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大四开学的第一个周六,阴雨霏霏。雅晴约男朋友李力乘坐了一次京津高铁。那是2008年的9月份,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高铁刚开通没多久,读物理系的两人在课堂上就听教授讲过高铁的原理、设计等相关内容。但亲身体验,李力有种“坐地日行八万里”的飞驰感,但雅晴好像情绪不高,满面愁容,一路上就很少说话。下午回来,走出气派的北京南站,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时,雅晴吞吞吐吐的哭着表达了分手的意向:“这都是父母的意思,他们坚决不同意我们在一起。说是飞机场和火车站不可能在一起。”最后一句话深深伤害了李力。他也明白,今天的旅程是雅晴特意安排的“分手礼”,他们的感情不可能挽回了!窗外,雨下的更大了,远处还响起了“隆隆”的雷声。
雅晴和李力是四川一个县的老乡,高中同学,但李力家在偏僻的大山里的农村,靠学校对贫困生的照顾完成了学业。雅晴家在县城,1991年“南巡谈话”发表,雅晴父母干脆辞掉了银行的工作,南下广州投资房地产,如今,广州、深圳、海口、三亚等地都有生意,是县里出名的“大户”。高中学习压力大,雅晴和李力就没有恋爱的念头,但两人的学业很优秀,排名一直在学校前三名。一同考到北京一所高校,同在物理系,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人才谈起了恋爱。但因为有过去同学的经历,两人的恋爱迅速升温了,拥抱、接吻都有了。大三放假,两人都向父母“汇报”了,李力的父母为儿子找了个城里的媳妇很高兴,但雅晴的父母坚决不同意找个农村的穷小子,形象的比喻:火车站不可能和飞机场在一起!并承诺女儿一毕业就去欧洲留学。
一年后,大学毕业,雅晴去了英国留学。雅晴走的时候,有父母护送,李力只是躲在宽阔的北京机场一角,默默地泪眼相送。李力应聘到位于最大的滨海城市的国家高铁实验室工作,经常活跃在全国的高山大川,从事高铁的勘察、设计、规划等,还帮助不少城市设计、建造了高铁站。中国高铁也叫响了全世界。30多岁了,同事介绍了不少的妙龄少女,但李力没有中意一个,因为雅晴的音容笑貌一直镌刻在心里。雅晴留学第二年就结识一个韩国留学生,春节就结婚了。
李力也出国了,被国家送到美国一所知名大学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期间,李力认识一个美国的女大学生,主动跟他学习中文,还特别爱唱中国的民歌《茉莉花》,李力干脆就给她取个中国名字“茉莉”。茉莉崇拜李力的博学,最羡慕中国的高铁。终于,大胆的美国姑娘表达了浓浓的爱意,并决绝的表示:年龄大是成熟,不在乎。李力讲了和雅晴的过往和情思,茉莉哭着跑开了。
李力40多了,也想过成家,但雅晴的身影总是挥之不去。这座海滨城市要建造连接北京的高铁,当然要建高铁站,同时要建造新的飞机场,李力以卓越的学识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几经设计、改动,李力突然想到雅晴父母的比喻,飞机场和火车站不能在一起。他突发异想:为什么不能在一起?我就要把高铁站和飞机场设计在一起!
两年后,这座滨海城市的飞机场就和高铁站“和谐”的连在了一起,下了高铁,沿电梯就上了航站楼,下飞机坐高铁也在须臾之间,方便顺达。茉莉大学毕业专门到中国考察高铁,对滨海城市的独特设计“情有独钟”,认为这是“爱的联结”。