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两位少爷吩咐包车,听明白了,是包车却不是雇车,因为他俩要包的是人力车,黄包车!干啥?雇黄包车去保定?想跑死车夫怎的?不是!是包车在北京城游玩!
原来乔修远一听李志行竟然是第一次到北京城,就立刻愿意做向导,游览一下千年帝都。李志行也非常愿意,民国的的北京城自己的确第一次来,好好看看城市建筑、风土人情,也不枉自己来过一次。至于军校报名,听乔修远说整个6月份都可以,还有3天,而北京到保定半天就到了,时间还有,何不京城一日游呢?
民国的北京城建筑非常宏伟,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宫城,乔修远带着李志行到处逛,志行有幸看到了很多之前只是停留在照片印象或猜测中的东西,可谓大涨见识。
当然,皇城和宫城是进不去的,溥仪这时还住在里面。
两位少爷四九城的乱逛,李志行一会在总理衙门门口,听乔修远讲袁世凯和北洋高官们的各种掌故;一会又到琉璃厂,看乔修远从小摊上拿起一个笔洗来断代;路过丰泽园,要停下来尝一下“葱烧海参”;过“大栅栏”,非要在小店里吃一吃“爆肚”,完了再去“东来顺”,吃涮羊肉……。
一路上乔修远妙语连珠,掌故不断,李志行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两位少爷玩得不是一般的快活。
到了晚上,乔大少邀请李志行去逛陕西巷。
李志行思量,我自陕西而来,尚不知京城还有陕西巷,是应该去逛逛。只是乔修远的家人马六一听陕西巷立刻着急,一副想劝却又不敢劝的样子,志行这才醒悟,莫不是京城有名的“八大胡同”?
这个乔修远!竟然诱拐自己去嫖妓!立刻严词拒绝。却又因为顾念乔修远才情,两人又一见如故,堪称知己,于是便教育乔修远说他年少高才,前途无量,切不可沉迷于眠花宿柳中,英雄当存大志向!一番话听得马六暗地里直竖大拇指,暗想少爷结交的这位李公子还是个不错的人。
谁料乔大少笑着贴着李志行耳朵说了一句,李志行立刻改变了主意,连忙吩咐车夫直奔陕西巷。
小五和傅长缨看得两眼发直,李志行可不是个好色的人,在三原城除了陪客人,自己根本就不去这种地方,连繁华的上海滩的各种绝色美女都没动过心,为啥今天这么急色?
乔修远呵呵笑着,也吩咐车子跟着李志行,众人也只好同去,到这种地方去,要注意保护东家安全的。
究竟是什么让李志行临时改变了主意,从一个义正言辞、满脸道德的人变得双目热切呢?只因为乔修远的那句话,那句话就是“你可知,蔡松坡先生的红颜知己小凤仙,此时就在陕西巷内?”
哦?这蔡松坡又是何人?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锷!蔡锷在云南发起护国战争,袁世凯的倒台就是因为他振臂一呼,他是近代有名的大英雄!
说起蔡锷此人,可不简单,此人清丽俊秀,坚韧内敛,自是儒将风采;沉稳机智,清廉务实,兼具雄才大略,是近现代史上近乎完美的名将。
蔡锷天资聪慧,13岁就中了秀才。在清朝,秀才其实很难考,和他一同参加考试的,不少都是白须老者了。后来又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很受梁启超赏识。又去日本读书,先后读过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日本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时成绩优秀,日本天皇还亲自赠送菊花宝刀,也就是享有传闻的“军刀组”的殊荣。
另外说一下,蒋百里、张孝淮、蔡锷因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表现优异,有“士官三杰”之称。
这样的人物自然有很多故事,不妨在此一叙,也添我中华人物壮色。
据传蔡锷小时与同伴放风筝,玩得正起劲时,线断了,风筝掉进太守家的花园里。一时,无人敢去取,唯蔡锷大胆前去,被门卫拦住而发生争执。
吵闹声惊动了太守大人,太守见蔡锷谈吐不凡,顿生好感,于是以进园找风筝为题,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蔡锷想了想,对了个下联:“太守二千石,唯有公……”蔡锷故意不往下说。
太守再三追问,蔡锷答曰:“你还我风筝,就是‘唯有公廉’,你若是不还,便是‘唯有公贪’了!”。太守夸他机灵过人,自然将风筝还他。
蔡锷9岁时,就以“神童”闻名于湖南宝庆府。说一年中秋夜,知府李蟒牛见浓云遮月,心情颇为不悦,为了调节一下节日气氛,活跃一下当地文化,他当即撰写一联挂在府衙大门左侧,还广征下联,号召宝庆各地才俊前来献对。那一联如是写道:
中秋月不明,挂一盏灯,替乾坤增色。
知府发话了,当地文人怎么能不捧场,谁料当地的文人雅士绞尽脑汁都没想出下联来,李知府更是大叹:“宝庆无才子,真是可悲可叹啊!”
