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只是铺垫,九月我们要回到学校上课一个月,十月十一月才是真正的集训。
一回到学校我就明显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其他同学要么和往常一样不知所措得过且过,要么努力到有些狼狈。
我们班说好听点是艺术班,说难听点就是文科差班,班上大多数人都是第一种,即使是少数的第二种人,也不知道这条路是不是通的。
“我感觉我已经做到我认知中的所有努力了,但是离我想上的那个一本依然很远……反正,努力总没错吧?还有好几个月万一有奇迹呢?”说句话的是我们班上前三的一个女生,成绩一般在480-500间浮动。
她已经是班上的顶尖水平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继续突破下去。
我的成绩在420-440左右浮动,班级前十,纯纯的踩线生。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扶风市历年本科分数线在430-460之间。能感觉得出来,自从上次展览后不少人已经接受了我们班最多只能考十来个本科,而且里面大概率没有自己的事实。
没错,这就是大多数普通高中的高考现状:能上本科就是赢。你说985,211?尖子班都不一定能出多少。网络上一片的名校喜报似乎让大家忘了沉默的大多数。
这还算是市区稍好的高中,起码本科数还是用班级计数,我上大学时还知道不少不知名县中本科数甚至是以年级计数,即——XX县XX中学高考喜报,理科二本上线9人,文科二本上线13人。
小说电视剧里的高中:叛逆,早恋,校园欺凌,我与校草/校霸的爱恨情仇……
看完《高考》记录片后我想象的高中:热血青春,团结一致,互帮互助…
实际的高中:混日子,得过且过,各管各,一盘散沙……
我们不敢做那些没有底线违法乱纪的事,老师家长的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担心好久,只敢在阴暗的角落里和那个人卿卿我我玩点暧昧,或是搞点藏手机,点外卖之类的小动作。
我们向往着自由与光明,可又觉得获得它的每一条路都那么遥远,每天站在自己的囚笼里,把手伸出去碰到的一丝光亮都能让自己心满意足好久。循环往复,无法自拔。最终我们会变成自己嘴里最讨厌的人——为了一把菜贵了都能大打出手的夫妻,对领导陪笑脸的打工人,崩溃砸碗的单身母亲……
“害,普通人的日子就是一地鸡毛啊,考个985,211也许才有可能逃离吧。”一个总分三百五六的同学叹了口气道:“这基本不可能,你都在这儿了。”
某天晚自习下回到宿舍,我在阳台上廷加一个室友的哭泣:“我每天都跟着你们,你们说什么我做什么给你们当狗!你们居然这么对我!我做这么多为什么不能看看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结合她最近的表现我瞬间就明白了——那几个和她玩得好,天天使唤她的女生大概是背后说她什么被她知道了。
我是很瞧不起这种行为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点恶趣味:
“你既然觉得活着没意思,那就去死啊。“
面对哭泣的她我微笑着说出这句恶毒的话语。我为什么要这样?也许是之前自己还羡慕过她和班上这么多人关系好现在很幸灾乐祸吧。反正,我现在就想当一个恶人。
可是她下一秒的反应却让我内疚不已——
她哭着说,她要是死了,谁来照顾她爸爸妈妈?她姐姐成绩好以后以后肯定要出去拼搏,她弟弟是体育特长生情商还比她高全家最喜欢他,以后肯定也是要出去的,只剩她照顾她爸爸妈妈了。“我妈妈有高血压,每个月要去医院拿三种药,爸爸最喜欢吃我的糖醋白菜,每次吃都会夸奖我……”她旁若无人的在那里絮絮叨叨。
我悄悄退开。我除了悄悄退开还能干嘛?刚刚已经很恶毒了。
……不过你别看她现在这么伤心,可没过几天那几个女生又来找她一起吃饭她又兴高采烈的跟着去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