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482年冬被越国偷袭以后,吴国国势日渐衰弱,夫差虽有心重振雄风,奈何已然无力回天。
五年后,公元前478年,勾践觉得火候已到,于是统帅全国精兵倾巢而出,这次兵更多,将更广,加上楚军,足足八万余众。
几年时间,勾践怎么会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兵?
一部分来自五年前夫差割让给勾践的土地;
一部分是勾践当初推行三胎政策的结果;
十几年过去了,越国那些英雄母亲所生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都成了越国的战士,他们身负祖辈、父辈的仇恨,他们发誓在踏上那片土地的时候,要将那里染成血色。
勾践斋戒沐浴,敬告先祖,带着一种悲壮的情绪来到“人民广场”,在那里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五日之内,寡人伐吴,三军将士,风雨同渡,兵锋所至,血漫胥浦!”
言罢,勾践登上飞翼楼,擂响隆隆战鼓,军民齐声厉呼,杀气荡向勾吴。
紧接着,勾践当着八万大军的面,一刀劈死了一个破坏军纪的罪犯。
这个罪犯并非常人,他是越国著名富二代,其父乃首都会稽知名企业家,重点纳税大户,曾为拉动越国经济,贿赂吴国官员做出过杰出贡献。此人因贪生怕死,以重金贿赂人口普查部门,企图蒙混过关,逃避军役。
勾践得知以后,拒绝其家人求见,责令从严处罚,以正典法——此乃效仿孙武当年,杀鸡儆猴,违军令者斩!
范蠡的嘴角暗地又抽了一下。
随即就是悲壮的送别仪式,三军将士与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知交好友,执手相看泪眼,却铿锵着说:“此入胥浦,若不灭吴,便为枯骨!”
壮怀激烈的气氛在整个会稽蔓延,将士们唱着战歌,扑向吴国: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所离不降兮,以泄我王气苏。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道佑有德兮,吴卒自屠。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
——《吴越春秋·离别相去辞》
翌日,行军途中,勾践又当众砍杀了一名下级军官,理由依然是——违军令者斩!
看来杀一只鸡效果不明显,只好再杀一只。
第三天,勾践又当众剁了一名“下大夫”的首级。
看来小鸡起不到良好的震慑作用,只好宰只大的。
第四天,越军抵达吴越边境,勾践又拿一名“违反军令”的将级军官祭了军旗,这下猴子们全严肃起来了,军容军纪焕然一新。
大军进入吴境,逶迤而行,没走多久,勾践的指挥车被一只愤怒的青蛙挡住了去路。
勾践翘指点赞:“这个小愤青,前途无量!”说罢从指挥车上下来,弯腰鞠躬,向“愤青”敬礼。
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大王怎么回事?怎么对着一个蛤蟆鞠躬?难道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青蛙?它爸爸是月宫里那位吞月蟾蜍?
什么吞月蟾蜍,还哮天神犬呢!勾践又鞠一躬,满脸敬重:“吴国一只手无缚鸡之力的青蛙,在见到敌人以后,都能鼓足杀气,目眦欲裂地瞪视着敌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这话在军中传开,大家顿时觉得自己还不如吴国的一只青蛙了,纷纷相互激励:“此战必将敌人撕碎,有死无回!”
勾践见军队的杀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开来,心中暗喜,不花一分钱就凝聚一只视死如归的军队,寡人果然是天生当领导的料。
接着,勾践跨上指挥车,昂首而立,朗声高呼:“军中有独生子女者,向前一步!”
这些人站了出来,大家相互对视,不知所为何事,难道要发独生子女奖励费?
勾践大手一挥:“你们都回去吧!”
众人激动了起来:“为什么?男儿只手把越剑,不破勾吴终不还!”
勾践怒声道:“你们战死沙场,你们的父母谁来赡养!寡人不需要你们为国捐躯,统统回去!”
三军泪目!
紧接着,勾践又高喊:“家中兄弟全在军中的,选一人回去,为你们的父母颐养天年,这是军令,不得有误!”
三军痛哭!
如此一来,八万大军一下子走了一两万,但勾践毫无憾惜之色,兵在精不在众,当你的团队里全是了无牵挂,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士时,你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翌日,越军行至钱塘,战在弦上,一触即发,勾践再次当众斩杀五名违令者,做了最后一次战前演讲:“寡人视诸位如爱子,但即便爱子不尊军令,寡人亦不留情,杀绝无赦!此战事关存亡,望诸位全力以赴,有瞻前顾后,自行其是者,斩立决,子为奴妻儿为妓,听到没有!”
当年三月,越军逼近姑苏城外笠泽南岸,夫差闻讯率姑苏全部精兵迎战,两军隔江对峙。春秋最后一场大战——“笠泽之战”,爆发了!
奇怪,夫差是怎么想的?越军燃烧着复仇的火焰,来势汹汹,夫差难道不懂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为何不避敌锋芒,固守城池,等待地方部队以及友军支援,反而主动迎战呢?脑子坏掉了想自取灭亡吗?