知府征对联这事慢慢传开,等到来年三春时节,府衙门前仍然只有上联悬挂在那儿,显得孤零冷清,似乎就是宝庆无才子的明证。蔡锷知道这事后,心有不平,无论如何得为家乡争口气啊,冥思一阵后,他就让爸爸带着他去府衙门前应对。
三通鼓响,李知府闻声开堂,传击鼓人。衙役却报说,击鼓者并无冤情,只是一个少年说是要对对联。知府听闻此事,大吃一惊,然后又哈哈大笑道:“上联挂了这么久都没人应对,一个黄毛小子倒是大言不惭,也好,初生牛犊不怕虎,老夫倒要看看他是怎么个对法。准备笔墨纸砚,让他把下联写出来。”
没过多久,对联就被呈上,知府一看,拍案叫绝,连连称好,直呼:“奇才,真是奇才,此子不愧为神童也!”,还隆重宴请蔡锷父子,只见那联写道:
惊蛰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回春。
此后,蔡锷神童之名远扬,整个宝庆都知道家乡出了个小天才。当地名士樊锥听闻蔡锷才华,非常欣喜,便有意试他,应景出联:“千年柳树做衣架”。蔡锷不假思索便答:“万里山河当澡盆。”樊锥又让他以高、深作题出一对联,但不能出现山海这样的俗对。蔡锷稍作考虑便道:“高,高于人心;深,深过书籍。”樊锥大喜,遂对蔡锷倾囊相授。
蔡锷11岁参加府试,还是由他父亲背着他进考场的,考官看到蔡锷年幼,便即兴出了一联让他应对:“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接招,脱口而出:“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即颜回)领先”。
考官捋捋胡须,心中暗喜,大拇指都情不自禁地竖了起来,但看到蔡锷踩着凳子去拿高桌上的试卷,他兴致未尽地说:“拿拿拿,拿上板凳。”蔡锷随即答道:“跳跳跳,跳过龙门。”考官按捺不住喜悦,选拔他为考试第一。
蔡锷13岁去应府城参加院试,也是由他爸带他去的,应考之前,父子二人毫不紧张,反正就是试一试,就当玩玩呗。很少在城里逛的蔡锷觉得一切都新鲜有趣,见一家商店摆着画有福、禄、寿三星的镜屏,便被吸引过去。店老板得知蔡锷这么小就来应试,很是惊喜,思忖片刻便说:“小相公,这镜屏你喜欢吗,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对上,我就把它送给你。”
蔡锷惊喜,直说:“请老板赐教。”
“福禄寿三星拱照。”
“公侯伯一品当朝。”蔡锷立即答道。
老板直呼妙哉妙哉,对得太好了,一定高中,遂将镜屏相赠。
在一家毛笔店,父子二人又进去看了看,准备买些毛笔。得知蔡锷赶考,这回又是店老板过来出对:“小相公三元及第。”蔡锷听了喜滋滋的,好兆头啊,便对道:“大老板四季发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老板也是性情中人,直接将店内几支镇店的狼毫送给他。
开考当天,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长,但比教育厅长权力大)兼主考官江标见蔡锷骑在父亲肩上,捧着个考篮,略显得稚气未脱,便笑问:“你坐在谁肩上?你们到底谁考啊?”
