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乔大少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4735字 发布时间:2022-10-18

从镖局出来,李志行按计划去见范掌柜,主要是傅长缨的事情,自己要去读书,傅长缨最好还给范掌柜。

不料范掌柜一听李志行要去上军校,两眼放光,非常支持!表示傅长缨就跟着志行,一是可以联络保定的哥老会势力,方便李志行的需求,二是可以让傅长缨定期返回陕西处理帮内事务,并不要紧。

志行闻言,想也想也就答应了。

三原的事情实在繁琐,处理起来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但恰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李志行决定立刻动身!

什么大事?那就是袁世凯死了。

袁世凯病死了,这位枭雄在众叛亲离中死去,落下身后漫漫骂名。据说,袁世凯临终时非常后悔,说了一句“是他害了我!”,估计意思是他本无称帝之心,是受小人撺掇。

可这个小人是谁?袁世凯没有说,有人猜测是杨度。因为他是袁世凯的心腹,推动袁世凯称帝的组织“筹安会”就是他发起的。

杨度此人是君主立宪派,据说有经天纬地之才,师从船山书院的一代名儒王闿运,醉心于帝王术,常有志为帝王师。如果根本没有帝王,自己怎么当帝王的老师?所以极有可能老袁最后在骂杨度。

也有人猜测,说是袁是在埋怨他的大公子袁克定。因为袁世凯临死,只有自己的儿子骂不出口,其他人还不早点名了?也有这种可能,因为袁克定一直伙同袁世凯宠妾洪姨一起,整天撺掇老袁称帝,一个想当皇太子,一个想当皇贵妃。

反正老袁最后后悔了,但也是悔之晚矣!巨祸已经酿成。

袁世凯的死,恰如在空中响起一颗炸雷,别人或许尚且在猜测以后中国的发展,李志行却知道,这标志着中华大地数十年混战的开始!

不管这些,李志行带了小五、傅长缨还有一个乌小艺的徒弟,带着一笼鸽子,赶快启程,经河南坐火车赶往清河陆军预备学校。途中在北京换乘,亦是匆匆忙忙,无暇去领略国都的风景,只因为在陕西耽搁的时间太长,生怕错过军校开学。

到了清河,李志行备了礼品去见陈树藩的同窗好友。礼品是按刘神仙的指示买的,是一副清朝的画卷,算是个文物,也不贵,2百大洋,打听好住址之后,便去拜访。

到了地方,正好看见一个身穿军装的人送客出来,是个少校,戴着一副眼镜,拱手向客人说“乔公子,回去一定代我向乔公问好!”

那客人是个年轻公子,人长得风流倜傥,也向那少校拱手道“这次多亏潘叔叔费心了,您的问候我一定转达。”然后就带着家人告辞离去。

此人既然姓潘,又官拜少校,想来就是陈树藩的同学潘庆云了。李志行急忙上前说明来意,潘庆云一听是陈树藩介绍,也就请进屋去。

李志行先递上了介绍信,潘庆云仔细看了一遍,问道“树藩如今在陕西如何?”

袁世凯死后第二天,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就任总理。陈树藩于黎元洪继任当日,通电宣布取消陕西独立,表示一切权利归中央,自己先替中央守地方。又说袁世凯是在总统任上去世的,应该风光下葬,还应该优待袁世凯家属云云。

随后四川、广东等省,纷纷宣布取消独立。陈树藩这个头带得好,又会说话,所以特授陈树藩为汉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兼署巡按使(省长),也就是正式任命为陕西军政一把手,本书为称呼方便,依旧叫督军。

“督军现在统领三秦,人皆归心。” 李志行急忙回答。

潘庆云不禁感慨道“弹指一挥,昔年同窗历历在目,树藩这次趁势而起,的确是一番大作为呀。”

“是啊,陆军学堂乃国家军队发兆之地,前辈众人,皆是英豪。”

潘庆云笑了笑,摆摆手说“都是一心为国,所以就有些成就。不过么,树藩可算英豪,我嘛……就是个新云野鹤罢了。呵呵,好了,不说这些了,说说你的情况。”

李志行遂说明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又拿出准备好的画轴,说到“督军知道您清雅,特派我送来画轴一卷请您赏鉴。”

潘庆云一听画轴,眼中立刻神采飞扬,说到“树藩还是了解我的,快打开看看。”

李志行急忙打开,潘庆云看了又看,又用手摩挲画纸,称赞道“哈哈,这是陈撰的真迹,你看这梅花,格调超逸,气氛清雅,尤显风骨,好画,好画!”

