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胡景翼,李志行赶到了西安城,他要去找刘神仙。找神仙干什么?开假证。
因为他想上的学校叫“陆军军官学校”,就是后来俗称的保定军校,后世非常有名,毕业生最后基本遍布了中国的军界,而且大多是中、高级军官,6千多名毕业生中,竟然出了1千6百多名将军!
这个学校招生很严格。其生源来自陆军中学,而陆军中学生源则来自陆军小学,来源单一,一脉相承。
清末时,各省皆有一所陆军小学,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
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西安,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南京。
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入伍生队”,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
因此,保定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这个学校也十分难上。
等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在北京清河镇,一所在湖北武昌,上保定军校就更难了。
但李志行听刘神仙说过,陈树藩是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这个学校也可以说是保定军校的前身,陈有好几个同学在北京清河镇的学校任教。李志行这次,就是想通过刘神仙,去走陈树藩的门路。
刘神仙最近春风得意。陈树藩能当上督军,与他的筹划有很大关系,所以陈树藩十分信任他,他成为各级官员争相巴结的对象,整日醉醇醴而饫肥鲜,脸上充满了光彩。
不过刘神仙对李志行这个老朋友,还是很顾念旧情的。今天不用志行掏钱,他请客,西安城最好的馆子,喝最好的酒。
李志行也不跟他客气,上来就说“老哥哥,你这回可得帮我个忙!”
“啥事?”刘神仙很好奇,啥事让李志行心急火燎的?
于是志行把自己想办的事情说了一遍。
“啥?你想去上军校?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你这是为什么?”
“哎呀,老哥哥你不知道……”
于是李志行开始讲他在榆林的遭遇,着重渲染井岳秀的小舅子鲍贵如何为难自己,井岳秀又不管,编造了鲍贵很多风扬跋扈、井岳秀不仁不义的谎言,又讲到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航运公司的生意。所以自己要当军官,让鲍贵以后不敢再欺负自己,自己好顺利把生意做大,真真假假倒了半天苦水,发了半天牢骚。
刘神仙听后也点了点头,作为陈树藩的首席智囊,他当然掌握各方面的消息,鲍贵的飞扬跋扈,他早有耳闻,而井岳秀在陕北拥兵自重,他更加知道。但就是陈树藩,也不好和井岳秀翻脸,这次富宁事件后,还依约给了井岳秀不少好处作酬劳。
李志行在陕北吃了瘪,想最终找回场子的想法他也能理解。可三原那么大的产业,李志行走了怎么办?是不是刚好是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呢?所以,刘神仙就开口问道“老弟,你去上军校也是好事,但你的厂子咋办?”
“啊,这个呀,问题不大,交给现有的人管理,我都安排好了。再说,我去上学也不是就不管生意了,我的那些洋人朋友也同意。你知道,那些产业其实是很多洋人的。”李志行回答道。
“怎么是很多洋人?不是就有一个美利坚国人吗?” 刘神仙好奇的问。
“老哥你有所不知,不是只有一个美利坚人,还有英吉利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荷兰人、德意志人、奥地利人等,一大堆洋人呢!”
“怎么会有这么多洋人?” 刘神仙有些惊讶。
“老哥,这个你就不懂了!做生意要本钱的,那么多产业哪来的本钱?基本上都是那些洋人出的,他们为啥愿意出?是我那个要好的美利坚朋友介绍的。原因是我能赚钱,洋人也是人,有钱为啥不赚?”
李志行喝了一口茶水润润嗓子,又开始了他的胡诌“老哥你不知道,我每年赚的钱,大多数其实都给了他们,所以他们都把我当朋友,关系很好。老哥你信不信?我现在给上海一个电报打过去,美利坚国的总领事馆,就能给北京政府发一个照会!为啥?因为总领事馆的沙曼先生,是我的秘密股东之一,哈哈哈!”
李志行这一顿吹!
不过,李志行的一席话,直接打消了刘神仙刚刚升起的贪念,洋人不好惹,官越大越怕洋人,搞不好要丢了乌纱帽!刘神仙又在心里骂了李志行一句“呸!你个小卖国贼!赚了钱给洋人花,怎么不拿给中国人用?”接下来还有一句没说,那就是“例如说我!”。
刘神仙心里骂归骂,李志行求他的事情还是要办。这番陈树藩是发财了,因为抢了陆建章;可他刘神仙还没有,他发财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李志行这个大金主不好得罪。
于是刘神仙想了想说“老弟你说的事情我自然尽力,但这事需要求到树藩,我先去与他说一说,你等我消息。”
“那就太谢谢老哥哥了,一切麻烦你!”说完,李志行立刻给刘神仙塞了3百块大洋的银票。
“你看……你这是干啥?咱俩还用得着这个?”刘神仙大声推辞。
“老哥,不为办事,为的是以后你多照顾兄弟,毕竟你老哥也是股东呀,咱们是一条船上的。”
“哈哈,那是自然,咱们就在一条船上,一起发财!”李神仙哈哈大笑,也就不再推辞了。
回头,刘神仙找了陈树藩说李志行的事情。
“啥?李志行想上军校?” 陈树藩也没想到。
刘神仙笑了笑,“年轻气盛嘛,总想在井岳秀那里找回场子。”
“呵呵,倒也是,可见这李志行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子!不过……李志行走了,他的工厂可就空了……”陈树藩的想法,与刘神仙出奇的相像,第一个想法,就是有没有机会谋夺李志行的产业?