“是学生考,这是学生的父亲。”
“子将父作马!”江标冷不防。
“父愿子成龙。”蔡锷不慌不忙。
蔡锷来时,试馆主人送给他一枝花,预祝妙笔生花,蟾宫折桂。江标发现蔡锷袖里插着鲜花,便借题发挥:“小学生暗藏春色。”
蔡锷拱手致意:“大主考明察秋毫。”
江标见他人矮衣长,就又笑道:“小后生长袍拖地。”
蔡锷随口应道:“大老爷洪福齐天。”
这下可好啦,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江主考便增加难度想要考倒这小生,徘徊半晌便道:“宝塔七层,四面八方。”蔡锷莞尔一笑,伸出一只手便回道:“玉掌五指,三长两短。”,江主考竟然考不住他。这次蔡锷考试成绩优异被补为生员(秀才),江标更是将他收为学生。
民国出人物,关于蔡锷的趣事因为篇幅不好讲太多,下面就单说一个如此人物为何与一个青楼女子成为红颜知己。
话说蔡锷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在云南军中任职,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也在云南发动起义,任云南都督。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成立将军府,将蔡锷召到北京当将军,加以笼络和监视。这是袁世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办法,将军府其实是个资格,有点像现在很多公司的项目管理部。
部门的员工,放出去都是项目经理,管十几亿、几十亿的大项目,是一方诸侯,但收回来却只是个部门职员,整天坐在格子间里喝茶,连一个独立办公室都没有。派谁出去做项目经理,说起来格子间喝茶的诸位都有资格,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太牛逼哟!将军府也是这个道理。
可惜老袁死的早,后来都是实力为尊,出去了就没人敢得罪,又请不回来,终于形成了军阀割据。
却说蔡锷天天在格子间里喝茶,却无时无刻不想着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但聪明人就是不一样,从不表露。袁世凯要称帝,他也不为亿万民众着想,去苦苦相劝,或者干脆来个死谏,留个青史美名。他反而叫好,还当着杨度的面,说自己的老师梁启超反对帝制是不识时务。
又假装整天沉迷酒色,其间便认识了青楼女子小凤仙。后来假装因迷恋小凤仙,与家中老婆大打出手,趁机把老婆从京城支回老家去了。而后携美人游津门,虚晃一枪,独自乘船去了日本,借口是治病。待老袁察觉时,他已从日本暗渡云南,举了义旗。
自古风尘中多出奇女子,这小凤仙就是一位。
却说小凤仙相貌不过中姿,性情却是孤傲,粗通翰墨,喜缀歌词,过人之处是生就一双慧眼,能辨别狎客才华,京城中人或称“侠妓”。
蔡锷与小凤仙初识,不过是逢场作戏,意欲掩人耳目,扮成商人去吃酒。而小凤仙却一眼看出了蔡锷的不凡,真心相待,帮蔡锷解忧缓愁,遮掩配合,助蔡锷完成脱身大计。
无论多奇伟的男子,心中总有一个红颜知己的梦,这无关乎她的出身,无关乎她的遭遇!蔡锷和小凤仙的事情,后世被拍成电影,名曰《知音》。这种女子,若能亲见一面,是何等幸事!李志行怎么能不着急?
等两位少爷赶到陕西巷云吉班坐定,乔大少言明来拜访小凤仙姑娘,只是老鸨说小凤仙已经不再见客,想来是怕辱没了蔡锷英雄的名声。
但乔大少似乎是名人,老鸨又说既然是乔少爷前来,她自去问一声,看看小凤仙姑娘是否愿意?李志行急忙塞了50块大洋银票给老鸨,老鸨说一定劝劝。
一会功夫,老鸨面有愧色地下来,说小凤仙姑娘绝不见客。乔大少也感慨无奈。
李志行见如此,就对老鸨说到“既然无缘得见姑娘芳容,但我等素来敬重小凤仙姑娘!姑娘虽居三尺木楼,却助得蔡锷公行拯救千万里中国之大事,令人敬仰!特奉上薄资以助姑娘的生活,请你以后千万别慢待了小凤仙姑娘。”
说完拿了一张银票出来给老鸨,老鸨连称不敢,就代小凤仙收下了。
两人出了云吉班,街两旁虽然花红柳绿,但已无心,径回酒店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