪现……我紧紧跟在三人的身后,沿着阶梯一步步向山上攀登。
“路平归来了……”
张博锋迅速朝着半山腰跑去,一边大声呼喊着:“快看,路平归来啦……”
这时,稀稀落落的几个人站在半山腰向下张望,不一会儿,人越来越多,很快就聚集了三十多人,他们的年龄大多在二十多岁,都好奇地盯着我。
而我则抬头望向人群中间的那个人。只见一位中年人,眉毛浓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严厉的光芒。
他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看上去像是常年在地里劳作的人,脸上的皮肤显得十分粗糙。
从相貌上看像是三十多岁,但实际上他的年龄已经将近六十岁了。这张脸与记忆中的模样毫无二致,父亲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显得很淡然,对任何事情都不慌不忙地对待。
在他的身边,站着一个大约十三到十五岁的小女孩,她那小小的脸蛋上长着一对细长的柳叶眉,眉毛下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我。
这便是我的妹妹,孙荣荣。
孙宾武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来了就好。”
“父亲。”
“嗯,你母亲想你了,回家看看吧!”说完这句话,孙宾武转身便走。
而妹妹紧紧抓着父亲的衣角,紧跟在其后,她回头看了一眼我,露出一抹微笑,接着继续往前走,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一眼,眼中满是好奇。
而此时的我,本以为见到父亲我会大哭一场,没想到我的心却如此平静,与自己想象中的场景相差甚远,难道我如此绝情吗?
但我的脚步并未停下,紧紧跟在父亲身后,一边走一边思索着,难道是因为这是第三次经历这样的场景吗?
第一次看见父亲,是和二叔一起来找父母和妹妹;
第二次看见父亲,是奶奶去世,他回家一趟;
第三次看见父亲,就是这一次,重复着第一次的场景,而且这个场景与第一次见面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人群看到张路平回家了,便开始纷纷散开,大家开始议论纷纷……这人就是小孙的儿子,路平吗?当然也有人叫我张路平或者张玉米。
张家院的由来,是因为这半山腰有一块平地,大约五千平方米左右,由于木屋盖得比较集中,大约有四十多户人家,所以被称为张家院,这里的人全部都姓张,是张家一族人。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二百年,那是因为一百多年前,一场恶鬼来袭,一群张姓家族逃到这里,再次安了家。他们所说的恶鬼来袭,就是一百多年前的㓇蝈人来到大唐大肆屠杀。
我走在这错落有致的、有着百年历史的木屋间,栏杆边一个个精美的木雕,古老的石磨,树荫下悠闲聊天的几人,无不展示着这里的静美、和谐与淡然。
其中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说道:“这是小孙的儿子,路平吗?”
另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说道:“这路平,路平蛮帅气的。”
接着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说道:“没想到这一晃,玉米都玉米么大了!”
然后一名老奶奶说道:“是呀,记得被抱走的时候,还不会走路呢。我们都老了!”
孙宾武很是客气地说道:“几位哥哥,姐姐好。”
“好好。”
然后孙宾武回头说道:“路平,这是你的舅舅,舅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