显然不是,夫差也算久经沙场的战将,当年攻楚伐齐平叛乱都是亲自上阵,战斗经验丰富得很,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夫差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凭借大江之险将敌人堵在姑苏城外,一方面可以使国都不至于生灵涂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姑苏的生命线。
要知道,当年夫差、伍子胥等人开凿的水路,正是各地部队以及友军增援姑苏最快捷的通道,一旦水路被越军控制,姑苏就成了瓮中之鱼,只剩下待煮的份儿了。
再者,如今笠泽江春水方生,寒浪滔滔,前文有所提及,在春秋时代,渡江作战是军事大忌,一旦出现些许闪失,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所以夫差打定主意,要趁越军渡江时找准时机半渡而击之,一战击垮越军,彻底扭转两国战局。
笠泽江的另一边,勾践望着这滚滚笠泽东逝水,也是头疼得很。渡江作战,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思来想去,也只有若干年前的泓水之战勉强算得成功案例。但那场战争没有借鉴的意义啊,那是宋兹甫自己给自己下绊子好吗?夫差可不是宋兹甫,夫差没有那么仁慈,夫差一定会半渡而击之。
所以,眼下怎么办?我战前搞了那么多骚操作,就让一条江给全部作废了?
不管怎么说,反正勾践是没辙,那么范蠡,你来吧!
范蠡45度角仰望苍穹:“渡江作战,不能强攻,一定要以智取胜,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此时响起了掌声,勾践一边鼓掌一边称赞:“范蠡就是范蠡,见识就是这么与众不同,你说的太对了,纵观古今,凡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智取胜的战争,没有不胜的!”
范蠡白了勾践一眼:“我还没说完呢!”
“继续,继续!”
范蠡展开军用地图,边指边说:“我们这样……”
是夜,越军两翼部队战鼓齐鸣,摇旗呐喊,一副要渡河与吴军决一死战的样子。
夜色深沉,乌漆墨黑,夫差难辨真假,不敢大意,只好分兵拒敌,勾践与范蠡相视一笑:“夫差果然中计,‘六千君子’,去吧,释放你们无处发泄的青春吧!
“六千君子”,这个队伍不得了,他们是勾践训练的死士,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越女的徒弟。
越女是谁?
《吴越春秋》记载,当时越地有一女子,武功大成,可以一敌百,不说天下无敌也差不多。
《越女剑》记载,吴国八位使者在越国街头作恶,借醉酒之际斩断了范蠡两个卫士的手掌,又将路过的放羊女阿青的一头羊斩为两半,还趁机戏耍阿青。
没想到,表面娇弱美丽又天真无邪的阿青手持竹棒,只用四招就戳瞎了两名吴国剑士的眼睛。更在八人的围攻之下,施展精妙剑术,将八人兵刃一一击落,又将每人刺瞎了一只眼睛。
范蠡大喜,邀请阿青到家中深入交流,并在谈话中得知她的师父竟然只是一只白猿。
原来,阿青在放羊时,常有一只白猿来跟她玩耍,白猿以竹棒刺阿青,阿青则从抵挡中慢慢学会反击。最后练成天下无双的绝妙剑术。
范蠡邀请阿青到宫中,希望她能教越国剑士剑法。前后四天时间,阿青在越王的剑室里先后与八十名越国剑术高手对招,没有一个人能挡得住她三招。但其后阿青突然不辞而别,范蠡四处寻找,仍然是一无所获。而与她对过招的八十名剑士,虽然连她的一招一式都没有学会,但凭借对招时勉强捉摸到的剑法影子传授给了越国战士,已经足以使越国的剑术无敌于天下了。
当然,不管是《吴越春秋》还是《越女剑》,显然艺术成分都多于现实,依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超人般的人物肯定是不存在的。不过历史对于六千君子军则是有记录的,这支部队大概有以下特点:
行军迅疾,诡秘而无声,善于埋伏与隐藏,可披重甲急行,单兵战斗力超强,精通多种武器。
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没错,这支军队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特种部队,是经过最残酷的淘汰选拔出来的精英,用来完成国之重任,是勾践为了对付吴国专门训练的国之重器。
就是这六千君子,趁着夜色的掩护,从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悄无声息地度过笠泽江,直扑夫差所在的中军大营!
吴军所剩不多的精锐都被拉出去拦截不存在的敌人,中军大营的老弱病残根本无法抵挡勇猛矫健的越国特种部队,防线瞬间被撕开。
两翼吴军得知中军遇袭,担心夫差出现闪失,火速回援,越军全军开始趁势渡河,并尾随回援吴军一路追杀,此时,六千君子也开始自营内向外迎击,回援吴军腹背受敌,死伤不计其数。
夫差傻了,曾几何时,威风凛凛,屠楚镇越,伐齐压晋的吴国王牌部队,自己引以为傲的虎狼之师,就这样被越军打垮了。
完了,寡人完了,吴国完了,一切都晚了。
【开心一刻】
多年后,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孩子们上的辅导班也变了,大街上两熟人见面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甲:“大妹子,你儿子学的撩妹兴趣班怎么样?”
乙:“别提了,这小子就知道学习,对撩妹一点都不感兴趣,愁死我了。”
甲:“我也愁,我给闺女报的屌丝鉴别班,她也不愿意学,就喜欢数理化,学那些有什么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