这画上画的是一树梅花,旁边枯石夹杂几株杂草,看着的确不错,但李志行不懂画,于是只得装模作样附和着说好。

“对了,你知不知道这画家陈撰是谁?”也不管李志行是不是知音,潘庆云已经起了谈兴。

“这个……,是清朝著名画家,尤善花鸟,山水画也好。”李志行回答道,这些是买画的时候听说的。

“嗯,对!陈撰花鸟最好,尤善梅花,这幅作品就是他的得意作品之一,没想到被你买来送我,也是一大幸事!” 潘庆云非常高兴。

“那么你可知道陈撰是哪朝哪代的画家?” 潘庆云又问。

“应该是前清乾隆年间的吧?”

“嗯,不错,那你知道前清都有哪些有名的画家么……?” 潘庆云谈兴越来越浓。

李志行不懂,亏在他是个谦虚好学的人,是个好听众,也是个好捧哏,适时的提出问题,挠到潘庆云的痒处,潘庆云便滔滔不绝给李志行讲了起来。一直讲到吃饭时间,又留饭,在饭桌上接着讲,以至于李志行学习了不少关于字画的知识。

原来这个陈撰是“扬州八怪”之一,却性格孤僻,洁身自好,乃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书画为生的画家,潘庆云自觉与自己的孤芳自赏甚为相合,所以今天特别高兴。

混了顿饭又长了知识,不错不错,只是开假学历的事情一句还没有说。

不过只要让所求的人高兴,啥都不是事!最后,潘庆云直接在抽屉里拿出毕业的相关证书,空白的,已经盖好了章,签了李志行的名字就好用。至于相关的学籍记录之类的不需要,一般不会查,万一查到的时候,自有潘庆云对付,这个在他权限之内。

事情办妥,急忙赶回北京,准备再乘火车到保定。

不料让小五去买票却买不到,说停止发售,什么时候卖还不知道。北京离保定并不算远,倒是可以租马车,但天色已晚,最好先住一晚上,于是几人又找了个好点的旅馆住宿。

安顿好后,便在旅馆吃饭,准备吃完饭再让小五去雇马车,明天一大早就走。

这边李志行正吩咐着,却听见旁边有一人高声说道“你个马六,就知道催着本少爷快点走,我知道你想早点回去交差,好去会你的小兰!本少爷又没拦着你,你自回家便是,何必非要我坐马车赶路?马车哪里有火车舒服?”

听着像在教训下人。

只听见那下人委屈的说“大少爷,我哪敢催您呐?这不快过了军校报名的期限了吗?所以才想雇马车快点走。”

李志行一听军校报名?莫不是保定军校?快过期限了?怎么回事?赶快看看!

一看之下,竟然见过!正是上午在清河潘庆云处见过的那位公子,此时这位公子一副很生气的样子,那个叫马六的下人红着脸,尴尬地苦笑。

“什么快过期限了?不是还有几天吗?这里到保定才几里路!”那位少爷又开始发牢骚。

还真是去保定军校报名的!这个期限具体时间李志行却不知道,少不了上前询问一二。

于是志行就走上前去,一拱手说到“冒昧打扰,请问仁兄可是去保定军校报道?”

那位少爷正在和下人置气,忽见一个相貌俊朗、打扮得体的年轻人来打搅,不禁愣了一下,说到“对呀,你怎么知道?啊,你就是今天上午在潘叔叔家门口见过的那位!你也去报道,对不对?”,这少爷大叫起来。

这位少爷很聪明呀,一句话就能判断出李志行的情况!

李志行笑着说“正是!在下陕西李志行,请问仁兄如何称呼?”

“啊,在下乔修远,北京人,兄台快请坐!” 乔修远也急忙拱手请李志行坐下。

啥?京城人?那干嘛还要住旅店?

二人算是未来的同学,李志行人又相貌阳光,谈吐文雅,两人便很快谈在了一起。

原来这乔修远真是北京人,父亲是个官员,乔修远是家里老大,父亲希望他能恢复祖上荣光,这番上军校就是他父亲的主意,乔修远也同意去,但因为这位乔大少早已习惯了吊儿郎当,父亲生怕他临阵脱逃,就专门派了家人跟着他,直到他报完名进了军校为止。

乔修远这几天总被父亲教育,动不动就提到祖上的荣光和他的不求上进,二十几岁的人了家也不成,业也不立!乔修远听得实在心烦,所以回到北京也不愿回家,非要住在酒店里,又不急着上学,所以想在这里慢慢等火车开通。

初次见面,乔修远当然不会多说自己的情况。其实这位乔大少爷,却是个高干子弟,怎么个高干法呢?就是他爷爷做过陕甘总督,正一品,到了他父亲时,虽然没有他爷爷厉害,但却也做过一任甘肃藩台,从二品,后来满清灭亡,他父亲因为资望很深,又在甘肃有影响力,被聘任为总统府资政,虽无实权,但名望依旧很高。

