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就在夫差带着全国精锐倾巢而出的时候,勾践的复仇行动终于展开了。
趁夫差急于开会,耀武扬威,国内空虚,勾践抓住时机,遣骁勇善战水军二千人,训练有素的战士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核心近卫军六千人,技术型军官一千人,约五万精兵,扑向吴国。
国家危亡之际,夫差长子世子姬友站了出来,临危不乱,指挥若定。
这天,姬友带着王子地、王孙弥庸和大将寿于姚等人登上横山观察敌情。远远地,弥庸就看见越军竖起一面战旗,心中猛然一痛,呼道:“这战旗是我爸爸的啊!”
原来,弥庸的爸爸当年曾跟随姬光征战越国,结果两人先后阵亡,弥庸爸爸的战旗亦成了越军的战利品。
弥庸见到这面战旗,目眦欲裂,就要出战,被姬友一把拉住:“别冲动,越军摆明是在刺激你,不要中了他们的圈套。我已派人去向父亲求援,等大军返回,我们一起报仇雪恨。如今,凭险固守,等待援军才是上策,如果我们贸然杀出去,出师不利,那可是亡国的大事!”
被仇恨烧红了眼的弥庸哪管这个,高声吼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敌人就在眼前,龟缩不前算什么男人!明知山有虎,我也要向虎山行!他们刺激我,我就给他们来个刺激的!”
说罢,带着自己的五千嫡系,谁也拉不住地杀出城去。王子地见劝不住弥庸,又怕他有闪失,也匆匆忙带兵出城助阵。两军在姑苏城外展开一场鏖战。姬友在城内心急如焚。
意外这个时候出现了。
王子地与王孙弥庸带着一群老弱病残竟然来了个开门红,首战大胜,王子地还抓了讴阳,弥庸抓了畴无馀,越国头阵部队全线崩溃。
意外这个时候又出现了。
王子地与公孙弥庸正在振臂欢呼,勾践的主力部队风卷残云般掩杀过来,姬友在城内见战局突变,担心城外部队集体做了人肉饺子,只好带着城内部队倾巢而出,心想趁勾践长途奔袭,人困马乏之际,全力一战,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然而,此时的勾践早已不是当年的勾践,此时的越军也不是当年的越军了,在绝对优势面前,奇迹没有再度出现,吴军被越军三下五除二收拾得利利落落,姬友连同、弥庸、寿于姚都成了战俘,姑苏城陷落。姬友随后被烧死在姑苏台。
城破之际,王子地遣七名死士趁乱突出重围,星夜驰骋赶赴黄池,向夫差传递急情。
夫差听罢,一言不发,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果断决定——将七人全部偷偷埋杀!
为了当上这个盟主,夫差也是打算破釜沉舟了。
如果不是司马寅善于察言观色,窥斑见豹,说不得夫差真会梦想成真。
黄池会毕,吴国大军一路南下,疾驰回国,路过宋国的时候,鉴于宋国不给面子没有参会,夫差准备把满腔的怒火向这里倾泻一下。
伯嚭连忙劝阻:“大王亲临,推他宋国就跟玩似的,但当前国内祸乱,打不了持久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夫差这才强行控制住自己。
这年冬,夫差回到被战火摧残过得姑苏城,景象凄凉,满目凋零,仿若鬼城。夫差想起伍子胥的话,恍惚间,似乎觉得城门上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看。夫差在这一刻竟有了些许悔意。
呵,悔有什么用呢?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当务之急,是如何让虎视眈眈的越军息怒而退。否则越军再来一波,姑苏城就彻底毁了。
夫差派人去给勾践送礼,一如勾践当初孝敬自己一样:还请越王网开一面。
勾践假装非常豁达地接受和谈,他知道,瘦死的骆驼有骨架,吴国暂时还灭不了,打下去,两败俱伤的可能性非常大,所幸给自己个台阶,也在天下诸侯面前卖个人设吧。
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天道好轮回,当初吴国趁楚君死了爸爸兴兵伐楚,如今楚国反手就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儿子死了,那我就让你痛上加痛!
公元前480年夏,楚国大军直扑吴国,打响报复性的一战。
患难见真情的时刻来了!
陈国眼见楚国受难,马上派出了慰问团,表达陈闵公陈越同志对吴国口头上的支持。
结果,慰问大使公孙贞子使命未成身先死,倒在了姑苏城外,副使芋尹盖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决定抬着公孙贞子的棺材进城慰问夫差。
这份天大的热情着实让夫差有些承受不了,马上派伯嚭到城外款待陈国使团,委婉拒绝道:“现在江南正值雨季,下起来就没完没了,恐怕雨水损了贤大夫的遗体,我们怎么过意得去,您还是赶快回去将贤大夫安葬吧!”
芋尹盖不高兴了:“贵国受难,我国在第一时间派出慰问使团,连大使都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结果你们不让我们进城?还是贵国觉得我国大使只配弃尸荒野?”
伯嚭连忙解释:“不,不是,你多心了,我们只是为贤大夫后事着想。”
芋尹盖的态度是我不听,反正我们就要进城,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这要是把时间稍微往前拉一点,吴国如日中天的时候,陈国慰问团都有可能直接交代在这里。但今时不同往日,吴国现在是破船又遇打头风,被楚越围殴的同时,他们可不想再得罪其他诸侯国,给自己来个四面楚歌。
无奈之下,只好热烈欢迎陈国慰问团抬着棺材进城观临指导。
这次不祥和的慰问,似乎预示着吴国的命运。
【开心一刻】
芋尹盖很懒,每次口渴都让两岁多的儿子去拿水,孩子很乖,总是听话的用杯子端来水给芋尹盖喝。每次芋尹盖都非常开心地一饮而尽!妻子在一旁看着,默不作声。
有一天,妻子突然问芋尹盖:“你有没有想过?”
“想过什么?” 芋尹盖不解。
“整个屋子里,他唯一能拿到水的地方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