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手下的两员干将松油和三猫,带着的手下,3辆面包车满员的规模,虽然称不上浩浩荡荡,可也有点威势,车门不关,砍刀直接放大腿上,确实是不服就干的架势。
这帮人快到石头河村村口的时候,接到了楞菜的消息:退!快退!有多远退多远!
愣菜彻底慌了。
对方不是民兵,是两栖侦察兵,有两个兵,愣菜认识,打过架,人家是体校武术队的,练的是胶东这一带最正路的螳螂拳。人家是有师承的,正宗的第七代传人王老的正传弟子。王老的正传弟子里,还有一位,姓李名勇(带主角光环那位)。
楞菜最怕的还不是那两位,最怕的是枪。
章排长眼里根本没楞菜这号人物,直接下了口令,验枪,擦枪!
两栖侦察大队用的枪是81-1自动步枪,纯国产军用枪,陆军部队83年正式列装的班用枪族。从81-1开始,战士用的枪带瞄准镜了。射击精度高了。
楞菜那帮人提着砍刀看着两栖侦察大队的战士擦枪。石东明他们放下了木枪,拿起了真枪。
当过兵的人都爱枪,有些兵爱枪如命,把枪当成了第二条生命。
石东明很爱枪,在部队时射击课目第一练习第一次考核49环,满环是50环。如果不是连长失误,这位射击尖子,应该跟章排长一样,带上尉官军衔了。
石东明擦完了章排长的枪,站起来据枪,朝村口那瞄准了,看到了从三辆面包车下来的“勇者”。
敢跟拿枪的军人硬杠?
真猛!
不是真猛,是被老大逼地。老大强哥干警察那十年,也玩儿枪,跟部队的战士一起趴过射击场,真刀真枪地跟对手玩生死对决倒是没经历过。
强哥知道部队的纪律,没有上级命令不敢随便开枪。部队怎么了,部队也不能干涉民间的纠纷。
不用管,就盯着石东明他们,往死里干。
章排长看到了走近的“勇者”们,哨子一吹,集合队伍,下口令:“验枪!”
整个中队的战士,三路纵队站列路边,拉枪栓,扣板机,106支81-1步枪,金属撞击的声音。
走在前面的三个混混腿哆嗦了,不敢往前迈步了。
目测,距离最近的战士还有50米。
这50米不好走。
拿着九连发的三猫咬着牙,硬是走到最前面,走了七步。脸上的汗下来了,心里打鼓,心就跟要跳出来一样。
“爷认识你们吗?别挡道!”三猫晃他手里的九连发。
章排长仍然是原来的口令:“验枪!”
又是让人心惊肉跳的金属撞击音。
撞得混混们心都碎了。
走在后面的几个混混不装了,扭头就走。
心里直骂:神经病啊,跟拿枪的兵硬杠。
谁爱杠谁杠,爷不伺候了。
走,退,回家抱老婆。胶东的混混,也很有特点,也会审时度势,混归混,一看干不过了,该认怂就认怂。
好汉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走了,别他么逞能了。”另一个混混头儿松油朝三猫喊了一声。
走,走不了了。
姓李名勇的小哥哥,持着特勤大队的刚配给两栖侦察大队的美式突击步枪站在了村东那条南北向的路上。
越野车五辆,有一辆还带着发射天线,明显地,是军用通讯电台车。
这样的装备,很象是海湾战争时美军两栖步兵师的装备。从头盔到迷彩装到军用战靴,标准的蓝军假想敌的样子。
楞菜这一次是真长见识了。
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见识了两种军人装备。
这是搞演习,还是要真打仗?楞菜有爱国意识,听说某某人要收复湾湾,港城这边的部队也要参战。
这货心思完全不在干架上了,萌生退意,想跟家里找找关系,等到了秋天,也去当兵。
他这脑子转地。
章排长的两次验枪,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是楞菜真地实现了他当兵的梦想,这验枪的价值可就大了。
不止楞菜,好多混混都动开脑子了。
妈的,十七八岁的大好年华,跟着不着调的人瞎混个球,人家的青春那才叫青春。
咱也是热血儿男,咱们也跟人家一样,真男人一回。
人可以比人,人也可以学人。
章排长这个人,自带着一种气场,可能是从那位传奇人物身上传给他地。不怒而威,不战而屈人之兵。
厉害。
帅哥李勇跟章排长见上面了,互打敬礼,互通姓名。
蓝军突击二队03(洞三)李勇。
两栖侦察大队一中队一排排长章海平(章实为张,港城张家有家谱,用章代替,名字可以起得随意一些,港城的600年历史的所城里还在,那是人家张家的祖居地,所以,为尊重起见,不能直接用实姓)。
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挺投缘。
正好该吃饭了。铁爷弄了个大锅炖,跟两栖侦察大队的野战餐合在一起吃。
就坐路边的草地上,吃。
野战拉练,课目一结束,就地吃饭。还是部队的老传统,李勇也挺习惯。
张倩,吴哥和林美儿也加入了。
战士们很好奇,跟两位美女一起吃饭,吃得很有滋味儿。
……
强哥火大了。
手底下的兄弟竟然一刀未砍,跪下给人家唱征服。
这!这怎么得了,这什么时代,人心太焕散,队伍太难带了。
走进新时代,混混的队伍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强哥想起了初做警察时的酸楚。训练卧倒,那部队的教官,就硬让卧在牛粪上。跑五公里,最后十名,部队的教官弄了盛满水的脸盆压在背上做俯卧撑,做了五十七个,趴在地上动不了了,准确地说,是趴在牛粪上,一动不想动。
部队的教官讲,别特么给我整没用的,是骡子是马,给我拉出来溜溜。
得去找先生想想管理策略了。
强哥饭也没吃,叫了开车的二凳,下楼。
强哥新买的巡洋舰,马达突突着,三十多分钟的车程,到了开发区的富人别墅区。强哥要找的那位先生住在一栋独立的别墅里。
那大门上有几个字,守山公社。
教授姓朱名守山,是一位教过私塾学生国学的先生,会一点儿医术,强哥有一年被人砍了,落下个气喘的病根儿,是朱先生弄了药方抓了药给治好地。
朱先生还懂一点儿易学和道学。
强哥进门,给朱先生郑重地递过去两盒菜叶,特级碧螺春。朱先生好茶,喝了茶,就会讲道。
强哥跟朱先生讲了自己带队伍的苦处,朱先生给了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