而到了乔修远这一代,则差了很多。乔老爷生了两个儿子,乔修远和乔修贤,乔修远从小聪慧,8岁能诵诗,10岁写文章,见着莫不称为麒麟。他弟弟乔修贤则差了不少,脑袋总不开窍,文章教10遍也记不住,仿佛乔家的灵气都让乔修远一人得了。

乔修远聪明,又是老大,所以父亲对其寄予厚望。16岁就送到英国名牌学校留洋,但乔修远在英国读了两年,却不想读了,说欧洲大陆文明兴盛,要去法国读书。这个也有道理,法国陆军世界第一,文化又世界闻名,孩子有此志向,亦是好事。去吧!家里又不缺钱。

那么在英国的学位怎么办?自然是不要了,原本学位对他这样的高干子弟也不重要。

没想到乔修远在法国读了一年,又说德国好,想去德国。于是又换了个国家,到了德国却又不好好读书,整天游历欧洲,什么荷兰、比利时、瑞典、俄国跑了个遍,德国人治学严谨,这书也读不下去了。

不过没关系,乔修远又发现了新大陆。对,的确是新大陆,那就是美国,乔大少又去美国读书,但按他的性情,注定得不到学位。但乔修远每每家信里却说,自己又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以后富民强国有大用处!

唉,乔父已经不再抱厚望了,随他。最后果然又待不住,到了日本游历,又是半年多。这两年才刚回到国内,又不想做事,天天游手好闲,到处旅游,乔老爷每每教导,乔修远只说自己志向远大,厚积薄发。

老爷子叹息一声,还好,乔修远没有抽大烟、好赌博的恶习,现在毕竟年纪尚不太大,儿子总有玩够的那一天,由他去吧。

这一次,乔修远忽然和父亲讨论起军事,言谈之间显得非常有兴趣。乔老爷灵机一动,让他去上军校,不为当官,为的是军校是军事化管理,总会改变些生活习气。于是便兴致勃勃讲起乔修远的爷爷,是如何由一刀一枪挣下功名,如何成为一方大员、救万民于水火等等,乔修远一听之下,果然神往,成功咬钩。

“这么说,上军校并非修远兄本意了?”李志行问道。

“非也非也!其实本少爷常怀报国之心,上军校实乃我平生之夙愿!”乔修远说到。

傍边的马六似乎想笑,憋得很难受。

乔修远一看马六的样子,就气恼地说到“嗨,你个马六!你不信本少爷是不是?你以为本少爷在说谎是不是?老爷整天说我不务正业,你就真以为本少爷不务正业了?告诉你马六,本少爷在家里也是熟读兵书,不说三韬六略,就是美国人的《海权论》我都读了几遍!”

马六马上说“大少爷!我可从来没有说过您不务正业,我经常对老爷说少爷您博古通今,那书读了没有一车,也有好几麻袋!”

“嘿,你个蠢材!书是好用麻袋装的么?你当要卖废纸?” 乔修远对马六嗤之以鼻。

“啊,修远兄还读过《海权论》?”李志行很惊讶,这本书自己前世在一次偶尔的机会读到过,是一部系统讲述制海权重要性的宏论,作者马汉曾两度出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此时这书应该还没有中文版的。

“哦,志行兄也读过?”这次乔修远也惊讶了,这书没有中文版,他的书是朋友从美国带回来的,自己英文还不错,第一次读也是有些吃力的。

“偶尔在朋友处拜读过……”志行急忙解释。

“那么,志行兄以为海洋权对中国的意义如何……?”这位乔大少竟然也是个好学之人,两人立刻讨论起来。

两人从海权讨论海军,从海军又讨论到陆军,从陆军又讨论到空军,从满清讨论到民国,从民国讨论到欧洲,从欧洲讨论到美洲,从美洲又谈回亚洲……,却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各自惊讶。

乔修远惊讶于居然有人比自己还博学!眼界之宽,见解之高,生平仅见!李志行惊讶这位乔大少看起来吊儿郎当,细皮嫩肉,竟然胸中沟壑万千,却是自己遇到的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

这是个奇才!为何他家里人却觉得他不务正业,还专门派了个家人来看着他?

一时间,两人惺惺相惜,把酒言欢,晚上竟然要住在一起,以便彻夜长谈。惊得马六、小五等人目瞪口呆。雇佣马车的事情,两位少爷一句也没吩咐,李志行原本要打听保定军校开学期限的事情,竟然也只字未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