“督军,此事需慢慢图之。我那天试探了一下,他的产业竟然大多是洋人的,李志行只是个代理,看他是东家,其实只是个长工,而且股东里有实力的洋人很多,有美利坚的、有英吉利的、有德意志的、有法兰西的,总之大约有七八个国家。”
“啊?这个李志行简直是个卖国贼!”陈树藩很愤怒,在他的治下,竟然不知不觉被洋人渗透了这么多,更重要的是,这样自己还怎么下手?
“唉,督军,这也不是最近的事情,陆建章在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了。我的意见呢,还是要和李志行搞好关系,洋人我们不去管他,和李志行搞好关系,我们以后派捐派税就好办多了,他给洋人赚钱的同时,也给我们赚钱,不也是一件好事?”刘神仙说到。
“嗯,老刘你说的有道理!这个事给他办了,你让他来。”陈树藩想了想,肯定的说。
于是李志行见到了陈树藩,陈树藩笑呵呵的说“志行,没想到你不但是个有作为的资本家,而且愿意做个爱国的军人。”
“哎呀,大帅高看我!不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日后若能在大帅麾下统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为大帅效力,也算得偿所望!”志行讲的大义凛然。
陈树藩有些好笑地看着李志行,这小伙子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什么统领天军万马驰骋沙场?你当打仗是做生意呢?枪一响你说不定早尿裤子了。
但陈树藩不好打击李志行的宏伟志向,只好笑着说“有此志向甚好!你到军校要好好学习,军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你若能毕业,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先给你个排长干。”
“多谢大帅栽培!”李志行马上就敬了个四不像的军礼。
陈树藩笑着看了看志行,忽然仿佛想起一件事,就开口说“志行,你也不是外人,到军校后切记一点,那就是多结交朋友,也帮我拉些人才回来,只要是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不拘籍贯和科目,我都给排长干,怎么样?”
陈树藩原本就没指望李志行能干啥,但这家伙有钱,不妨利用一下,帮自己拉些人才回来,自己也不亏本。
“啊,这个对我来说不成问题,能当排长谁还不来?我一定帮大帅多拉些来。”李志行急忙说。
陈树藩笑了笑,其实按惯例,保定军校毕业生一般见习期过后就是排长,各省基本一样。随后陈树藩又给了李志行一封信,让他持此信到北京清河,去找自己的同窗好友。
李志行拿起信,将信将疑的看了看,开口说道“大帅,这个真能行?您需不需要给您的朋友打个电报什么的?”
这次刘神仙笑了,说到“老弟,不需要,督军的信就管用,包你成功。”
后来李志行才知道,为什么刘神仙说的这么有把握?因为这事之前陈树藩干过。
拿到介绍信,按刘神仙打的保票,这事就基本差不多了。李志行赶回三原,紧急召开了一个管理层会议,包括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赵琦和几个榆林的副掌柜也被从榆林召了回来。
会议主要向大家通告自己要暂时离开一段的消息,家里的一切事务由桂萌生暂管,1万大洋以下的开支,直接由桂萌生批准就可以了,高管以下的人员,桂萌生有权力直接任免及开除。超出这些的事情,须请示自己决定!但是榆林所有的重要事情,必须向自己汇报。请大家严守纪律,稳步发展。
又让赵定安挑了两个信得过、身手好的护厂队员配备短枪,时刻护卫桂萌生。
办完这些,李志行到会友镖局辞行。师傅、师兄们都觉得李志行没有必要去上学,好男不当兵呀,做生意不好?但志行主意已定,也不好说什么,魏金仲尤其觉得可惜,不住地叹气。
志行却仿佛丝毫未受影响,依旧满面春风地去了高三老爷子那里。
志行一进院子,先笑嘻嘻地拿出已经写好的《射雕英雄传》,说到“师祖,这次我可给您都写出来了,您可以慢慢看。”
“你要去当兵?”高三躺在竹椅上,眯着眼睛问道。
“不是当兵,是上军校,以后当军官。”志行笑着说。
“你喜欢当军官?”高三又问。
“师祖,您还记得曾经我跟您说过想当大侠的话吗?”
“怎么,忽然不想当大侠了?”
“师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志行忽然正色地说到。
“嗯?”高三忽然睁开眼睛,从竹椅上端坐了起来。
“师祖,我以后要当拯救千百万百姓的大侠!而不是做一个一辈子仰人鼻息的商人。”
高三忽然双目精光四射,盯着李志行看了一会,哈哈大笑说道“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高三笑着拉着志行的手说“来,坐在师祖身边,慢慢说。”
志行就告诉高三自己准备去保定读军官学校,大概两年时间,回来再好好练兵,发展自己的势力等等。
“哦,你要去保定?”高三一听志行要去保定,就叮嘱志行一定要小心!不要因自己有武功就在外好勇斗狠,因为保定几乎遍地武馆,高手众多,尤其有一人,千万不要去招惹,那就是“神拳”孙禄堂。
孙禄堂原名孙福全,字禄堂,别号“活猴”,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由于他所通技艺甚广,系武学大成者,传授弟子的不单是太极,所以江湖上也将他的门派叫孙门武学,非常厉害!江湖上也有称其为“武圣”、“武神”、“天下第一手”的。李志行虽然学了高三的轻功绝学,但也未必能从孙禄堂手下逃脱,故而高三特别叮嘱。
除了孙禄堂外,当时武林上还有很多高手,但是河北尤其多所以。针对这个小徒孙的实际情况,高三又传授了李志行两个绝招。
绝招一,谦虚,也就是能不动手就不要动手。绝招二,谨慎,一看打不过就赶快跑,毕竟高三的轻功也是武林绝学,除了几个顶尖高手外,一般人追不上。
这都是功夫之外的功夫,李志行听后,牢牢记在心上!因为就算自己有预警的能力,但想跑却跑不掉也没有用。
看来,最大的高手,就是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